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鎖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雙導柱智能鎖。
背景技術:
智能鎖目前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防盜門上,其開鎖可以通過芯片、密碼、手機控制等多種方式,較為方便和安全。通常的智能鎖包括殼體,該殼體內(nèi)設有開鎖部件以及聯(lián)動于該開鎖部件而能夠左右滑動的滑板,該滑板的端部固定有能夠伸出至該殼體之外的鎖舌等部件。其缺陷在于:1、鎖體不夠緊湊,降低了其防撬能力;2、滑板的滑動不夠順暢;3、鎖舌和位于門框上鎖孔的側邊形成較大的接觸面積,進而該些鎖舌滑動時需要克服的阻力較大,表現(xiàn)在開鎖部件需要的扭矩較大;4、反鎖裝置使用時不夠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導柱智能鎖,它具有防撬能力較強、運行較為順暢的特點。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雙導柱智能鎖,包括殼體,該殼體內(nèi)設有能夠左右移動的滑板,該滑板聯(lián)動于該智能鎖的開關部件,該滑板的左端固定有能夠伸出至該殼體外部的主鎖舌,所述滑板的右端部固定有至少2根相互平行且沿左右走向的導向柱,該些導向柱滑動設置于該殼體內(nèi)。
所述導向柱上均套設有左端頂在該滑板的右側部、右端頂在該殼體的右部的復位彈簧。
所述主鎖舌上開有容納槽,容納槽貫通至主鎖舌的前后2個側面,且容納槽內(nèi)設有能夠左右滑動的補償舌,從上向下看,補償舌呈左端較小的等腰梯形,且該補償舌配有使其具有向左位移趨勢的頂緊壓簧。
所述殼體內(nèi)位于該滑板的上方或下方設有一能夠左右滑動的反鎖架,該反鎖架的左端固定有能夠伸出至該殼體之外的反鎖舌,同時,該反鎖架上設有撥動鼻,且該反鎖架和該滑板相互獨立。
所述殼體內(nèi)設有能夠左右滑動的滑桿,該滑桿聯(lián)動于該滑板,且該滑桿的左端設有能夠伸出至該殼體之外的斜鎖舌,同時,該斜鎖舌的寬度大于該主鎖舌的寬度,該主鎖舌的向下投影落在該斜鎖舌的向下投影之內(nèi)。
所述滑桿聯(lián)動于該滑板的方式為:該滑桿上設有一擋板,且該滑桿連接有使該滑桿具有向該殼體外部伸出的趨勢的復位壓簧,同時,該殼體內(nèi)設有第一撥片和第二撥片,該第一撥片和該第二撥片的中部均樞接于該殼體內(nèi),且該第一撥片的上端位于該擋板的左側,該第一撥片的下端和該第二撥片的上端相互阻擋,該第二撥片的下端能夠受到該滑板的向右頂動。
本發(fā)明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點是:防撬能力較強、運行較為順暢。本發(fā)明的雙導柱智能鎖的殼體內(nèi)設有至少2個導向柱,增加了整個智能鎖結構的緊湊性,使其防撬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多個導向柱使滑板的滑動不會產(chǎn)生偏斜,確保了滑板滑動的順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雙導柱智能鎖在開鎖狀態(tài)的主視透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雙導柱智能鎖在上鎖狀態(tài)的主視透視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主鎖舌、補償舌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圖1至圖5所示:雙導柱智能鎖,包括殼體10。該殼體10內(nèi)設有能夠左右移動的滑板20,該滑板20聯(lián)動于該智能鎖的開關部件。該滑板20的左端固定有能夠伸出至該殼體10外部的主鎖舌21。通常,該開關部件為電機連接的往復機構或齒輪等,其動作后能夠帶動該滑板20左右移動,繼而實現(xiàn)該智能鎖的上鎖和開鎖。
進一步的講:
該滑板20的右端部固定有至少2根相互平行且沿左右走向的導向柱22。本實施例中,導向柱22為上下分布的2根。該些導向柱22滑動設置于該殼體10內(nèi)。即,該殼體10的右部設有間隙配合的套設在相應的導向柱22上的配合孔。這樣,增加了智能鎖的防撬能力,且使滑板20的滑動較為順暢。當然,該導向柱22上均套設有左端頂在該滑板20的右側部、右端頂在該殼體10的右部的復位彈簧23。該復位彈簧23使該滑板20具有向左滑動的趨勢,避免了智能鎖內(nèi)部部件的松散。
優(yōu)化的:
該主鎖舌21上開有容納槽211,容納槽211貫通至主鎖舌21的前后2個側面。容納槽211內(nèi)設有能夠左右滑動的補償舌212。從上向下看,補償舌212呈左端較小的等腰梯形,且該補償舌212配有使其具有向左位移趨勢的頂緊壓簧213。顯然,補償舌212的后部的寬度大于主鎖舌21的寬度,且補償舌212的后部的前后側面凸出在該主鎖舌21的前后側面之外,從而相當于該主鎖舌21的前后側面均具有補償舌212。這樣,補償舌212和門框上的鎖孔之間沒有間隙,使防撬門在關閉時較為穩(wěn)定,同時,補償舌212和門框上的鎖孔的側面接觸較少,使主鎖舌21的移動較為省力。
該殼體10內(nèi)位于該滑板20的上方或下方設有一能夠左右滑動的反鎖架30,該反鎖架30的左端固定有能夠伸出至該殼體10之外的反鎖舌31。同時,該反鎖架30上設有撥動鼻32,且該反鎖架30和該滑板20相互獨立。顯然,該撥動鼻32的外端位于該殼體10之外,使用者在室內(nèi)能夠單獨操控該撥動鼻32,繼而在室內(nèi)能夠單獨操作該反鎖舌31。
繼續(xù)優(yōu)化:
該殼體10內(nèi)設有能夠左右滑動的滑桿40,該滑桿40聯(lián)動于該滑板20。即,該滑桿40能夠隨著該滑板20同步的進行左右滑動。而且,該滑桿40的左端設有能夠伸出至該殼體10之外的斜鎖舌41。即,當該主鎖舌21位于相應的門框上的鎖舌孔內(nèi)時,該斜鎖舌41亦位于門框上的鎖舌孔內(nèi)。通常,該些鎖舌孔具有同樣的寬度(本實施例中所謂寬度,指的是該部件向下投影的寬度,亦即,該部件的前后側面之間的距離。下同)。同時,該斜鎖舌41的寬度大于該主鎖舌21的寬度,該主鎖舌21的向下投影落在該斜鎖舌41的向下投影之內(nèi)。這樣,當該智能鎖上鎖時,該主鎖舌21和該斜鎖舌41均位于鎖舌孔內(nèi),且僅有該斜鎖舌41的前后側面和鎖舌孔的前后側邊進行了接觸,而該主鎖舌21的前后側面均未接觸鎖舌孔的前后側邊,從而無論是開鎖還是上鎖,該滑板20移動時所需克服的阻力均較小,反映在該鎖芯20所需克服的扭矩較小。
前述滑桿40聯(lián)動于該滑板20的方式為:該滑桿40上設有一擋板42。而且,該滑桿40連接有使該滑桿40具有向該殼體10外部伸出的趨勢的復位壓簧43。同時,該殼體10內(nèi)設有第一撥片51和第二撥片52。該第一撥片51和該第二撥片52的中部均樞接于該殼體10內(nèi),且該第一撥片51的上端位于該擋板42的左側,該第一撥片51的下端和該第二撥片52的上端相互阻擋,該第二撥片52的下端能夠受到該滑板20的向右頂動。即,在初始狀態(tài)下,該斜鎖舌41位于該殼體10的外部。當開鎖時,該滑板20向右移動,推動該第二撥片52的下端向右移動,該第二撥片52的上端向左移動,推動該第一撥片51的下端向左移動,該第一撥片51的上端向右移動,通過該擋板42撥動該滑桿40克服該復位壓簧43的彈力而向右移動,實現(xiàn)該智能鎖的開鎖。顯然,這樣的聯(lián)動方式結構緊湊且較為簡單,且能夠單獨操控該斜鎖舌41。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