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緊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滑塊壓緊裝置。
背景技術:
大多數工件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將其壓緊進行加工,目前多數使用的壓緊裝置采用虎鉗進行裝夾,而虎鉗裝夾裝置一次只能夾持一個加工件,大大延長了裝夾時間,且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方便可靠的滑塊壓緊裝置,能同時裝夾多個加工件提升工作效率,保證每個加工件都被壓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滑塊壓緊裝置,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間隔開設有壓緊槽,所述壓緊槽底端部開設有第一螺紋孔,所述基座于壓緊槽兩側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限位塊及第二限位塊,所述壓緊槽內卡置有斜度塊、第一滑塊及第二滑塊,所述斜度塊卡置于第一滑塊及第二滑塊之間,所述第一滑塊與第一限位塊對應設置,所述第二滑塊與第二限位塊對應設置,所述第一滑塊與第一限位塊之間圍設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滑塊與第二限位塊之間圍設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與第二卡槽分別卡持加工件;所述斜度塊中部開設有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螺紋孔與第一螺紋孔對接設置,所述第二螺紋孔內卡持有螺絲件,所述螺絲件貫穿第二螺紋孔與第一螺紋孔對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斜度塊截面為等腰梯形構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塊設置有第一基塊,所述第一基塊一側設置有第一斜面部,所述第一斜面部與斜度塊一側匹配設置,所述第一基塊于另一側上端部凸伸設置有第一卡持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塊高出基座上端部水平面,所述第一卡槽為所述第一卡持塊、第一限位塊及限位柱圍設而成。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塊設置有第二基塊,所述第二基塊一側設置有第二斜面部,所述第二斜面部與斜度塊一側匹配設置,所述第二基塊于另一側上端部凸伸設置有第二卡持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持塊高出基座上端部水平面,所述第二卡槽為所述第二卡持塊、第二限位塊及限位柱圍設而成。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座于第一限位塊及第二限位塊一側分別設置有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塊及第二限位塊與限位柱呈90°角設置。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滑塊壓緊裝置通過在基座上開設壓緊槽,并在壓緊槽內設置斜度塊、第一滑塊及第二滑塊,利用第一滑塊的第一斜面部及第二滑塊的第二斜面部分別與斜度塊兩側貼合設置,結合卡持于斜度塊內的螺絲件,利用螺絲件的旋轉使得斜度塊上下運作進而帶動第一滑塊及第二滑塊運作,使得第一滑塊及第二滑塊分別將加工件卡置在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內,能同時裝夾多個加工件提升工作效率,保證每個加工件都被壓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滑塊壓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滑塊壓緊裝置隱藏部分加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滑塊壓緊裝置隱藏部分加工件、斜度塊、第一滑塊及第二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滑塊壓緊裝置隱藏部分加工件、第一滑塊及第二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斜度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二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滑塊壓緊裝置設置有基座10,所述基座10上間隔開設有壓緊槽11,所述壓緊槽11底端部開設有第一螺紋孔111,所述基座10于壓緊槽11兩側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限位塊12及第二限位塊13,所述基座10于第一限位塊12及第二限位塊13一側分別設置有限位柱14,所述第一限位塊12及第二限位塊13與限位柱14呈90°角設置,用以抵接加工件20周側。
所述壓緊槽11內卡置有斜度塊30、第一滑塊40及第二滑塊50,所述斜度塊30卡置于第一滑塊40及第二滑塊50之間,所述第一滑塊40與第一限位塊12對應設置,所述第二滑塊50與第二限位塊13對應設置,所述第一滑塊40與第一限位塊12之間圍設有第一卡槽15,所述第二滑塊50與第二限位塊13之間圍設有第二卡槽16,所述第一卡槽15與第二卡槽16分別卡持加工件20。
所述斜度塊30截面為等腰梯形構造,所述斜度塊30中部開設有第二螺紋孔31,所述第二螺紋孔31與第一螺紋孔111對接設置,所述第二螺紋孔31內卡持有螺絲件60,所述螺絲件60貫穿第二螺紋孔31與第一螺紋孔111對接,以使得斜度塊30能穩(wěn)固卡持在壓緊槽11內。
所述第一滑塊40設置有第一基塊41,所述第一基塊41一側設置有第一斜面部42,所述第一斜面部42與斜度塊30一側匹配設置,所述第一基塊41于另一側上端部凸伸設置有第一卡持塊43,所述第一卡持塊43高出基座10上端部水平面,所述第一卡槽15為所述第一卡持塊43、第一限位塊12及限位柱14圍設而成。
所述第二滑塊50設置有第二基塊51,所述第二基塊51一側設置有第二斜面部52,所述第二斜面部52與斜度塊30另一側匹配設置,所述第二基塊51于另一側上端部凸伸設置有第二卡持塊53,所述第二卡持塊53高出基座10上端部水平面,所述第二卡槽16為所述第二卡持塊53、第二限位塊13及限位柱14圍設而成。
本實用新型具體使用時,將加工件20手工裝入第一卡槽15及第二卡槽16內,此時,螺絲件60卡持于第二螺紋孔31內,斜度塊30、第一滑塊40及第二滑塊50均處于松動狀態(tài),將螺絲件60向下旋轉,則在螺絲件60的帶動下,斜度塊30也同時向下運動,斜度塊30兩側分別擠壓第一滑塊40及第二滑塊50,使得第一滑塊40的第一卡持塊43及第二滑塊50的第二卡持塊53分別朝一側運動,進而第一卡持塊43及第二卡持塊53分別抵壓住第一卡槽15及第二卡槽16的加工件20,完成對加工件20的限位工序;繼續(xù)旋轉螺絲件60,斜度塊30繼續(xù)向下運作,第一斜面部42繼續(xù)受到斜度塊30的擠壓帶動第一滑塊40朝一側運作,第一卡持塊43結合第一限位塊12將加工件20壓緊,第二斜面部52繼續(xù)受到斜度塊30的擠壓帶動第二滑塊50朝一側運作,第二卡持塊53結合第二限位塊13將加工件20壓緊,當第一滑塊40將加工件20穩(wěn)固壓緊后,螺絲件60繼續(xù)向下運作,由于斜度塊30內部第二螺紋孔31的張力作用,斜度塊30仍會朝第二滑塊50方向繼續(xù)擠壓,使得第二滑塊50也能有效將加工件20穩(wěn)固壓緊,能同時裝夾多個加工件20提升工作效率,保證每個加工件20都被壓緊。
當加工件20加工完成后,反向旋轉螺絲件60,斜度塊30向上運作,第一滑塊40及第二滑塊50未受到斜度塊30兩側的擠壓作用也向上運作,進而將加工件20從第一卡槽15及第二卡槽16內松脫。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滑塊壓緊裝置通過在基座10上開設壓緊槽11,并在壓緊槽11內設置斜度塊30、第一滑塊40及第二滑塊50,利用第一滑塊40的第一斜面部42及第二滑塊50的第二斜面部52分別與斜度塊30兩側貼合設置,結合卡持于斜度塊30內的螺絲件60,利用螺絲件60的旋轉使得斜度塊30上下運作進而帶動第一滑塊40及第二滑塊50運作,使得第一滑塊40及第二滑塊50分別將加工件20卡置在第一卡槽15及第二卡槽16內,能同時裝夾多個加工件20提升工作效率,保證每個加工件20都被壓緊。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