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扭力梁加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的后橋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扭力梁后橋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上的后扭力梁裝置是汽車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在現(xiàn)有技術中,后橋結構包括U型截面的扭力梁和分別連接在其兩端的后橋隨動臂;后橋隨動臂結構有多種形式,其中后橋制動器安裝支架采用鋼板沖壓成一定型面配合鋼管彎曲成型或鋼板沖壓后焊接的后橋隨動臂結構在目前乘用車上應用最為普遍。通過鋼管冷彎、擠壓或鋼板沖壓焊接,將后橋隨動臂按照設計的形狀成型用以配合后橋制動器安裝支架。公告號為CN201132479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汽車后扭力梁裝置,它包括后扭力梁及其上的后穩(wěn)定桿,該后扭力梁端部連接著制動盤,所述后扭力梁通過連接塊連接制動盤。公開號為CN1348881A的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后懸架,在車輛的后懸架中,每個右及左拖臂在前端圓柱部分與后端部分之間的中間區(qū)域內的彎曲部處向上彎曲, 所以拖臂基本為L型。具有基本為U型截面的扭力梁的每個端部連接在每個拖臂的向上傾斜區(qū),該拖臂從后端部分向彎曲部傾斜。扭力梁式后橋有多種結構形式,其中采用拖曳臂與扭力梁直接焊接做為主體結構的方式較為普遍。由于扭力梁式后橋在工作中長期處于扭轉狀態(tài),扭力梁與拖曳臂的焊縫長期承受交變應力,焊縫易開裂導致產品失效。為了提高零部件搭接區(qū)域的結構強度,產品的結構比較復雜且受到現(xiàn)有工藝水平的限制。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扭力梁式后橋在長期工作中的扭轉狀態(tài)下,扭力梁與拖曳臂的焊縫長期承受交變應力而產生焊縫易開裂、導致產品失效的問題。提供一種扭力梁加強結構,滿足產品的可靠性要求。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扭力梁加強結構,包括U型截面的扭力梁和焊接在所述扭力梁兩端的拖曳臂;在所述扭力梁和拖曳臂焊接處還設有一個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一個水平端焊接連接在所述拖曳臂上,上下兩端分別焊接連接在所述扭力梁U型開口的兩邊。通過增加加強板,使搭接區(qū)域原有的U型截面變?yōu)榉忾]的方形截面,焊縫不再直接承受交變應力,顯著降低了搭接區(qū)域的應力水平, 使扭力梁的扭轉運動不在此區(qū)域產生,從而使產品的可靠性得到提升。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加強板大致呈Z字形折彎,設有第一區(qū)段、第二區(qū)段和第三區(qū)段,在所述第三區(qū)段端部設有一個U型槽口。按原有的結構,為了降低扭力梁與拖曳臂搭接區(qū)域的應力水平,都需要在拖曳臂上設計出一個平面,使拖曳臂與扭力梁具備足夠的接觸面。采用此結構,可使用一個簡單的結構,滿足降低搭接區(qū)域的應力水平的要求。[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U型槽口設有唇邊,所述唇邊彎折方向朝向所述扭力梁。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進一步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U型槽口的寬度約為所述第三區(qū)段端部寬度的三分之一。通過該結構的加強板設計,能較好地改善該搭接區(qū)域的應力分布,更好地滿足搭接區(qū)域的應力水平要求。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所述加強板的中間還設有一個矩形開口。 通過在加強板中間設置一個開口,可以使加強板結構滿足搭接區(qū)域的應力水平要求的同時,減輕扭力梁式后橋的整體重量,滿足車輛輕量化的要求。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產生以下有益效果1、簡化拖曳臂及扭力梁產品設計思路;2、使用較為簡易的成形工藝,即可滿足產品結構強度的要求;3、與現(xiàn)有扭力梁式后橋結構相比該加強板結構可大幅改善此區(qū)域的應力分布狀況,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圖1為扭力梁式后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加強板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加強板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其中,扭力梁1、拖曳臂2、制動器支架3、后橋襯套4、避震支架5、加強板6、第一區(qū)段61、第二區(qū)段62、矩形開口 621、第三區(qū)段63、U型槽口 631、唇邊632。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一種扭力梁加強結構,包括U型截面的扭力梁1、焊接在所述扭力梁1兩端的拖曳臂2、分別連接在所述拖曳臂2兩個端部的制動器支架3和后橋襯套4、連接在所述扭力梁1和拖曳臂2之間靠近所述制動器支架3 —側的避震支架5和一個加強板6。所述加強板6焊接在所述扭力梁1和拖曳臂2之間靠近所述后橋襯套4 一側。參見圖2和圖3,所述加強板大致呈Z字形折彎,設有第一區(qū)段61、第二區(qū)段62和第三區(qū)段 63。所述第一區(qū)段61的寬度略小于所述第二區(qū)段62的寬度,其連接處兩端設有過渡圓??; 在所述第二區(qū)段62中間設有一個矩形開口 621,在所述第三區(qū)段63端部設有一個U型槽口 631,該U型槽口 631的寬度為所述第三區(qū)段63端部寬度的三分之一,在所述U型槽口 631 的沿口設有唇邊632,該唇邊632翻折方向在所述加強板6與所述扭力梁1焊接后朝向所述扭力梁1。參見圖1和圖2,所述加強板6的第一區(qū)段61焊接連接在所述拖曳臂2上,所述第二區(qū)段62和第三區(qū)段63上下邊分別焊接連接在所述扭力梁1的U型開口的內側兩邊。上述實施例是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權利的一種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變化,所有這些對所述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的修改將包括在本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扭力梁加強結構,包括U型截面的扭力梁和焊接在所述扭力梁兩端的拖曳臂;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扭力梁和拖曳臂焊接處還設有一個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一個水平端焊接連接在所述拖曳臂上,上下兩端分別焊接連接在所述扭力梁U型開口的兩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板大致呈Z字形折彎,設有第一區(qū)段、第二區(qū)段和第三區(qū)段,在所述第三區(qū)段端部設有一個U型槽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梁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口設有唇邊,所述唇邊翻折方向朝向所述扭力梁。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扭力梁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口的寬度約為所述第三區(qū)段端部寬度的三分之一。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扭力梁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強板的中間還設有一個矩形開口。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扭力梁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強板的中間還設有一個矩形開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扭力梁加強結構,包括U型截面的扭力梁和焊接在所述扭力梁兩端的拖曳臂;在所述扭力梁和拖曳臂焊接處還設有一個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一個水平端焊接連接在所述拖曳臂上,上下兩端分別焊接連接在所述扭力梁U型開口的兩邊。通過增加加強板,使搭接區(qū)域原有的U型截面變?yōu)榉忾]的方形截面,焊縫不再直接承受交變應力,顯著降低了搭接區(qū)域的應力水平,使扭力梁的扭轉運動不在此區(qū)域產生,從而使產品的可靠性得到提升。
文檔編號B60G11/18GK201970825SQ201020575170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徐榮峰, 李書福, 楊健, 潘之杰, 胡思明, 趙璧凌, 趙福全, 陳巍, 龔安平 申請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