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輪胎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胎面部(2)中設置有在中央主溝槽(3)與胎肩主溝槽(4)之間進行分割的中間陸面部(6)。中間陸面部(6)中設置有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和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包括第一傾斜部(10)、第二傾斜部(12)以及在第一傾斜部和第二傾斜部之間的彎曲部(11),第一傾斜部(10)與輪胎周向方向成10度至40度的傾斜角(θ1)向輪胎軸向方向外側延伸,第二傾斜部(12)與第一傾斜部(10)反向地傾斜并向輪胎軸向方向內側延伸然后終止。與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輪胎軸向方向上的最外側的溝槽邊緣端部(8e)相比,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更多地與第二傾斜部(12)相連,并且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與胎肩主溝槽(4)連通。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還具有與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第一傾斜部(10)相同的朝向的傾斜并且與輪胎的周向方向成30度至70度的角度(θ3)傾斜。
【專利說明】充氣輪胎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以提供更好的排水性能和噪聲性能的充氣輪胎。
[【背景技術】]
[0002]通常,充氣輪胎具有胎面部,該胎面部設置有周向地且連續(xù)地延伸的主溝槽以及與該主溝槽連通的多個橫向溝槽。這種充氣輪胎在行駛期間從主溝槽產生氣柱共振噪聲并且該噪聲通過橫向溝槽達到車輛的外部。傳統(tǒng)上,為了減少這種由充氣輪胎產生的噪聲,提出了包括小寬度部分的橫向溝槽。具有小寬度部分的橫向溝槽通過擾亂氣柱共振可以有助于減少該噪聲。
[0003]可惜的是,由于橫向溝槽的小寬度部分會增大排水阻力,因此容易使輪胎的排水性能變差。
[0004][相關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I]日本未審專利申請公報Hl1-245625[
【發(fā)明內容】
]
[0007][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0008]鑒于上述情況設計出了本發(fā)明,并且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提供更好的排水性能和噪聲性能的充氣輪胎。
[0009][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0]根據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充氣輪胎,其包括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設置有:在輪胎赤道上或在所述輪胎赤道的每一側上周向地且連續(xù)地延伸的中央主溝槽;一對在所述中央主溝槽的軸向外側周向地且連續(xù)地延伸的胎肩主溝槽;以及一對中間陸面部,所述一對中間陸面部中的每一個在所述輪胎赤道的每一側上布置在所述中央主溝槽與所述胎肩主溝槽之間,所述中間陸面部設置有多個內側中間橫向溝槽和多個外側中間橫向溝槽,每個內側中間橫向溝槽包括第一傾斜部、第二傾斜部以及彎曲部,所述第一傾斜部相對于所述輪胎的周向方向成10度至40度的角度地從所述中央主溝槽軸向向外地延伸,所述第二傾斜部以與所述第一傾斜部相反的方向傾斜從而軸向向內地延伸而未到達所述中央主溝槽,所述彎曲部連接所述第一傾斜部和所述第二傾斜部,每個所述外側中間橫向溝槽包括與所述內側中間橫向溝槽連通的軸向內側端部以及與所述胎肩主溝槽連通的軸向外側端部,所述外側中間橫向溝槽的所述軸向內側端部與所述軸向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的所述第二傾斜部但不包括所述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的軸向最外側溝槽邊緣相連通,并且所述軸向外側中間橫向溝槽相對于所述輪胎的周向方向成30度至70度的角度地在與所述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的所述第一傾斜部相同的方向上傾斜。
[0011][本發(fā)明的效果]
[0012]根據本發(fā)明的充氣輪胎可以提供更好的排水性能和噪聲性能。[【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開圖。
[0014]圖2為圖1的左側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文將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中所示,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充氣輪胎(在后文中,其可被簡稱為“輪胎”)示出為用于四輪驅動車輛的四季通用輪胎。該輪胎I包括胎面部2。
[0016]胎面部2設置有一對分別位于輪胎赤道C的每一側上的周向地且連續(xù)地延伸的主溝槽3以及一對分別布置在每個中央主溝槽3的軸向外側的周向地且連續(xù)地延伸的胎肩主溝槽4。因此,胎面部2被劃分為包括中央陸面部5、一對中間陸面部6以及一對胎肩陸面部7在內的多個陸面部(land portion),中央陸面部5位于中央主溝槽3和3之間,該一對中間陸面部6中的每個位于中央主溝槽3與胎肩主溝槽4之間,該一對胎肩陸面部7各自位于胎肩主溝槽4與胎面邊緣Te之間。
[0017]在本文中,胎面邊緣Te為在使得輪胎以零外傾角安裝在標準輪輞(未示出)上并被充氣至標準壓力且用標準輪胎負荷進行加載的輪胎的正常充氣加載條件下出現的輪胎的接地塊的軸向最外側的邊緣。除非另外說明,輪胎的各種尺寸指的是輪胎的在使得輪胎被安裝在標準輪輞上并充氣至標準壓力但沒有加載輪胎負荷的正常充氣未加載條件下的尺寸。胎面寬度TW限定為在正常充氣未加載條件下的胎面邊緣Te和Te之間的軸向寬度。
[0018]標準輪輞指的是由標準組織正式批準或推薦用于輪胎的輪輞,標準輪輞例如為在JATMA中說明的“standard rim” (標準輪輞)、在ETRTO中說明的“Measuring Rim” (測量輪輞)、和在TRA中說明的“Design Rim” (設計輪輞)或類似的輪輞。
[0019]標準壓力指的是JATMA中的“maximum air pressure” (最大空氣壓力)、ETRT0中的“ Inflation Pressure”(充氣壓力)、以及 TRA 中的在表格“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種冷充氣壓力下的輪胎負荷限制)中提供的最大壓力,或類似的壓力。然而,在客車輪胎的情形中,標準壓力統(tǒng)一地限定為180kPa。
[0020]標準負荷為JATMA中的“maximum load capacity” (最大負荷能力)、ETRTO中的“Load Capacity”(負荷能力)、以及TRA中的在上文提到的表格中提供的最大值,或類似的負荷。然而,在客車輪胎的情形中,標準輪胎負荷統(tǒng)一用最大輪胎負荷的88%來限定。
[0021]如圖2中所示,中央主溝槽3包括多個重復的弧形部3a,每個弧形部3a的中心軸向向外地定位。因此,中央主溝槽3通過使弧形部3a彼此連接而在輪胎的周向方向上以波狀的方式延伸。
[0022]中央主溝槽3包括軸向向外地突伸的多個外突出部3i。外突出部3i為其軸向外溝槽邊緣3x的軸向最外側的位置。當溝槽連接至中央主溝槽3的軸向外溝槽邊緣3x的某一位置時,在該位置處的不可見的軸向外溝槽邊緣假想地確定成使得中央主溝槽3通過使軸向外溝槽邊緣3x的可見部分平滑地擴展至該位置而具有閉合的空間。于是,外突出部3i通過使用上述軸向外溝槽邊緣3x來確定。在該實施方式中,從軸向外溝槽邊緣3x的弧形部3a的一個端部13延伸的假想的外溝槽邊緣14示出為使得中央主溝槽3具有閉合的空間。在該實施方式中,外突出部3i確定為假想的外溝槽邊緣14與另一弧形部3a的可見的軸向外溝槽邊緣3x相交的點。
[0023]胎肩主溝槽4包括多個重復的弧形部4a,每個弧形部4a的中心軸向向內地定位。因此,胎肩主溝槽4通過使弧形部4a彼此連接而在輪胎的周向方向上以波狀的方式延伸。
[0024]胎肩主溝槽4包括軸向向內地突伸的多個內突出部4i。內突出部4i以和外突出部3i相類似的方式限定。也就是說,內突出部4i為其軸向內溝槽邊緣4y的軸向最內側的位置。當溝槽連接至胎肩主溝槽4的軸向內溝槽邊緣4y的某一位置時,在該位置處的不可見的軸向內溝槽邊緣假想地確定成使得胎肩主溝槽4通過使軸向內溝槽邊緣4y的可見部分平滑地擴展至該位置而具有閉合的空間。于是,內突出部4i通過使用上述軸向內溝槽邊緣4y而確定。在該實施方式中,從軸向內溝槽邊緣4y的弧形部4a的一個端部13延伸的假想的內溝槽邊緣16示出為使得胎肩主溝槽4具有閉合的空間。在該實施方式中,內突出部4i確定為假想的內溝槽邊緣16與另一弧形部4a的可見的軸向內溝槽邊緣4y相交的點。
[0025]相應的弧形部3a和4a可以形成為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像圓弧的彎曲形狀。在弧形部的另一方面中,它們可以形成為具有作為一部分的筆直部。
[0026]中央主溝槽3和胎肩主溝槽4可提供更好的排水性能而同時使得在其中產生的氣柱共振噪聲減小。
[0027]為了提高上述優(yōu)點,中央主溝槽3的弧形部3a優(yōu)選地具有從30mm至IOOmm范圍內的半徑Rl。類似地,胎肩主溝槽4的弧形部4a優(yōu)選地具有從IOmm至70mm范圍內的半徑R2。
[0028]優(yōu)選地,中央主溝槽3具有在胎面寬度TW的從3.0 %至7.0%的范圍內的溝槽寬度Wl,以及在從9.0mm至13.0mm的范圍內的溝槽深度。優(yōu)選地,胎肩主溝槽4具有在胎面寬度TW的從3.0%至7.0%的范圍內的溝槽寬度W2,以及在從9.0mm至13.0mm的范圍內的
溝槽深度。
[0029]如圖1中所示,中央主溝槽3具有鋸齒形振幅中心線3G,其優(yōu)選地定位成以胎面寬度TW的5%至10%的軸向距離LI遠離輪胎赤道C,以便進一步提高排水性能。類似地,胎肩主溝槽4具有鋸齒形振幅中心線4G,其優(yōu)選地定位成以胎面寬度TW的15%至25%的軸向距離L2遠離胎面邊緣Te。
[0030]中間陸面部6設置有多個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和多個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
[0031]每個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從中央主溝槽3延伸。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通過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與胎肩主溝槽9連通。因此,中央主溝槽3中的水通過這些橫向溝槽8和9排出至胎肩主溝槽4,從而提高了排水性能。
[0032]如圖2中所示,每個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包括第一傾斜部10、以與第一傾斜部10相反的方向傾斜的第二傾斜部12、以及連接第一傾斜部10和第二傾斜部12的彎曲部11。
[0033]例如,第一傾斜部10從中央主溝槽3的外突出部3i軸向向外地延伸。第一傾斜部10具有相對于輪胎的周向方向在10度至40度范圍內的角度0 1。當角度Θ I小于10度時,可能難以將中央主溝槽3中的水朝向胎肩主溝槽4排出。當角度Θ I大于40度時,在向前直行的過程中的排水阻力可能較大。鑒于以上所述,角度Θ I優(yōu)選地在15度至35度的范圍內。
[0034]第二傾斜部12以與第一傾斜部10相反的方向傾斜從而軸向向內地延伸。因此,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彎曲。由于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防止氣柱共振噪聲的產生,因此可以減小在行進過程中的噪聲。
[0035]例如,第二傾斜部12未到達中央主溝槽3就終止。對于兩個相鄰的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而言,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第二傾斜部12還與圖2中位于下側的另一內中間橫向溝槽8的第一傾斜部10連通。在該實施方式中,穿過第一傾斜部10的空氣被劃分到胎肩主溝槽4和第二傾斜部12的兩個通道中。由于從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進入胎肩主溝槽4中的空氣的量減少,因此,輪胎的噪聲性能由于胎肩主溝槽4中的更少的氣柱共振噪聲而進一步提聞。
[0036]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第一傾斜部10具有平滑地延續(xù)至弧形部3a的軸向外溝槽邊緣3x的軸向外溝槽邊緣10x。因此,在中央主溝槽3中流動的水的一部分順利地排出至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中。此外,溝槽邊緣IOx的這種構造可以提供具有高剛度的中間陸面部6。
[0037]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具有其溝槽中心線10c。溝槽中心線IOc具有第一交點IOe和第二交點12e。第一交點IOe為中心線IOc與中央主溝槽3的假想的外溝槽邊緣14相交的點。第二交點12e為中心線IOc與第二傾斜部12的中心線12c相交的點。第一交點IOe與第二交點12e之間的周向長度La設定在不小于第一傾斜部10的周向長度Lb的35%、更優(yōu)選地不小于Lb的40%但是優(yōu)選地不大于Lb的85%、更優(yōu)選地不大于Lb的80%的范圍內。因此,在中間陸面部6下的或在中央主溝槽3中的水被有效地排出至胎肩主溝槽4和/或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中。此外,穿過第二傾斜部12的空氣可以碰撞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第一傾斜部10的軸向內溝槽邊緣IOy以使得氣柱共振噪聲會受干擾。
[0038]為了提高第二傾斜部12的排水性能,第二傾斜部12優(yōu)選地以在從8度至35度的范圍內、更優(yōu)選地在從13度至33度的范圍內的角度Θ2傾斜。角度Θ 2優(yōu)選地設定成小于角度Θ I。
[0039]為了進一步提高輪胎的排水性能,第一傾斜部10和第二傾斜部12在該實施方式中以直的方式延伸。
[0040]彎曲部11以弧形方式延伸,使得其中心定位在軸向內側。彎曲部11可以有助于提高中央陸面部6的剛度,以及提高排水性能。優(yōu)選地,彎曲部11的溝槽中心線Ila具有從15mm至90mm范圍內的半徑Ra。當半徑Ra過大時,可能難以減小氣柱共振噪聲。當半徑Ra過小時,可能會增大其排水阻力。更為優(yōu)選地,半徑Ra在25mm至80mm的范圍內。
[0041]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溝槽寬度W3優(yōu)選地設定在中央主溝槽3的溝槽寬度Wl的40%至80%的范圍內,以便進一步提高排水性能和噪聲性能而同時維持中間陸面部6的剛度。就同一觀點而言,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溝槽深度優(yōu)選地設定在8.0mm至12.0mm的范圍內。
[0042]夕卜側中間橫向溝槽9具有軸向內側端部9i,軸向內側端部9i與軸向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第二傾斜部12連通并連通成不包括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軸向最外側邊緣Se。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的軸向外側端部9e與胎肩主溝槽4連通。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可以改變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中的空氣壓力以使得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中的氣柱共振噪聲減小。
[0043]在該實施方式中,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與胎肩主溝槽4連通成包括其內突出部4i。優(yōu)選地,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的軸向內溝槽邊緣9y平滑地連接至胎肩主溝槽4的弧形部4a的軸向內溝槽邊緣4y以便進一步提高排水性能。
[0044]優(yōu)選地,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的軸向內側端部9i與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軸向最外側邊緣8e之間的周向長度Lc在不小于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溝槽寬度W3的0.5倍、更優(yōu)選地不小于W3的0.6倍但優(yōu)選地不大于W3的2.0倍、更優(yōu)選地不大于W3的1.8倍的范圍內。當長度Lc過小時,減小氣柱共振噪聲的效果會降低。當長度Lc過大時,可能難以將第一傾斜溝槽10中的水朝向胎肩主溝槽4排出。
[0045]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的軸向內側端部9i限定為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的溝槽中心線9c與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假想的軸向外溝槽邊緣8x相交的交點。此外,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的軸向外側端部9e限定為假想的軸向內溝槽邊緣16與溝槽中心線9c相交的交點。
[0046]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沿著與內側中間橫向溝槽8的第一傾斜部10相同的方向傾斜。因此,中央主溝槽3中的水可以被有效地排出至胎肩主溝槽4。
[0047]夕卜側中間橫向溝槽9相對于輪胎的周向方向成角度Θ3,該角度Θ3在30度至70度、更優(yōu)選地在40度至60度的范圍內。當角度Θ 3小于30度或大于70度時,會增加從中央主溝槽3朝向胎肩主溝槽4排水的排水阻力。
[0048]為了進一步提高排水性能以及提高噪聲性能,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的角度Θ 3與第一傾斜溝槽10的角度Θ I之間的絕對差值Θ 3- Θ I優(yōu)選地在不小于5度、更優(yōu)選地不小于10度但優(yōu)選地不大于30度、更優(yōu)選地不大于25度的范圍內。當絕對差值Θ3-Θ1過小時,由于從第一傾斜部10中放出并流動至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中的空氣在胎肩主溝槽4中產生氣柱共振噪聲,因此噪聲性能趨于變差。當絕對差值Θ 3- Θ I過大時,排水阻力會增大。優(yōu)選地,角度Θ 3設定成大于角度Θ I。
[0049]優(yōu)選地,外側中間橫向溝槽9的溝槽寬度W4軸向向外地逐漸增大以便進一步提高朝向胎肩主溝槽4的排水性能。為了進一步提高噪聲性能,溝槽寬度W4優(yōu)選地設定為在胎肩主溝槽4的溝槽寬度W2的20%至75%的范圍內。就同一觀點而言,外側中間橫向溝槽優(yōu)選地具有在從6.0mm至10.0mm的范圍內的溝槽深度。
[0050]中央陸面部5設置有多個中央突耳溝槽20,所述多個中央突耳溝槽20從兩個中央主溝槽3朝向軸向內側延伸而不到達輪胎赤道C。因此,中央陸面部5形成為沿輪胎的周向方向連續(xù)地延伸的肋狀部。
[0051]胎肩陸面部7設置有多個胎肩橫向溝槽21,該多個胎肩橫向溝槽21中的每個從胎肩主溝槽4朝向軸向外側延伸越過胎面邊緣Te以便提高排水性能。胎肩陸面部7構造為胎肩塊排7R,胎肩塊排7R包括多個胎肩塊7B,每個胎肩塊7B被包圍在胎肩主溝槽4、胎肩橫向溝槽21以及胎面邊緣Te之間。
[0052]胎肩橫向溝槽21優(yōu)選地具有在2.0mm至8.0mm范圍內的溝槽寬度W5以及在6.0mm至10.0mm范圍內的溝槽深度,以便在良好的平衡下改善輪胎的排水性能和噪聲性能。
[0053]雖然已經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所示出的實施方式,而是可以在各個方面進行改型和實施。
[0054]對比測試
[0055]制造了除表格I中示出的細節(jié)以外分別具有圖1的基本胎面圖案且具有275/55R20型輪胎尺寸的充氣輪胎,并關于排水性能和噪聲性能進行了測試。輪胎的主要規(guī)格如下:
[0056]胎面寬度TW:225mm
[0057]中央主溝槽
[0058]溝槽寬度Wl: 7.2mm 至 8.2mm
[0059]溝槽深度:11.3mm
[0060]軸向長度LI/胎面寬度TW:7%
[0061]胎肩主溝槽
[0062]溝槽寬度W2:5.6mm 至 7.6mm
[0063]溝槽深度:11.3mm
[0064]軸向長度L2/胎面寬度TW: 20 %
[0065]內側中間橫向溝槽
[0066]溝槽深度:8.(tom
[0067]外側中間橫向溝槽
[0068]溝槽深度:9.8mm
[0069]排水性能測試(橫滑測試)
[0070]安裝在20X9J的輪輞上的具有230kPa的內壓的每個測試輪胎裝配在具有5600cc的排量的四輪驅動的測試車輛上。接著,測試車輛以逐級增大的速度進入半徑為IOOm的浙青路面上的具有IOmm深和20m長的水坑的車道中。然后,測量車輛的橫向加速度(橫向G),并計算在55至80km/h的速度下前輪的平均橫向G。以指數100代表參考例I (Ref.1)中的值的方式示出計算結果。值越大,則性能越好。
[0071]噪聲性能測試
[0072]前述的測試車輛以60km/h的速度在道路噪聲測量道路(粗糙的浙青路面)上行駛,并且內部車輛噪聲通過在車窗側上靠近駕駛員耳朵安裝的麥克風拾取,并且隨后,測量窄帶240Hz附近的氣柱共振的峰值的聲壓等級。以指數100代表參考例I中的值的方式示
出計算結果。值越大,則性能越好。在表格I中示出了測試結果。
[0073]
【權利要求】
1.一種充氣輪胎,包括胎面部,所述胎面部設置有:在輪胎赤道上或在所述輪胎赤道的每一側上周向地且連續(xù)地延伸的中央主溝槽;一對在所述中央主溝槽的軸向外側周向地且連續(xù)地延伸的胎肩主溝槽;以及一對中間陸面部,所述一對中間陸面部中的每一個在所述輪胎赤道的每一側上布置在所述中央主溝槽與所述胎肩主溝槽之間, 所述中間陸面部設置有多個內側中間橫向溝槽和多個外側中間橫向溝槽, 每個內側中間橫向溝槽包括第一傾斜部、第二傾斜部以及彎曲部,所述第一傾斜部相對于所述輪胎的周向方向成10度至40度的角度地從所述中央主溝槽軸向向外地延伸,所述第二傾斜部以與所述第一傾斜部相反的方向傾斜從而軸向向內地延伸而未到達所述中央主溝槽,所述彎曲部連接所述第一傾斜部和所述第二傾斜部, 每個外側中間橫向溝槽包括與所述內側中間橫向溝槽連通的軸向內側端部以及與所述胎肩主溝槽連通的軸向外側端部, 所述外側中間橫向溝槽的所述軸向內側端部與所述軸向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的所述第二傾斜部但不包括所述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的軸向最外側溝槽邊緣相連通,并且 所述軸向外側中間橫向溝槽相對于所述輪胎的周向方向成30度至70度的角度地在與所述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的所述第一傾斜部相同的方向上傾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 其中,每個所述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的第二傾斜部和與該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相鄰的另一內側中間橫向溝槽的第一傾斜部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氣輪胎, 其中,每個外側中間橫向溝槽具有沿軸向向外逐漸增大的溝槽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 其中,所述彎曲部以弧形的方式延伸且曲率半徑在15mm至90mm的范圍內。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 所述中央主溝槽以波狀的方式延伸且包括多個重復的弧形部,所述中央主溝槽的弧形部中的每一個的中心軸向向外地定位, 所述中央主溝槽包括軸向向外地突伸的多個外突出部,并且 每個內側中間橫向溝槽從所述外突出部延伸。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中, 每個所述胎肩主溝槽以波狀的方式延伸且包括多個重復的弧形部,所述胎肩主溝槽的弧形部中的每一個的中心軸向向內地定位, 所述胎肩主溝槽包括軸向向內地突伸的多個內突出部,并且 每個外側中間橫向溝槽從所述內突出部延伸。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 所述外側中間橫向溝槽的所述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傾斜部的所述角度。
【文檔編號】B60C11/01GK104024001SQ201280064804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巖田康孝 申請人:住友橡膠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