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玻璃制造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壓延玻璃熔窯溢流口溫度平衡裝置。
背景技術:
在壓延玻璃生產線中,熔融的高溫玻璃液從溢流口流出,經一個敞開式的玻璃流道流至壓延口處,再通過壓延機壓延成型。其中玻璃流道由兩側的擋邊磚構成,由于溫度相對較低,側部玻璃液的熔化溫度下降,粘度大,流動性差,長期滯留極易形成結晶料,不及時處理會損傷壓延輥,并直接影響有效的玻璃帶寬,從而降低玻璃成品率。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目前普遍采用的保溫加熱方法是燒邊火,通過直接吹燒邊部玻璃液的方式,提高玻璃液溫度,以降低整個玻璃流道內玻璃液的橫向溫差。
然而這種燒邊火方式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火焰燃燒不均勻,中間部位的火焰強度大,吹燒面積小,易造成玻璃液局部過熱;二、根據玻璃成型厚度的不同,需時常調節(jié)邊火槍火焰強度和具體位置,而傳統(tǒng)的燒邊火裝置基本都是由邊火槍配上手工制的鋼管構成,其方向、角度不易調整;三、燒邊火嘴長期燃燒易產生灰渣或焦結物,掉落后污染玻璃液,并有損傷壓延輥的風險;四、長期燒邊火消耗較多的天然氣,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延玻璃熔窯溢流口溫度平衡裝置,該裝置能夠縮小溢流口處玻璃液的橫向溫差,保持溫度基本均衡,無需使用燒邊火裝置,降低成本。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壓延玻璃熔窯溢流口溫度平衡裝置,溢流口頂部為魚肚碹、底部為尾磚;所述尾磚頂面嵌設有梯形臺磚體;梯形臺磚體的兩個豎直側面分別朝向溢流口的入口與出口,梯形臺磚體的兩個斜面分別朝向兩側溢流池壁;梯形臺磚體頂面高于尾磚頂面90~120mm。
進一步的,所述梯形臺磚體由一組耐火磚砌成,耐火磚與尾磚相錯縫,耐火磚采用41#azs磚。
進一步的,所述梯形臺磚體底面與斜面的夾角為30~60o。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梯形臺磚體,使溢流口呈現中間略比兩邊高的狀態(tài),玻璃液在流經溢流口時,中間的玻璃液淺,兩側的玻璃液深,從而縮小了玻璃液的橫向溫差,保持溫度基本均衡,無需使用燒邊火裝置,降低了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梯形臺磚體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圖3是玻璃液流過溢流口的狀態(tài)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與圖2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壓延玻璃熔窯溢流口溫度平衡裝置,溢流口頂部為魚肚碹1、底部為尾磚2;尾磚2頂面嵌設有梯形臺磚體3;梯形臺磚體3其中兩個相對的側面為豎直面,另外兩個相對的側面為斜面,兩個豎直側面分別朝向溢流口的入口與出口,梯形臺磚體3的兩個斜面分別朝向兩側溢流池壁4;梯形臺磚體3頂面高于尾磚2頂面90~120mm;所述梯形臺磚體3由一組耐火磚3a砌成,耐火磚3a與尾磚2相錯縫,耐火磚3a采用41#azs磚;所述梯形臺磚體3底面與斜面的夾角為30~60o。
結合圖3所示,通過設置梯形臺磚體3,使溢流口呈現中間略比兩邊高的狀態(tài),玻璃液5在流經溢流口時,中間的玻璃液淺,兩側的玻璃液深,從而縮小了玻璃液的橫向溫差,保持溫度基本均衡,無需使用燒邊火裝置,降低了成本。改變梯形臺磚體3底面與斜面的夾角,可以調整玻璃液5的橫向分布,滿足各種使用需要。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替換、等效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