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動車照明會車燈技術領域。
傳統(tǒng)的機動車照明燈有二種,一種近射燈,另一種是遠射燈,都是固定不變,照射方向都不能調節(jié)。夜間行車時,當兩車相遇時,按理說駕駛員應關掉遠射燈,使用近射燈或者兩車相互依次關燈,確保交通安全。但實際行駛時,由于燈是人為操作的,大多駕駛員為了自己能看清路面,不關遠射燈,這樣照得迎面而來的駕駛員無法睜眼,更談不上看清前面的路。這時駕駛員只能憑經驗摸路。此時很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另外當自行車、人力車、拖拉機等與汽車交車時,由于汽車遠射燈很刺眼,照得這些騎車人沒法看清路面,也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針對上述情況,科研人員作了大量技術改進,如專利號為92237729.4的中國專利“汽車燈光控制器”,該發(fā)明采用四個獨立或組合的光電傳感器,分別作為會車、環(huán)境、錯車、路燈探測用的光電探頭,其在各自情況下均能實現(xiàn)遠光燈、近光燈和小燈交替更換的自動控制。其缺點是電路相當復雜。如申請?zhí)枮?1222161.5的中國專利"機動車會車燈",其缺點是傳動機構較復雜而且自動性也差。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化好、傳動機構簡單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其包括電源、光電接收器、車燈、驅動機構,其特別在于光電接收器與驅動機構的電磁鐵或電磁閥串聯(lián)后和燈與電源并聯(lián),同時車適當處裝有反光元件。
上述的反光元件也可為串聯(lián)的光電發(fā)射器和光電元件與電源并聯(lián)的電路所代替。
上述的燈可串聯(lián)一個繼電器,同時該繼電器一端接光電接收器,另一端接電源。
上述的驅動機構為電磁鐵一端通過固定座固定于車上,其另一端通過連接桿連接車燈上后端桿;同時車燈后端桿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個彈簧;車燈通過可旋轉式燈座固定于車上。
上述的驅動機構也可為油缸或汽缸一端連接連接桿,連接桿連接車燈上后端桿;同時車燈后端桿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彈簧;車燈通過可旋轉式燈座固定于車上;油缸或汽缸動作由電磁閥開閉油缸或汽缸的油路或汽路來控制。
上述的驅動機構也可為動力機通過齒輪驅動車燈后端弧形齒輪或燈裝于燈座上的軸上齒輪;同時車燈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彈簧;車燈通過旋轉式燈座固定于車上。
上述的光電接收器接一個繼電器,繼電器串聯(lián)在燈支路上,同時車適當處裝有反光元件。上述的電磁鐵或電磁閥也可串聯(lián)延時器。
圖1.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一種工作原理方框圖;圖2.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又一種工作原理方框圖;圖3.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第三種工作原理方框圖;圖4.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第四種工作原理方框圖;圖5.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第五種工作原理方框圖;圖6.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中傳動機構工作示意圖;圖7.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中傳動機構工作又一種示意圖;圖8.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中傳動機構工作另一種示意圖。
下面結合
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8所示,該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包括電源、光電接收器、車燈、驅動機構,光電接收器與驅動機構的電磁鐵或電磁閥串聯(lián)后和燈與電源并聯(lián),同時車適當處裝有反光元件如圖1所示。另一方案可為光電接收器和驅動機構的電磁鐵或電磁閥串聯(lián)、光電發(fā)射器和光電元件串聯(lián)、車燈,這三者電路與電源并聯(lián)如圖2所示。第三種方案為第一種方案進一步改進,其在燈上串聯(lián)一個延時繼電器,同時該繼電器一端接光電接收器,另一端接電源如圖3所示。第四種方案是第二種方案進一步改進,其在燈支路串聯(lián)一個延時繼電器,同時該繼電器一端接光電接收器,另一端接電源,如圖4所示。第五種方案是第三種方案簡要方案,光電接收器支路上省略了驅動機構的電磁鐵或電磁閥,如圖5所示,光電接收器接一個延時繼電器,該繼電器串聯(lián)在燈支路上,同時車適當處裝有反光元件。其驅動機構為電磁鐵(5)一端通過固定座(6)固定于車上,其另一端通過連接桿(3)連接車燈(4)上后端桿(2);同時車燈(4)后端桿(2)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個彈簧(1);車燈通過可旋轉式燈座(7)固定于車上。驅動機構另一種方式為油缸(15)或汽缸一端連接連接桿,連接桿(3)連接車燈(4)上后端桿(2);同時車燈(4)后端桿(2)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彈簧(1);車燈(4)通過可旋轉式燈座(7)固定于車上;油缸(15)或汽缸動作由電磁閥(14)開閉油缸油路或汽缸汽路來控制。驅動機構也可為動力機通過齒輪(16)驅動車燈后端弧形齒輪(17)或燈裝于燈座(7)上的軸上齒輪;同時車燈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彈簧(1);車燈(4)通過旋轉式燈座(7)固定于車上。電磁鐵或電磁閥電路上還可串聯(lián)延時器,其目的給車燈低頭一段時間。
其工作過程如下首先每輛車上裝上該裝置,當甲車燈照射在乙車的多角度反光鏡上,把光線仍就反射回甲車上光電接收器的光電元件上。光電元件作用是當無光情況下,電阻很大,電路處于斷路狀態(tài)。當有光時,電阻迅速變小,電路處于工作狀態(tài)。這樣電路中的電磁鐵(5)或電磁閥(14)工作,電磁鐵或油缸或汽缸就拉動連接桿(3),改變燈的照射方向,使遠光燈低頭變成近光燈。當會車后,電路又成斷路狀態(tài),電磁鐵釋放或油缸、汽缸復位,在彈簧(1)作用下車燈抬頭復位,使近光燈變成遠光燈。也可光電接收器接收到反光信號,使電路處于導通狀態(tài),帶動延時繼電器打開成斷路,使遠光燈熄滅一段時間,只有近光燈,當會車后,延時繼電器閉合,使遠光燈重新打開。同樣原理,采用串聯(lián)的光電元件和光電發(fā)射器時,甲車燈照射乙車上的光電元件,使電路導通,光電發(fā)射器工作,發(fā)出電磁波,甲車通過光電接收器接收乙車發(fā)來的電磁波,再把電磁波轉化為電信號,再經放大器放大來控制電磁鐵或電磁閥工作,從而控制車燈低頭與復位,也可來驅動延時繼電器,實現(xiàn)會車時遠光燈熄滅與打開的自動切換。
由電磁閥控制油缸或汽缸帶動連接桿工作過程如下以油路為例,油泵(11)把油箱(8)中液壓油通過過濾器(9)和進油管(12)打至一貯油箱,貯油箱一路接油缸(15),另一路通過回油管(10)接油箱,為了安全起見,進油管(12)有一路接溢油閥(13),貯油箱接有一個控制回油管(10)開閉的電磁閥(14)。當電磁閥(14)工作時,閉合電磁閥,把液壓油壓入油缸,從而帶動連接桿運作,當電磁閥(14)停止工作,打開電磁閥,油缸連接桿復位。同樣工作過程也適用于汽路。
由齒輪控制車燈的工作過程如下當有光時,電路處于工作狀態(tài),動力機帶動齒輪而驅動車燈低頭,從而遠光燈變成近光燈,當會車后,在彈簧作用下車燈抬頭復位,車燈從近光燈又變成遠光燈。
本發(fā)明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具有自動切換,由于光線照射距離比原來直射方向近,迫使駕駛員減速,保障交通安全,驅動機構簡單可靠實用等優(yōu)點。
權利要求
1.一種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包括電源、光電接收器、車燈、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光電接收器與驅動機構的電磁鐵或電磁閥串聯(lián)后和燈與電源并聯(lián),同時車適當處裝有反光元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元件也可為串聯(lián)的光電發(fā)射器和光電元件與電源并聯(lián)的電路所代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燈串聯(lián)一個繼電器,同時該繼電器一端接光電接收器,另一端接電源。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燈串聯(lián)一個繼電器,同時該繼電器一端接光電接收器,另一端接電源。
5.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機構為a.電磁鐵(5)一端通過固定座(6)固定于車上,其另一端通過連接桿(3)連接車燈上后端桿(2);b.同時車燈后端桿(2)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個彈簧(1);c.車燈通過可旋轉式燈座(7)固定于車上。
6.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機構為a.油缸(15)或汽缸一端連接連接桿(3),連接桿(3)連接車燈上后端桿(2);b.同時車燈后端桿(2)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彈簧(1);c.車燈通過可旋轉式燈座(7)固定于車上;d.油缸(15)或汽缸動作由電磁閥(14)開閉油缸(15)或汽缸的油路或汽路來控制。
7.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機構為a.動力機通過齒輪(16)驅動車燈(4)后端弧形齒輪(17)或燈裝于燈座(7)上的軸上齒輪;b.同時車燈與車上固定處之間有一彈簧(1);c.車燈通過旋轉式燈座(7)固定于車上。
8.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磁鐵或電磁閥可串聯(lián)延時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電接收器接一個繼電器,繼電器串聯(lián)在燈支路上,同時車適當處裝有反光元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動車會車燈技術領域。該機動車自動避光燈裝置專為解決機動車會車照明安全而設計的。它包括電源、光電接收器、車燈、驅動機構,其特別在于光電接收器與驅動機構的電磁鐵或電磁閥串聯(lián)后和燈與電源并聯(lián),同時車適當處裝有反光元件。上述的反光元件也可為串聯(lián)的光電發(fā)射器和光電元件與電源并聯(lián)的電路代替。此裝置具有自動化程度高、驅動機構簡單可靠實用等優(yōu)點,確保會車時,保障交通安全。
文檔編號B60Q1/00GK1162541SQ9710132
公開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1月20日
發(fā)明者陳衛(wèi)文 申請人:陳衛(wèi)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