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制備鐵電薄膜/厚膜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陶瓷薄膜/厚膜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制備鐵電厚膜的方法。
背景技術:
粉末溶膠工藝是一種鐵電厚膜制備工藝,它是將鐵電微晶分散到溶膠中制備成粉末溶膠,然后將其勻膠或者印刷到襯底上,經過熱處理成為厚膜。該方法中,溶膠浸潤在鐵電微晶的四周及間隙,經過熱處理后,其燃燒產物會對鐵電微晶間的間隙有填充作用,從而有助于薄膜的致密化。因此是一種很有希望得到大晶粒而又致密的鐵電薄膜的方法。
但這種方法有如下缺點1、目前,粉末溶膠工藝都在平面襯底上進行,但在平面襯底上,流體狀的溶膠難以完全淹沒浸潤鐵電微晶顆粒,這樣在熱處理后,溶膠燃燒產物就不能完全填滿鐵電微晶間的間隙,從而起不到致密化的作用;2、在旋轉勻膠的過程中,由于離心力的作用,鐵電微晶在襯底上的分布將嚴重不均勻,中間厚,邊緣??;3、因為厚膜的膜較厚,所以用傳統(tǒng)的腐蝕辦法形成鐵電厚膜陣列比較困難;4、難以在同一襯底上制備出不同厚度的厚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制備鐵電薄膜/厚膜的方法,使用該方法能夠得到單元厚度均勻,致密的鐵電薄膜/厚膜陣列,而且陣列單元的膜厚和形狀可以不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方法包括,(1)在襯底上刻出凹槽陣列;(2)將鐵電微粉與相應的濃度為0.3~1.2(mol/L)鐵電溶膠混合,重量比為(0.8~2)∶1,得到粉末溶膠,粉末粒度為0.5~2μm;(3)將配制好的粉末溶膠涂于襯底上,用流延法制備薄膜/厚膜,流延設備中的刀片與有凹槽一面的襯底緊貼,在流延之后,襯底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粉末溶膠;
(4)將上述得到的薄膜/厚膜進行熱處理;(5)去掉非凹槽部分的鐵電膜,即得到鐵電薄膜/厚膜。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1、由于凹槽的存在,會有更多的溶膠浸潤在鐵電微晶四周,從而所制備的鐵電薄膜/厚膜會更致密。
2、由于在本發(fā)明中,刀片與襯底緊緊貼近,所以在有凹槽的地方才會有鐵電薄膜/厚膜,沒有凹槽的地方即使有溶膠粉末存在,也非常薄,很容易通過腐蝕等方法去除,所以,當凹槽為陣列時,所得到的鐵電薄膜/厚膜也成為薄膜/厚膜陣列。
3、由于凹槽的形狀可以多樣,因此,通過本發(fā)明可以得到多種形狀的鐵電薄膜/厚膜。
4、由于每個槽的深度很容易控制,所以每個凹槽里面的薄膜/厚膜厚度很均勻。
5、凹槽陣列的每個單元深度可以不同,所以很容易在同一襯底上制備出不同厚度的鐵電薄膜/厚膜。
圖1(a)為在襯底上刻蝕出的一種凹槽陣列的平面圖。
圖1(b)為圖1(a)中的A-A剖面圖。
圖2(a)為在襯底上刻蝕出的另一種凹槽陣列的平面圖。
圖2(b)為圖2(a)中的B-B剖面圖。
圖3(a)為在襯底上刻蝕出的又一種凹槽陣列的平面圖。
圖3(b)為圖3(a)中的C-C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1制備鈦酸鍶鋇(BST)厚膜的方法,包括(1)用通常的濕化學方法或干法,如反應離子刻蝕或等離子刻蝕,在硅片襯底2上刻蝕出凹槽陣列1,凹槽平面為正方形(500×500微米),槽深分別為10微米和20微米,如圖1(a)和圖1(b)所示;(2)先配制鈦酸鍶鋇(BST)溶膠,其濃度為0.4(mol/L),其中一部分干燥成凝膠,并經過500℃~700℃的熱處理,得到BST鐵電微粉,或者通過通常的化學共沉淀法得到BST鐵電微粉,然后將BST鐵電微粉與BST溶膠相混合,重量比為1∶1,球磨或攪拌1~2小時,得到BST粉末溶膠,粉末粒度為0.5~2μm;(3)將適量的BST粉末溶膠滴在襯底2上,用通常的流延法制備BST厚膜,流延設備中的刀片3與有凹槽一面的襯底2緊貼,在流延之后,襯底2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BST粉末溶膠;(4)將所得到的厚膜在160℃~300℃下預烘30~60分鐘,去掉厚膜中的揮發(fā)性有機物,700℃~800℃下燒結30~60分鐘,去掉剩下的有機物,使厚膜致密;(5)重復步驟(3)、(4),直至凹槽填滿為止,得到的厚膜在750℃~800℃、氧氣氣氛下燒結1~2小時,使厚膜的晶化過程最終完成;(6)通過濕化學方法,將非凹槽部分的BST腐蝕掉,即得到兩種不同厚度的BST鐵電厚膜。
例2制備鋯鈦酸鉛(PZT)厚膜的方法,包括(1)用濕化學方法在硅片襯底上刻蝕出凹槽陣列4,凹槽平面為正方形(500×500微米)和長方形(500×1000微米),槽深為20微米,如圖2(a)和圖2(b)所示;(2)先配制鋯鈦酸鉛(PZT)溶膠,其濃度為0.6(mol/L)其中一部分干燥成凝膠,并經過500℃-700℃的熱處理,得到PZT鐵電微粉,然后將其與PZT溶膠相混合,重量比為1.5∶1,球磨1~2小時,得到PZT粉末溶膠,粉末粒度為0.5~2μm;(3)將適量的PZT粉末溶膠滴在襯底2上,用流延法制備PZT厚膜,流延設備中的刀片3與有凹槽一面的襯底2緊貼,在流延之后,襯底2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PZT粉末溶膠;(4)將所得到的厚膜在150℃~250℃下預烘30~60分鐘,去掉厚膜中的揮發(fā)性有機物,650℃~800℃氧氣氣氛下燒結30~60分鐘,去掉剩下的有機物,并使厚膜中的晶化過程最終完成;(5)通過濕化學方法,將非凹槽部分的PZT腐蝕掉,即得到不同平面形狀的PZT鐵電厚膜。
例3制備鈦酸鍶鋇(BST)薄膜的方法,包括(1)用濕化學方法在硅片襯底2上刻蝕出凹槽陣列5,凹槽平面為正方形(500×500微米),剖面C-C成梯形,槽深為2微米,如圖3(a)和圖3(b)所示;
(2)先配制鈦酸鍶鋇(BST)溶膠,濃度為1(mol/L),其中一部分干燥成凝膠,并經過500℃~700℃的熱處理,得到BST鐵電微粉,或者通過化學共沉淀法得到BST鐵電微粉,然后將BST鐵電微粉與BST溶膠相混合,重量比為2∶1,球磨1-2小時,得到BST粉末溶膠,粉末粒度為0.5~2μm;(3)將適量的BST粉末溶膠滴在襯底2上,用流延法制備BST薄膜,流延設備中的刀片3與有凹槽一面的襯底2緊貼,在流延之后,襯底2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BST粉末溶膠;(4)將所得到的薄膜在160℃~300℃下預烘30~60分鐘,700℃~800℃下燒結30~60分鐘;(5)重復步驟(3)、(4),直至凹槽填滿為止,最終得到的薄膜在750℃~800℃,氧氣氣氛下燒結1~2小時;(6)通過反應離子刻蝕方法,將非凹槽部分的BST腐蝕掉,即得到BST鐵電薄膜。
權利要求
1.一種制備鐵電薄膜/厚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1)在襯底上刻出凹槽陣列;(2)將鐵電微粉與相應的濃度為0.3~1.2(mol/L)鐵電溶膠混合,重量比為(0.8~2)∶1,得到粉末溶膠,粉末粒度為0.5~2μm;(3)將配制好的粉末溶膠涂于襯底上,用流延法制備薄膜/厚膜,流延設備中的刀片與有凹槽一面的襯底緊貼,在流延之后,襯底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粉末溶膠;(4)將上述得到的薄膜/厚膜進行熱處理;(5)去掉非凹槽部分的鐵電膜,即得到鐵電薄膜/厚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驟(4)之后重復步驟(3)和(4),直至凹槽填滿為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制備鐵電薄膜/厚膜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襯底上刻出凹槽陣列;配制粉末溶膠,即把鐵電微粉與相應的鐵電材料溶膠混合,得到粉末溶膠;將配制好的粉末溶膠涂于襯底上,用流延法制備薄膜/厚膜,流延設備中的刀片與有凹槽一面的襯底緊貼,在流延之后,襯底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粉末溶膠;將上述得到的薄膜/厚膜進行熱處理;去掉非凹槽部分的鐵電膜,即得到鐵電薄膜/厚膜。使用該方法能夠得到單元厚度均勻、致密的,而且陣列單元的膜厚和形狀不同的鐵電薄膜/厚膜。
文檔編號C23C18/00GK1546724SQ200310111568
公開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張五星, 王長安, 周雪梅, 趙伯芳, 尹盛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