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汽車變速器制造領域的技術,具體是一種具有改進強度和油孔布置的變速器齒輪軸。
背景技術:
變速器齒軸作為汽車變速器中的核心零部件,其齒輪和軸系的結構設計直接影響變速器的使用性能。目前已公開的未設置減重孔的變速器齒輪將增大變速器總成的重量,不僅浪費材料,而且會增大汽車的能耗,降低汽車的燃油經(jīng)濟性;而設置有圓形減重孔的變速器齒輪,受空間所限,圓形孔不能太大,因而減重效果不明顯,另一方面小圓形孔容易造成齒輪減重孔處應力集中,影響變速器齒軸強度。
影響變速器關鍵零件(如齒軸、軸承等)強度的另一項重要因素是潤滑效果,軸系的潤滑主要是靠齒輪軸上設置的油道和油孔導油,油孔位置設置不當容易引發(fā)潤滑不良、強度不佳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圓形減重孔存在強度問題、油孔布置不合理導致的潤滑不佳和強度不足等缺陷,提出了一種具有改進強度和油孔布置的變速器齒輪軸,能夠實現(xiàn)變速器齒輪的減重,同時獲得更高的強度和更好的潤滑,提高汽車變速器性能,降低汽車能耗。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本實用新型齒輪軸內部設有主油道,外部設有若干軸承檔,所述的各軸承檔均設置具有一個油孔的環(huán)形油槽;相鄰油孔在齒輪軸端面投影面上周向布置相差90°。
所述的軸承檔的個數(shù)為4~6個,每個軸承檔上設有依次垂直交叉排布的油孔。
所述的油孔為全貫穿孔或半貫穿孔。
所述的軸承檔具體包括位于主油道后端的一檔軸承檔和位于主油道前端靠近進油口的倒檔軸承檔,其中:一檔軸承檔套設有一檔齒輪并設置具有一檔油孔的一檔環(huán)形油槽,倒檔軸承檔套設有倒檔齒輪并設置具有倒檔油孔的倒檔環(huán)形油槽;
所述的一檔齒輪和倒檔齒輪均周向均布有若干腰形減重孔;所述的腰形減重孔頂部遠離齒輪中心的方向其形狀為類橢圓形,底部靠近齒輪中心的方向其形狀呈鈍角狀,鈍角角尖處通過大曲率半徑的圓弧過渡。
所述的倒檔軸承檔和一檔軸承檔之間按進油方向依次設有四檔軸承檔和五檔軸承檔,所 述的五檔軸承檔套設有五檔齒輪并設置具有五檔油孔的五檔環(huán)形油槽,所述的四檔軸承檔套設有四檔齒輪并設置具有四檔油孔的四檔環(huán)形油槽;所述的四檔油孔與一檔油孔為半貫穿孔,周向布置相差180°。
所述的五檔軸承檔和四檔軸承檔相連。
所述的齒輪軸設有一體加工成型的輸出齒輪,輸出齒輪位于倒檔軸承檔外側,靠近進油口。
技術效果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齒輪軸上各檔軸承檔按齒輪輸出轉動方向設置油孔,保證了齒輪軸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和較好的應力分布;同時大直徑齒輪上設置的腰形減重孔在提高減重能力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應力集中現(xiàn)象;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上結構的改進,提高了變速器的使用性能,降低了汽車能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齒輪軸的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齒輪軸剖面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一檔齒輪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倒檔齒輪主視圖;
圖中:齒輪軸1、一檔齒輪2、五檔齒輪3、四檔齒輪4、倒檔齒輪5、輸出齒輪6、一檔軸承檔7、五檔軸承檔8、四檔軸承檔9、倒檔軸承檔10、一檔環(huán)形油槽11、五檔環(huán)形油槽12、四檔環(huán)形油槽13、倒檔環(huán)形油槽14、一檔油孔15、五檔油孔16、四檔油孔17、倒檔油孔18、主油道19、腰形減重孔2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齒輪軸1,所述的齒輪軸1內部設有主油道19,外部按進油方向依次設有倒檔軸承檔10、四檔軸承檔9、五檔軸承檔8和一檔軸承檔7;
所述的一檔軸承檔7套設有一檔齒輪2并設置具有一檔油孔15的一檔環(huán)形油槽11,所述的五檔軸承檔8套設有五檔齒輪3并設置具有五檔油孔16的五檔環(huán)形油槽12,所述的四檔軸承檔9套設有四檔齒輪4并設置具有四檔油孔17的四檔環(huán)形油槽13,倒檔軸承檔10套設 有倒檔齒輪5并設置具有倒檔油孔18的倒檔環(huán)形油槽14;如圖3所示,所述的油孔貫穿齒輪軸1軸壁與主油道19相連,相鄰油孔在齒輪軸1端面方向的投影面上周向布置相差90°,且一檔油孔15與四檔油孔17為半貫穿孔,位于齒輪軸1端面方向投影面上軸向布置相差180°;齒輪軸1旋轉時,當?shù)箼n油孔18和五檔油孔16處于軸底位置時,油通過倒檔油孔18和五檔油孔16甩出,此時四檔油孔17和一檔油孔15正好處于軸側面位置,油無法甩出;而當四檔油孔17或一檔油孔15處于軸底位置時,油通過四檔油孔17或一檔油孔15甩出,此時當?shù)箼n油孔18和五檔油孔16正好處于軸側位置,油無法甩出;這種排布方法保證了各個油孔均勻出油,使各潤滑面都保持良好的潤滑性,而且油孔布置在不同的軸向截面,能夠有效地避免存在最危險截面,降低了齒輪軸1的最大應力,確保齒輪軸1的強度。
優(yōu)選地,所述的各環(huán)形油槽設置在相應軸承檔的中部,各油孔的直徑小于對應環(huán)形油槽的寬度。
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一檔齒輪2和倒檔齒輪5直徑較大,故周向均布有6個腰形減重孔20;所述的腰形減重孔20頂部遠離齒輪中心的方向其形狀為類橢圓形,底部靠近齒輪中心的方向其形狀呈鈍角狀,增大了減重量;所述的鈍角角尖處通過大曲率半徑的圓弧過渡,腰形減重孔20兩側采用大平面連接,與中心平面成一定角度,有效地改善了在齒輪承受徑向力時,與腰形減重孔20中心平面成近45°方向產(chǎn)生的應力集中現(xiàn)象。
優(yōu)選地,所述的主油道19貫穿齒輪軸1軸心。
如圖3所示,所述的倒檔油孔18雙向貫穿齒輪軸1軸壁,在進油口進油量大、油壓高的情況下,保證倒檔軸承檔10能夠獲得較好的潤滑;其余油孔單向貫穿齒輪軸1軸壁,能夠在油量減少時保持一定的油壓,使其余各軸承檔也能獲得較好的潤滑。
所述的齒輪軸1設有一體加工成型的輸出齒輪6,輸出齒輪6位于倒檔軸承檔10外側,靠近進油口。
優(yōu)選地,所述的五檔軸承檔8和四檔軸承檔9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