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單向器星輪自動化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nèi)外在單向器星輪自動化的裝配上并沒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構。原因是在不同汽車上的型號不同,導致沒有一個標準的尺寸要求,因此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自動化裝配機構。大都以單個個體為標準生產(chǎn)。單向器中的星輪和彈簧、滾柱的裝配是單向器裝配的一道關鍵裝配工序,現(xiàn)在主要采用的還是手工裝配,勞動力需求較大,效率低下。因此,工程實踐中需要一種代替人工的、高效的裝配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已有單向器星輪、彈簧和滾柱裝配采用人工裝配、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較低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機械化裝配、勞動強度小、工作效率較高的單向器星輪自動化裝配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單向器星輪自動化裝配裝置,包括機架、星輪夾取定位機構、彈簧滾柱上料機構和星輪、彈簧和滾珠的裝配機構,所述機架的中部布置用以放置待裝配星輪的導引架,所述導引架的上方一側布置所述星輪夾取定位機構和裝配機構,所述導引架的上方另一側布置所述彈簧滾柱上料機構,所述彈簧滾柱上料機構的出料口與所述星輪夾取定位機構之間為所述裝配機構的裝配工位。
進一步,所述星輪夾取定位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絲杠、第二電機、第二絲杠、第三電機、第一齒輪、第二齒輪以及夾臂,所述的夾臂的動作桿與第一齒輪連接,所述動作桿可轉動地套裝在圓盤上,所述的第二電機的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第一絲杠連接,所述第一絲杠的端部與所述動作桿的螺母座配合,所述圓盤、第二電機固定在支撐架上;所述的第二齒輪和第一電機連接并且嚙合于第一齒輪并且通過電機座固定于支撐架上,所述支撐架固定于支撐板上,支撐板通過滑塊與導軌相連,所述的第三電機與第二絲杠相連并平行于導軌,所述的第二絲杠與所述支撐板的螺母座配合。
再進一步,所述彈簧滾柱上料機構包括第一漏斗、第一塞管、第二漏斗、第二塞管、第一推塞、光桿和第三絲杠,用于放置滾柱的第一漏斗和用于放置彈簧的第二漏斗分別垂直連接在所述的第一塞管和第二塞管上,所述第一塞管和第二塞管相接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漏斗位于第一塞管和第二塞管的相接處;所述第一塞管內(nèi)設有用于推動滾柱的第一推塞,所述的第一推塞通過第一絲杠滑塊與所述的光桿連接,所述的光桿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第一絲杠滑塊安裝在第三絲杠上,所述的第三絲杠與滾柱上料電機相連通過電機座固定在機架上。
更進一步,所述裝配機構包括裝配電機、第四絲杠和第二推塞;所述第二塞管內(nèi)設有用于推動彈簧的第二推塞,所述的第二推塞通過第二絲杠滑塊與第三絲杠連接,所述第三絲杠與裝配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第二塞管的出口與星輪夾取定位機構所夾持的星輪的待裝配工位正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由于采用了機械化裝配方式,單向器星輪的裝配變得方便、簡單,同時也提高了裝配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裝配原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星輪夾取定位機構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夾臂的原理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上料與裝配機構的原理圖;
圖5星輪的三視圖,其中,(a)是主視圖,(b)是左視圖,(c)是立體圖。
圖6是彈簧和滾柱的樣圖,其中,(a)是彈簧,(b)是滾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圖6,一種單向器星輪自動化裝配裝置,包括機架、星輪夾取定位機構、彈簧滾柱上料機構和星輪、彈簧和滾珠的裝配機構,所述機架的中部布置用以放置待裝配星輪33的導引架34,所述導引架34的上方一側布置所述星輪夾取定位機構和裝配機構,所述導引架34的上方另一側布置所述彈簧滾柱上料機構,所述彈簧滾柱上料機構的出料口與所述星輪夾取定位機構之間為所述裝配機構的裝配工位。
進一步,所述星輪夾取定位機構包括第一電機5、第一絲杠、第二電機7、第二絲杠16、第三電機15、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3以及夾臂1,所述的夾臂1的動作桿與第一齒輪4連接,所述動作桿可轉動地套裝在圓盤2上,所述的第二電機7的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第一絲杠連接,所述第一絲杠的端部與所述動作桿的螺母座配合,所述圓盤2、第二電機7固定在支撐架8上;所述的第二齒輪3和第一電機5連接并且嚙合于第一齒輪4并且通過電機座13固定于支撐架8上,所述支撐架8固定于支撐板9上,支撐板9通過滑塊10與導軌14相連,所述的第三電機15與第二絲杠16相連并平行于導軌,所述的第二絲杠與所述支撐板的螺母座配合。所述第二絲杠16帶動支撐板9在導軌14上移動。
再進一步,所述彈簧滾柱上料機構包括第一漏斗26、第一塞管25、第二漏斗24、第二塞管23、第一推塞27、光桿31、第三絲杠29、滾柱上料電機32和電機座30,用于放置滾柱的第一漏斗26和用于放置彈簧的第二漏斗24分別垂直連接在所述的第一塞管25和第二塞管23上,所述第一塞管25和第二塞管23相接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漏斗24位于第一塞管25和第二塞管23的相接處;所述第一塞管25內(nèi)設有用于推動滾柱的第一推塞27,所述的第一推塞27通過第一絲杠滑塊31與所述的光桿28連接,所述的光桿28固定在機架上,所述第一絲杠滑塊安裝31在第三絲杠29上,所述的第三絲杠29與滾柱上料電機32相連通過電機座30固定在機架上。
更進一步,所述裝配機構包括裝配電機22、第四絲杠18和第二推塞19;所述第二塞管23內(nèi)設有用于推動彈簧的第二推塞19,所述的第二推塞19通過第二絲杠滑塊20與第四絲杠18連接,所述第四絲杠18與裝配電機22的輸出軸通過聯(lián)軸器21連接并通過機座17固定于底板,所述第二塞管23的出口與星輪夾取定位機構所夾持的星輪的待裝配工位正對。
本實用新型的運動過程如下:首先是星輪夾取定位的過程,將待裝配的星輪33放置在導引架34上,電機15轉動,通過絲杠滑塊使支撐板9上下運動,從而讓夾臂1運動到夾取星輪33的位置,通過電機7的轉動,使夾臂1由松開到夾緊星輪33,實現(xiàn)星輪的夾取,再由電機5轉動,帶動齒輪3轉動,從而使齒輪4帶動夾臂1自由旋轉角度,實現(xiàn)裝配時星輪的定位。
滾柱和彈簧的上料過程,將彈簧和滾柱分別放入漏斗24和漏斗26,通過在漏斗中的自由落體,運動到塞管23和塞管25中,然后電機32轉動,通過絲杠29帶動推塞27在塞管25中移動,從而推動彈簧前進進入塞管23,使彈簧和塞管25中的滾柱組合,此機構實現(xiàn)了彈簧和滾柱的上料。
星輪、彈簧和滾珠的裝配機構過程,電機22轉動,通過聯(lián)軸器21帶動絲杠18轉動,使絲杠滑塊20推動推塞19向前移動,直至推送進入調整好的星輪中,然后再由電機5轉動,帶動齒輪3轉動,從而使齒輪4帶動夾臂1旋轉72度,繼續(xù)推送下一組需要裝配的彈簧與滾柱,此機構實現(xiàn)了這個星輪的裝配。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nèi)容僅僅是對實用新型構思的實現(xiàn)形式的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應當被視為僅限于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也及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