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48176閱讀:32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縫紉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框狀布料保持體的縫紉機的中間壓腳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由于保持在上述框狀的布料保持體上的布料,在框中央附近僅利用布料的張力保持展開的狀態(tài),所以在縫針上下移動時,由于與針外周部之間的摩擦而與針一起上下移動,會產生抖動。為了防止該抖動,設有中間壓腳裝置,其在縫針上升時,將布料的針貫穿部周邊向下方按壓。
中間壓腳裝置,在縫針從布料中上升時,利用中間壓腳將布料向下方按壓,在縫針完全從布料中上升后,中間壓腳和縫針一起上升(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
另外,圖16所示的中間壓腳裝置500,通過將上軸502的旋轉運動經由偏心凸輪503變換為擺動運動,同時將該擺動經由多個連桿(504~509)等傳遞至中間壓腳510,從而使該中間壓腳510上下移動。
該中間壓腳裝置500如圖17所示,在偏心凸輪503位于圖中左側的配置下,使中間壓腳510向下死點移動,另外,如圖18所示,在偏心凸輪503位于圖中右側的配置下,使中間壓腳510向上死點移動。此時,由螺栓部件511軸支撐的連桿507和連桿512的各自的一端部抵接在縫紉機架的壁面520上,各連桿(507,512)以縫紉機架的壁面520為支點進行擺動。
而且,上軸502的旋轉運動還作為使縫紉機的縫針上下移動的驅動力進行利用。
另外,在縫紉機停止的狀態(tài)下,為了容易進行布料向縫紉機的針板上表面的布料保持部中的取放,縫針(未圖示)利用上軸502的旋轉而移動至上升位置,同時如圖19所示,中間壓腳510被中間壓腳提升部件530向上方拉起。在該中間壓腳510被拉起時,被螺栓部件511軸支撐的連桿507和連桿512的各自的一端部從縫紉機架的壁面520離開,同時連結連桿512的另一端部和縫紉機臂的拉伸彈簧513被拉長。此外,該拉伸彈簧513用于施加中間壓腳510的前端部(下端部)將布料向下方預緊的預緊力。
并且,在該縫紉機停止的狀態(tài)下,使縫針的針尖下降至被縫紉機的布料保持部保持的布料的表面附近,進行縫針相對于該布料的落針位置的確認操作。
專利文獻1特開平7-178272號公報發(fā)明內容但是,上述現有技術的情況下,在中間壓腳510利用中間壓腳提升部件530抵抗拉伸彈簧513的彈簧力而上升的狀態(tài)下,在為了使縫針從上升位置下降而通過手動旋轉滑輪501使上軸502旋轉時,由于被拉長的拉伸彈簧513產生的收縮力成為負載而作用在上軸502上,所以使縫針的針尖接近布料的表面的操作需要很大的力,產生增加操作者的負擔等問題。
而且,在通過中間壓腳提升部件530使中間壓腳510利用拉伸彈簧513的作用力而下降的狀態(tài)下,在使縫針的針尖接近布料的表面時,由于與縫針的上下移動同步而上下移動的中間壓腳510會遮蔽針的針尖,所以產生無法確認縫針的針尖位置等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縫紉機,其能夠通過切換中間壓腳的高度而容易地確認縫針的針尖與縫紉機所保持的被縫制物相對的位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fā)明為一種縫紉機,其具有縫針(108),其利用主軸的旋轉而上下移動;保持框(111),其將被縫制物保持在針板上;中間壓腳(29),其可上下移動地被縫紉機支撐;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M1),其與上述縫針的上下移動連動,使上述中間壓腳上下移動;預緊機構(M2),其與上述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連接,將上述中間壓腳向針板側預緊;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其調節(jié)中間壓腳的高度;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其在縫紉機停止時,抵抗由預緊機構產生的預緊力,使上述中間壓腳上升至退避位置;以及縫制圖案設定單元(200、203a),其通過操作設定輸入縫制圖案,該縫紉機基于由縫制圖案設定單元設定的縫制圖案進行縫制,其特征在于,具有中間壓腳高度切換單元(200、203a),其在由上述縫制圖案設定單元設定縫制圖案時,利用輸入操作解除由上述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上述中間壓腳的退避,同時驅動上述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將上述中間壓腳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根據技術方案1記述的發(fā)明,縫紉機在縫紉機停止而主軸的旋轉停止的狀態(tài)下,根據輸入操作設定縫制圖案時,能夠基于規(guī)定的輸入操作,解除由上述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中間壓腳的退避,同時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將中間壓腳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技術方案2記述的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1中記述的縫紉機中,具有縫制圖案存儲單元(200、203a),其存儲由上述縫制圖案設定單元設定的縫制圖案,在基于存儲在上述縫制圖案存儲單元中的縫制圖案,確認上述縫針相對于上述被縫制物的落針位置時,利用上述中間壓腳高度切換單元,解除由上述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上述中間壓腳的退避,同時驅動上述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將上述中間壓腳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根據技術方案2記述的發(fā)明,可以實現與技術方案1記述的發(fā)明同樣的作用,同時,縫紉機在縫紉機停止而主軸的旋轉停止的狀態(tài)下,在基于存儲在縫制圖案存儲單元中的縫制圖案而確認縫針相對于被縫制物的落針位置時,能夠基于規(guī)定的輸入操作,利用上述中間壓腳高度切換單元,解除由上述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中間壓腳的退避,同時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將中間壓腳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發(fā)明的效果根據技術方案1記述的發(fā)明,在縫紉機停止而主軸的旋轉停止的狀態(tài)下,縫紉機能夠利用輸入操作輸入縫制圖案,同時在使被縫制物按照縫制圖案向X方向、Y方向移動時,為了使縫針下降在被縫制物上而容易地確認的縫制位置,基于規(guī)定的輸入操作,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中間壓腳的退避,同時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將中間壓腳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即,在縫紉機中,在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中間壓腳的退避的狀態(tài)下,由于由預緊機構產生的預緊力,不會為了使主軸向使中間壓腳離開針板的方向旋轉而作用,所以對于與該中間壓腳連動而上下移動的縫針,也不向離開針板的方向作用力。
因此,在設定縫制圖案時,可以通過向規(guī)定方向手動旋轉主軸,使縫針從退避位置側向下方移動,使縫針的前端部靠近針板的上表面,所以在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使中間壓腳向最上點移動的配置中,通過使縫針的前端部靠近針板的上表面,可以容易地觀察縫針相對于保持在針板上的保持框上的被縫制物的針尖位置,以可以確認縫針的落針位置。
另外,在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使中間壓腳向最下點移動的配置中,可以調整使得中間壓腳和保持框不會接觸。
根據技術方案2記述的發(fā)明,在停止縫紉機而主軸的旋轉停止的狀態(tài)下,基于存儲在縫制圖案存儲單元中的縫制圖案確認縫針相對于被縫制物的落針位置時,縫紉機可以基于規(guī)定的輸入操作,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中間壓腳的退避,同時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將中間壓腳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即,在縫紉機中,在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中間壓腳的退避的狀態(tài)下,由于由預緊機構產生的預緊力,不會為了使主軸向使中間壓腳向離開針板的方向旋轉而作用,所以對于與該中間壓腳連動而上下移動的縫針,也不向離開針板的方向作用力。
因此,在基于縫制圖案確認縫針相對于被縫制物的落針位置時,可以通過向規(guī)定方向手動旋轉主軸,使縫針從退避位置側向下方移動,使縫針的前端部靠近針板的上表面,所以在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使中間壓腳向最上點移動的配置中,通過使縫針的前端部靠近針板的上表面,可以容易地觀察縫針相對于保持在針板上的保持框中的被縫制物的針尖位置,以可以確認縫針的落針位置。
另外,在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使中間壓腳向最下點移動的配置中,可以調整使得中間壓腳和保持框不會接觸。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縫紉機的斜視圖。
圖2是表示縫紉機的保持框及中間壓腳附近的放大斜視圖。
圖3是表示縫紉機的中間壓腳裝置的側視圖。
圖4是中間壓腳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5是中間壓腳裝置的分解斜視圖。
圖6是關于中間壓腳裝置的中間壓腳的高度調節(jié)的說明圖。
圖7是關于中間壓腳裝置的中間壓腳向退避位置的移動的說明圖。
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縫紉機的控制裝置的框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縫紉機的中間壓腳裝置的動作控制的流程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縫紉機的中間壓腳裝置的動作控制的流程圖。
圖11是表示縫紉機的操作面板中的顯示畫面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12是表示中間壓腳裝置的中間壓腳的退避位置的說明圖。
圖13是表示中間壓腳裝置的中間壓腳的最上點的說明圖,(a)表示縫針配置在上方的狀態(tài),(b)表示縫針配置在下方的狀態(tài)。
圖14是表示中間壓腳裝置的中間壓腳在最下點的說明圖。
圖15是表示縫紉機的操作面板中的顯示畫面的一個例子的說明圖。
圖16是表示現有的中間壓腳裝置的斜視圖。
圖17是關于現有的中間壓腳裝置的動作的說明圖。
圖18是關于現有的中間壓腳裝置的動作的說明圖。
圖19是關于現有的中間壓腳裝置的動作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實施方式。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縫紉機,以電子循環(huán)縫紉機為例進行說明。
電子循環(huán)縫紉機是如下所示的縫紉機其具有保持框,該保持框保持進行縫制的被縫制物即布料,通過該保持框相對于縫針進行相對移動,在被保持在保持框上的布料上,形成基于規(guī)定的縫制數據(縫制圖案)的線跡。
在這里,將后述的縫針108進行上下移動的方向定義為Z軸方向(上下方向),將與其正交的一個方向定義為X軸方向(左右方向),將與Z軸方向和Y軸方向這兩者正交的方向定義為Y軸方向(前后方向)。
電子循環(huán)縫紉機100(下面稱為縫紉機100)如圖1所示,具有以下等部分縫紉機主體101,其安裝在縫紉機工作臺T的上表面上;踏板R,其安裝在縫紉機工作臺T的下部,用于操作縫紉機主體101;以及操作面板300,其安裝在縫紉機工作臺T的上部,用于由用戶進行輸入操作。
(縫紉機架及主軸)如圖1、圖2所示,縫紉機主體101具有縫紉機架102,其外形在側面觀察下呈大致コ字狀。該縫紉機架102具有縫紉機臂部102a,其形成縫紉機主體101的上部,向前后方向延伸;縫紉機底座部102b,其形成縫紉機主體101的下部,向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縱向機體部102c,其連結縫紉機臂部102a和縫紉機底座部102b。
該縫紉機主體101在縫紉機架102中配置有動力傳遞機構,具有可自由轉動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主軸2(參考圖4)及未圖示的下軸。主軸2配置在縫紉機臂部102a的內部,下軸(省略圖示)配置在縫紉機底座部102b的內部。
主軸2與主軸電動機2a(參考圖8)連接,由該主軸電動機2a施加旋轉力。另外,下軸(省略圖示)經由縱軸(省略圖示)與主軸2連結,如果主軸2轉動,則主軸2的動力經由縱軸向下軸側傳遞,使下軸旋轉。
在主軸2的前端連接針棒108a,該針棒108a利用主軸2的旋轉而沿Z軸方向上下移動,在該針棒108a的下端可更換地具有縫針108。即,縫針108利用主軸2的旋轉而沿Z軸方向上下移動。
在縫紉機臂102a中,為了防止由于縫針108的上下移動導致的布料的浮起,設有中間壓腳裝置1(參考圖3),其具有中間壓腳29,該中間壓腳29與針棒108a的上下移動連動而上下移動,將縫針108周圍的布料向下方按壓。此外,中間壓腳裝置1的主體設置在縫紉機臂部102a的內部,縫針108被插入安裝在中間壓腳29的前端側形成的通孔中。
而且,如圖1、圖2所示,在縫紉機底座部102b上設置有針板110,在該針板110的上方設置保持框111及縫針108。
保持框111安裝在安裝部件113上,該安裝部件113配置在縫紉機臂部102a的前端部上,在該安裝部件113上,連結配置在縫紉機底座102b內的X軸電動機(省略圖示)及Y軸電動機(省略圖示)。
保持框111在針板110上保持作為被縫制物的布料,隨著X軸電動機及Y軸電動機的驅動,使保持的布料連同保持框111一起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動。通過保持框111的移動和縫針108及釜(省略圖示)的動作連動,在布料上形成基于規(guī)定的縫制圖案數據的線跡數據的線跡。
此外,由于保持框111具有布料壓腳(省略圖示)和下板(省略圖示),所以可以通過配置在縫紉機臂102a內的布料壓腳電動機(省略圖示)的驅動而上下驅動安裝部件113,在布料壓腳下降時,將布料夾持在其與下板之間進行保持。
踏板R作為操作踏板而進行動作,該操作踏板用于驅動縫紉機100,使針棒108a(縫針108)上下移動,或使保持框111進行動作。即,構成方式為,踏板R中組裝用于檢測踏板R踩下后的踏下操作位置的傳感器,來自傳感器的輸出信號作為踏板R的操作信號,輸出至后述的控制裝置200中,控制裝置200與該操作位置、操作信號對應,驅動縫紉機100并使其進行動作。
此外,在縫紉機100上設有操作面板300,其用于由用戶進行操作輸入,輸入至操作面板300中的各種數據及操作信號輸出至后述的控制裝置200中。
此外,操作面板300由液晶顯示面板和設置在該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上的觸摸面板構成,通過觸摸操作液晶顯示面板上顯示的各種操作鍵等,觸摸面板檢測出觸摸指示的位置,將與檢測出的位置對應的操作信號輸出至后述的控制裝置200中。
(中間壓腳裝置)中間壓腳裝置1如圖3至圖5所示,具有中間壓腳29,其在縫制時將布料向針板110側按壓;上下移動機構M1,其與利用主軸2的旋轉而上下移動的縫針108對應,使中間壓腳29上下移動;預緊機構M2,其將中間壓腳29向針板110側預緊;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其在縫制結束后,使中間壓腳29上升至退避高度位置;以及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其調節(jié)中間壓腳29的高度。
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M1利用在上下方向上驅動前端具有縫針108的針棒108a的主軸2(參考圖4)的轉動,使中間壓腳29上下移動。
如圖4所示,在主軸2上固定偏心凸輪3,在該偏心凸輪3上連結連接連桿4。在連接連桿4上連結擺動軸拱座5,在擺動軸拱座5上連結擺動軸6的一端部。
如圖5所示,在擺動軸6的另一端部上固定中間壓腳調節(jié)腕7的基端部,該中間壓腳調節(jié)腕7調節(jié)中間壓腳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量D1。在中間壓腳調節(jié)腕7上形成槽凸輪7a。該槽凸輪7a為弧狀的長孔,在該槽凸輪7a的期望位置上,第1連桿8的一端部被調節(jié)螺母9和階梯螺栓10軸支撐。該軸支撐位置可以沿槽凸輪7a調節(jié)。
如圖5所示,第1連桿8的另一端部上,由階梯螺栓12可自由轉動地連結第2連桿11的長度方向大致中間。在這里,調節(jié)螺母9所卡合的槽凸輪7a,在中間壓腳29位于上下往復運動的下死點時,成為以階梯螺栓12的軸心為中心的圓弧的一部分。
并且,第2連桿11的一端部被軸支撐在后述的定位連桿13上。
通過第2連桿11的一端部被定位連桿13軸支撐,在通常的縫制時,在中間壓腳29進行上下移動時,利用拉伸彈簧16的彈性力,維持第2連桿11的一端部被推壓向限制部件19的狀態(tài)。此外,在中間壓腳29被障礙、例如布料的臺階推壓而無法下降至預定的下死點位置的情況下等,定位連桿13抵抗拉伸彈簧16的彈性力進行旋轉,通過第2連桿11的一端部的支點抵抗拉伸彈簧16而下降,中間壓腳29能夠向上方避開。由此,防止中間壓腳29的損壞。
如圖5所示,第2連桿11的另一端部經由階梯螺栓21,可自由轉動地連結在第3連桿20的一端部上。在第3連桿20的另一端部上,利用階梯螺栓23,以在第3連桿20的長度方向上串聯連接的方式,可自由轉動地連結第4連桿22的一端部。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該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構成中間壓腳連桿部件24。
在第4連桿22的另一端部上,利用階梯螺栓26連結連桿中繼板25。在連桿中繼板25上固定中間壓腳棒拱座27,在中間壓腳棒拱座27上保持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間壓腳棒28。在中間壓腳棒28的下端部上安裝中間壓腳29,其在縫制時將布料向針板110側按壓。在中間壓腳棒28的上端部上設有按壓彈簧30,利用螺栓31及螺母32安裝在中間壓腳棒拱座27上。在中間壓腳29在縫制時與縫針108同步進行上下移動時,按壓彈簧30向下方按壓中間壓腳29。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第1連桿8、第2連桿11、第3連桿20、第4連桿22等構成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M1。
階梯螺栓23連結方形滑塊33及導向部件34,同時連結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即,在第4連桿22的正面?zhèn)仍O有導向部件34,在該導向部件34的正面?zhèn)仍O有方形滑塊33,第3連桿20、第4連桿22、方形滑塊33及導向部件34由一個階梯螺栓23連結。
方形滑塊33起到填充階梯螺栓23與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連結部P之間的間隙的襯墊的作用,具有防止各連桿的抖動、順滑地驅動各部件的功能。
導向部件34是大致F字狀的板材,上端部34t利用階梯螺栓35可自由轉動地安裝在縫紉機殼體(縫紉機架102)上。在導向部件34的下端部附近,沿上下方向形成長形的長孔34a。該長孔34a,在內側可滑動地嵌入方形滑塊33,導向部件34可以使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連結部P沿中間壓腳29的上下方向D1移動,且限制向橫切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直列方向D2的方向D3的移動。
另外,如圖5所示,在導向部件34上,移動連桿36的一端部利用階梯螺栓37可自由轉動地連結在長孔34a的上部附近,該移動連桿36使該導向部件34向橫切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直列方向D2的方向D3移動。在移動連桿36的另一端部上連結偏心凸輪38,在該偏心凸輪38上連結可變軸39的一端部。
可變軸39的另一端部如圖4所示,經由軸承40、錐齒輪41,與作為驅動單元的電動機42連結。即,電動機42的驅動以可變軸39、偏心凸輪38、移動連桿36的順序傳遞,移動連桿36使導向部件34移動。
電動機42采用脈沖電動機,可以在正反方向上自由旋轉,同時可以由控制裝置200控制其旋轉量及驅動定時。
這樣,移動連桿36、導向部件34和方形滑塊33等,作為調節(jié)中間壓腳29的高度的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進行動作。
定位連桿13在其中央部附近,利用階梯螺栓14可自由轉動地安裝在作為縫紉機殼體的縫紉機架102上,階梯螺栓14的位置與中間壓腳29位于下死點時的階梯螺栓12的位置一致。
定位連桿13的一端部面向縫紉機面部側,以大致コ字狀折返,在彎曲的前端部上形成彈簧鉤掛部13a。本實施方式中的定位連桿13的形成方式為,其一端的彈簧鉤掛部13a折返至作為該定位連桿13的旋轉中心的階梯螺栓14附近,從旋轉中心至彈簧鉤掛部13a的距離較短。在彈簧鉤掛部13a上連結拉伸彈簧16的一端(上端),拉伸彈簧16的另一端(下端)連結在固定于縫紉機架上的彈簧鉤掛部15上。
拉伸彈簧16進行預緊,以將形成彈簧鉤掛部13a的定位連桿13的一端部向下方拉。即,在第2連桿11的與第3連桿20連接的部位向上方移動時,拉伸彈簧16向下方預緊中間壓腳29,以將該連接部位向下方拉。即,拉伸彈簧16和定位連桿13起到作為向針板110側預緊中間壓腳29的預緊機構M2的功能。
另外,通過定位連桿13連結第2連桿11,預緊機構M2與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M1連接。
在定位連桿13的另一端部上連結止動器17,第2連桿11的一端部和定位連桿13的另一端部由一個階梯螺栓18連結。另外,止動器17與定位連桿13一起通過階梯螺栓14可自由轉動地安裝在縫紉機架102上。在止動器17的一端部17a的上方設有限制部件19,以限制該止動器17的一端部向上方移動。另外,該限制部件19也可以由縫紉機架102的一部分代替。
如圖4所示,錐齒輪41可以與錐齒輪43嚙合,以使電動機42的驅動可以向與可變軸39的軸方向正交的方向D4輸出。在錐齒輪43的后端上同軸地連結軸承44、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等。
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是在軸方向端面上具有未圖示的槽的槽凸輪。
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其槽成為凸輪部,該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的旋轉范圍的一半,形成從旋轉中心至槽的距離大致相同的圓弧形(下面稱為維持部),剩余的一半,從旋轉中心至槽的距離大于該維持部中的從旋轉中心至槽的距離,且形成平滑變化的形狀(下面稱為變化部)。
該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使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46a上下升降,該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使中間壓腳29上升至縫制結束后的退避位置,在該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的槽的內部,以可自由滑動的方式嵌合設置在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的另一端部上的圓筒狀的滾柱47。并且,在滾柱47沿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的維持部移動時,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46a不進行升降,但在滾柱47沿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的變化部移動時,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46a進行升降。
由于在上述槽凸輪即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的未圖示的槽的內側,經由滾柱47卡合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的另一端部,所以只要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不旋轉,則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就不進行擺動,可以維持固定的狀態(tài)。這樣,由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及滾柱47構成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
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在其中腹部上,利用軸部件即銷釘48,可自由旋轉地安裝并支撐在縫紉機架102上。所述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以其一端部46a位于中間壓腳棒拱座27的下方的方式設置,通過滾柱47沿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的變化部移動,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46a上升而使中間壓腳棒拱座27上升,從而可以使中間壓腳29上升至退避位置。
(縫制時的中間壓腳的動作)下面,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中間壓腳裝置1的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M1的動作。
如果利用主軸電動機2a的驅動,使主軸2旋轉從而使偏心凸輪3旋轉,則連接連桿4的前端向與主軸2的軸線大致正交的方向(橫切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直列方向D2的方向D3)擺動,與連接連桿4連結的搖動軸拱座5也向相同方向擺動。由于通過該搖動軸拱座5擺動,搖動軸6也擺動,所以第1連桿8的一端部成為擺動支點,第1連桿8的另一端部向與擺動軸6的軸線大致正交的方向(橫切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直列方向D2的方向D3)擺動。伴隨著第1連桿8的另一端部的擺動,第2連桿11的另一端部向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直列方向D2擺動,與第2連桿11的另一端部連結的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向其直列方向(上下方向)D2擺動。由于伴隨著第3連桿20及第4連桿22的擺動,與第4連桿22連結的中間壓腳棒28沿上下方向D1向上下方向移動,所以中間壓腳29向上下方向移動。此外,由于縫針108利用主軸2的旋轉而上下移動,所以中間壓腳29以與該縫針108的上下移動連動的方式上下移動。
此外,以與利用主軸2的旋轉而上下移動的縫針108連動的方式,利用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M1而上下移動的中間壓腳29的行程為0~4(mm),以在主軸2的角度是0°時為4mm(上死點)、在主軸2的角度是180°時為0mm(下死點)的方式進行上下移動。
(利用中間壓腳裝置調節(jié)中間壓腳高度的動作)下面,說明利用具有上述機構的中間壓腳裝置1的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調節(jié)中間壓腳29高度的動作。
電動機42的驅動經由錐齒輪41、軸承4傳遞至可動軸39,可動軸39開始旋轉。利用可動軸39的旋轉,偏心凸輪38也旋轉,移動連桿36向與可動軸39的軸線大致正交的方向(橫切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直列方向D2的方向D3)擺動。利用移動連桿36的擺動,導向部件34向橫切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直列方向D2的方向D3擺動。
此時,如圖6(a)、(b)所示,由于在導向部件34的長孔34a上連結的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連結部P的階梯螺栓23(方形滑塊33),其螺栓部分被長孔34a限制了向橫切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的直列方向D2的方向D3移動(參考圖6(a)),所以由擺動傳遞的力被限制,階梯螺栓23(方形滑塊33)沿長孔34a向上方移動,隨著階梯螺栓23(方形滑塊33)跟隨導向部件34的移動,串聯連結的第3連桿20和第4連桿22之間的角度變化,中間壓腳連桿部件24成為大致ㄑ字狀(參考圖6(b))。如果中間壓腳連桿部件24成為大致ㄑ字狀,則中間壓腳29沿上下方向D1向上方移動。因此,可以調節(jié)中間壓腳29的從針板110至中間壓腳29的高度。
此外,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進行高度調節(jié)的中間壓腳29的高度范圍是0~7(mm),在中間壓腳連桿部件24由于導向部件34的擺動而被最大幅彎曲時(例如圖6(b)的狀態(tài)),處于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即7mm,在中間壓腳連桿部件24處于一字直線狀時(例如圖6(a)的狀態(tài)),處于可動范圍的最下點即0mm。
(利用中間壓腳裝置進行的中間壓腳的退避動作)下面,說明利用具有上述結構的中間壓腳裝置1的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在縫制結束后使中間壓腳29移動至退避位置時的動作。
電動機42的驅動經由錐齒輪41及錐齒輪43傳遞至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隨著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的旋轉,滾柱47沿中間壓腳升降凸輪45的槽中的變化部移動,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46a上升。
此時,如圖7所示,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的一端部46a推上中間壓腳棒拱座27,使中間壓腳29上升至退避位置。
在該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使中間壓腳棒拱座27上升時,隨著與中間壓腳連桿部件24(第3連桿20、第4連桿22)連結的第2連桿11擺動,定位連桿13擺動,拉伸預緊機構M2的拉伸彈簧16。即,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抵抗來自預緊機構M2的預緊力,使中間壓腳29上升至退避位置。并且,在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移動至退避位置的狀態(tài)下,利用預緊機構M2的拉伸彈簧16,以向上方推回縫針108的方式作用使主軸2旋轉的預緊力,難以通過手動旋轉滑輪(省略圖示)而使主軸2手動旋轉,以使縫針108從退避位置側向下方移動。
另外,利用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而向退避位置上升的中間壓腳29的高度,在例如主軸2的角度是53°時,為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20mm的位置。此時,縫針108的前端部的高度是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7mm的位置。
(控制裝置)下面,說明縫紉機的控制裝置200。
如圖8所示,控制裝置200具有CPU 201,其按照與縫紉機100的各部分的動作及縫制圖案等的設定相關的處理程序,執(zhí)行各種控制及處理;RAM 202,其展開處理程序,成為CPU 201的工作區(qū)域;以及ROM 203,其存儲用于執(zhí)行各種處理的處理程序及處理數據等。
在ROM 203中存儲縫制圖案設定程序203a,其實現由用戶對操作面板300的輸入操作而設定縫制圖案的功能。即,通過由CPU 201執(zhí)行縫制圖案設定程序203a,控制裝置200起到作為縫制圖案設定單元的功能,即基于用戶對操作面板300的輸入操作,設定縫制圖案。此外,與由作為縫制圖案設定單元的控制裝置200設定的縫制圖案相關的縫制圖案數據203c,存儲在作為縫制圖案存儲單元的RAM 202及ROM 203中。
另外,在ROM 203中存儲有中間壓腳高度切換程序203b,其實現下述功能根據用戶對操作面板300的輸入操作,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同時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將中間壓腳29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即,通過CPU 201執(zhí)行中間壓腳高度切換程序203b,控制裝置200起到作為中間壓腳高度切換單元的功能,即基于用戶對操作面板300的輸入操作,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同時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將中間壓腳29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另外,與中間壓腳29的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及最下點對應的高度相關的中間壓腳高度數據203d,存儲在ROM 203中。
另外,通過由CPU 201執(zhí)行中間壓腳高度切換程序203b,作為中間壓腳高度切換單元的控制裝置200實現如下功能在基于存儲在縫制圖案存儲單元(RAM 202,ROM 203)中的縫制圖案數據,確認縫針108相對于被縫制物的落針位置時,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同時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將中間壓腳29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中間壓腳的動作控制)下面,基于圖9、圖10所示的流程圖,說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縫紉機100中的中間壓腳裝置1的中間壓腳29的動作控制。
首先,在操作面板300處于規(guī)定的主體輸入模式的狀態(tài)下,如果按下規(guī)定的功能選擇鍵(步驟S101是),則執(zhí)行規(guī)定的功能(步驟S102),并返回步驟S101。
如果不按下規(guī)定的功能選擇鍵(步驟S101否),而按下規(guī)定的數值輸入鍵(步驟S103是),則進行輸入的數值設定(步驟S104),并返回步驟S101。
另一方面,如果不按下規(guī)定的數值輸入鍵(步驟S103否),而控制裝置200判斷規(guī)定的數據設定鍵被按下(步驟S105是),則進入步驟S106。
另外,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沒有按下規(guī)定的數據設定鍵(步驟S105否),則進入步驟S121(圖10)。
步驟S106中,在操作面板300上顯示如圖11所示的、用于生成并設定縫制圖案數據的數據設定畫面(步驟S106)。
然后,控制裝置200判斷操作面板300的8方向鍵301是否被按下(步驟S107)。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8方向鍵被按下(步驟S107是),則控制裝置200使保持框111向與該8方向鍵301對應的方向移動,以使保持框111和縫針108(中間壓腳29)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同時使在操作面板300上顯示的、與縫針108的位置對應的光標K移動(步驟S108)。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8方向鍵301沒有被按下(步驟S107否),則返回步驟S107。
然后,控制裝置200判斷操作面板300的確定鍵302是否被按下(步驟S109)。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確定鍵302被按下(步驟S109是),則將與顯示在操作面板300上的光標K的位置相關的坐標數據,作為縫制數據存儲在RAM 202等中(步驟S110)。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確定鍵302沒有被按下(步驟S109否),則返回步驟S107。
然后,控制裝置200判斷操作面板300的中間壓腳上下鍵303是否由用戶的操作而被按下(步驟S111)。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中間壓腳上下鍵303被按下(步驟S111是),則進入步驟S114。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中間壓腳上下鍵303沒有被按下(步驟S111否),則控制裝置200判斷操作面板300的確定鍵304是否被按下(步驟S112)。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確定鍵304被按下(步驟S112是),則控制裝置200將多個縫制數據(坐標數據)作為縫制圖案數據進行關聯,存儲在RAM 202等中(步驟S113),結束縫制圖案數據生成處理,返回步驟S101。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確定鍵304沒有被按下(步驟S112否),則返回步驟S107。
在步驟S114中,控制裝置200進行3進制計數器C=C+1的處理(步驟S114)。
另外,3進制計數器C的初始值為C=0。而且,在3進制計數器C為C=0,縫紉機停止而主軸2停止時,主軸2的角度為53°的狀態(tài)下,如圖12所示,縫針108的前端部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7(mm)的高度,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上升至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20(mm)的高度即退避位置。
因此,可以通過確保縫針108及中間壓腳29與針板110之間的空間,容易地在保持框111上安裝布料。
然后,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是否為C=1(步驟S115)。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為C=1(步驟S115是),則控制裝置200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同時使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動作,切換為使中間壓腳29向最上點移動(步驟S116),并返回步驟S107。
在這里,中間壓腳29的退避被解除而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上點的配置,如圖13(a)所示,是縫針108的前端部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7(mm)的高度,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0(mm)的高度的狀態(tài)。另外,在主軸2的角度為53°,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上點的配置中,伴隨中間壓腳29的行程的3(mm)和作為中間壓腳29的最上點的7(mm)相加,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0(mm)的高度。
并且,在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動作的狀態(tài)下,由于為了利用預緊機構M2的拉伸彈簧16將縫針108向上方推回而使主軸2旋轉的預緊力不發(fā)生作用,所以可以通過手動旋轉滑輪(省略圖示)而手動旋轉主軸2,使縫針108從退避位置側向下方移動,從而縫針108的前端部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所以如圖13(b)所示,可以使縫針108的針尖相對于布料的表面或針板110的上表面接近至期望的距離。另外,在主軸2的角度由于手動旋轉滑輪而成為100°~110°,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上點的配置中,伴隨中間壓腳29的行程的2(mm)和作為中間壓腳29的最上點的7(mm)相加,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9(mm)的高度。
因此,在使縫針108的針尖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縫針108的針尖接近布料的表面的狀態(tài)下,通過操作8方向鍵301以使保持框111和縫針108的相對位置變化,可以容易地觀察縫針108相對于該保持框111上所保持的布料的針尖位置,容易地確認縫針108的落針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不是C=1(步驟S115否),則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是否為C=2(步驟S117)。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為C=2(步驟S117是),則控制裝置200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同時使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動作,切換為使中間壓腳29向最下點移動(步驟S118),并返回步驟S107。
在這里,解除中間壓腳29的退避而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下點的配置,如圖14所示,是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2(mm)的高度的狀態(tài)。另外,在主軸2的角度為100°~110°,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下點的配置中,伴隨中間壓腳29的行程的2(mm)和作為中間壓腳29的最下點的0(mm)相加,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2(mm)的高度。另外,在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動作的狀態(tài)下,通過手動旋轉滑輪(省略圖示)而手動旋轉主軸2,可以使縫針108從退避位置側向下方移動,所以縫針108的前端部的高度位置可以成為期望的距離。
由此,在使中間壓腳29的前端(下端)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從而接近保持框111的狀態(tài)下,通過操作8方向操作鍵301而使保持框111和中間壓腳29(縫針108)的相對位置變化,可以確認中間壓腳29和保持框111之間不會接觸。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不是C=2(步驟S117否),則控制裝置200重置3進制計數器C而使C=0(步驟S119)。
然后,控制裝置200驅動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等,利用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使中間壓腳29上升至退避位置,同時將中間壓腳29及縫針108的配置切換為如圖12所示的狀態(tài)(步驟S120),并返回步驟S107。
此外,在圖10所示的流程圖中的步驟S121中,控制裝置200判斷規(guī)定的圖案確認鍵是否被按下(步驟S121)。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規(guī)定的圖案確認鍵被按下(步驟S121是),則進入步驟S122。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規(guī)定的圖案確認鍵沒有被按下(步驟S121否),則進入步驟S134。
在步驟S122中,如圖15所示,在操作面板300上顯示圖案確認畫面,該圖案確認畫面用于確認基于縫制圖案數據的縫制圖案(步驟S122)。此外,在該圖案確認畫面中,可以從RAM 202及ROM 203中存儲的多個縫制圖案數據中,選擇并調用期望的縫制圖案數據。
然后,控制裝置200判斷操作面板300的前進后退鍵305是否被按下(步驟S123)。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前進后退鍵305被按下(步驟S123是),則控制裝置200以沿著所選擇的縫制圖案數據的縫制圖案形狀的方式,基于與該縫制圖案數據中的落針位置相關的坐標數據,移動保持框111,以使保持框111和縫針108(中間壓腳29)的相對位置變化(步驟S124)。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前進后退鍵305沒有被按下(步驟S123否),則返回步驟S123。
然后,控制裝置200判斷操作面板300的中間壓腳上下鍵303是否由于用戶的操作而被按下(步驟S125)。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中間壓腳上下鍵303被按下(步驟S125是),則進入步驟S127。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中間壓腳上下鍵303沒有被按下(步驟S125否),則控制裝置200判斷操作面板300的確定鍵304是否被按下(步驟S126)。
如果控制裝置判斷確定鍵304被按下(步驟S126是),則結束縫制圖案數據確認處理,返回步驟S101(圖9)。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確定鍵304沒有被按下(步驟S126否),則返回步驟S123。
在步驟S127中,控制裝置200進行3進制計數器C=C+1的處理(步驟S127)。
另外,3進制計數器C的初始值為C=0。此外,在3進制計數器C為C=0,縫紉機停止而主軸2停止時主軸2的角度為53°的狀態(tài)下,如圖12所示,縫針108的前端部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7(mm)的高度,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上升至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20(mm)的高度的退避位置。
因此,通過確??p針108及中間壓腳29與針板110之間的空間,可以容易地在保持框111上安裝布料。
然后,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是否為C=1(步驟S128)。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為C=1(步驟S128是),則控制裝置200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同時使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動作,切換為使中間壓腳29向最上點移動(步驟S129),返回步驟S123。
在這里,中間壓腳29的退避被解除而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上點的配置,如圖13(a)所示,是縫針108的前端部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7(mm)的高度,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0(mm)的高度的狀態(tài)。另外,在主軸2的角度為53°,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上點的配置中,伴隨中間壓腳29的行程的3(mm)和作為中間壓腳29的最上點的7(mm)相加,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10(mm)的高度。
并且,在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動作的狀態(tài)下,由于為了利用預緊機構M2的拉伸彈簧16將縫針108向上方推回而使主軸2旋轉的預緊力不發(fā)生作用,所以可以通過手動旋轉滑輪(省略圖示)而手動旋轉主軸2,使縫針108從退避位置側向下方移動,從而可以使縫針108的前端部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因此,如圖13(b)所示,可以使縫針108的針尖相對于布料的表面或針板110的上表面,接近至期望的距離。另外,在主軸2的角度由于手動旋轉滑輪而成為100°~110°,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上點的配置中,伴隨中間壓腳29的行程的2(mm)和作為中間壓腳29的最上點的7(mm)相加,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9(mm)的高度。
因此,在使縫針108的針尖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縫針108的針尖接近布料的表面的狀態(tài)下,通過操作前進后退鍵305以使保持框111和縫針108的相對位置變化,可以容易地觀察縫針108相對于該保持框111上所保持的布料的針尖位置,容易地確認縫針108的落針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不是C=1(步驟S128否),則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是否為C=2(步驟S130)。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為C=2(步驟S130是),則控制裝置200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同時使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動作,切換為使中間壓腳29向最下點移動(步驟S131),并返回步驟S123。
在這里,解除中間壓腳29的退避而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下點的配置,如圖14所示,是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2(mm)的高度的狀態(tài)。另外,在主軸2的角度為100°~110°,中間壓腳29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移動至最下點的配置中,伴隨中間壓腳29的行程的2(mm)和作為中間壓腳29的最下點的0(mm)相加,中間壓腳29位于從針板110的上表面開始2(mm)的高度。另外,在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動作的狀態(tài)下,通過手動旋轉滑輪(省略圖示)而手動旋轉主軸2,可以使縫針108從退避位置側向下方移動,所以縫針108的前端部的高度位置可以成為期望的距離。
由此,在使中間壓腳29的前端(下端)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從而接近保持框111的狀態(tài)下,通過操作前進后退鍵305而使保持框111和中間壓腳29(縫針108)的相對位置變化,可以確認中間壓腳29和保持框111之間不會接觸。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3進制計數器C不是C=2(步驟S130否),則控制裝置200重置3進制計數器C,使C=0(步驟S132)。
然后,控制裝置200驅動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等,利用中間壓腳提升部件46使中間壓腳29上升至退避位置,同時將中間壓腳29及縫針108的配置切換為如圖12所示的狀態(tài)(步驟S133),并返回步驟S123。
在步驟S134中,控制裝置200判斷縫制執(zhí)行鍵是否被按下(步驟S134)。
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縫制執(zhí)行鍵沒有被按下(步驟S134否),則返回步驟S101(圖9)。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裝置200判斷縫制執(zhí)行鍵被按下(步驟S134是),則執(zhí)行隨著踏板R等操作的縫制(步驟S135),結束縫紉機的動作控制。
因此,縫紉機100,在停止縫紉機而主軸2停止旋轉的狀態(tài)下,在操作操作面板300上設定縫制圖案數據、或基于規(guī)定的存儲單元中存儲的縫制圖案數據確認縫針108相對于布料的落針位置時,通過按下操作面板300的中間壓腳上下鍵303,可以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動作,同時使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動作,切換為使中間壓腳29向其可動范圍的最上點(7mm)和最下點(0mm)移動。
即,在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M3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的狀態(tài)下,通過手動旋轉滑輪(省略圖示)而手動旋轉主軸2,可以使縫針108從退避位置向下方移動,縫針108的前端部可以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所以在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使中間壓腳29移動至最上點的配置下,通過使縫針108的前端部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可以容易地觀察縫針108相對于該保持框111上所保持的布料的針尖位置,確認縫針108的落針位置。
另外,通過利用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使中間壓腳29移動至最下點,使中間壓腳29接近針板110的上表面,可以確認中間壓腳29相對于保持框111的位置,以調整為使得中間壓腳29和保持框111不會接觸。
因此,縫紉機100通過由用戶操作操作面板300,可以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以切換為使中間壓腳29向其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移動。同時通過在當時手動旋轉滑輪(省略圖示)而手動旋轉主軸2,可以使縫針108從退避位置向下方移動,所以可以確認縫針108相對于該保持框111上所保持的布料的落針位置,以及確認中間壓腳29和保持框111不接觸。
因此,在設定縫紉機中的縫制圖案數據時,通過確認縫針108相對于該保持框111上所保持的布料的落針位置,可以恰當地生成縫制圖案數據。另外,在設定縫紉機100中的縫制圖案數據時、以及確認該縫制圖案數據時,能夠調整為使得中間壓腳20和保持框111不會接觸。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縫制圖案數據存儲在RAM 202及ROM 203中,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能夠在縫紉機100的控制裝置200上附加的公知的存儲單元(例如閃存等)中,存儲縫制圖案數據。
另外,對于其他具體的細部構造等,當然也可以恰當地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縫紉機,其具有縫針,其利用主軸的旋轉而上下移動;保持框,其將被縫制物保持在針板上;中間壓腳,其可上下移動地被縫紉機支撐;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其與上述縫針的上下移動連動,使上述中間壓腳上下移動;預緊機構,其與上述中間壓腳上下移動機構連接,將上述中間壓腳向針板側預緊;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其調節(jié)上述中間壓腳在該中間壓腳的上下移動路線中的高度;中間壓腳退避機構,其在縫紉機停止時,抵抗由上述預緊機構產生的預緊力,使上述中間壓腳上升至退避位置;以及縫制圖案設定單元,其通過操作設定輸入縫制圖案,該縫紉機基于由縫制圖案設定單元設定的縫制圖案進行縫制,其特征在于,具有中間壓腳高度切換單元,其在由上述縫制圖案設定單元設定縫制圖案時,利用輸入操作,解除由上述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上述中間壓腳的退避,同時驅動上述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將上述中間壓腳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具有縫制圖案存儲單元,其存儲由上述縫制圖案設定單元設定的縫制圖案,在基于存儲在上述縫制圖案存儲單元中的縫制圖案,確認上述縫針相對于上述被縫制物的落針位置時,利用上述中間壓腳高度切換單元,解除由上述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上述中間壓腳的退避,同時驅動上述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將上述中間壓腳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實現一種可以容易地確認縫針相對于縫紉機上保持的被縫制物的針尖位置的縫紉機。在停止縫紉機(100)而主軸(2)停止旋轉的狀態(tài)下設定縫制圖案數據時,通過操作操作面板(300),解除由中間壓腳退避機構進行的中間壓腳(29)的退避,同時通過驅動中間壓腳高度調節(jié)機構(M4),將中間壓腳29的高度切換為可動范圍的最上點和最下點,以可以確認縫針(108)相對于在針板(110)上的保持框(111)上保持的被縫制物的針尖位置,以及確認中間壓腳(29)和保持框(111)不會接觸。
文檔編號D05B29/06GK101063255SQ20071009794
公開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坂井克秋 申請人:Juki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霞浦县| 两当县| 县级市| 张家川| 渭南市| 雷山县| 绍兴市| 陇南市| 盐津县| 岢岚县| 孝昌县| 瓮安县| 台南市| 新河县| 温宿县| 吴旗县| 花莲县| 咸阳市| 龙川县| 遂川县| 称多县| 安福县| 龙川县| 乐都县| 阳泉市| 都兰县| 武定县| 大洼县| 青河县| 巍山| 蒙阴县| 义乌市| 通江县| 永安市| 太保市| 神池县| 客服| 九台市| 西藏| 常宁市|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