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框架橋誘導縫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框架橋誘導縫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具體是一種設置在框架橋中改善長箱體頂進框架混凝土應力裂縫及框架節(jié)接縫處滲水現(xiàn)象的誘導縫結構,屬于頂進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框架頂進施工時,如果頂進框架長度比較長,通常是分多節(jié)預制后采取中繼間法頂進,這樣需要較長的施工工期,且頂進次數(shù)增加后則頂進累計偏差增多;或者采用框架整個通長的預制,這樣雖可縮短施工工期,但框架結構因混凝土應力影響會出現(xiàn)較多裂縫,質量不能保證。以往是在框架上每隔約5 IOm設沉降縫一道,這樣雖能改善結構裂縫,但框架節(jié)接縫處止水效果不好,無法徹底解決漏水問題,時間久了就會出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發(fā)明內容[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可有效解決框架分 多段預制施工工期長、多次頂進造成頂進累計偏差增多、因混凝土應力影響會出現(xiàn)較多裂縫、框架節(jié)接縫止水效果差的問題。[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其包括設置在框架橋中的誘導縫,所述誘導縫內設有填縫板,在所述誘導縫處的框架兩側邊墻內沿框架高度方向間隔設有若干沿框架長度方向設置的鋼剪銷,所述鋼剪銷穿過所述填縫板,在所述誘導縫處的框架的頂板外側、兩側邊墻外側及框架的內側分別設有防水層。[0005]本實用新型中,設在縫中的鋼剪銷可以保證框架在頂進中誘導縫結構的穩(wěn)定性, 并可控制框架橋豎向的剪切變形,防水層的設計可有效保證誘導縫不漏水??蚣軜蛲ㄟ^設置上述誘導縫結構,可以有效防止因混凝土應力影響而出現(xiàn)的裂縫。[0006]為了提高誘導縫處的止水效果,所述誘導縫處在框架鋼筋的外側還埋設有沿誘導縫處形成閉環(huán)的鋼邊止水帶,在所述導縫處的框架混凝土中埋設有沿誘導縫處形成閉環(huán)的橡膠止水帶。[0007]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鋼邊止水帶為GSE5型鋼邊止水帶,所述橡膠止水帶為GRE7 型橡膠止水帶。[0008]為了提高防水效果,所述防水層包括在框架的頂板外側和兩側邊墻外側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層和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層,以及在框架的內側涂刷的M1500 防水劑層。[0009]所述鋼剪銷由內徑為30mm的鐵套管和直徑為Φ 28mm的圓鋼構成,所述圓鋼插裝在所述鐵套管內,所述鐵套管內填充有浙青油膏。[0010]所述填縫板為固定設置在誘導縫中間的硬質鋸末板。[0011]所述鋼剪銷的設置間距是20cm。[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其設置在框架中,有效改善了框架結構因受混凝土應力影響出現(xiàn)較多裂縫的現(xiàn)象,大大減小了多節(jié)框架分次頂進產(chǎn)生的累計頂進偏差,提高了工程質量,并可大大縮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2是圖1中的A-A示意圖;[0015]圖3是圖1中的C部放大示意圖;[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中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的D-D示意圖;[0018]圖6是圖4中的B部放大示意圖;[0019]圖中1、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層,2、聚氨酯防水涂料層,3、鋼邊止水帶,4、橡膠止水帶,5、鋼剪銷,6、防水劑層,7、填縫板,8、鐵套管,9、浙青油膏,10、圓鋼,11、框架身。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0021]實施例1[0022]如附圖1-3所示,一種框架橋誘導縫結構,誘導縫設置在框架內,所述誘導縫內設有填縫板7,在所述誘導縫處的框架兩側邊墻內沿框架高度方向間隔設有若干沿框架長度方向設置的鋼剪銷5,鋼剪銷5由內徑為30mm的鐵套管8和直徑為Φ 28mm的圓鋼10構成, 圓鋼10穿過填縫板7插裝在鐵套管8內,鐵套管8的另一端為封閉端,其內填充有浙青油膏9,鐵套管8的非封閉端與填縫板7的表面平齊。所述誘導縫處在框架鋼筋的外側還埋設有沿誘導縫處形成閉環(huán)的鋼邊止水帶3,在所述導縫處的框架混凝土中埋設有沿誘導縫處形成閉環(huán)的橡膠止水帶4。本實施例中的鋼邊止水帶3為GSE5型鋼邊止水帶,橡膠止水帶4為GRE7型橡膠止水帶。在框架的頂板外側和兩側邊墻外側由內至外依次設置有聚氨酯防水涂料層2和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層1,在框架的內側涂刷有M1500防水劑層6。[0023]本實施例中,鋼剪銷5的設置間距為20cm,填縫板7為硬質鋸末板,填縫板7的厚度為2cm。[0024]本實施例的誘導縫結構適用于不帶沉降縫的框架,主要用于頂進框架中設置。[0025]在框架預制過程中,綁扎框架底板鋼筋時,埋設GSE5型鋼邊止水帶3和GRE7型橡膠止水帶4及填縫板7,澆筑底板混凝土,然后在綁扎框架邊墻、頂板鋼筋過程中依次先埋設GRE7型橡膠止水帶4,安設填縫板7,兩種均用螺紋鋼筋固定,再埋設鐵套管8和圓鋼10 組成鋼剪銷5,鋼剪銷5穿過填縫板7,待框架邊墻、頂板鋼筋綁扎完畢,在框架鋼筋網(wǎng)上焊接固定GSE5型鋼邊止水帶3,澆筑混凝土,最后待框架混凝土養(yǎng)護期結束后在框架邊墻、頂板外混凝土面先刷兩層聚氨酯防水涂料,再鋪設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并在框架內誘導縫處混凝土面上涂刷M1500防水劑。[0026]GSE5型鋼邊止水帶和GRE7型橡膠止水帶設置在框架四周,用鋼筋橫向、豎向固定,使其在混凝土澆筑時不至移位或變形后影響止水作用;鋼剪銷設置在框架兩側邊墻處, 點焊固定在框架鋼筋上;填縫板使用前根據(jù)需要尺寸鋸成兩塊板,在鋼剪銷位置取洞,組拼使用,需用鋼筋將其固定在框架鋼筋上,在澆筑混凝土時保證其不移位。[0027]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縫”改善了結構內部混凝土應力影響下產(chǎn)生裂縫,通過“縫”內設止水帶、鋼剪銷保證了框架在頂進中誘導縫結構的穩(wěn)定性,又能保證在框架節(jié)接縫處不漏水。[0028]本實施例中的其他部分采用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0029]實施例2[0030]如附圖4-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本實施例中不設鋼邊止水帶和橡膠止水帶。其包括設置在框架橋中的誘導縫,所述誘導縫內設有填縫板7。在所述誘導縫處的框架兩側邊墻內沿框架高度方向間隔設有若干沿框架長度方向設置的鋼剪銷5,鋼剪銷5由內徑為30mm的鐵套管8和直徑為Φ 28mm的圓鋼10構成,圓鋼10穿過填縫板7插裝在鐵套管8內,鐵套管8的另一端為封閉端,其內填充有浙青油膏9,鐵套管8 的非封閉端與填縫板7的表面平齊。在框架的頂板外側和兩側邊墻外側由內至外依次設置有聚氨酯防水涂料層2和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層1,在框架的內側涂刷有M1500防水劑層 6。[0031 ] 本實施例中,填縫板7為硬質鋸末板,填縫板7的厚度為2cm。[0032]本實施例中的其他部分采用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的誘導縫結構適用于帶沉降縫的框架,主要是用于頂進框架就位后與現(xiàn)澆框架間的接縫處。
權利要求1.一種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其特征是包括設置在框架橋中的誘導縫,所述誘導縫內設有填縫板(7),在所述誘導縫處的框架兩側邊墻內沿框架高度方向間隔設有若干沿框架長度方向設置的鋼剪銷(5),所述鋼剪銷(5)穿過所述填縫板(7),在所述誘導縫處的框架的頂板外側、兩側邊墻外側及框架的內側分別設有防水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誘導縫處在框架鋼筋的外側還埋設有沿誘導縫處形成閉環(huán)的鋼邊止水帶(3),在所述導縫處的框架混凝土中埋設有沿誘導縫處形成閉環(huán)的橡膠止水帶(4)。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鋼邊止水帶(3)為GSE5型鋼邊止水帶,所述橡膠止水帶(4)為GRE7型橡膠止水帶。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防水層包括在框架的頂板外側和兩側邊墻外側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層(2)和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層(I),以及在框架的內側涂刷的Ml500防水劑層(6 )。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鋼剪銷(5)由內徑為30mm的鐵套管(8)和直徑為小28mm的圓鋼(10)構成,所述圓鋼(10)插裝在所述鐵套 管(8)內,所述鐵套管(8)內填充有浙青油膏。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填縫板(7)為固定設置在誘導縫中間的硬質鋸末板。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框架橋誘導縫結構,其特征是所述鋼剪銷(5)的設置間距是20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框架橋誘導縫結構,是一種設置在框架橋中改善長箱體頂進框架混凝土應力裂縫及框架節(jié)接縫處滲水現(xiàn)象的誘導縫結構,屬于頂進施工技術領域。其包括設置在框架橋中的誘導縫,所述誘導縫內設有填縫板(7),在所述誘導縫處的框架兩側邊墻內沿框架高度方向間隔設有若干沿框架長度方向設置的鋼剪銷(5),所述鋼剪銷(5)穿過所述填縫板(7),在所述誘導縫處的框架的頂板外側、兩側邊墻外側及框架的內側分別設有防水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有效改善框架結構因受混凝土應力影響出現(xiàn)較多裂縫的現(xiàn)象,大大減小多節(jié)框架分次頂進產(chǎn)生的累計頂進偏差,提高了工程質量,并可大大縮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文檔編號E01D19/00GK202830739SQ20122052675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6日
發(fā)明者楊基好, 蹤高峰, 吳強, 馬小偉 申請人: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