一種新型油水分離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油水分離裝置,主要有油水分離室、進油管、出油口、排水口、多層環(huán)形板、圓柱內筒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油管設置在油水分離室的上部,與油水分離室相切連接;圓柱形油水分離室上端蓋中心設置出油口、下端蓋中心設置排水口,其內部設置圓柱內筒;所述的圓柱內筒由親水性材料制成,圓柱內筒頂部與油水分離室相接并固定,圓柱內筒底部與油水分離室下端蓋留有間隙;所述的多層環(huán)形板由親水性材料制成,與圓柱內筒垂直嵌套,與油水分離室內壁留有間隙。本發(fā)明使得油水混合液進行二次脫水,具有結構新穎,油水分離效率高,且油水分離過程中不破壞油分子結構,油水分離過程自動完成,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等優(yōu)點。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油水分離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油水混合液的分離原理與裝置,用于油水分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通過油田采出的石油大多是含有水分的油水混合液體,在生產中也會出現油中含有水分的現象。這樣的油液不能在生產中直接利用,廢棄就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環(huán)境的污染。所以對油水混合液進行分離使得能夠最大化的使用資源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油水分離技術在人們的生產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工業(yè)生產上需要對油水混合物進行油水分離,特別是有色冶煉、餐飲業(yè)、石油化工等行業(yè);為了保護江河湖海不被污染,船舶在航行中艙底機器處所產生的油水混合液必須經過處理才能排到江河湖海里。而目前一般的油水分離效率低,分離不徹底,為了提高分離效率加入化學劑,會對環(huán)境產生二次污染。因此,開發(fā)一種新型的高效、清潔、經濟的油水分離裝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0003]專利CN103446779A公開了一種油水分離器,該油水分離器具有兩個分離器本體,其特征是:柱塞泵與第一分離器本體的油水混合液進口連通,第一分離器本體的出水口設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裝有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第一電磁閥設于第一分離器本體的出水口和第二電磁閥之間;出水管和第二分離器本體的油水混合液進口之間連接有第一支管,支管上安裝有第三電磁閥;在出水管上于第一電磁閥和第二電磁閥之間連接有水質監(jiān)測儀;在第一電磁閥和第二分離器出水口之間連接有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上連接有第四電磁閥;水質檢測儀、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和第四電磁閥均與電控箱電連接。該裝置結構過于復雜,僅能處理含大量水分的油液,油水分離效率受兩個分離體之間的電磁閥的動作限制,因而效果很難控制。
[0004]專利CN102631798A公開了一種油水分離桶,主要包括分層桶和閥門,其特征是:分層桶的底部與連通管道相連通,連通管道與位于分層桶底部外面的閥門相連,閥門位于分層桶的底部外面。該裝置結構雖簡單,但該裝置是靠重力沉降而實現油水分離效率的,因而處理時間長,分離效率低。
【發(fā)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現有的油水分離裝置的結構復雜、分離效果差等不足,提出一種新型油水分離裝置,主要有油水分離室、進油管、出油口、排水口、多層環(huán)形板、圓柱內筒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油管設置在油水分離室的上部,與油水分離室相切連接;所述的油水分離室是圓柱形,其上端蓋中心設置出油口、下端蓋中心設置排水口,油水分離室內部設置圓柱內筒;所述的圓柱內筒由親水性材料制成,圓柱內筒頂部與油水分離室相接并固定,圓柱內筒底部與油水分離室下端蓋留有間隙;所述的多層環(huán)形板由親水性材料制成,環(huán)形板之間的間隙設置為1_5_,與圓柱內筒垂直嵌套,與油水分離室內壁留有間隙。
[0006]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油水分離室為圓柱形,進油管設置在油水分離室的左上部,與油水分離室相切,待處理的油水混合液在壓力源作用下沿著進油管進入油水分離室;在剪切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油水混合液沿著油水分離室內壁呈螺旋式向下流動;在向下流動過程中進入設置在油水分離室內的多層環(huán)形板上,所述的多層環(huán)形板和圓柱內筒均由親水性材料制成,環(huán)形板之間的間隙設置為1_5_,與多層環(huán)形板充分接觸的油水混合液在親水性材料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水在多層環(huán)形板上不斷積聚,形成大水滴,脫水后的油液在圓柱內筒壁的作用下進行二次脫水進入圓柱內筒;在油水分離室上端蓋中心設置出油口,圓柱內筒中的充分脫水后的油液由出油口排出;油水分離室下端蓋設置排水口,多層環(huán)形版與圓柱內筒外壁上積聚的大水滴在重力沉降作用下向下流動,匯集到圓柱內筒底部與油水分離室下端蓋的間隙處,最后由排水口排出,從而實現油水分咼。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利用設置在油水分離室切線方向的進油管道,使得油水混合液獲得切向速度,在油水分離室內與多層環(huán)形板充分接觸,提高環(huán)形板脫水效率,即依靠系統(tǒng)內部結構和能量來實現油水分離;利用圓柱內筒的親水性材料,使經多層環(huán)形板脫水后的油液在圓柱內筒壁的親水性材料作用下進行二次脫水,進一步提高本發(fā)明的脫水效率,實現油水分離;本發(fā)明具有結構新穎,油水分離效率高,且油水分離過程中不破壞油分子結構,油水分離過程自動完成,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等優(yōu)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出油口,2-進油管,3-排水口,4-油水分離室,5-多層環(huán)形板,6-圓柱內筒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一種新型油水分離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作詳細說明。
[0010]本發(fā)明由出油口 1、進油管2、排水口 3、油水分離室4、多層環(huán)形板5、圓柱內筒6組成,油水分離室4采用圓柱形結構,所述的油水分離室4左上部布置進油管2,內部嵌有一圓柱內筒6 ;所述的圓柱內筒6由親水性材料制成,在圓柱內筒6外部垂直方向上均勻設有多層環(huán)形板5,由親水性材料制成;待處理的油水混合液在壓力源作用下由進油管2沿切線方向進入油水分離室4,獲得切向速度;進入分離室的油水混合液沿著油水分離室4內壁呈螺旋式流動,并作用在多層環(huán)形板5上,由親水性材料制成的多層環(huán)形板5,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水滴積聚形成大水滴,脫水后的油液進入圓柱內筒6,圓柱內筒壁對油水混合液進行二次脫水,使得油水混合液充分脫水,最后由出油口 I排出;在多層環(huán)形板5和圓柱內筒6外壁上積聚的大水滴在重力沉降的作用下,匯集到圓柱內筒6底部與油水分離室4下端蓋的間隙處,從排水口 3排出,實現油水分離。
[0011]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新型油水分離裝置,利用系統(tǒng)內部結構和能量實現油水分離,裝置結構簡單,且分離效率高,解決了目前一些油水分離裝置結構復雜,成本高、分離效率低等問題;本發(fā)明可廣泛應用于各種使用工業(yè)油液的設備上,通過運用旁通回路的方式連接本發(fā)明,不影響原系統(tǒng)的功能,就可實現油水分離后的油液重新輸入系統(tǒng)繼續(xù)運行,并且不會破壞油分子結構,從而提高了油液正常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油水分離裝置,主要有油水分離室、進油管、出油口、排水口、多層環(huán)形板、圓柱內筒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油管設置在油水分離室的上部,與油水分離室相切連接;所述的油水分離室是圓柱形,其上端蓋中心設置出油口、下端蓋中心設置排水口,油水分離室內部設置圓柱內筒;所述的圓柱內筒由親水性材料制成,圓柱內筒頂部與油水分離室相接并固定,圓柱內筒底部與油水分離室下端蓋留有間隙;所述的多層環(huán)形板由親水性材料制成,環(huán)形板之間的間隙設置為1-5_,與圓柱內筒垂直嵌套,與油水分離室內壁留有間隙。
【文檔編號】B01D17/022GK104474742SQ201410790502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19日
【發(fā)明者】劉閣, 陳彬, 張賢明, 韓超, 朱華星 申請人: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