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紗設備領域,涉及一種轉杯紡紗器,特別是涉及一種轉杯內濕度可調的轉杯紡紗器。
背景技術:
轉杯紡紗在我國又稱為氣流紡紗,是新型紡紗技術的一種,屬于自由端紡紗工藝范疇。由于轉杯紡紗具有生產效率高、成紗條干好、工藝流程短、勞動環(huán)境好、自動化程度高等優(yōu)點,是目前最普及的一種新型紡紗形式。在我國轉杯紡紗已較為普及,其棉紗的生產總量僅次于環(huán)錠紡紗。因而,轉杯紡紗在紡紗行業(yè)中也有著較大的影響,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xiàn)有技術中的轉杯紡紗器,如圖2所示,若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的轉杯紡紗器在轉杯紡生產車間生產時,最適合的相對濕度為55%~60%,若相對濕度太多棉纖維尤其是化學纖維或毛、麻纖維,與高速旋轉的機件發(fā)生強烈摩擦產生靜電,靜電荷之間便發(fā)生相互排斥或吸附作用,因而,影響了纖維之間的并和疊加,同時還妨礙了纖維的正常轉移與加捻。上述情況的出現(xiàn)輕則影響成紗質量,嚴重時還會增加紗條斷頭。若生產車間的濕度太低,會造成灰塵和短融向外散發(fā),一方面污染了車間環(huán)境,另方面還會堵塞紡紗器的補風通道而影響生產。若車間濕度太高,對棉纖維開松、轉移造成困難,將會影響成紗質量及增加紗條斷頭。
棉紡時,由梳理機生產出的條子在質量上會有較多缺陷,如條子中含有較多的短纖維、雜質和疵點,纖維的伸直平行度也較差。這些缺陷會影響后道加工、成紗質量及成紗的細度。精梳就是指當纖維須叢一端被握持時,另一端受到梳理,因此精梳中對細小雜質和短纖維的排除、伸直纖維是非常有效的。精梳落棉是指棉紡時條子經過精梳工序而梳理下來的含短纖及雜質較多的原料。
利用轉杯紡紡精梳落棉時,傳統(tǒng)轉杯紡只能用來紡支數(shù)較低、品質較差的紗線,當用來紡14.7tex以下較細的紗線時,紡紗過程中斷頭現(xiàn)象較為嚴重,甚至難以成紗。增加車間內的濕度可以有利于纖維在轉杯內的加捻,但濕度過大,不利于纖維在分梳輥及輸纖通道內的轉移,因此,為增強精梳落棉的可紡性,需要對轉杯內的濕度進行定向調控,從而達到紡14.7tex以下較細紗線的目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轉杯內濕度可調的轉杯紡紗器,在原有轉杯紡紗器的基礎上在分梳輥和假捻盤之間增設有與輸纖通道連通的補氣管,補氣管的另一端與補氣氣泵相連,補氣管與補氣氣泵之間設有開合閥門,補氣氣泵可產生水蒸氣,當轉杯內濕度偏低時,補氣管與補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打開,補氣管通過補氣氣泵產生水蒸氣,與輸纖通道的大氣氣流混合共同向轉杯內補氣,從而使轉杯內濕度增加,當轉杯內濕度過高時,補氣管與補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關閉,此時只有大氣氣流向轉杯內補氣,轉杯內濕度不斷下降。
一種轉杯紡紗器,包括喂給喇叭、喂給羅拉、分梳輥、輸纖通道、假捻盤、轉杯和分梳輥外罩殼,在輸纖通道上與分梳輥外罩殼相切的一側連通有補氣管,補氣管的另一端與工作時產生水蒸氣的補氣氣泵相連,補氣管與補氣氣泵之間設有開合閥門,將補氣管的位置設于輸纖通道處,并將補氣管與輸纖通道相連接,可以在不增加轉杯內的補氣點的情況下,還可以使水蒸氣通過輸纖通道進入轉杯內,達到即保證轉杯內負壓的穩(wěn)定性,又有效調節(jié)轉杯內濕度,進而進一步的提高的紡紗產品質量。
如上所述的一種轉杯紡紗器,所述輸纖通道的中軸線與補氣管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0°~45°。將輸纖通道的中軸線與補氣管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設置為 30°~45°的目的在于,一方面當角度小于30°時,補氣管會影響輸纖通道外圍結構,會造成整個紡紗器結構的改變;當角度太大時,通過補氣管的氣流與輸纖通道內的氣流相遇時會產生相互干擾現(xiàn)象,不利于纖維在輸纖通道內的伸直。
如上所述的一種轉杯紡紗器,所述輸纖通道與補氣管之間的連通處位于輸纖通道上的非纖維出口位置處。若將輸纖通道與補氣管之間的連通處設于輸纖通道的出口處位置,會造成補氣氣流不穩(wěn),進而造成產品質量下降。
如上所述的一種轉杯紡紗器,所述補氣管為直線型漸縮通道,自補氣氣泵至補氣管與輸纖通道連通處的方向,補氣管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為直線型漸縮通道的目的在于可以加速氣流在輸纖通道內的流速,有利于纖維的伸直。
如上所述的一種轉杯紡紗器,所述轉杯紡紗器的轉杯內濕度≤50%時,補氣管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開啟,補氣氣泵的水蒸氣通過補氣管輸送至輸纖通道,再通過輸纖通道的出口流向轉杯內,增加轉杯內的濕度。
如上所述的一種轉杯紡紗器,所述轉杯紡紗器的轉杯內濕度≥75%時,補氣管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關閉,補氣氣泵停止向轉杯內補充水蒸氣,使轉杯內的濕度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減小。
如上所述的一種轉杯紡紗器,所述補氣管的截面形狀為圓形或矩形。
如上所述的一種轉杯紡紗器,所述輸纖通道為直線型漸縮通道,沿輸纖通道內纖維的輸送方向,輸纖通道的直徑逐漸縮小。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為:
轉杯紡生產時,轉杯內的濕度是影響成紗質量重要因素之一,現(xiàn)有技術無法滿足實時精確調節(jié)轉杯內濕度的問題。正常紡紗時,由于轉杯杯內氣體被抽氣機抽走之后,轉杯杯內處于負壓狀態(tài),使得外界大氣通過引紗管和輸纖通道向轉杯內補入氣體,本實用新型旨在將向轉杯內補入的氣體變?yōu)闈穸瓤烧{的氣體。由于引紗管是將紗線引出時所經過的通道,在此增設補氣管向轉杯內補充水蒸氣,對轉杯內的負壓氣流的穩(wěn)定性有很大影響,因此,為最大限度的保證轉杯內負壓氣流分布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在輸纖通道上增設相連通的補氣管,當轉杯內濕度偏低時,補氣管與補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打開,補氣管通過補氣氣泵產生水蒸氣,與輸纖通道的大氣氣流混合共同向轉杯內補氣,從而使轉杯內濕度增加,當轉杯內濕度過高時,補氣管與補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關閉,此時只有大氣氣流向轉杯內補氣,轉杯內濕度下降。因此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輸纖通道上增設補氣管、補氣泵和開合閥門,在有效保證轉杯內負壓氣流分布狀態(tài)的穩(wěn)定的同時,有效控制向轉杯補氣的氣流濕度,進而達到調節(jié)轉杯內濕度的目的。
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轉杯紡紗器在輸纖通道上增設補氣管、補氣泵和開合閥門,在有效保證轉杯內負壓氣流分布狀態(tài)的穩(wěn)定的同時,有效控制向轉杯補氣的氣流濕度,進而達到調節(jié)轉杯內濕度的目的,有利于纖維在轉杯內的加捻成紗。
2.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轉杯紡紗器可以紡制14.7tex以下精梳落棉紗,拓寬了轉杯紡的適用范圍,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轉杯紡紗器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技術轉杯紡紗器示意圖;
圖中,1-喂給喇叭,2-喂給羅拉,3-分梳輥,4-輸纖通道,5-補氣管,6-假捻盤,7-轉杯,8-分梳輥外罩殼,9-開合閥門,10-補氣氣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轉杯紡紗器,如圖1所示,包括喂給喇叭1、喂給羅拉2、分梳輥3、輸纖通道4、假捻盤6、轉杯7和分梳輥外罩殼8,在分梳輥3和假捻盤6之間設有在輸纖通道4上與分梳輥外罩殼8相切的一側連通的補氣管5,補氣管5的另一端與可產生水蒸氣的補氣氣泵10相連,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設有開合閥門9,輸纖通道4為直線型漸縮通道,沿輸纖通道內纖維的輸送方向,輸纖通道4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5為直線型漸縮通道,自補氣氣泵至補氣管與輸纖通道連通處的方向,補氣管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5的截面形狀為圓形,輸纖通道4與補氣管5之間的連通處位于輸纖通道與分梳輥外罩殼相切的側邊總長的 1/3處(以遠離分梳輥外罩殼的方向為基準);輸纖通道4的中軸線與補氣管5 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0°,當轉杯7內濕度過低為50%時,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9開啟,補氣氣泵的水蒸氣先通過補氣管5輸送至輸纖通道4,再通過輸纖通道4的出口流向轉杯7內,增加轉杯7內的濕度,當轉杯7內濕度為75%時,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9關閉,補氣氣泵停止向轉杯7 內補充水蒸氣。
實施例2
一種轉杯紡紗器,包括喂給喇叭1、喂給羅拉2、分梳輥3、輸纖通道4、假捻盤6、轉杯7和分梳輥外罩殼8,在分梳輥3和假捻盤6之間設有在輸纖通道 4上與分梳輥外罩殼8相切的一側連通的補氣管5,補氣管5的另一端與可產生水蒸氣的補氣氣泵10相連,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設有開合閥門9,輸纖通道4為直線型漸縮通道,沿輸纖通道內纖維的輸送方向,輸纖通道4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5為直線型漸縮通道,自補氣氣泵至補氣管與輸纖通道連通處的方向,補氣管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5的截面形狀為矩形,輸纖通道4與補氣管 5之間的連通處位于輸纖通道與分梳輥外罩殼相切的側邊總長的1/2處(以遠離分梳輥外罩殼的方向為基準);輸纖通道4的中軸線與補氣管5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45°,當轉杯7內濕度過低為46%時,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9開啟,補氣氣泵的水蒸氣先通過補氣管5輸送至輸纖通道4,再通過輸纖通道4的出口流向轉杯7內,增加轉杯7內的濕度,當轉杯7內濕度為76%時,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9關閉,補氣氣泵停止向轉杯7內補充水蒸氣。
實施例3
一種轉杯紡紗器,包括喂給喇叭1、喂給羅拉2、分梳輥3、輸纖通道4、假捻盤6、轉杯7和分梳輥外罩殼8,在分梳輥3和假捻盤6之間設有在輸纖通道 4上與分梳輥外罩殼8相切的一側連通的補氣管5,補氣管5的另一端與可產生水蒸氣的補氣氣泵10相連,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設有開合閥門9,輸纖通道4為直線型漸縮通道,沿輸纖通道內纖維的輸送方向,輸纖通道4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5為直線型漸縮通道,自補氣氣泵至補氣管與輸纖通道連通處的方向,補氣管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5的截面形狀為圓形,輸纖通道4與補氣管 5之間的連通處位于輸纖通道與分梳輥外罩殼相切的側邊總長的1/4處(以遠離分梳輥外罩殼的方向為基準);輸纖通道4的中軸線與補氣管5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40°,當轉杯7內濕度過低為45%時,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9開啟,補氣氣泵的水蒸氣先通過補氣管5輸送至輸纖通道4,再通過輸纖通道4的出口流向轉杯7內,增加轉杯7內的濕度,當轉杯7內濕度為78%時,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9關閉,補氣氣泵停止向轉杯7內補充水蒸氣。
實施例4
一種轉杯紡紗器,包括喂給喇叭1、喂給羅拉2、分梳輥3、輸纖通道4、假捻盤6、轉杯7和分梳輥外罩殼8,在分梳輥3和假捻盤6之間設有在輸纖通道 4上與分梳輥外罩殼8相切的一側連通的補氣管5,補氣管5的另一端與可產生水蒸氣的補氣氣泵10相連,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設有開合閥門9,輸纖通道4為直線型漸縮通道,沿輸纖通道內纖維的輸送方向,輸纖通道4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5為直線型漸縮通道,自補氣氣泵至補氣管與輸纖通道連通處的方向,補氣管的直徑逐漸縮小,補氣管5的截面形狀為矩形,輸纖通道4與補氣管 5之間的連通處位于輸纖通道與分梳輥外罩殼相切的側邊總長的2/3處(以遠離分梳輥外罩殼的方向為基準);輸纖通道4的中軸線與補氣管5的中軸線之間的夾角為35°,當轉杯7內濕度過低為47%時,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9開啟,補氣氣泵的水蒸氣先通過補氣管5輸送至輸纖通道4,再通過輸纖通道4的出口流向轉杯7內,增加轉杯7內的濕度,當轉杯7內濕度為78%時,補氣管5與補氣氣泵之間的開合閥門9關閉,補氣氣泵停止向轉杯7內補充水蒸氣。
實施例5
采用消除渦流的轉杯紡紗器制取紡紗產品,采用實施例3的轉杯紡紗器,來紡制14.6tex純精梳落棉紗,其中,采用棉條定量為4200tex,棉纖維平均長度為2229mm,細度為2dtex為原料。紡紗時,分梳輥轉速為6500rpm,轉杯轉速為80000rpm,捻度為1300捻/m,牽伸倍數(shù)為117,引紗速度為61.54m/min,卷繞速度為59.69m/min,棉條喂給速度為0.53m/min。
紡紗時,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輸纖通道上增設補氣管、補氣泵和開合閥門,在有效保證轉杯內負壓氣流分布狀態(tài)的穩(wěn)定的同時,有效控制向轉杯補氣的氣流濕度,進而達到調節(jié)轉杯內濕度的目的。經上述步驟紡成紗線時,成紗斷裂強度為 11.22cN/tex。
對比例1
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的轉杯紡紗器(與實施例3的轉杯紡紗器的不同之處在于未在輸纖通道上增設補氣管、補氣泵和開合閥門)來紡制同樣的14.6tex純精梳落棉紗。其采用與實施例5相同的工藝參數(shù)。由于現(xiàn)有技術中轉杯內濕度無法調節(jié),經上述步驟紡成紗線時,成紗斷裂強度為10.71cN/tex。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5在紡紗時,采用的轉杯紡紗器通過在輸纖通道上增設補氣管、補氣泵和開合閥門,在有效保證轉杯內負壓氣流分布狀態(tài)的穩(wěn)定的同時,有效控制向轉杯補氣的氣流濕度,進而達到調節(jié)轉杯內濕度的目的。通過實施例 5與對比例1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的紡成的紗線的成紗斷裂強度和和斷裂伸長率均明顯大于對比例1紡成的紗線,可見,當轉杯內氣流的濕度可調時,可以保證纖維在轉杯內的正常轉移,增強紡紗時纖維在紗線中的加捻效率,從而增強紗線的強力和斷裂伸長率,減少紡紗時的斷頭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