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及其制備方法,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石膏60~150份、知母8~15份、甘草8~15份、生地20-30份、麥冬8~15份、黃苓10~15份、蒲公英20~30份、黃芪25~35份和薏米25~35份。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所使用的中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藥物安全可靠。諸藥相和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治療腫瘤熱具有費用低、療效確切、見效快、不敗胃、給藥簡便、患者易接受、治愈率高、無副作用等特點,尤其適應于腫瘤晚期或久病體虛服藥困難或拒絕服藥者。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惡性腫瘤患者常伴有發(fā)熱,其病因可分為感染和非感染兩類。感染性發(fā)熱主要由于腫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加之腫瘤破潰、糜爛或腫瘤生長壓迫某些管腔而導致引流不暢并發(fā)感染;非感染性發(fā)熱則由腫瘤壞死組織或腫瘤代謝產物的自身吸收引起,又稱為腫瘤熱。前者熱度較高,熱勢急驟;后者熱度較低,往往呈持續(xù)性低熱狀態(tài),偶見高熱,發(fā)熱多數是有規(guī)律地在午后或者傍晚開始發(fā)熱,次日凌晨發(fā)熱自動緩解,最高體溫多在39°C以下,無確切感染灶。臨床治療中,感染性發(fā)熱通過細菌培養(yǎng)結合藥敏試驗,用抗生素能有效控制;而非感染性發(fā)熱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在臨床治療中往往纏綿難愈,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有相當一部分患者不愿意在住院治療,因此探索其治療方法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發(fā)明內容】
[0003]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及其制備方法,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0004]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石骨60?150份、知母8?15份、甘草8?15份、生地20-30份、麥冬8?15份、黃考:10?15份、蒲公英20?30份、黃苗25?35份和薏米25?35份。
[0005]其中,優(yōu)選方案如下:
[0006]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石膏100份、知母10份、甘草10份、生地25份、麥冬10份、黃苓15份、蒲公英25份、黃芪30份和薏米30份。
[0007]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的制備方法,按照以下方法制備: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10?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后濃縮至原體積的一半即可。
[0008]使用時,待藥液溫度調至37°C?39°C時施行保留灌腸,用時令患者排空大便,以灌腸器插于肛門18厘米左右,將藥在5分鐘左右緩緩灌入,將管拔出右側臥位15-20分鐘后即可起床活動,每天2次、每次100毫升。
[0009]藥理分析:
[0010]石膏:對正常體溫無降溫作用,而對人工發(fā)熱動物具有一定的解熱作用。對人工發(fā)熱家兔有明顯的退熱作用,其退熱作用可能與其主要成分鈣的作用無關。生石膏煎劑15g/kg灌胃對注射傷寒五聯(lián)菌苗所致的發(fā)熱家兔無退熱作用;如果先給兔灌胃生石膏煎齊Ul5g/kg,再注射傷寒五聯(lián)菌苗則不能引起體溫大幅度升高。石膏具有迅速但維持時間較短的解熱作用,對傷寒菌苗引起的發(fā)熱兔,5g/kg生石膏的降溫效果與0.2g/kg安替比林相似,以服藥后半小時體溫下降為顯著,在1?1.5小時作用最強。
[0011]知母:性苦寒,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利大小便之效。屬清熱下火藥,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
[0012]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是一種補益中草藥。生甘草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性;炙甘草能補脾益氣。
[0013]生地: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干舌絳;治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可用于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用于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0014]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0015]黃苓: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為唇形科植物黃芩,以根入藥。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癥。黃芩的臨床應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
[0016]蒲公英:味甘,平,無毒。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0017]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入氣分,可升可降。功能: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行水消腫,托毒生肌。
[0018]薏米:甘淡、微寒、無毒。歸脾、胃、肺、大腸經。清熱利濕,除風濕,利小便,益肺排膿,健脾胃,強筋骨。
[0019]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所使用的中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藥物安全可靠。諸藥相和具有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等功效,治療腫瘤熱具有費用低、療效確切、見效快、不敗胃、給藥簡便、患者易接受、治愈率高、無副作用等特點,尤其適應于腫瘤晚期或久病體虛服藥困難或拒絕服藥者。
[0020]療效判斷:
[0021]1、病例選擇:
[0022]作為治療腫瘤熱的藥物,選擇腫瘤熱患者100例進行臨床觀察,年齡26-67歲,平均年齡42歲。
[0023]2、治療用藥:
[0024]使用時,待藥液溫度調至37°C?39°C時施行保留灌腸,用時令患者排空大便,以灌腸器插于肛門18厘米左右,將藥在5分鐘左右緩緩灌入,將管拔出右側臥位15-20分鐘后即可起床活動,每天2次、每次100毫升。
[0025]3、療效判斷:
[0026]治愈:癥狀(發(fā)熱,出汗乏力,舌暗苔黃,脈細數無力)消失。
[0027]好轉:癥狀部分消失。
[0028]無效:癥狀無變化。
[0029]4、治療結果:
[0030]治愈75例,好轉23例,無效2例,治愈率為75 %,總有效率為98 %。
[0031]典型病例舉例:
[0032]朱某,男,55歲,青島人,2013年10月30日初診?;颊呋既橄侔?,2013年10月23日于外院行乳房病灶伽馬刀,治療后出現午后及夜間高熱,予以加合百服寧口服及冰袋物理降溫,無明顯效果,期間曾服中藥小柴胡湯、青蒿鱉甲湯,效果不佳。于10月30日來我科就診,證見發(fā)熱,汗出乏力,舌暗苔黃,脈細數無力。證屬氣陰虧虛,邪熱未清。治以養(yǎng)陰益氣,清除邪熱。采用本發(fā)明藥物保留灌腸治療,三次后發(fā)熱減退,五次全愈。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0034]實施例1:
[0035]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石膏100份、知母10份、甘草10份、生地25份、麥冬10份、黃苓15份、蒲公英25份、黃芪30份和薏米30份。
[0036]實施例2:
[0037]實施例1按照下述步驟制備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15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后濃縮至原體積的一半即可。
[0038]使用時,待藥液溫度調至37°C?39°C時施行保留灌腸,用時令患者排空大便,以灌腸器插于肛門18厘米左右,將藥在5分鐘左右緩緩灌入,將管拔出右側臥位15-20分鐘后即可起床活動,每天2次、每次100毫升。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石骨60?150份、知母8?15份、甘草8?15份、生地20-30份、麥冬8?15份、黃考^10?15份、蒲公英20?30份、黃芪25?35份和薏米25?3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數計,由以下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石膏100份、知母10份、甘草10份、生地25份、麥冬10份、黃苓15份、蒲公英25份、黃芪30份和薏米30份。
3.—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腫瘤熱的灌腸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法制備:按照配方稱取中藥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過藥面浸泡10?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取濾液;然后再加水沒過藥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騰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鐘,然后去渣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后濃縮至原體積的一半即可。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4306799SQ201410502971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鄧新超, 侯麗, 鄧素葉, 馬冬梅, 梁婷婷 申請人:鄧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