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及空調散熱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空調及空調散熱方法。本發(fā)明的空調包括冷凝器和電子模塊,還包括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冷卻冷凝器的冷凝器冷卻裝置和用于冷卻電子模塊的電子模塊冷卻裝置,流量調節(jié)裝置具有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入水口用于接入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第一出水口與冷凝器冷卻裝置連接,第二出水口與電子模塊冷卻裝置連接;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改變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調整用于冷卻冷凝器的結露水與用于冷卻電子模塊的結露水的比例。本發(fā)明可以利用從室內機的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為冷凝器和電子模塊進行降溫冷卻,從而提高冷凝器的換熱效率或者為電子模塊進行散熱,降低空調的整體能耗。
【專利說明】
空調及空調散熱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空調散熱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調及空調散熱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調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了工作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用品。
[0003]目前,常用的空調中,分體式空調的占據(jù)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分體式空調在工作時,會由于換熱作用而產生大量的結露水,結露水從室內流出時,自身溫度較低,因而可以用于輔助散熱。通常的,可以在空調室外機增加水栗或者電機,以將結露水霧化噴淋到冷凝器表面,使結露水所攜帶的余冷為冷凝器散熱。
[0004]然而,在空調室外機處增加的水栗或電機均為用電設備,所以會增加一部分用電設備的耗能,且室外機變頻控制器電子模塊工作時,也會產生一定熱量,需要利用散熱風扇等散熱裝置進行散熱。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空調及空調散熱方法,能夠同時為空調的冷凝器和電子模塊進行散熱。
[0006]—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空調,包括冷凝器和電子模塊,空調還包括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冷卻冷凝器的冷凝器冷卻裝置和用于冷卻電子模塊的電子模塊冷卻裝置,流量調節(jié)裝置具有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入水口與空調的排水管相連,以接入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第一出水口與冷凝器冷卻裝置連接,第二出水口與電子模塊冷卻裝置連接;
[0007]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改變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調整用于冷卻冷凝器的結露水與用于冷卻電子模塊的結露水的比例。
[0008]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空調散熱方法,應用于包括冷凝器和電子模塊的空調中,包括:
[0009]檢測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和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
[0010]根據(jù)冷凝器的實際溫度、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以及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控制流量調節(jié)裝置中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改變不同出水口的結露水流量,其中,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將空調的結露水分別從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中流出,第一出水口中流出的結露水用于冷卻冷凝器,第二出水口中流出的結露水用于冷卻電子模塊。
[0011]本發(fā)明的空調包括冷凝器、電子模塊、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冷卻冷凝器的冷凝器冷卻裝置和用于冷卻電子模塊的電子模塊冷卻裝置,流量調節(jié)裝置具有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入水口與空調的排水管相連,以接入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第一出水口與冷凝器冷卻裝置連接,第二出水口與電子模塊冷卻裝置連接;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改變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調整用于冷卻所述冷凝器的結露水與用于冷卻電子模塊的結露水的比例。這樣流量調節(jié)裝置可以利用從室內機的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為冷凝器和電子模塊進行降溫冷卻,從而提高冷凝器的換熱效率或者為電子模塊進行散熱,降低空調的整體能耗,且可通過改變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使室內機排出的結露水更多地用于冷卻冷凝器,或者更多的用于冷卻空調室外機的電子模塊,以確保冷凝器散熱效果和電子模塊的散熱效果。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空調的散熱流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空調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凝器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凝器冷卻裝置在空調內部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0017]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漏水孔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分水槽在漏水孔處的截面示意圖;
[0019]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分水槽的漏水孔分布示意圖;
[0020]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卻水槽與散熱器的裝配位置示意圖;
[0021 ]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卻水槽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2]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卻水槽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空調散熱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0024]圖1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種空調散熱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6]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空調的散熱流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空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空調包括冷凝器I和電子模塊2,此外空調還包括流量調節(jié)裝置3、用于冷卻冷凝器I的冷凝器冷卻裝置4和用于冷卻電子模塊2的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流量調節(jié)裝置3具有入水口 31、第一出水口 32和第二出水口 33,入水口 31與空調的排水管相連,以接入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第一出水口 32與冷凝器冷卻裝置4連接,第二出水口 32與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連接;
[0027]流量調節(jié)裝置3用于改變第一出水口32與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以調整用于冷卻冷凝器I的結露水與用于冷卻電子模塊2的結露水的比例。
[0028]具體的,空調通常為分體式空調,且一般分為室內機和室外機兩部分,室內機中設置有蒸發(fā)器,室外機內設置有冷凝器I和壓縮機。換熱介質通過管道在冷凝器I和蒸發(fā)器之間循環(huán)運動,液態(tài)的工作介質在蒸發(fā)器中吸熱蒸發(fā),變?yōu)閴毫^低的蒸汽,同時帶走一部分室內熱量;氣態(tài)的工作介質再送至室外機側,壓縮機對氣態(tài)的工作介質加壓,使工作介質壓力升高后送入室外機的冷凝器I中,并冷凝成壓力較高的液體,實現(xiàn)放熱過程,而液態(tài)的工作介質經降壓后再送入蒸發(fā)器,從而構成空調的內部換熱循環(huán)。室內機的蒸發(fā)器進行熱交換時,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會遇冷凝結,形成結露水,一般通過設置排水管將室內機產生的結露水排出室外。
[0029]空調的電子模塊2位于室外機內部,電子模塊2中包括有變頻控制器等組成部分,主要用于對空調的壓縮機等各部分運行狀態(tài)進行控制。電子模塊2的總功率一般在100W?200W,且電子模塊2上設置有鋁合金型材構成的散熱器21。
[0030]為了充分利用空調室內機工作時生成的結露水,在室外機中還設置有流量調節(jié)裝置3、冷凝器冷卻裝置4和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流量調節(jié)裝置3可以為電子膨脹閥,或者其它具有多路開度控制的閥體。流量調節(jié)裝置3包括有入水口和兩個出水口。其中,入水口 31和空調室內機的排水管相連,從而可接入室內機產生的結露水,流量調節(jié)裝置3的第一出水口32與冷凝器冷卻裝置4相連,第二出水口 33與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連接。這樣流入流量調節(jié)裝置3的結露水從第一出水口 32或第二出水口 33流出后,即可分別用于為冷凝器I或者空調的電子模塊2進行冷卻散熱。
[0031]其中,冷凝器冷卻裝置4和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均可以將從室內機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作為冷卻介質,利用結露水與冷卻裝置之間的熱交換,吸收冷凝器I或者電子模塊2上的熱量,達到散熱冷卻效果。因為從室內機的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具有較低的溫度,當結露水流入冷凝器冷卻裝置4或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后,一方面可直接通過結露水與冷卻裝置之間的熱交換,降低冷卻裝置的溫度,從而實現(xiàn)冷卻效果;另一方面,結露水受熱后會蒸發(fā)形成氣態(tài),同時吸收大量熱量,同樣會達到散熱冷卻效果。這樣從室內機的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因為自身溫度較低,且具有較大的比熱容,所以可以為冷凝器I或者電子模塊2進行降溫冷卻,從而提高冷凝器I的換熱效率或者為電子模塊2進行散熱,降低空調的整體能耗。
[0032]具體的,因為流量調節(jié)裝置3的兩個出水口分別與冷凝器冷卻裝置4以及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相連,所以可通過改變兩個出水口的開度,以改變從第一出水口 32和第二出水口33流出的結露水的流量比例。開度通常用來衡量閥門的開閉程度,例如可用閥門的過流面積和最大過流面積的比例來表示。開度變大,則說明出水口的液體流量變大,水流增大;開度變小,對應出水口的液體流量變小,水流減小。第一出水口 32和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改變后,從第一出水口 32流至冷凝器冷卻裝置4的結露水流量以及從第二出水口 33流至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的結露水流量均會發(fā)生變化,并進而影響冷凝器冷卻裝置4的散熱效果和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的散熱效果。這樣,即可根據(jù)具體的散熱需求來改變第一出水口 32和第二出水口33的開度,如使室內機排出的結露水更多地用于冷卻冷凝器I,或者更多的用于冷卻空調室外機的電子模塊2。
[0033]本實施例中,空調包括冷凝器、電子模塊、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冷卻冷凝器的冷凝器冷卻裝置和用于冷卻電子模塊的電子模塊冷卻裝置,流量調節(jié)裝置具有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入水口與空調的排水管相連,以接入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第一出水口與冷凝器冷卻裝置連接,第二出水口與電子模塊冷卻裝置連接;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改變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調整用于冷卻所述冷凝器的結露水與用于冷卻電子模塊的結露水的比例。這樣流量調節(jié)裝置可以利用從室內機的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為冷凝器和電子模塊進行降溫冷卻,從而提高冷凝器的換熱效率或者為電子模塊進行散熱,降低空調的整體能耗,且可通過改變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使室內機排出的結露水更多地用于冷卻冷凝器,或者更多的用于冷卻空調室外機的電子模塊,以確保冷凝器散熱效果和電子模塊的散熱效果。
[0034]以下分別列出冷凝器冷卻裝置4和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的幾種具體的實現(xiàn)形式,以對空調的具體結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35]具體的,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凝器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凝器冷卻裝置在空調內部的安裝位置示意圖。如圖1至圖4所示,冷凝器冷卻裝置4設置在空調的室外機內部,冷凝器冷卻裝置4可包括用于分散水流的分水槽41,分水槽41設置在冷凝器I上方,分水槽41上部與第一出水口 32連接,分水槽41下部設置可有漏水孔411,以使從漏水孔411漏下的結露水流至冷凝器I表面。
[0036]具體的,冷凝器冷卻裝置4中包括有分水槽41,分水槽41可通過支架等固定結構安裝在室外機內部,且分水槽41位于室外機冷凝器I的上方。分水槽41的上部與流量調節(jié)裝置3的第一出水口 32連接,這樣結露水從第一出水口 32流出后,均會流至冷凝器冷卻裝置4的分水槽41之中,為了排出在分水槽41中的結露水,在分水槽41上設置漏水孔411。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漏水孔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分水槽在漏水孔處的截面不意圖。如圖5和圖6所不,分水槽41的下部設置有多個漏水孔411,漏水孔411的位置低于分水槽41的底面。這樣分水槽41可以將從第一出水口 32流出的結露水水流分散至不同較大區(qū)域,而分水槽41中積聚的結露水可再由漏水孔流至下方的冷凝器I表面,并與冷凝器I外表面進行熱量交換,從而加快冷凝器I的散熱。通常的,分水槽41的面積一般較大,且能夠包括整個冷凝器I上表面,且分水槽41的底面應具有一定傾斜度,這樣結露水從第一出水口42流出后,會順著分水槽41的底面流下并流至漏水孔411中。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分水槽的漏水孔分布示意圖。如圖7所示,為了加速結露水的分散效果,可在分水槽41上設置多個漏水孔,流入分水槽41的結露水可從分布在分水槽41不同位置的漏水孔流下,從而盡可能多地覆蓋冷凝器I表面區(qū)域。
[0037]可選的,分水槽41下部的漏水孔411可以是多個排布在分水槽41底部的孔洞,也可以是位于分水槽41底部的鏤空或格柵,這樣漏水孔的分布區(qū)域較大,能夠保證結露水從分水槽41流下后,覆蓋較多的冷凝器I表面區(qū)域。
[0038]此外,在另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在分水槽41內鋪設有用于降低漏水口漏水速率的吸水材料。吸水材料可以為脫脂棉、硅膠和海綿等。結露水從第一出水口32流出,并落入分水槽41內后,分水槽41內的吸水材料便可以吸附結露水,以阻隔結露水直接從漏水孔411中流走。此時,分水槽41內的吸水材料可以利用吸水特性使結露水均勻地吸附在吸水材料中,并在吸水材料吸足水分,無法再繼續(xù)吸附結露水之后,結露水才會緩慢地從漏水孔411中滴落。這樣吸水材料降低了漏水孔411的漏水速率,使結露水從漏水孔中較慢地滴落,結露水在流至冷凝器I表面時,其流速也較慢,從而加大了結露水與冷凝器I外表面之間的換熱時間,提高了結露水的換熱冷卻效率。
[0039]作為另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冷凝器冷卻裝置還可以設置有溢水結構,以在結露水較多時,讓結露水直接通過溢水結構流下。具體的,冷凝器冷卻裝置4還包括:溢水槽42,溢水槽42設置在室外機風扇6上方,溢水槽42與分水槽41連通,且溢水槽42的槽底高于分水槽41槽底,溢水槽42底部設置有溢水孔(圖中未示出),以使流入溢水槽42中的水經由溢水孔滴落至室外機的風扇6上方。
[0040]因為溢水槽42的槽底高于分水槽41的槽底,所以當分水槽41中流入的結露水水量較少時,結露水只會從漏水孔中流出,而當結露水流量較大時,分水槽41中積聚的結露水水面高度高于溢水槽42的槽底,從而可以經由溢水槽42與分水槽41的連通處流入溢水槽42中。溢水槽42的底部設置有溢水孔,可以讓流入溢水槽42中的結露水沿溢水孔流出或滴落。因為溢水槽42下方是室外機風扇6,所以沿溢水孔滴落的結露水會滴落至室外機風扇6上方,并被風扇6的葉片打散成直徑較小的水珠,水珠會漂浮在室外機內部,形成水霧,水霧可以與室外機內部的部件進行熱交換,以降低室外機內部的整體溫度。
[0041]此外,在另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可以具體包括有冷卻水槽。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卻水槽與散熱器的裝配位置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卻水槽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冷卻水槽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如圖8至圖10所示,冷卻水槽51上部和第二出水口連接,電子模塊2的散熱器21設置在冷卻水槽51內。這樣從流量調節(jié)裝置3的第二出水口 32流出的結露水能夠流入冷卻水槽51中。為了保證電子模塊2的安全絕緣,電子模塊2不能與水接觸,所以可將電子模塊2的散熱器21設置在冷卻水槽51中,所以結露水流入冷卻水槽51后,散熱器21底部會浸沒在結露水之中。一般的,為了增加散熱器21與結露水之間的換熱面積,散熱器21浸入結露水的末端為多個平行排布的翅片,熱量傳導至翅片末端后,可被結露水所吸收,而翅片之間的間隙一方面有助于散熱,另一方面也可保證結露水的流動暢通。這樣散熱器21不斷將電子模塊2所產生的熱量通過熱傳導方式傳遞給結露水,從而幫助自身加快冷卻散熱過程,對電子模塊2起到散熱作用,保證電子模塊2不會因熱量積聚過多而產生溫度過高現(xiàn)象。
[0042]上述冷凝器冷卻裝置4與電子模塊冷卻裝置5,均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水槽結構,使空調室內機冷凝形成的結露水流入相應水槽中,并為冷凝器I或者電子模塊2的散熱器21進行散熱冷卻,從而提高冷凝器I的熱交換效率或者保障電子模塊2的正常工作。
[0043]為了控制流量控制裝置3中第一出水口32與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改變用于冷卻冷凝器I和用于冷卻電子模塊2的結露水流量比例,空調中還包括有控制器(圖中未示出),控制器與流量調節(jié)裝置3電連接,控制器用于向流量調節(jié)裝置3發(fā)出控制信號,以使流量調節(jié)裝置3根據(jù)該控制信號改變第一出水口 32與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
[0044]具體的,控制器可以設置為獨立模塊,也可以集成在空調室外機的電子模塊2上,以與控制空調變頻工作的電子模塊成為一體式結構。在控制器中存儲有預設程序及策略,可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及需要發(fā)出不同的控制信號,以使流量調節(jié)裝置3根據(jù)不同的控制信號而改變第一出水口 32和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從而調節(jié)用于冷卻冷凝器I以及用于冷卻電子模塊2的結露水的比例。
[0045]例如,可以在空調室外機內部增設用于感應不同部件表面溫度的溫度傳感器,并通過這些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信號判斷該執(zhí)行何種控制策略。此時,空調還包括用于檢測冷凝器I溫度的第一溫度傳感器7和用于檢測電子模塊2的散熱器21溫度的第二溫度傳感器8,第一溫度傳感器7設置在冷凝器I外表面,第二溫度傳感器8設置在電子模塊2的散熱器21外表面,第一溫度傳感器7與第二溫度傳感器8均與控制器電連接,以使控制器根據(jù)第一溫度傳感器7和第二溫度傳感器8所檢測到的溫度發(fā)出控制信號。
[0046]具體的,第一溫度傳感器7和第二溫度傳感器8通常均為接觸式傳感器,且第一溫度傳感器7和第二溫度傳感器8分別貼設在冷凝器I或者電子模塊2的散熱器21外表面,以檢測冷凝器I和電子模塊2散熱器21外表面的溫度。兩個溫度傳感器均與控制器電連接,以使控制器分別獲得冷凝器I與電子模塊的散熱器21的溫度,并根據(jù)兩者溫度綜合判斷,發(fā)出不同控制信號。
[0047]通常的,根據(jù)第一溫度傳感器7和第二溫度傳感器8所檢測到的溫度不同,控制器所發(fā)出的控制信號一般有以下幾種:
[0048](I)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所檢測到的溫度高于冷凝器I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8所檢測到的溫度高于電子模塊散熱器21的設定工作溫度時,此時空調的冷凝器I與電子模塊2均需要加強散熱能力,控制器應發(fā)出使第一出水口 32的開度與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相等的控制信號。
[0049](2)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所檢測到的溫度高于冷凝器I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8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電子模塊散熱器21的設定工作溫度時,此時表明電子模塊2的散熱器21已經不需要更多散熱能力,但冷凝器I仍需要加強冷卻,則控制器發(fā)出控制信號應增大第一出水口 32的開度,使第一出水口 32的開度大于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
[0050](3)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冷凝器I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8檢測到的溫度高于電子模塊散熱器21的設定工作溫度時,說明冷凝器I的散熱能力已經足夠了,但電子模塊2仍需要進一步加強散熱,此時,控制器發(fā)出控制信號增大第二出水口 33開度,使第一出水口 32的開度小于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
[0051](4)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冷凝器I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8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電子模塊散熱器21的設定工作溫度時,表明此時冷凝器I和電子模塊2均已得到足夠的散熱冷卻,此時,控制器可發(fā)出控制信號,使第一出水口 32的開度最大,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最小。因為在冷凝器冷卻裝置4中設置有溢水槽42,所以空調室內機凝結的結露水均會從第一出水口 32流出,并從溢水槽42滴落至室外機風扇處,被風扇葉片打散成水霧,從而降低室外機內部的整體溫度。
[0052](5)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所檢測到的溫度等于冷凝器I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8所檢測到的溫度等于電子模塊散熱器21的設定工作溫度時,此時冷凝器I與電子模塊2的工作溫度均達到均衡狀態(tài),控制器發(fā)出的控制信號應使第一出水口 32的開度與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保持不變。
[0053]控制器可以采取上述策略,根據(jù)冷凝器I與電子模塊2的散熱器21外表面即時溫度,判斷此時冷凝器I或電子模塊2是否需要來自結露水的散熱能力,從而控制流量調節(jié)裝置3中第一出水口 32與第二出水口 33的開度,以同時滿足冷凝器I與電子模塊2的散熱需求。這樣在提高冷凝器I散熱效果的同時,也可以對利用結露水對電子模塊2進行輔助散熱,從而保障電子模2塊的正常工作。
[0054]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空調散熱方法的流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的空調散熱方法,可以適用于前述實施例一中所示的各類不同具體結構的空調,以達到利用空調結露水提高冷凝器換熱效率和為電子模塊進行散熱,并降低空調能耗的效果。具體的,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空調散熱方法具體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0055]S301、檢測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和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
[0056]S302、根據(jù)冷凝器的實際溫度、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以及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控制流量調節(jié)裝置中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改變不同出水口的結露水流量,其中,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將空調的結露水分別從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中流出,第一出水口中流出的結露水用于冷卻冷凝器,第二出水口中流出的結露水用于冷卻電子模塊。
[0057]具體的,在空調中設置有流量調節(jié)裝置,流量調節(jié)裝置可以收集空調室內機凝結的結露水,并將結露水分別由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流出。第一出水口流出的結露水通向空調的冷凝器側,例如可以流入專門設置的冷凝器冷卻裝置中并用于冷卻空調的冷凝器,而第二出水口流出的結露水可流入專門設置的電子模塊冷卻裝置內,以冷卻電子模塊。冷凝器冷卻裝置與電子模塊冷卻裝置的結構均可與前述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相似,此處不再贅述。
[0058]具體的,可以先檢測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和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并將上述溫度與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以及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進行比較,再根據(jù)比較結果判斷冷凝器或者電子模塊是否得到了足夠的冷卻。當冷凝器或電子模塊中的任一個存在散熱不足等現(xiàn)象時,即可控制流量調節(jié)裝置中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改變不同出水口的結露水流量,這樣可保證冷凝器或電子模塊均可通過結露水實現(xiàn)足夠的冷卻散熱效果。
[0059]作為另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可以通過貼設在不同位置的溫度傳感器獲得冷凝器與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圖1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種空調散熱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2所示,檢測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和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的步驟還可以具體為:
[0060]S303、利用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利用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其中,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冷凝器外表面,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電子模塊散熱器外表面。
[0061 ]具體的,第一溫度傳感器可以緊密貼設在冷凝器外表面,第二溫度傳感器貼設在電子模塊散熱器外表面,因為冷凝器和電子模塊散熱器均是由熱傳導速度較高的金屬材料構成,內部的熱量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傳遞至外表面,所以冷凝器或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外表面溫度即為它們本體的實際溫度。因而,第一溫度傳感器和第二溫度傳感器可以分別通過熱傳導而直接感應到冷凝器或者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并將檢測到的溫度信息傳遞至控制部分進行判斷控制。
[0062]具體的,在通過冷凝器和電子模塊散熱器的溫度進行不同出水口的結露水流量控制時,可以將檢測到的溫度與設定溫度進行比較,以控制不同出水口的開度。具體的,本實施例提供的空調散熱方法中,根據(jù)冷凝器的實際溫度、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以及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控制流量調節(jié)裝置中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的步驟還可以為:
[0063]S304、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魉鶛z測到的溫度高于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高于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第一出水口的開度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相等;或者
[0064]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魉鶛z測到的溫度高于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第一出水口的開度大于第二出水口的開度;或者
[0065]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魉鶛z測到的溫度低于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于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第一出水口的開度小于第二出水口的開度;或者
[0066]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魉鶛z測到的溫度低于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第一出水口的開度最大,第二出水口的開度最?。?br>[0067]當?shù)谝粶囟葌鞲衅魉鶛z測到的溫度等于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等于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第一出水口的開度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保持不變。
[0068]具體的,采取上述策略后,根據(jù)第一溫度傳感器和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不同,可以判斷出此時空調的冷凝器與電子模塊是均需要加強散熱能力,還是其中的一個需要加強散熱能力,或者兩者均不需要再通過結露水加強散熱,并根據(jù)判斷結果而控制第一出水口的開度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如使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保持不變,還是第一出水口的開度大于第二出水口的開度,或者第一出水口的開度小于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及使第一出水口的開度最大,第二出水口的開度最小等多種不同的調整策略。
[0069]本實施例中,空調散熱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檢測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和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再根據(jù)冷凝器的實際溫度、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以及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控制流量調節(jié)裝置中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改變不同出水口的結露水流量,其中,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將空調的結露水分別從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中流出,第一出水口中流出的結露水用于冷卻冷凝器,第二出水口中流出的結露水用于冷卻電子模塊。這樣可以利用從室內機的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為冷凝器和電子模塊進行降溫冷卻,從而提高冷凝器的換熱效率或者為電子模塊進行散熱,降低空調的整體能耗,并且可以根據(jù)冷凝器與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而改變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使室內機排出的結露水更多地用于冷卻冷凝器,或者更多的用于冷卻空調室外機的電子模塊,以確保冷凝器散熱效果和電子模塊的散熱效果。
[0070]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xiàn)上述各方法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序指令相關的硬件來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序在執(zhí)行時,執(zhí)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實施例的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0071]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空調,包括冷凝器和電子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還包括: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冷卻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器冷卻裝置和用于冷卻所述電子模塊的電子模塊冷卻裝置,所述流量調節(jié)裝置具有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入水口與所述空調的排水管相連,以接入所述排水管流出的結露水,所述第一出水口與所述冷凝器冷卻裝置連接,所述第二出水口與所述電子模塊冷卻裝置連接; 所述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改變所述第一出水口與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調整用于冷卻所述冷凝器的結露水與用于冷卻所述電子模塊的結露水的比例。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冷卻裝置包括:用于分散水流的分水槽,所述分水槽設置在所述冷凝器上方,所述分水槽上部與所述第一出水口連接,所述分水槽下部設置有漏水孔,以使從所述漏水孔漏下的結露水流至所述冷凝器表面。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槽內鋪設有用于降低所述漏水口漏水速率的吸水材料。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冷卻裝置還包括:溢水槽,所述溢水槽設置在室外機風扇上方,所述溢水槽與所述分水槽連通,且所述溢水槽的槽底高于所述分水槽槽底,所述溢水槽底部設置有溢水孔,以使流入所述溢水槽中的水經由所述溢水孔滴落至所述室外機風扇上方。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模塊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水槽,所述冷卻水槽上部和所述第二出水口連接,所述電子模塊的散熱器設置在所述冷卻水槽內。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流量調節(jié)裝置電連接,所述控制器用于向所述流量調節(jié)裝置發(fā)出控制信號,以使所述流量調節(jié)裝置根據(jù)所述控制信號改變所述第一出水口與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開度。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檢測所述冷凝器溫度的第一溫度傳感器和用于檢測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溫度的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冷凝器外表面,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外表面,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均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據(jù)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與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發(fā)出控制信號。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電子模塊為一體式結構。9.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調節(jié)裝置為電子膨脹閥。10.—種空調散熱方法,應用于包括冷凝器和電子模塊的空調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檢測所述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和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 根據(jù)所述冷凝器的實際溫度、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所述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以及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控制流量調節(jié)裝置中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以改變不同出水口的結露水流量,其中,所述流量調節(jié)裝置用于將所述空調的結露水分別從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中流出,所述第一出水口中流出的結露水用于冷卻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出水口中流出的結露水用于冷卻所述電子模塊。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散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所述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和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具體包括:利用第一溫度傳感器檢測所述冷凝器的實際溫度,利用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冷凝器外表面,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外表面。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調散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jù)所述冷凝器的實際溫度、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實際溫度、所述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以及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控制流量調節(jié)裝置中第一出水口與第二出水口的開度,具體包括: 當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高于所述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高于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所述第一出水口的開度與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開度相等;或者 當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高于所述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所述第一出水口的開度大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開度;或者 當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所述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溫度高于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所述第一出水口的開度小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開度;或者 當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所述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低于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所述第一出水口的開度最大,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開度最小; 當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等于所述冷凝器的設定工作溫度,且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所檢測到的溫度等于所述電子模塊散熱器的設定工作溫度時,所述第一出水口的開度與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開度保持不變。
【文檔編號】F24F1/42GK105928096SQ201610291899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5日
【發(fā)明人】趙現(xiàn)楓, 鄒先許
【申請人】海信(山東)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