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千分表及其圓筒狀構件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千分表及該千分表中的圓筒狀構件的制造方法。具體說,涉及可達到降低成本與輕量化的千分表以及作為該千分表構件的外套、套筒的制造方法。
如后述圖19所示,千分表為具有大致U字形的本體101、保持在此本體101的一端上的測砧102,通過內套103擰合在本體101的另一端上,相對測砧102可進退的測桿104、嵌合固定在內套103外側上的外套105、可自由旋轉嵌合在外套105外側上、與測桿104連成一體的套筒106、設置在測桿104的后端上,在將一定以上負荷施加在測桿104上時產(chǎn)生空轉的棘輪機構107的結構。
在外套105的外周面上沿軸向一定節(jié)距形成主尺刻度108A和數(shù)字108B,同時,在套筒106的外周面上、沿周向以一定節(jié)距形成副尺刻度109A與數(shù)字109B。成為能用這些刻度108A、109A和數(shù)字108B、109B進行測桿104相對測砧102的變位量測定、就是成為能進行被夾持在測砧102與測桿104間被測定物尺寸的測定。
以往,在進行這些刻度108A、109A和數(shù)字108B、109B的成形時、首先用刻印或雕刻在加工成規(guī)定筒狀的外套105和套筒106的外周面上形成刻度108A、109A、及數(shù)字108B、109B的輪廓,在其上涂油墨后進行烘干處理成形。
然而,在以往對刻度108A、109A、及數(shù)字108B、109B的成形方法中、必需用刻印或雕刻逐個形成刻度108A、109A及數(shù)字108B、109B的輪廓,很費功夫與時間。而且,還必需在對用刻印或雕刻形成的部分上涂油墨后進行烘干處理,因而存在費工時,成本高的問題。
以外,由于以往的外套105、套筒106由金屬構成,重量重,對于需用單手握持進行測定的千分表來說,存在使用性、操作性欠佳的問題。
因此,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可達到成本降低、輕量化的千分表。
此外,本發(fā)明目的還在于提供可達到成本降低、輕量化的外套、套筒等千分表用圓筒狀構件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千分表,具備將測砧保持在其一端上,通過內套將相對該測砧可進退的測桿保持在其另一端上的本體、嵌合固定在所述內套外側上的外套以及可自由旋轉地設置在此外套的外側上、與所述測桿接合成一體的套筒,在所述外套外周面上、沿其軸向設置刻度與數(shù)字、在所述套筒外周面上、沿其周向設置刻度與數(shù)字,將所述外套與套筒的其中之一由用第1樹脂形成、在其外周面上每隔一定間隔位置具有向外方凸起刻度的基筒和用與第1樹脂顏色不同的第2樹脂形成、將除去所述刻度部分以外的基筒外側包覆的外包層構成,在所述刻度附近形成數(shù)字。根據(jù)如上結構的干分表,由于能使外套與套筒的其中之一、包含刻度由兩種不同顏色的雙色樹脂成型形成,與傳統(tǒng)采用刻印或雕刻的形成刻度的方法相比,能使成本降低、工時縮短。
而且,由于是由樹脂制成,與金屬相比,能達到輕量化。因此,能提高用單手握持進行測定時的千分表的使用性與操作性。
在以上結構中,例如作為第2樹脂,只要是能因照射激光而變色、用被照射部分因照射激光而變色的變色層形成數(shù)字的樹脂就可以。
或者,作為第2樹脂,只要是能因照射激光可剝離、用被照射部分因照射激光而剝離的槽形成數(shù)字的樹脂就可以。這樣就能高效率地形成數(shù)字。
此外,也可以構成在上述基筒上用上述第1樹脂形成刻度、同時也形成向外凸起的數(shù)字,用外包層將基筒外側的除此刻度與數(shù)字外的部分包覆。
這樣,由于包含刻度與數(shù)字能用不同顏色兩種樹脂的雙色成型形成、也就是,包含數(shù)字能用雙色形型形成,與上述結構的千分表相比,能進一步降低成本、縮短工時。
此外,無論用怎樣的結構形成本體,然而,最好例如形成具有用對加工成規(guī)定形狀的金屬板的彎曲加工形成框架、且分別由彎曲加工在其一端形成將所述測砧保持的測砧保持部和在其另一端形成將內套保持的內套保持部的結構。
在此,作為金屬板、宜使用輕量、剛性高的材料、例如可以是冷軋鋼板(SPCC)等。由于使用通過對這樣的金屬板的彎曲加工形成的框架、能抑制因測定力引起的變形,就是能確保測定時要求的剛性,同時,與傳統(tǒng)用鑄造得到的鑄造體相比,能使成本降低和達到輕量化。其結果,不僅是使外套與套筒、也使本體達到輕量化。能使千分表的整體輕量化。因此,可望使使用性、操作性提高。并且,由于不是使千分表部分地輕量化、而是使其整體輕量化,也能維持千分表在使用上成為問題的重量平衡。
本發(fā)明千分表用的圓筒狀構件的制造方法,其特點在于,包括用第1樹脂形成基筒和在該基筒外周面上沿其軸向每隔一定間隔位置具有向外方凸起刻度的一次成形件的工序,用與上述第1樹脂顏色不同的第2樹脂將基筒外側的除上述刻度外的部分包覆的外包層的工序以及用照射激光在上述外包層形成所述數(shù)字的工序。
若采用這樣的制造方法,首先、形成具有基筒、和在該基筒外周面上具有向外方凸起刻度的一次成形件、接著、用與第1樹脂顏色不同的第2樹脂形成將基筒外側的除刻度以外的部分包覆的外包層后、由于只要向外包層照射激光形成數(shù)字就可以,與傳統(tǒng)的千分表用的圓筒狀構件制造方法相比,能使成本降低、工時縮短。而且因是用樹脂制成、與金屬相比,能達到輕量化。
在以上制造方法中,在外包層上形成數(shù)字時,作為第2樹脂也可以使用因照射激光變色的樹脂、通過向此第2樹脂照射激光、使照射部分變色,用此變色層形成所述數(shù)字。
或者,作為第2樹脂也可以使用因照射激光可剝離的樹脂,通過照射激光使照射部分從該第2樹脂上剝離,用此剝離形成的槽形成所述數(shù)字。
對附圖的簡單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千分表的剖視圖,圖2為表示上述實施例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3為表示上述實施例外套的主視立體圖,圖4為沿圖3的Ⅳ-Ⅳ線剖視圖,圖5為表示上述實施例套筒的主視圖,圖6為沿圖5的Ⅵ-Ⅵ線剖視圖,圖7為表示為進行外套的一次成形件成形的分型模的分解立體圖,圖8為表示用圖7所示分型模成形的一次成形件的立體圖,圖9為表示為進行外套的二次成形件成形的分型模的分解立體圖,圖10為表示用圖9所示分型模成形的二次成形件的立體圖,圖11為表示為進行套筒的一次成形件成形的分型模的分解立體圖,圖12為用圖11所示分型模成形的一次成形件的立體圖,圖13為表示為進行套筒的二次成形件成形的分型模的分解立體圖,圖14為用圖13所示分型模成形的二次成形件的立體圖,圖15為表示外套的不同實施例的剖面圖,圖16為表示套筒的不同實施例的剖視圖,圖17為表示外套的又一不同實施例的剖面圖,圖18為表示套筒的又一不同實施例的剖視圖,圖19為表示傳統(tǒng)千分表的立體圖。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一實施例。
圖1為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千分表的剖視圖,該千分表具有大致呈U字形的本體11、固定于此本體11的一端部上的金屬制(例如硬質合金)測砧21、通過與內套31擰合、位于本體11的另一端、可相對測砧21產(chǎn)生進退運動的金屬(例如合金工具鋼SKS-3)制測桿41、被嵌合固定在內套31外側的外套51、可自由旋轉嵌合于外套51的外側、與上述測桿41連成一體的套筒61以及設置于測桿41的后端、在將規(guī)定以上負荷施加在測桿41上時,產(chǎn)生空轉的棘輪機構71。
本體11由通過對已加工成規(guī)定形狀的金屬板的彎曲加工而形成的框架12、及將此框架12的外表面包覆的樹脂13構成。就是將金屬板框架12作為插件,通過對其外側進行注射樹脂13成型而形成的層疊結構。
如圖2所示、框架12是使通過對用壓力機等沖壓加工成U字形的金屬板(例如冷軋鋼板SPCC)進行彎曲形成的一對框架構件14A、14B相互重合形成。分別在各框架構件14A、14B的兩端部上彎曲加工形成、使相互重合時構成分別將測砧21、內套31保持的保持部15、16的半圓筒狀部15A、15B、16A、16B,同時,在其附近位置分別形成凸部17A、17B和凹部18A、18B。此外,在進行金屬板沖壓加工的同時形成這些凸部17A、17B和凹部18A、18B。樹脂13為熱傳導率低、與框架12的熱膨脹系數(shù)接近、加入玻璃纖維后其韌性、耐熱性、耐燃性、耐藥性好的工程塑料,在此使用了聚苯硫(PPS)。
內套31由金屬材料(例如鉛易切削鋼SOM)經(jīng)切削加工形成,具有嵌合于由框架12的半圓筒狀部16A、16B構成的內套保持部16的嵌合筒部32、中間筒部33、與測桿41的螺紋部42擰合的螺紋筒部34。
按照與測桿41的外徑相嵌合時不產(chǎn)生間隙來形成嵌合筒部32的內徑。此外,如圖2所示,在其外周面上分別形成外徑與框架12的內套保持部16的內徑大致相同的第1環(huán)狀凸條35、外徑小于第1環(huán)狀凸條35的外徑、其外表面經(jīng)滾花加工形成凹凸狀的第2環(huán)狀凸條36a、36b、以及分別設置在第1環(huán)狀凸條35的兩側與第2環(huán)狀凸條36a、36b間、其外徑小于第2環(huán)狀凸條36a、36b的外徑的環(huán)狀凹槽37a、37b、37c。此外,為使樹脂13容易旋轉進入、將這些環(huán)狀凹槽37a-37c的剖面形狀形成半圓槽狀。
將中間筒部33的內徑形成比測桿41的外徑稍大。
在螺紋筒部34的內面上具有與測桿41的螺紋部42擰合的螺紋部38,且在周面上沿軸向形成狹槽39、同時將螺母40擰上。
如圖3、圖4所示。外套51是用兩種不同顏色樹脂52、52通過雙色注射成型形成圓筒狀。具體是用樹脂52形成圓筒狀基筒54、在此基筒54的外周面上沿軸向每隔一定間隔的位置形成向外凸起的刻度55、用樹脂53形成將除刻度55部分外的基筒54外側包覆的外包層56。在外包層56上,用激光刻印(照射激光、在照射處引起表面狀態(tài)改變、描繪記號、文字、圖案等)與每隔一定間隔的刻度55對應形成數(shù)字57。在此、樹脂52為黑色樹脂。此外,樹脂53為白色、使用通過照射激光變黑色的樹脂。
如圖5、圖6所示、套筒61為用兩種不同顏色樹脂62、63、通過雙色注射成型形成圓筒狀。具體是用樹脂62形成圓筒狀基筒64、在此基筒64的外周面上沿周向每隔一定間隔的位置形成向外方凸起的刻度65、用樹脂63形成包覆除刻度65部分外的基筒64外側的外包層66。在外包層66上用激光刻印、與每隔一定間隔的刻度65對應形成數(shù)字67。在此、樹脂62為黑色樹脂。此外,樹脂63為白色、使用通過照射激光變黑色的樹脂。
此外,對于構成外套51的樹脂52、53、構成套筒61的樹脂62、63不需要如構成本體11的樹脂13那樣具有高韌性,然而、宜采用具有良好耐熱性、耐燃性、耐藥性的樹脂。
以下,說明制造方法。
首先,形成外套51與套筒61。
當進行外套51的成型時,使用如圖7所示的三個分型模201、202、203,如圖8所示,成形具有圓筒狀的基筒54、以及在此基筒54的外周面上沿軸向每隔一定間隔位置具有向外方凸起的刻度55的一次成形件58。
在分型模201、202上設置半圓狀凹部204、205和樹脂供給孔206,在分型模203上設置分別與凹部204、205面對面且隔開一定間隙的型芯207,成為將這些分型模201、202、203組合時、在凹部204、205與型芯207間形成圓筒狀模腔。此外,在凹部204內面上形成為了形成刻度55的刻度形成槽208。因此,將3個分型模201、202、203組合、從樹脂供給孔206充填樹脂52、冷卻固化后,通過脫模能獲得在基筒54的外周面上具有刻度55的一次成形件58。
接著,用圖9所示的3個分型模211、212、213,如圖10所示、在除刻度55部分外的基筒54的外側上形成外包層56。
在分型模211、212上設置半圓狀凹部214、215和樹脂供給孔216,在分型模213上設置將上述一次成形件58嵌合在其外側上的型芯217,成為當將這些分型模211、212、213組合時,在凹部214、215與一次成形件58間形成圓筒狀內腔。因此,將三個分型模211、212、213組合、從樹脂供給孔216充填樹脂53,冷卻固化后,通過脫模能得到在除刻度55部分外的基筒54的外側形成外包層56的二次成形件59。
接著,在二次成形件59的外包層56上用激光刻印形成數(shù)字57。為此,利用已形成數(shù)字的掩膜等、對外包層56照射激光。這樣,通過被激光照射的部分變黑色形成數(shù)字57。據(jù)此,完成外套51的成形。
此外,當進行套筒61成形時、使用如圖11所示的3個分型模221、222、223,如圖12所示,形成具有圓筒狀的基筒64,以及在此基筒64的外周面上沿周向每隔一定間隔位置具有向外方凸起的刻度65的一次成形件68。
在分型模221、222上設置半圓狀凹部224、225和樹脂供給孔226,在分型模223上設置分別與凹部224、225面對面且隔開一定間隙的型芯227,成為當將這些分型模221、222、223組合時,在凹部224、225與型芯227間形成圓筒狀內腔。此外,在凹部224、225的內而上形成為形成刻度65的刻度形成槽228、229。因此,當將三個分型模221、222、223組合、從樹脂供給孔226充填樹脂62、冷卻固化后、通過脫模能得到在基筒64的外周面上具有刻度65的一次成形件68。
接著,用圖13所示的三個分型模231、232、233、如圖14所示、在除刻度65部分外的基筒64的外側上形成外包層66。
在分型模231、232上設置兩段直徑不同的半圓狀凹部234、235和樹脂供給孔236,在分型模223上設置將一次成形件68嵌合在其外側上的型芯237、當將這些分型模231、232、233組合時,在凹部234、235與一次成形件68間形成兩段圓筒狀內腔。因此,將三個分型模231、232、233組合、從樹脂供給孔236充填樹脂63、冷卻固化后通過脫模能獲得在除刻度65部分外的基筒64的外側成形外包層66的二次成形件69。
接著,用激光刻印在二次成形件69的外包層66上形成數(shù)字67。為此,利用已形成數(shù)字的掩膜等,對外包層66照射激光。這樣、通過被激光照射部分變黑色而形成數(shù)字67。據(jù)此而形成套筒61。
然而,當進行千分表制造時、用金屬板沖裁、彎曲加工制成一對框架構件14A、14B,使其相互重合成一體。此時,使凸部17A、17B與凹部18A、18B嵌合。于是。使各框架構件14A、14B的半圓筒狀部15A、15B、16A、16B分別一致相合、形成圓筒狀測砧保持部15和內套保持部16,分別將測砧21與內套31的嵌合筒部32與這些測砧保持部15與內套保持部16嵌合(壓入)。
把在此狀態(tài)的框架12作為插件放入金屬模模腔內后、將樹脂13注射充填入模腔內。于是、充填入模腔內的樹脂13將框架12的外側包覆、且還同時進入測砧保持部15與測砧21間、以及內套保持部16與內套31的嵌合筒部32間(參照圖1的狀態(tài))。據(jù)此、使框架12與測砧21及內套31結合成一體。
以下、將外套51嵌合固定在內套31的外側上、同時、將測桿41插入內套31的內側、使測桿41的螺紋部42與內套31的內螺紋38擰合。此時、用螺母40調整兩者間的間隙。接著,將套筒61嵌合在外套51的外側上、用棘輪機構71使套筒61與測桿41成為一體。據(jù)此、完成千分表制造。
根據(jù)本實施例、由于用通過金屬板的沖裁彎曲加工形成的框架12形成其一端用于保持測砧21。其另一端用于通過內套31保持測桿41的本體11,能達到測量時要求的剛性和維持對應使用環(huán)境溫度彎化的精度,同時、與以往用鑄造產(chǎn)生的鑄造體相比、能達到降低成本和輕量化。因此、可望提高使用性與操作性。
此外,不僅是本體11。由于對于外套51與套筒61也用樹脂52、53、62、63形成、能使千分表整體輕量化。因此、從這方面也能指望提高使用性與操作性。而且、由于不是千分表部分地達到輕量化、而是整體輕量化、從而、能使在使用千分表時成為問題的重量得到平衡。
此外,由于在用兩種不同顏色樹脂52、53、62、63的雙色注射成型而形成包含刻度55、65的外套51和套筒61、用激光刻印形成數(shù)字57、67,能使制造簡單且成本降低。
由此,由于將框架12作為插件、通過樹脂13的注射成型、用樹脂13包覆框架12的外表面,測定時、即使用手緊握框架12,因手上的熱不會直接向框架12上傳遞、因而、能維持輕量化的同時、能抑制因手上熱量對熱膨脹的影響。
而且,由于也用樹脂52、53、62、63形成外套51與套筒61,在用手指緊握套筒61使旋轉時、因手指的熱難以傳遞至測桿41、故能抑制因手上熱量對熱膨脹的影響。
此外,由于框架12上使用通過金屬板的沖裁、彎曲加工形成的一對框架構件14A、14B、使互相重合而成,因而在能使框架12的剛性提高的同時、因僅通過用壓力機等對框架構件14A、14B經(jīng)數(shù)次沖裁加工,而后使相互重合即可、能使制造簡單。
并且、由于僅通過分別在框架構件14A、14B的一側上形成凸部17A、17B、在其另一側上形成凹部18A、18B,而后使其相互嵌合,因而、簡單地就能使一對框架構件14A、14B位置清度高地重合。
此外、由于在各框架構件14A、14B上形成半圓筒狀部15A、15B、16A、16B、能在使一對框架構件14A、14B相互重合時、構成圓形測砧保持部15和內套保持部16。
并且、由于能在將測砧21壓入測砧保持部15、將內套37的嵌合筒部32壓入內套保持部16的狀態(tài),將這些作為插件、進行樹脂13的注射成型后、用樹脂13使這些構件結合成一體。據(jù)此,能使整體剛性提高。
此外,由于在內套31的嵌合筒部32的外周面上設置其外徑與框架12的內套保持部16的內徑大致相等的第1環(huán)狀凸條35、其外徑比第1環(huán)狀凸條35的外徑小、外表面成凹凸狀的第2環(huán)狀凸條36a、36b以及其外徑比第2環(huán)狀凸條36a、36b孤外徑小的環(huán)狀凹槽37a、37b、37c,能用第1環(huán)狀凸條35進行框架12的定位、用第2環(huán)狀凸條36a、36b確保徑向接合強度、用環(huán)狀凹槽37a、37b、37c確保軸向接合強度。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由一對相互重合的框架構件14A、14B構成框架12,然而,也可以由一件或重合的3件以上的框架構件構成。此外,作為按需要提高框架12剛性的手段,也可以沿各框架構件14A、14B的外周邊緣形成肋。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用樹脂13包覆框架12的外表面,然而,也可以不特別用樹脂13包覆,或者也可以進行具有耐熱性、耐燃性、耐藥性的涂漆。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在用不同顏色的兩種樹脂52、53、62、63的雙色注射成型對外套51與套筒61、包含刻度55、65進行成型后、用激光刻印形成數(shù)字57、67,然而,只要通過照射激光剝離、形成數(shù)字57、67部分即可,或也可以從最初、用形成基筒54、64的樹脂52、62、在形成刻度55、65的同時形成數(shù)字57、67。
就是如圖15、16所示,也可以是把構成外套51與套筒61的外包層56、66的樹脂53、63作成用激光照射可剝離的樹脂、通過照射激光,使照射部分剝離。據(jù)此,把在形成的槽的底部顯現(xiàn)的黑色樹脂52、62作為數(shù)字57、67。
或者如圖17、18所示,也可以在外套51與套筒61的基筒54、64的外周面上用樹脂52、62形成刻度55、65的同時,一體形成數(shù)字57、67。
在上述實施例中,將刻度55、65與數(shù)字57、67形成黑色,將底色形成白色,然而,也可以與此相反。重要在于只要將刻度55、65與數(shù)字57、67形成能識別的顏色,可進行任意顏色的組合。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形成外套51與套筒61時使用為了成型一次成形件58、68的分型模和為成型二次成形件59、69的分型模,然而,也可以是使可動模相對兩固定?;瑒踊蜣D動、順序組合,順序成型一次成形件58、68與二次成形件59、69。
在上述實施例中,用不同顏色的兩種樹脂52、53、62、63的雙色注射成型形成外套51與套筒61,然而,也可以僅對外套51或僅對套筒61進行雙色注射成型。
根據(jù)本發(fā)明千分表,由于至少使外套與套筒的其中之一由用第1樹脂形成在其外周面上每隔一定間隔位置具有向外凸起的刻度的基筒和用與第1樹脂顏色不同的第2樹脂形成將除上述刻度外的基筒外側包覆的外包層構成,與傳統(tǒng)千分表相比,可達到成本降低與輕量化。
根據(jù)本發(fā)明千分表用的圓筒狀構件的制造方法,由于首先,用第1樹脂進行具有基筒與在該基筒外周面上向外方凸起的刻度的一次成形件的成型,接著,在用與第1樹脂顏色不同的第2樹脂將除刻度外的基筒外側包覆、形成外包層后、對外包層照射激光、形成數(shù)字,與傳統(tǒng)千分表用的外套與套筒的制造方法相比,能達到降低成本與輕量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千分表,具備將測砧保持在其一端上、通過內套將相對該測砧可進退的測桿保持在其另一端上的本體、嵌合固定在所述內套外側上的外套以及可自由旋轉地設置在此外套的外側上、與所述測桿接合成一體的套筒,在所述外套的外周面上、沿其軸向設置刻度與數(shù)字、在所述套筒外周面上、沿其周向設置刻度與數(shù)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與套筒的至少其中之一系由用第1樹脂形成在其外周面上每隔一定間隔位置具有向外方凸起的刻度的基筒和用與第1樹脂顏色不同的第2樹脂形成將所述刻度部分以外的基筒外側包覆的外包層構成,在所述刻度附近形成數(shù)字。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千分表,其特征在于對于所述第2樹脂使用因照射激光變色的樹脂,用通過照射激光、使照射部分變色的變色層形成所述數(shù)字。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千分表,其特征在于對于所述第2樹脂使用因照射激光可剝離的樹脂,用通過照射激光、使被照射部分剝離形成的槽形成所述數(shù)字。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千分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筒上、在用上述第1樹脂形成上述刻度的同時,也形成向外方凸起的數(shù)字,用外包層將此刻度與數(shù)字部分以外的基筒外側包覆。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千分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具有通過對加工成規(guī)定形狀金屬板的彎曲加工形成的框架,分別在所述框架的一端上彎曲加工形成將所述測砧保持的測砧保持部,在其另一端上彎曲加工形成保持所述內套的內套保持部。
6.上述千分表用圓筒狀構件的制造方法,在該圓筒狀構件基筒外周面上、沿其軸向具有刻度與數(shù)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第1樹脂形成基筒和在該基筒外周面上沿軸向每隔一定間隔位置具有向外方凸起的刻度的一次成形件的工序,用與上述第1樹脂顏色不同的第2樹脂形成將上述刻度部分外的基筒外側包覆的外包層的工序,以及對上述外包層照射激光、形成上述數(shù)字的工序。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為上述第2樹脂、使用因照射激光變色的樹脂,通過向此第2樹脂照射激光,使被照射部分變色,用此變色層形成所述數(shù)字。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為所述第2樹脂使用因照射激光可剝離的樹脂,通過向此第2樹脂照射激光,使被照射部分剝離、用此剝離形成的槽形成所述數(shù)字。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千分表用的圓筒狀構件為外套。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千分表用圓筒狀構件為套筒。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千分表及其圓筒狀構件的制造方法,該圓筒狀構件在外周面上沿周向或周向每隔一定間隔位置形成刻度和數(shù)字,用兩種不同顏色的雙色樹脂成型方法成型該構件。首先,用第1樹脂形成在基筒外周面上具有向外方凸起刻度的成形件,接著,用第2樹脂形成將基筒外側的除刻度以外部分包覆的外包層,接著,通過對外包層的部分上照射激光形成數(shù)字,與用金屬構成的鑄造件相比,具有使成本降低、制造工時縮短、輕量化、使用性及操作性提高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G01B3/00GK1209538SQ98109889
公開日1999年3月3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佐藤一, 中田清廣, 浜野誓志, 三島敏彥, 藤光徹 申請人:株式會社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