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動流體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動流體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日本專利N0.4147645描述了一種具有下述結(jié)構(gòu)的制動流體控制裝置:在該結(jié)構(gòu)中,殼體中形成有供制動流體流動通過的流體通道,并且該流體通道由電磁閥打開及關閉。
[0003]電磁閥包括容置柱塞的套筒,該柱塞形成有朝向套筒的軸向外部突出的盤形凸緣部。在將凸緣部插入到殼體的組裝孔中之后,將組裝孔的開口附近的部分模鍛,使之變形為將凸緣部夾置在組裝孔的變形部分與底部之間。
[0004]另外,在凸緣部中形成有楔形部分或凹槽部分,使得與殼體的接觸表面中的接觸壓力增大,從而提高密封性能。
[0005]然而,上述制動流體控制裝置具有的問題是難以通過彎曲加工在凸緣部中形成楔形部分或凸緣部。如果通過壓制成形在凸緣部中形成楔形部分或凸緣部,則由于成形精度不穩(wěn)定而使密封性能不穩(wěn)定。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示例性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制動流體控制裝置,該制動流體控制裝置包括:
[0007]殼體;以及電磁閥,
[0008]該殼體包括流體通道,制動流體流動通過該流體通道,并且殼體形成有組裝孔,該組裝孔在其開口端處向殼體的外部敞開并具有平坦的底部,
[0009]該電磁閥包括:
[0010]圓筒形套筒,該套筒在其一個端部側(cè)插入到組裝孔中;
[0011]線圈,該線圈在套筒的另一端部側(cè)設置在套筒的外周緣處;
[0012]柱塞,該柱塞在套筒內(nèi)設置成能夠根據(jù)線圈的通電來移動;以及閥體,該閥體用于以與柱塞的運動相關聯(lián)的方式打開以及關閉流體通道,
[0013]套筒包括從套筒的一個端部側(cè)朝向套筒的徑向外部突出的盤形凸緣部,
[0014]凸緣部通過彎曲加工形成為在其整個周緣上呈朝向組裝孔的底部突出的凸形形狀或呈朝向組裝孔的底部凹入的凹形形狀,并且該凸緣部設置在組裝孔內(nèi),
[0015]凸緣部夾置在組裝孔的底部與模鍛變形部分之間,該模鍛變形部分通過對組裝孔的開口端附近的區(qū)域進行模鍛而形成。
[0016]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制動流體控制裝置,該制動流體控制裝置包括:
[0017]殼體;以及電磁閥,
[0018]殼體包括流體通道,制動流體流動通過該流體通道,并且殼體形成有組裝孔,該組裝孔在其開口端處向殼體的外部敞開并具有平坦的底部,
[0019]電磁閥包括:
[0020]圓筒形閥座部段,該閥座部段在其一個端部側(cè)插入到組裝孔中,并且該閥座部段在其底部形成有閥座;
[0021]圓筒形套筒,該套筒在其一個端部側(cè)插入到閥座部段中;
[0022]線圈,該線圈在套筒的另一端部側(cè)設置在套筒的外周緣處;
[0023]柱塞,該柱塞在套筒內(nèi)設置成能夠根據(jù)線圈的通電來移動;以及閥體,該閥體以與柱塞的運動相關聯(lián)的方式通過置于閥座上以及與閥座分離來打開及關閉流體通道,
[0024]閥座部段包括從閥座部段的一個端部側(cè)朝向閥座部段的徑向外部突出的盤形凸緣部,
[0025]凸緣部通過彎曲加工形成為在其整個周緣上呈朝向組裝孔的底部突出的凸形形狀或呈朝向組裝孔的底部凹入的凹形形狀,并且該凸緣部設置在組裝孔內(nèi),
[0026]凸緣部夾置在組裝孔的底部與模鍛變形部分之間,該模鍛變形部分通過對組裝孔的開口端附近的區(qū)域進行模鍛而形成。
[0027]根據(jù)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的每個示例性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易于通過壓制成形來制造的、具有極佳的密封性能的制動流體控制裝置。
[0028]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及特征將從包括附圖和權利要求的所述描述中變得明顯。
【附圖說明】
[0029]在附圖中:
[0030]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制動流體控制裝置的截面圖;
[0031]圖2為包括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流體控制裝置中的模鍛之前的殼體和套筒的截面圖;
[0032]圖3為包括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流體控制裝置中的模鍛之后的殼體和套筒的截面圖;
[0033]圖4為包括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流體控制裝置的改型中的模鍛之前的殼體和套筒的截面圖;
[0034]圖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流體控制裝置的改型的模鍛之后的殼體和套筒的礎視圖;
[0035]圖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制動流體控制裝置的截面圖;
[0036]圖7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制動流體控制裝置的截面圖;以及
[0037]圖8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制動流體控制裝置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在下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中,相同或等效的部段、部或部分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不。
[0039]第一實施方式
[0040]參照圖1至圖5對作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制動流體控制裝置的ABS致動器進行描述。
[0041 ] 如圖1中所示,ABS致動器包括殼體1和電磁閥2。
[0042]如圖2中所示,由諸如鋁之類的金屬制成的殼體1形成有流體通道10和圓筒形組裝孔11,其中,制動流體流動通過該流體通道10,電磁閥2的套筒20 (之后描述)插入到該圓筒形組裝孔11中。
[0043]組裝孔11與流體通道10連通,并且組裝孔11在其開口部110處向殼體1的外部敞開。組裝孔11的底部111在模鍛之前是平坦的。
[0044]電磁閥2包括待插入到組裝孔11中的套筒20。由諸如不銹鋼之類的非磁性材料壓制成形的套筒20包括圓筒形套筒本體部200和盤形套筒凸緣部201,該盤形套筒凸緣部201從套筒本體部200的一端朝向套筒本體部200的徑向外部突出。套筒凸緣部201被壓彎成在套筒凸緣部201的整個周向長度上具有朝向組裝孔11的底部111突出的凸形形狀。也就是說,套筒凸緣部201壓彎成使得套筒凸緣部201的橫截面形狀變成圓形。
[0045]如圖1中所示,由磁性金屬制成的圓柱形定子芯21設置在套筒本體部200的位于套筒凸緣部201的相反側(cè)的端部內(nèi)。套筒本體部200與定子芯21通過激光焊接等以液密的方式彼此接合,使得套筒本體部200的端部封閉。
[0046]由金屬制成且壓制成形為呈有底圓筒狀的閥座部段22通過激光焊接等以液密的方式與套筒本體部200的位于套筒凸緣部201側(cè)的端部的內(nèi)部接合。更具體地,閥座部段22在其開口部處通過焊接接合至套筒本體部200。
[0047]閥座部段22的底部形成有用于與殼體1的流體通道10連通的閥座孔220以及圍繞閥座孔22的閥座221。流體通道10由之后描述的置于閥座221上或與閥座221分離的閥體來關閉或打開。閥座部段22形成有位于其側(cè)表面的連通孔222以與殼體1的流體通道10連通。
[0048]由磁性金屬制成的圓柱形柱塞23以能夠來回移動的方式設置在套筒20內(nèi)。柱塞23形成有位于其外周表面的從柱塞2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凹槽部分230。
[0049]柱塞23形成有位于定子芯21側(cè)的彈簧插入孔231。彈簧24插入到彈簧插入孔231中以朝向閥座221偏壓柱塞23。
[0050]圓柱形閥體25插入并固定到形成在柱塞23的位于定子芯21的相反側(cè)的端部中的孔中。閥體25置于閥座221上或與閥座221分離,從而以與柱塞23相關聯(lián)的方式來關閉或打開流體通道10。
[0051]過濾器27安裝在套筒20上。過濾器27設置在與連通孔222相對的位置處,以防止混合在制動流體中的外來雜質(zhì)進入電磁閥2。
[0052]通電時產(chǎn)生磁場的線圈28(供給電流)設置在套筒20的從殼體1伸出的部分的外周處。由磁性金屬制成的磁軛29設置成圍繞線圈28。
[0053]套筒20、定子芯21、閥座部段22、柱塞23、彈簧24、閥體25和過濾器27 —體地組裝而形成閥部段。將閥部段組裝至殼體1,并且隨后,將線圈28和磁軛29安裝在套筒20上。閥座部段22以液密的方式壓配合在殼體1的孔中。
[0054]接下來,對具有上述結(jié)構(gòu)的電磁閥2的操作進行說明。圖2示出了線圈28未通電情況下的電磁閥2。在這種情況下,柱塞23通過彈簧24朝向閥座部段22偏置,閥體25置于閥座221上以封閉閥座孔220,從而使流體通道10關閉以防止制動流體通過。
[0055]另一方面,當線圈28被通電而產(chǎn)生磁場時,定子芯21、柱塞23和磁軛29構(gòu)成磁路。在這種情況下,柱塞24被抵抗彈簧24的偏置力的磁引力吸引至定子芯21側(cè),由此使得閥體25與閥座221分離,從而導致閥座孔220敞開以允許制動流體流過流體通道10。
[0056]接下來,對閥部段與殼體1之間的固定進行說明,更具體地,對套筒20與殼體20之間的固定進行說明。在圖2和圖3中,為了有助于理解,從圖示中省略了閥部段的除套筒20之外的部件。
[0057]首先,如圖2中所示,將套筒20插入到組裝孔11中,并且使套筒凸緣部201抵接組裝孔11的底部111。
[0058]接下來,如圖3中所示,對殼體1的開口部110的周緣進行模鍛以使殼體1發(fā)生塑性變形,從而形成模鍛變形部分12。套筒凸緣部201夾置在組裝孔11的模鍛變形部分12與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