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包括相對放置并且上部均設有抓握孔的前托持板和后托持板,以及相對放置連接所述前托持板和所述后托持板的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在所述前托持板和所述后托持板上部均設有定位孔,所述前托持板、所述后托持板、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連接在一起形成上下貫通的箱型結構;還包括與所述定位孔活動配合的定位桿。本實用新型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保證工人托持、移動天線簡單省力,天線底面與隧道初期支護或二次襯砌表面密貼,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數(shù)據(jù)采集質量,結構簡單便于推廣使用。
【專利說明】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公路隧道施工質量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公路隧道施工質量檢測常常采用無損檢測的方式,目前國內流行的隧道施工質量無損檢測儀器為美國的SIR3000型地質雷達,檢測配備的天線為400MHz地面耦合天線?,F(xiàn)場檢測過程中,需要人工托持天線將天線底面貼于隧道初期支護或二次襯砌表面并連續(xù)移動天線。配備的天線為400MHz地面耦合天線上設置了一個連接柄,并未設置人工托持的裝置,現(xiàn)場檢測過程中常常導致工人抓握、移動天線不便,天線底面與隧道初期支護或二次襯砌表面貼不密實,采集的數(shù)據(jù)質量不高且工人勞動強度大檢測作業(yè)進度緩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保證工人托持、移動天線簡單省力,天線底面與隧道初期支護或二次襯砌表面密貼,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數(shù)據(jù)采集質量,結構簡單便于推廣使用。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5]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包括相對放置并且上部均設有抓握孔的前托持板和后托持板,以及相對放置連接所述前托持板和所述后托持板的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在所述前托持板和所述后托持板上部均設有定位孔,所述前托持板、所述后托持板、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連接在一起形成上下貫通的箱型結構;
[0006]還包括與所述定位孔活動配合的定位桿。
[0007]進一步地,在地質雷達天線上設置有天線連接柄,在所述天線連接柄上設置有連接孔,當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安裝在地質雷達天線上時,所述定位孔的位置與所述連接孔的位置對應。
[0008]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孔的個數(shù)、尺寸以及分布形狀與所述連接孔的相同。
[0009]進一步地,在所述做定位板與所述右定位板之間安裝有連接板,當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安裝在地質雷達天線上時,所述連接板搭在所述地質雷達天線頂面上,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底面高于所述地質雷達天線底面。
[0010]進一步地,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靠近所述前托持板一側,在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靠近所述后托持板一側設置有方形缺口。
[0011]進一步地,還包括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上所述方形缺口底部連接,當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安裝在地質雷達天線上時,所述連接板搭在所述地質雷達天線頂面上,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底面高于所述地質雷達天線底面。
[0012]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桿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左定位板與所述右定位板之間的距離。
[0013]本實用新型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保證工人托持、移動天線簡單省力,天線底面與隧道初期支護或二次襯砌表面密貼,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數(shù)據(jù)采集質量,結構簡單便于推廣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與地質雷達天線配合的示意圖,其中虛線表示地質雷達天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的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包括相對放置并且上部均設有抓握孔7的前托持板I和后托持板2,以及相對放置連接前托持板I和后托持板2的左定位板3和右定位板4,在前托持板I和后托持板2上部均設有定位孔8,前托持板1、后托持板2、左定位板3和右定位板4連接在一起形成上下貫通的箱型結構。
[0018]還包括與定位孔8活動配合的定位桿5,定位桿5的長度大于等于左定位板3與右定位板4之間的距離,定位桿5可以只設置一根,也可以設置多根。
[0019]在地質雷達天線9上設置有天線連接柄10,在天線連接柄10上設置有連接孔,當?shù)刭|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安裝在地質雷達天線9上時,定位孔8的位置與連接孔的位置對應,定位桿5插入定位孔8和連接孔中對地質雷達天線9位置進行一個限定。
[0020]定位孔8的個數(shù)、尺寸以及分布形狀與連接孔的相同。
[0021]定位孔8位于左定位板3和右定位板4靠近前托持板I 一側,在左定位板3和右定位板4靠近后托持板2 —側設置有方形缺口,以方便數(shù)據(jù)線的連接。
[0022]還包括連接板6,連接板6的兩端分別與左定位板3和右定位板4上方形缺口底部連接,當?shù)刭|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安裝在地質雷達天線9上時,天線數(shù)據(jù)線傳輸線接口 12和數(shù)據(jù)傳輸線固定栓13位于連接板6兩側,連接板6搭在地質雷達天線9頂面上,連接板6的設置以及定位孔8、連接孔與定位桿5的配合,共同保證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底面高于地質雷達天線9的底面11。
[0023]使用時,將定位桿5插入定位孔8和連接孔中,將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與地質雷達天線9安裝在一起,連接好數(shù)據(jù)線,工人抓住抓握孔7位置就可以按要求移動地質雷達天線9。測量完畢后,只將數(shù)據(jù)線拆下來,無需將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拆卸下來,方便下次使用。
[0024]本實用新型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保證工人托持、移動天線簡單省力,天線底面與隧道初期支護或二次襯砌表面密貼,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數(shù)據(jù)采集質量,結構簡單便于推廣使用。
【權利要求】
1.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對放置并且上部均設有抓握孔的前托持板和后托持板,以及相對放置連接所述前托持板和所述后托持板的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在所述前托持板和所述后托持板上部均設有定位孔,所述前托持板、所述后托持板、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連接在一起形成上下貫通的箱型結構; 還包括與所述定位孔活動配合的定位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地質雷達天線上設置有天線連接柄,在所述天線連接柄上設置有連接孔,當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安裝在地質雷達天線上時,所述定位孔的位置與所述連接孔的位置對應。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個數(shù)、尺寸以及分布形狀與所述連接孔的相同。
4.如權利要求1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做定位板與所述右定位板之間安裝有連接板,當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安裝在地質雷達天線上時,所述連接板搭在所述地質雷達天線頂面上,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底面高于所述地質雷達天線底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靠近所述前托持板一側,在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靠近所述后托持板一側設置有方形缺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定位板和所述右定位板上所述方形缺口底部連接,當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安裝在地質雷達天線上時,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底面高于所述地質雷達天線底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地質雷達天線托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桿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左定位板與所述右定位板之間的距離。
【文檔編號】H01Q1/12GK203536553SQ201320711408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12日
【發(fā)明者】田暉, 張海紅, 趙元科, 許 鵬 申請人:甘肅省交通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