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加工用夾具,特別涉及一種后蓋夾具。
背景技術:
在使用加工中心對汽車零件進行加工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夾具將后蓋固定在工作臺上,使加工過程中的零部件穩(wěn)固,保證機加工的精度,由于汽車零件的多樣性,不同型號的汽車,其后蓋件往往均存在差異,因此需要不同的夾具進行夾緊。
如圖1和圖2所示,現(xiàn)有一種后蓋1(NS10),其基體11正面中部鑄造有加厚塊12,在加厚塊12四周形成有凸緣13,凸緣13在加厚塊12四周鑄造有連接環(huán)14,連接環(huán)14形成有貫穿基體11的通孔,而基體11的背面為一平面并開有定位槽15。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夾具對上述的后蓋進行夾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將上述后蓋固定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后蓋夾具,包括底板,底板固接有基座,基座包括與后蓋背面貼合的正工位以及與后蓋正面貼合的反工位,正工位兩側設有抵接爪以及驅動抵接爪將后蓋壓在正工位上的第一驅動器,反工位上固接有插入連接環(huán)的定位柱,反工位兩側設有夾持爪以及驅動夾持爪翻轉并夾持后蓋兩側的第二驅動器。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正工位上,抵接爪從兩側將后蓋壓在正工位上,從而將后蓋固定;而在反工位上,定位柱初步固定后蓋后,夾持爪從兩側夾住后蓋,這樣通過摩擦力完全固定后蓋;這樣在夾具將后蓋固定,而且同時設置的正工位和反工位,當一次加工完成,將正反工位上的后蓋互換,從而無需更換加工中心與夾具,提高了加工效率。
較佳的,第一驅動器為第一氣缸,第一氣缸包括缸體以及豎直伸縮從而帶動抵接爪升降的活塞桿。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氣缸帶動抵接爪升降,氣缸為氣動執(zhí)行件,快捷、潔凈。
較佳的,活塞桿上固接有連接塊,連接塊兩端分別與位于正工位兩側的抵接爪固接。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連接塊將兩個抵接爪與一個活塞桿連接,從而使兩個抵接爪同步運動,進而使后蓋受到抵接爪的壓力均勻。
較佳的,抵接爪包括與連接塊固接的豎直部以及與豎直部固接的爪部,爪部靠近基座一側形成有與后蓋貼合的型面。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型面保證爪部與后蓋連接緊密,從而使后蓋受力均勻,防止后蓋從抵接爪間脫出。
較佳的,抵接爪兩側均固接有限位塊,限位塊間跨設有限位桿,抵接爪開有供限位桿貫穿的一字孔。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限位桿貫穿一字孔,從而限定抵接爪升降的方向,保證抵接爪的移動精度,使抵接爪將后蓋抵緊在正工位上。
較佳的,第二驅動器為第二氣缸,第二氣缸包括缸筒以及驅動夾持爪翻轉的活塞柱。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通過氣缸驅動,氣缸為氣動執(zhí)行件,快捷、潔凈。
較佳的,夾持爪兩端均固接有導向塊,導向塊間跨設有導向桿,導向桿位于活塞柱斜上方,夾持爪開有供導向桿貫穿的腰形孔,夾持爪下端與活塞柱鉸接。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導向桿位于活塞柱斜上方,當活塞柱升降時,夾持爪隨之升降的同時,夾持爪沿與活塞柱鉸接處轉動,與此同時,夾持爪沿導向桿滑移,從而夾持爪在升降的同時轉動,夾緊后蓋。
較佳的,夾持爪包括與開有腰形孔的豎立部以及與豎立部固接的擠壓部,擠壓部開有由與后蓋抵接處向外延伸的退屑槽。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推屑槽將被加工中心切削出的鐵屑排走,減少磨擦、排屑流暢、減少切削熱,保證加工中心順利加工。
較佳的,底板正下方固接有支撐板,第一、二驅動器位于支撐板上。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支撐板安裝第一、二驅動器,節(jié)省了底板上空間,便于在底板上設置更多的基座,從而同時對更對的后蓋同時進行加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底板上設置正工位和反工位,可以在一個加工中心上,同時加工后蓋的正反兩面。
附圖說明
圖1是后蓋正面示意圖;
圖2是后蓋背面示意圖;
圖3是打開狀態(tài)下后蓋夾具示意圖;
圖4是關閉狀態(tài)下后蓋夾具示意圖;
圖5是正工位剖視圖;
圖6是反工位剖視圖。
圖中,1、后蓋;11、基體;12、加厚塊;13、凸緣;14、連接環(huán);15、定位槽;2、支撐板;21、支撐柱;22、底板;221、立柱;23、T型工作臺;3、基座;31、正工位;32、反工位;321、定位柱;4、抵接爪;41、豎直部;411、一字孔;42、爪部;421、型面;5、第一氣缸;51、缸體;52、活塞桿;53、連接塊;531、安裝孔;6、限位塊;61、限位桿;7、夾持爪;71、豎立部;711、凹槽;712、轉軸;713、腰形孔;72、擠壓部;721、退屑槽;8、第二氣缸;81、缸筒;82、活塞柱;821、套筒;9、導向塊;91、導向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一種后蓋夾具,如圖3和圖4所示,包括與加工中心的工作臺螺栓連接的支撐板2以及固定在支撐板2正上方的底板22。支撐板2與底板22均成長方板狀,且通過支撐柱21相互連接。豎直設置的支撐柱21沿支撐板2邊緣均勻設置有八個,支撐柱21兩端均通過沉頭螺栓分別與支撐板2以及底板22連接,從而將底板22固定。
底板22均勻地螺栓連接有四個基座3,四個基座3包括兩個正工位31以及兩個反工位32,正工位31與反工位32的均成六棱柱狀,其頂面分別隨后蓋1的正面與反面加工,從而正工位31的頂面與后蓋1背面貼合,而反工位32的頂面與后蓋1正面貼合。同時,由于后蓋1正面的加厚塊12較薄,與反工位32的頂面貼合后,兩者連接不穩(wěn),因此反工位32的頂面上切削形成有兩個定位柱321,兩個定位柱321分別插入后蓋1兩側的連接環(huán)14中,初步固定后蓋1。
結合圖5所示,正工位31兩側安裝有受第一氣缸5驅動從而豎直升降的抵接爪4,第一氣缸5的缸體51螺釘連接在支撐板2,而第一氣缸5的活塞桿52豎直向上并安裝有連接塊53。連接塊53的縱截面成長方形,連接塊53底面的中心開有與活塞桿52過盈配合的安裝孔531,從而連接塊53沿活塞桿52徑向設置。連接塊53兩端分別與位于正工位31兩側的抵接爪4固接。
抵接爪4包括貫穿底板22的豎直部41以及壓在后蓋1兩側凸緣13的爪部42,豎直部41和爪部42均成長方塊狀,豎直設置的豎直部41與連接塊53端部焊接,水平設置的爪部42遠離正工位31一側與豎直部41螺釘連接,而爪部42靠近正工位31一側形成有與后蓋1貼合的型面421。
抵接爪4兩側均安裝有限位塊6。限位塊6螺釘連接在底板22上,并與豎直部41相貼合。限位塊6間跨設有限位桿61,限位桿61兩端分別與兩個限位塊6螺紋連接,從而限位塊6沿法向架設在限位塊6間。而豎直部41開有供限位桿61貫穿的一字孔411,一字孔411豎直延伸,提高抵接爪4升降運動的精度。
結合圖6所示,反工位32兩側均安裝有夾持爪7以及驅動夾持爪7翻轉并夾持后蓋1兩側的第二氣缸8。第二氣缸8的缸筒81也通過螺釘固定在支撐板2上,第二氣缸8的活塞柱82豎直向上并在頂面上焊接有沿徑向設置的套筒821。
一體切削成型的夾持爪7包括與第二氣缸8連接的豎立部71以及夾持被定位柱321插入連接環(huán)14的擠壓部72。豎立部71下端開有凹槽711,凹槽711的側壁間跨設有轉軸712。轉軸712中部貫穿套筒821,兩端分別與凹槽711側壁上的通孔過盈配合,從而將夾持爪7鉸接在活塞桿52上。
夾持爪7兩側均安裝有導向塊9,導向塊9螺釘連接在底板22上。導向塊9間跨設有導向桿91,導向桿91兩端分別與兩個導向塊9螺紋連接,從而導向塊9沿法向架設在導向塊9間。導向桿91位于活塞柱82外側的上方,豎立部71開有供導向桿91貫穿的腰形孔713。另外,擠壓部72開有由與后蓋1抵接處向外延伸的退屑槽721。
為保證底板22的穩(wěn)定,缸體51與缸筒81上均安裝有支撐底板22的立柱221,豎直設置的立柱221上端與立柱221螺釘連接,立柱221下端與缸體51或缸筒81螺紋連接。不同之處在于,為防止立柱221與連接塊53干涉,立柱221位于缸體51的一組對角上,而缸筒81的四個角均設有立柱221。
工作過程如下: 以較為常用的T型工作臺23為例,先將支撐板2螺栓連接在工作臺上;將待加工的后蓋1貼合在基座3上,啟動第一氣缸5和第二氣缸8,活塞桿52帶動抵接爪4下降,型面421與凸緣13抵接,從而將后蓋1壓在正工位31上,而活塞柱82帶動夾持爪7翻轉,夾持被定位柱321插入連接環(huán)14,完成后蓋1的固定。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