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向柱塞泵的缸體。
背景技術:
對于軸向柱塞泵的缸體(也稱轉子體)來說,要提高油泵的工作壓力以及提高缸體的強度,現(xiàn)有的方法是采用鋼基的缸體來取代銅基缸體。在油泵鋼基缸體七孔內鑲上銅襯套,以提高缸體與柱塞的耐磨性。而銅襯套靠襯套外側表面(外圓)與缸體七孔間的過盈配合,來獲得較大的摩擦力,阻止銅襯套滑出缸體。這在一般工況下是可以滿足的,但在液壓元件中,由于壓力很高,液壓力長期作用于銅襯套的環(huán)形面積,產生很大的推力,油液在高壓下,滲入銅襯套與缸體的過盈結合面,使摩擦力大大降低,由于銅襯套較薄,結合力就更小一些,因而在高壓作用下容易產生將銅襯套向無壓力(大氣壓)端推出。由于襯套的脫套使油泵損壞,影響泵的工作壽命。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該襯套采用卸荷槽的結構將滲入的高壓油從槽中排出,使高壓油不能滲入到襯套的外側表面(即外圓)中,大大加強了襯套與缸體的結合力,提高了缸體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襯套一端為低壓端,襯套另一端為高壓端,在襯套的外側表面近高壓端開有一條環(huán)形槽,在襯套外側表面上開有螺旋槽,螺旋槽一端與環(huán)形槽相通,螺旋槽另一端與襯套低壓端面相通。
上述的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所述環(huán)形槽或螺旋槽的截面為矩形、半圓形或梯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現(xiàn)有的銅襯套的外側表面(即外圓)近高壓端開有一條環(huán)形槽和螺旋槽,螺旋槽一端與環(huán)形槽相通,另一端與襯套低壓端相通。雖然高壓油也會極少量地滲入密封帶(即環(huán)形槽和高壓端面間),但不會滲入螺旋槽的外側表面(外圓)上,因為環(huán)形槽與螺旋槽已與大氣壓聯(lián)通,使銅襯套與缸體的結合保持了原有的結合摩擦力,銅襯套不會滑出。這樣大大提高了軸向柱塞泵的可靠性,降低了外部故障成本,提高了缸體的使用壽命。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襯套與缸體裝配圖。
圖中1襯套,2襯套低壓端,3襯套高壓端,4螺旋槽,5環(huán)形槽子,6柱塞,7缸體,8高壓油,9大氣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參見圖1、圖2、圖3,一種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1,襯套1安裝在缸體7內,柱塞6在襯套1內往復運動,襯套一端為低壓端2,低壓端2置于大氣壓9下,襯套另一端為高壓端3,高壓端3置于缸體7內的高壓油8下。在襯套1的外側表面近高壓端3開有一條環(huán)形槽5,在襯套1外側表面上開有螺旋槽4,螺旋槽4一端與環(huán)形槽5相通,螺旋槽4另一端與襯套低壓端2面相通。環(huán)形槽5或螺旋槽4的截面為矩形、半圓形或梯形,也可為其它形狀。襯套1為銅襯套,缸體7為鋼基。
本實用新型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可適用于其它柱塞泵的缸體。
權利要求1.一種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襯套一端為低壓端,襯套另一端為高壓端,其特征是在襯套的外側表面近高壓端開有一條環(huán)形槽,在襯套外側表面上開有螺旋槽,螺旋槽一端與環(huán)形槽相通,螺旋槽另一端與襯套低壓端面相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其特征是環(huán)形槽或螺旋槽的截面為矩形、半圓形或梯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向柱塞泵的缸體。一種雙金屬缸體卸荷襯套,襯套一端為低壓端,襯套另一端為高壓端,在襯套的外側表面近高壓端開有一條環(huán)形槽,在襯套外側表面上開有螺旋槽,螺旋槽一端與環(huán)形槽相通,螺旋槽另一端與襯套低壓端面相通。本實用新型采用卸荷槽的結構將滲入的高壓油從槽中排出,使高壓油不能滲入到襯套的外側表面(即外圓)中,大大加強了襯套與缸體的結合力,提高了軸向柱塞泵的可靠性,降低了外部故障成本,提高了缸體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B53/00GK2649814SQ0320999
公開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25日
發(fā)明者黃偉興 申請人:上海高壓油泵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