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包括底板及在該底板上正對設置的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其中第一夾持裝置包括杠桿、第一導向螺桿、第一支撐柱、第一緊固螺母和第一壓板;第二夾持裝置包括第二支撐柱和第二導向螺桿,第二支撐柱和第二導向螺桿的下端與底板連接,第二壓板的一端與第二支撐柱的上端鉸接,第二導向螺桿的上端穿過第二壓板的另一端后與第二緊固螺母連接;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顯著效果是,能對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起到快速、穩(wěn)定、良好的固定作用,提高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氣門孔加工的質量。
【專利說明】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銑加工時的夾持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
【背景技術】
[0002]通過澆注得到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毛坯后,還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處理;在對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進行拋丸、銑加工、鉆孔、攻絲等操作時,為使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能達到圖紙規(guī)定的尺寸、幾何形狀以及與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術要求,加工前必須將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裝好并固定?,F(xiàn)有的各種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加工固定裝置結構較復雜,對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的固定、夾持操作不便;且現(xiàn)有的各種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加工固定裝置固定效果不好,不能對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進行穩(wěn)定、良好的夾持,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會發(fā)生晃動和位移,從而導致生產(chǎn)的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質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證。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
[0004]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其關鍵在于:包括底板及在該底板上正對設置的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其中第一夾持裝置包括杠桿、第一導向螺桿和第一支撐柱,其中杠桿的中部通過杠桿座安裝在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導向螺桿和第一支撐柱分別豎向活動穿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導向螺桿和第一支撐柱的下端分別和所述杠桿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一導向螺桿和第一支撐柱的上端分別向上穿出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導向螺桿的穿出端套設有第一緊固螺母,所述第一支撐柱的穿出端與第一壓板固定連接;
[0006]所述第二夾持裝置包括第二支撐柱和第二導向螺桿,所述第二支撐柱和第二導向螺桿的下端分別與所述底板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柱和第二導向螺桿的上部連接有同一個條形的第二壓板,所述第二支撐柱的上端與第二壓板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導向螺桿的上端穿過所述第二壓板的另一端后螺紋連接有第二緊固螺母。
[0007]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顯著效果是,將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置于底板上,使用第一夾持裝置和第二夾持裝置同時將其夾緊,旋轉第一緊固螺母使第一導向螺桿上升,杠桿擺動將第一支撐柱下拉,第一壓板將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夾緊;旋轉第二緊固螺母使條形的第二壓板向下轉動,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被夾緊固定,第二壓板具有較大的轉動范圍,適用范圍較廣,快速、方便;
[0008]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為:
[0009]在上述底板和第一壓板之間的所述第一支撐柱上穿設有復位壓簧,在所述第一緊固螺母的外壁固定設置有第一旋轉把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加工完成將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取下后,旋轉緊固螺母的同時,復位壓簧使第一壓板向上復位;通過第一旋轉把手來旋轉緊固螺母,省力、方便。
[0010]上述底板的邊緣豎直向下彎折形成支撐框體。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杠桿位于支撐框體和底板形成的殼體內(nèi),將底板安裝在銑床后,杠桿仍留有足夠空間擺動。
[0011]上述第一導向螺桿和第一支撐柱的下端分別和所述杠桿的兩端鉸接。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杠桿擺動傾斜時,第一導向螺桿和第一支撐柱仍能保持豎直狀態(tài)。
[0012]在上述第二壓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側設置有壓料塊,該壓料塊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柱和第二導向螺桿之間。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壓料塊能將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的凹陷部位壓緊,固定夾持效果更好。
[0013]上述第二支撐柱的下端與所述底板鉸接,與所述第二支撐柱上部連接的所述第二壓板的端部開設有第二支撐柱限位缺口,所述第二支撐柱的上部穿過該第二支撐柱限位缺口。采用以上技術方案,銑加工完成后,條形壓板能從第二支撐柱限位缺口取出,第二壓板沿其鉸接端轉動,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更容易取出。
[0014]在上述第二緊固螺母上設置有第二旋轉把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通過第二旋轉把手來旋轉第二緊固螺母,省力、方便。
[0015]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能對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起到快速、穩(wěn)定、良好的固定作用,提高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氣門孔加工質量。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18]圖3為圖1中第二夾持裝置3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0]如圖1到圖3所示,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包括底板I及在該底板I上正對設置的第一夾持裝置2和第二夾持裝置3,其中第一夾持裝置2包括杠桿24、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其中杠桿24的中部通過杠桿座21安裝在所述底板I的下方,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分別豎向活動穿接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的下端分別和所述杠桿24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的上端分別向上穿出所述底板1,在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的穿出端套設有第一緊固螺母26,所述第一支撐柱23的穿出端與第一壓板22固定連接;
[0021]所述第二夾持裝置3包括第二支撐柱31和第二導向螺桿32,所述第二支撐柱31和第二導向螺桿32的下端分別與所述底板I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柱31和第二導向螺桿32的上部連接有同一個條形的第二壓板33,所述第二支撐柱31的上端與第二壓板33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導向螺桿32的上端穿過所述第二壓板33的另一端后螺紋連接有第二緊固螺母34。
[0022]在所述底板I和第一壓板22之間的所述第一支撐柱23上穿設有復位壓簧27,在所述第一緊固螺母26的外壁固定設置有第一旋轉把手28。
[0023]所述底板I的邊緣豎直向下彎折形成支撐框體11。
[0024]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的下端分別和所述杠桿24的兩端鉸接。
[0025]在所述第二壓板33朝向所述底板I的一側設置有壓料塊35,該壓料塊35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柱31和第二導向螺桿32之間。
[0026]所述第二支撐柱31的下端與所述底板I鉸接,與所述第二支撐柱31上部連接的所述第二壓板33的端部開設有第二支撐柱限位缺口 33a,所述第二支撐柱31的上部穿過該第二支撐柱限位缺口 33a。
[0027]在所述第二緊固螺母34上設置有第二旋轉把手36。
[0028]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及在該底板(I)上正對設置的第一夾持裝置(2)和第二夾持裝置(3),其中第一夾持裝置(2)包括杠桿(24)、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其中杠桿(24)的中部通過杠桿座(21)安裝在所述底板(I)的下方,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分別豎向活動穿接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的下端分別和所述杠桿(24)的兩端連接,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的上端分別向上穿出所述底板(I),在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的穿出端套設有第一緊固螺母(26),所述第一支撐柱(23)的穿出端與第一壓板(22)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夾持裝置(3)包括第二支撐柱(31)和第二導向螺桿(32),所述第二支撐柱(31)和第二導向螺桿(32)的下端分別與所述底板(I)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柱(31)和第二導向螺桿(32)的上部連接有同一個條形的第二壓板(33),所述第二支撐柱(31)的上端與第二壓板(33)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二導向螺桿(32)的上端穿過所述第二壓板(33)的另一端后螺紋連接有第二緊固螺母(34)。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I)和第一壓板(22)之間的所述第一支撐柱(23)上穿設有復位壓簧(27),在所述第一緊固螺母(26)的外壁固定設置有第一旋轉把手(28)。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的邊緣豎直向下彎折形成支撐框體(U)。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向螺桿(25)和第一支撐柱(23)的下端分別和所述杠桿(24)的兩端鉸接。5.根據(jù)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壓板(33)朝向所述底板(I)的一側設置有壓料塊(35),該壓料塊(35)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柱(31)和第二導向螺桿(32)之間。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柱(31)的下端與所述底板(I)鉸接,與所述第二支撐柱(31)上部連接的所述第二壓板(33)的端部開設有第二支撐柱限位缺口(33a),所述第二支撐柱(31)的上部穿過該第二支撐柱限位缺口(33a)。7.根據(jù)權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汽缸頭攻氣門孔夾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緊固螺母(34)上設置有第二旋轉把手(36)。
【文檔編號】B23Q3-06GK204277541SQ201420715176
【發(fā)明者】成慶林 [申請人]重慶成歐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