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發(fā)動機領域,尤其是一種發(fā)動機空濾器管道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發(fā)動機單增壓器機型,多是單個大流量空濾器,該空濾器結構緊湊,方便整機布置,而且該空濾器為單級空濾,在野外風沙大的惡劣環(huán)境過濾能力不足,容易損壞,進而引起柴油機磨損等各種故障,因此無法適應沙漠地區(qū)的惡劣環(huán)境,而只適合在船艙等沙塵較少的環(huán)境。這種單進氣系統(tǒng),如改為二級沙漠空濾,在滿足同樣的進氣流量情況下,空濾器結構將成倍增大,給制造、安裝都帶來較大難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對空濾系統(tǒng)的冷卻降溫達到節(jié)能降耗,延長使用壽命功能,結構簡單,提高過濾能力,降低制造、安裝難度。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發(fā)動機空濾器管道冷卻裝置,包括空濾器、第一膠管、出氣接管、第二膠管、進氣接管焊接件、空濾支架、進氣接管、缸蓋、第一冷卻層、夾層、第二冷卻層、進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空濾器(1)的管道外徑有夾層(10),出氣接管(3)外徑包有第一冷卻層(9),進氣接管(7)外徑包有第二冷卻層(11),空濾器(1)之間為串接連接。
空濾器(1)有一個以上,第一個空濾器(1)與第二個空濾器(1)相互之間是串接。
夾層(10)的介質為冷水。
夾層(10)有進水口(12),夾層(10)有出水口(13)。
夾層(10)的進水口(12)、出水口(13)設在夾層(10)的前后端。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帶空氣預濾器和空氣濾清器的兩組空濾器,在大幅提高空氣過濾能力的同時,也保證了空氣進氣流量,滿足柴油機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的使用要求,還能有效減小單個空濾結構,降低制造難度,減少成本。
(2)結構相對緊湊,安裝簡便,外形美觀。
(3)采用第一膠管和第二膠管可以實現(xiàn)轉彎連接,從而方便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側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出氣接管安裝有夾層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按圖4的右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空濾器(1)、第一膠管(2)、出氣接管(3)、第二膠管(4)、進氣接管焊接件(5)、空濾支架(6)、進氣接管(7)、缸蓋(8)、第一冷卻層(9)、夾層(10)、第二冷卻層(11)、進水口(12)、出水口(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發(fā)動機空濾器管道冷卻裝置,包括空濾器、第一膠管、出氣接管、第二膠管、進氣接管焊接件、空濾支架、進氣接管、缸蓋、第一冷卻層、夾層、第二冷卻層、進水口、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空濾器(1)的管道外徑有夾層(10),出氣接管(3)外徑包有第一冷卻層(9),進氣接管(7)外徑包有第二冷卻層(11),空濾器(1)之間為串接連接。空濾器(1)有一個以上,第一個空濾器(1)與第二個空濾器(1)相互之間是串接。夾層(10)的介質為冷水,夾層(10)有進水口(12),夾層(10)有出水口(13),夾層(10)的進水口(12)、出水口(13)設在夾層(10)的前后端。
實施例2,雙進氣過濾系統(tǒng)包括兩組空濾器、兩個第一膠管、一個出氣接管、一個第二膠管、一個進氣接管焊接件和一個空濾支架。各組空濾器包括呈上下疊裝并且相互連通的空氣預濾器和空氣濾清器,所述的兩組空濾器的空氣濾清器均在側面開設有出氣口。所述出氣接管位于兩組空濾器的空氣濾清器的側面并且位于空氣濾清器的出氣口的下方,所述出氣接管的頂面設有兩個進氣端,所述的兩個空氣濾清器的出氣口均分別通過一所述第一膠管與出氣接管上相應的進氣端實現(xiàn)轉彎連接。所述出氣接管的一端設有一個出氣端,所述出氣接管的出氣端通過所述第二膠管與增壓器壓氣機的進氣接管實現(xiàn)轉彎連接。所述第二膠管與增壓器壓氣機的進氣接管的連接位置還設有所述進氣接管焊接件,所述進氣接管焊接件環(huán)設在第二膠管的外圍。所述空濾支架支撐于兩組空濾器的空氣濾清器的下方,所述空濾支架通過螺栓和螺母固定在缸蓋上。工作時,空氣經(jīng)兩組空濾器的空氣預濾器和空氣濾清器過濾后,從兩組空濾器的空氣濾清器的出氣口流出,并經(jīng)兩個第一膠管流至出氣接管處匯聚,并經(jīng)第二膠管和進氣接管焊接件后統(tǒng)一進入增壓器壓氣機內(nèi),由壓氣機增壓后進入中冷器冷卻,再經(jīng)過進氣管進入發(fā)動機燃燒。由于每臺機配備兩組空濾器,構成雙進氣過濾系統(tǒng),從而降低了制造、安裝難度,也保證了空氣進氣流量,并且每組空濾器由空氣預濾器和空氣濾清器構成,形成二級空濾結構,從而大幅提高了空氣過濾能力,滿足柴油機在惡劣的沙漠環(huán)境下的使用要求。
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 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