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裝置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烹飪裝置。
背景技術:
微波爐是一種用微波加熱食品的現(xiàn)代化烹調灶具。熱風對流功能是指在工作時,腔體里的熱風能夠動起來,形成一種熱量循環(huán)的效果,從而使加熱更加均勻。熱風對流功能作為一種全方位、專業(yè)的烘焙方式,其優(yōu)秀的加熱效果深受消費者喜愛。當前很多微波爐已經(jīng)通過外掛熱風組件的方式集成了熱風對流功能。
現(xiàn)有的具有熱風對流功能的微波爐如圖1和圖2所示,該微波爐的熱風組件30通過外掛的方式固定在微波爐本體1的后板12上并通過設置在烹飪腔后端的熱風對流孔將對流熱風吹入烹飪腔中,熱風組件30包括發(fā)熱管31、熱風電機32、隔熱板33、熱風扇葉34、冷卻扇葉35以及電機支架36,隔熱板33內凹地形成,并且隔熱板33的內凹面對應著微波爐的后板12安裝在該后板12上,熱風電機32安裝在隔熱板33的外凸面上,熱風扇葉34和發(fā)熱管31設置在隔熱板33與后板12之間的空腔中,冷卻扇葉35用于冷卻熱風電機32,熱風扇葉34穿設在輸出軸的遠端,冷卻扇葉35穿設在輸出軸的近端,可見,熱風組件30的零部件較多因此其本身具有較大的厚度,而熱風組件30通過外掛的方式固定在后板12上,由此加大了微波爐的整體深度,從而導致微波爐占用更大的空間,且無法安裝到某些型號的櫥柜中(例如600mm(寬)×300mm(深)的櫥柜)。另外,熱風組件30與后板12間難以密封,熱風組件30工作時的熱量容易直接散發(fā)到櫥柜中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為了防止熱量直接散發(fā)到櫥柜中,當前的熱風組件30需采取多種防護措施,例如采用雙重隔熱板33,隔熱棉37,同時還需要采用后背板38保護熱風電機32,整體結構復雜,成本高。此外,目前熱風組件30的位置靠近位于烹飪腔的側壁上的第一散熱開口和頂壁上的第二散熱開口,熱風對流功能工作時,大量對流熱風從第一散熱開口和第二散熱開口流出烹飪腔,從第一散熱開口流出的對流熱風還將加熱位于第一散熱開口附近的低耐溫的電器件,因此電器件的冷卻風扇需長時間工作進行冷卻,冷卻風扇工作時,帶走大量熱風組件30產(chǎn)生的本應該作用到食物上的熱量并把熱量部分作用在整機表面,由此使降低了整機能效,提高了表面溫升,而且冷卻風扇工作時帶來較高的噪聲和振動影響用戶體驗。
有鑒于此,需要一種熱風組件工作時熱量散失較少的烹飪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需要提供一種熱風組件工作時熱量散失較少的烹飪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烹飪裝置,該烹飪裝置包括:外殼;烹飪腔,所述烹飪腔設置在所述外殼中,并且所述烹飪腔的第一側壁上形成有第一開口;以及熱風組件,該熱風組件用于通過所述第一開口朝所述烹飪腔吹吸對流熱風,并且該熱風組件設置在所述外殼和所述烹飪腔之間的空腔中,所述烹飪腔的第二側壁上形成有第二開口,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相對,所述第二開口形成所述烹飪腔的第一散熱通道,所述烹飪腔的頂壁上形成有第三開口,所述第三開口形成所述烹飪腔的第二散熱通道。
優(yōu)選地,所述烹飪裝置還包括用于安裝電器件的電氣室,所述電氣室設置在所述外殼和所述烹飪腔的第二側壁之間的空腔內。
優(yōu)選地,所述電氣室中設置有磁控管,所述磁控管用于向所述烹飪腔發(fā)射高頻微波。
優(yōu)選地,所述外殼包括前板、后板、底板和外罩,所述外罩與所述前板、所述后板和所述底板可拆卸地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電氣室中設置有冷卻風扇,該冷卻風扇安裝在所述后板上,并且所述后板上的鄰近所述冷卻風扇的區(qū)域設置有進風口。
優(yōu)選地,所述冷卻風扇工作時,外界空氣從所述進風口吸入所述電氣室,對所述磁控管冷卻后,從所述第二開口進入所述烹飪腔,并從所述第三開口排出所述烹飪腔。
優(yōu)選地,所述烹飪腔前端敞開,門體安裝在所述烹飪腔前端,用于打開或關閉所述烹飪腔,所述前板的頂部形成有出風口,所述前板與所述門體在所述出風口的位置形成有出風間隙。
優(yōu)選地,所述熱風組件包括發(fā)熱管、熱風電機、隔熱板以及穿設在所述熱風電機的輸出軸上的熱風扇葉,所述隔熱板內凹地形成,并且所述隔熱板的內凹面對應著所述第一開口安裝在所述烹飪腔的第一側壁上,所述熱風電機安裝在所述隔熱板的外凸面上,所述熱風扇葉和所述發(fā)熱管設置在所述隔熱板與所述烹飪腔之間的空腔中。
優(yōu)選地,所述熱風組件包括用于冷卻所述熱風電機的冷卻扇葉,所述熱風扇葉穿設在所述輸出軸的遠端,所述冷卻扇葉穿設在所述輸出軸的近端。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開口鄰近所述后板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烹飪腔與所述底板之間形成所述熱風電機的第一散熱通道,所述烹飪腔與所述外罩的頂部之形成所述熱風電機的第二散熱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烹飪裝置由于能夠通過第一開口朝烹飪腔吹吸對流熱風,由此能夠實現(xiàn)熱風對流功能,與此同時,由于將熱風組件設置在外殼和烹飪腔之間的空腔中,由此避免以外掛部件的方式設置在烹飪裝置的后板上,因此相對于現(xiàn)有的烹飪裝置減小了烹飪裝置的整體深度,使得烹飪裝置占用空間較小,能夠安裝到各種型號的櫥柜中。另外,由于將第一開口設置在第一側壁上,使得該第一開口與烹飪腔上的第二開口和第三開口間隔較遠距離,由此熱風組件工作時吹出的對流熱風難以直接從上述第二開口和第三開口流出烹飪腔,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烹飪裝置具有熱風組件工作時熱量散失較少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烹飪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烹飪裝置的部分爆炸圖;
圖3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的烹飪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烹飪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中的烹飪裝置啟動熱風對流功能的散熱視圖;
圖6是圖3中的烹飪裝置啟動微波加熱功能的散熱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微波爐本體 10、外殼
11、前板 12、后板
13、底板 14、外罩
20、烹飪腔 21、第一開口
22、第二開口 23、第三開口
30、熱風組件 31、發(fā)熱管
32、熱風電機 33、隔熱板
34、熱風扇葉 35、冷卻扇葉
36、電機支架 37、隔熱棉
38、后背板 40、電氣室
41磁控管 42、變壓器
43、冷卻風扇 50、門體
60、出風間隙 70、食物
121、進風口
P1、烹飪腔的第一散熱通道 P2、烹飪腔的第二散熱通道
P3、熱風電機的第一散熱通道 P4、熱風電機的第二散熱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烹飪裝置,具體地,如圖3至圖6所示,該烹飪裝置包括:外殼10;烹飪腔20,所述烹飪腔20設置在所述外殼10中,并且所述烹飪腔20的第一側壁上形成有第一開口21;以及熱風組件30,該熱風組件30用于通過所述第一開口21朝所述烹飪腔20吹吸對流熱風,并且該熱風組件30設置在所述外殼10和所述烹飪腔20之間的空腔中,所述烹飪腔20的第二側壁上形成有第二開口22,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相對,所述第二開口22形成所述烹飪腔20的第一散熱通道P1,所述烹飪腔20的頂壁上形成有第三開口23,所述第三開口23形成所述烹飪腔20的第二散熱通道P2。
本實用新型的烹飪裝置由于能夠通過第一開口21朝烹飪腔20吹吸對流熱風,由此能夠實現(xiàn)熱風對流功能,與此同時,由于將熱風組件30設置在外殼10和烹飪腔20之間的空腔中,由此避免以外掛部件的方式設置在烹飪裝置的后板12上,因此相對于現(xiàn)有的烹飪裝置減小了烹飪裝置的整體深度,使得烹飪裝置占用空間較小,能夠安裝到各種型號的櫥柜中。另外,由于將第一開口21設置在第一側壁上,使得該第一開口21與烹飪腔20上的第二開口22和第三開口23間隔較遠距離,由此熱風組件30工作時吹出的對流熱風難以直接從上述第二開口22和第三開口23流出烹飪腔20,可見,本實用新型的烹飪裝置具有熱風組件30工作時熱量散失較少的優(yōu)點。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外殼10、烹飪腔20和熱風組件30的具體結構形式可以根據(jù)需要設置,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之內。外殼10、烹飪腔20和熱風組件30的具體結構形式將在下文中以優(yōu)選實施例的方式描述。
在本實用新型的烹飪裝置中,優(yōu)選地,如圖4所示,所述烹飪裝置還包括用于安裝電器件的電氣室40,所述電氣室40設置在所述外殼10和所述烹飪腔20的第二側壁之間的空腔內,從而將熱風組件30和電氣室40分別設置在相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防止熱風組件30在工作時將大量熱量傳遞到電氣室40中,影響電氣室40中的低耐溫的電器件。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具體地,所述電氣室40中設置有磁控管41和用于為磁控管41提供合適的電壓的變壓器42,所述磁控管41通過所述第二開口22朝所述烹飪腔20發(fā)射高頻微波,從而能夠通過磁控管41經(jīng)由第二開口22朝烹飪腔20發(fā)射高頻微波而加熱烹飪腔20中的食物70。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更具體地,所述外殼10包括前板11、后板12、底板13和外罩14,所述外罩14與所述前板11、所述后板12和所述底板13可拆卸地連接,從而形成所述外殼10。
可以理解的是,外殼10的具體結構形式并不僅限于以上形式,例如外殼10可以包括前板、底板和外罩,外罩與前板和底板可拆卸地連接而形成完整的正六面體形。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優(yōu)選地,所述電氣室40中設置有冷卻風扇43,該冷卻風扇43安裝在所述后板12上,并且所述后板12上的鄰近所述冷卻風扇43的區(qū)域設置有進風口121,從而能夠通過該冷卻風扇43經(jīng)由進風口121將外部的空氣抽入電氣室40中,進而冷卻電氣室40中各種電器件。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具體地,所述冷卻風扇43工作時,外界空氣從所述進風口121吸入所述電氣室40,對所述磁控管41冷卻后,從所述第二開口22進入所述烹飪腔20,并從所述第三開口23排出所述烹飪腔20。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優(yōu)選地,所述烹飪腔20前端敞開,門體50安裝在所述烹飪腔20前端,用于打開或關閉所述烹飪腔20,所述前板11的頂部形成有出風口,所述前板11與所述門體50在所述出風口的位置形成有出風間隙60,從而通過冷卻風扇43經(jīng)由進風口121抽入電氣室40中的空氣能夠通過該出風口排出烹飪裝置,并形成完整的冷卻氣體循環(huán)。另外,由于熱風組件30設置在外殼10和烹飪腔20之間的空腔中,熱風組件30的主要熱量直接通過第一開口21進入烹飪腔20,外散的熱量封閉在外殼10中,并能夠通過出風口散發(fā)出微波爐,因此避免了采用后背板來保護熱風組件30(尤其是熱風電機)以及采用隔熱棉來防止熱量直接散發(fā)到櫥柜中的現(xiàn)有技術,從而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了可操作性的同時使得本實用新型的微波爐具有較高熱效率。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具體地,如圖3所示,所述熱風組件30包括發(fā)熱管31、熱風電機32、隔熱板33(圖3的實施方式中,熱風組件30包括兩塊疊加的隔熱板33)以及穿設在所述熱風電機32的輸出軸上的熱風扇葉34,所述隔熱板33內凹地形成,并且所述隔熱板33的內凹面對應著所述第一開口21安裝在所述烹飪腔20的第一側壁上,所述熱風電機32安裝在所述隔熱板33的外凸面上并且熱風電機32的輸出軸穿過形成在隔熱板33上的軸孔而連接熱風扇葉34,所述熱風扇葉34和所述發(fā)熱管31設置在所述隔熱板33與所述烹飪腔20之間的空腔中,從而能夠通過熱風扇葉34的旋轉將烹飪腔20中的空氣吸入隔熱板33與烹飪腔20之間的空腔中并在其中被發(fā)熱管31加熱,然后沿著隔熱板33的內凹面重新吹入到烹飪腔20中,另外,熱風扇葉34的吹吸作用能夠使加熱的氣體循環(huán)加熱,并盡可能聚集在烹飪腔20中,防止熱量通過第二開口22散失出烹飪腔20。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優(yōu)選地,所述熱風組件30包括用于冷卻熱風電機32的冷卻扇葉35,所述熱風扇葉34穿設在所述輸出軸的遠端,所述冷卻扇葉35穿設在所述輸出軸的近端,熱風電機32通過電機支架36安裝在隔熱板33上,冷卻扇葉35位于電機支架36與隔熱板33之間,從而能夠通過該冷卻扇葉35而冷卻熱風電機32,同時,使得熱風電機32工作產(chǎn)生的熱量較快地在外殼10和烹飪腔20之間的空腔(空間較大有利于熱量的散發(fā))中散發(fā),然后經(jīng)前板11上的出風口排出。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三開口23鄰近所述后板12設置,從而當啟動烹飪裝置進行微波加熱時,食物70加熱過程中散發(fā)的氣體能夠通過該出風口流出烹飪腔20,防止該氣體聚集在烹飪腔20中凝結在門體50上或者始終靠近在門體50附近,導致使用者無法觀察食物70的加熱狀態(tài)。
在上述烹飪裝置中,具體地,如圖4所示,所述烹飪腔20與所述底板13之間形成所述熱風電機32的第一散熱通道P3,所述烹飪腔20與所述外罩14的頂部之形成所述熱風電機32的第二散熱通道P4。
以下將詳細描述烹飪裝置啟動微波加熱功能以及熱風對流功能時,外殼10內的散熱路徑。
如圖5所示,當烹飪裝置啟動熱風對流功能時,熱風組件30產(chǎn)生的熱風如前文所述地在烹飪腔20的循環(huán),烹飪腔20內部的空氣因為受熱而密度變小,然后通過烹飪腔20的第三開口23(烹飪腔20的第二散熱通道P2)和第二開口22(烹飪腔20的第一散熱通道P1)自然散發(fā),然后經(jīng)前板11上的出風口排出。由于熱風組件30產(chǎn)生的熱風對電氣室40內的電器件影響很小,因此冷卻風扇43不啟動,由此避免產(chǎn)生風噪(55-60dBA)和振動,使得烹飪裝置噪音較小,用戶體驗好。
如圖6所示,當烹飪裝置啟動微波加熱功能時,冷卻風扇43啟動,冷卻空氣從后板12的進風口121被吸入電氣室40,對磁控管41、變壓器42等高溫部件冷卻后,一部分經(jīng)前板11上的出風口排出;一部分經(jīng)烹飪腔20的第二開口22進入烹飪腔20的靠近門體50的一側,確保微波加熱食品過程中烹飪腔20內清晰可見,然后通過第三開口23流出烹飪腔20,最后經(jīng)前板11上的出風口排出,其余部分由烹飪腔20底部繞經(jīng)熱風組件30,并向上經(jīng)前板11上的出風口排出。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