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農產品保鮮方法,具體地涉及一種針對食用菌的保鮮方法,尤其適用于平菇、香菇、杏鮑菇、灰樹花、花菇的保鮮。
背景技術:
我國是食用菌生產大國,資源豐富,截止2014年,我國食用菌產量已達3169.9 t,居世界第一。同時,在國內種植業(yè)中,食用菌僅次于糧、棉、油、菜、果,居第六位,是我國種植業(yè)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yè)[1]。食用菌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含有多種多糖、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部分研究表明食用菌還有有免疫調節(jié)、抗腫瘤、抗病毒的功能[2]。但是,由于其子實體含水量高,表面組織脆嫩,缺乏有效保護組織,且采摘方式大多為切割采摘,采后呼吸作用旺盛,因此,在儲運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木質化、開傘和褐變等變質現象,降低營養(yǎng)價值和經濟價值,縮短食用菌商品貨架期,同時,在食用菌的種植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到真菌、細菌的侵染,而這些侵染病害是食用菌采后貯藏過程中腐爛的主要隱患[3]。因此,食用菌采后貯藏品質的好壞主要取決于食用菌呼吸作用的強弱及受病害侵染程度。食用菌的貨架期較短,且部分從業(yè)者大量使用化學殺菌劑對食用菌進行處理,違背食品安全要求,極大的制約的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安全、高效的食用菌保鮮方式是提升產業(yè)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熱處理是將食用菌在采后置于適當的溫度進行處理,殺滅或抑制病原菌的活性,降低酶活性,減少食用菌腐爛、病害,延長食用菌貯藏壽命,從而達到貯藏保鮮的目的。經熱處理的雙孢蘑菇、草菇等食用菌,在貯藏期間內,其呼吸作用得到抑制,同時,熱處理還抑制食用菌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食用菌活性氧清除酶活性,減少生物胺含量,延緩食用菌褐變,從而延長食用菌保鮮期。然而,該技術通常是經過熱水浸泡實現[4-7],但食用菌表面沾染水分容易滋生微生物及導致冷害。
臭氧技術是一種無殘留、高活性、高滲透性的強氧化劑,有較強的殺菌及抑制機體活力的的能力,同時,還具有抑制菇體細胞內氧化酶的活性,快速分解乙烯等優(yōu)點。經臭氧處理后的雙孢蘑菇子實體新陳代謝受到抑制,呼吸高峰被推遲,同時,降低了細胞膜通透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維持過氧化氫酶活性[8-9]。
超聲波技術是通過其特有的超聲機械作用和空化作用來達到滅菌和保鮮的目的。經超聲波處理的香菇和杏鮑菇具有較高的硬度和彈性,同時,超聲波處理能夠抑制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緩蘑菇褐變和衰老[10-11]。
在食用菌的貯藏過程中,乙烯是子實衰老的一個重要促進因子,因此,盡快脫除或抑制乙烯產生,是保證食用菌貯藏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氣調庫可達到這一效果,但其建設和運行成本較高,難以大規(guī)模推廣。
[1]楊順強, 桑正林, 武婷,等. 我國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優(yōu)勢[J]. 現代農業(yè)科技, 2016(8):303-304。
[2]趙彬, 黃美娜, 袁毅,等. 食用菌保鮮包裝的研究進展[J]. 包裝工程, 2016(13):92-98.
[3]姜天甲. 主要食用菌采后品質劣變機理及調控技術研究[D]. 浙江大學, 2010。
[4]李順峰, 李靜, 王安建,等. 真空充氮熱處理對鮮切雙孢蘑菇自由基和保護酶的影響[J].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6, 37(2)。
[5]周磊, 鄒立強, 劉偉,等. 熱處理對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及結構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14, 35(17):160-164。
[6]易建勇, 姜斌, 董鵬,等. 高靜壓和熱處理對蘑菇多酚氧化酶的鈍化動力學分析[J]. 農業(yè)機械學報, 2012, 43(9):136-142。
[7]王謙, 王淑艷. 熱處理及貯藏溫度對草菇生物胺含量的影響[J]. 國外農學:國外食用菌, 1993(2):33-33。
[8]楊艷芬, 張彩珍, 胡亮,等. 臭氧處理與低溫對雙孢蘑菇保鮮效果的影響[J]. 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5, 27(1):29-33。
[9]譚志勇, 何煥清, 鄧海濤,等. 不同溫度和化學處理對食用菌貯藏保鮮效果的影響[J]. 廣東農業(yè)科學, 2005(6):73-74。
[10]Islam M N, Zhang M, Adhikari B, et al.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assisted immersion freezing on selecte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ushroo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 2014, 42(3):121-133。
[11]Cheng X F, Zhang M, Adhikari B. The inactivation kinetics of polyphenol oxidase in mushroom (Agaricus bisporus) during thermal and thermosonic treatments.[J].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13, 20(2):674。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針對采后:①食用菌呼吸作用旺盛問題;②采后殺菌劑的使用違背食品安全問題;③熱水處理易受微生物侵染及冷害問題,且規(guī)模操作效率低;④氣調保鮮庫建造和運行成本高問題。
本發(fā)明集成:①熱空氣處理對食用菌呼吸強度、內源性乙烯生成速率及相關酶活性的調控,侵染致病菌及微生物的殺滅作用。與熱水處理區(qū)別在于,避免接觸水分,防止致病微生物滋生;②自發(fā)氣調包裝調節(jié)氣氛作用,形成低O2、高CO2貯藏微環(huán)境;③1-甲基環(huán)丙烯的乙烯受體阻斷作用,減少內源乙烯生成量;④臭氧和超聲波協(xié)同使用,效率、效果均高與單一處理。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成本低、效果好、可規(guī)模操作的食用菌保鮮方法,該方法最大的創(chuàng)新在于:針對熱水處理后,食用菌表面沾水處易滋生微生物,單一滅菌方式效果較差的特點;取而代之,采用熱空氣處理,避免食用菌表面沾染水分,同時,采用超聲波協(xié)同臭氧殺滅致病菌方式,彌補單一殺菌方式的局限性,增強殺滅致病菌效果。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食用菌的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將采收后的食用菌,去除菇柄,分選后,根據采后生理,在10~15℃、通風環(huán)境下愈傷24~48h,使表面干燥并除去田間熱;
2)然后根據食用菌種類經35~65℃熱空氣處理2~5 min,同時使用超聲波和臭氧協(xié)同對食用菌進行處理;
3)將經過熱空氣處理后食用菌立即放入自發(fā)氣調包裝,不扎袋,放入筐內后送入保鮮庫預冷至5~8℃;
4)停止制冷,將濃度為0.5~1μL/L 1-甲基環(huán)丙烯放入保鮮庫,密閉熏蒸24小時;
5)開啟制冷,在食用菌開袋狀態(tài)下,將食用菌品溫降至1~3℃,保持8h,然后扎袋;
6)使用加濕裝置,將保鮮庫內濕度維持在85%以上。
所述步驟2)的熱空氣,為干燥熱空氣,在熱烘房內進行。
所述步驟2)的超聲波發(fā)生器的功率密度為0.8~1.6 w/cm2,頻率為40~50 KHz。
所述步驟2)的臭氧濃度需達到2~5μL/L 。
所述步驟3)的自發(fā)氣調包裝,為聚乙烯材質,厚度為20~25μm,透氣率為6500~6800 cm3/(m2?24h?0.1Mpa)。
所述的一種食用菌的保鮮方法,所述食用菌為平菇、香菇、杏鮑菇、灰樹花、花菇。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優(yōu)異效果。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fā)明將熱空氣處理技術、低溫貯藏保鮮技術、自發(fā)氣調薄膜包裝技術、乙烯阻斷技術、臭氧滅菌技術、超聲波滅菌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最大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避免使用熱水對食用菌進行處理,從而防止微生物滋生,同時,采用熱處理、臭氧滅菌和超聲波滅菌技術,使得滅菌更徹底,從而提升保鮮效果。該方法尤其適用于平菇、香菇、杏鮑菇、灰樹花、花菇的保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食用菌的保鮮方法具體實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一種食用菌的保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采收后的食用菌,去除菇柄,分選后,根據采后生理,在10~15℃、通風環(huán)境下愈傷24~48h,使表面干燥并除去田間熱;
2)然后根據食用菌種類經35~65℃熱空氣處理2~5 min,同時使用超聲波和臭氧協(xié)同對食用菌進行處理;
3)將經過熱空氣處理后食用菌立即放入自發(fā)氣調包裝,不扎袋,放入筐內后送入保鮮庫預冷至5~8℃;
4)停止制冷,將濃度為0.2~1μL/L 1-甲基環(huán)丙烯放入保鮮庫,密閉熏蒸24小時;
5)開啟制冷,在食用菌開袋狀態(tài)下,將食用菌品溫降至1~3℃,保持8h,然后扎袋;
6)使用加濕裝置,將保鮮庫內濕度維持在85%以上。
所述步驟2)的熱空氣,為干燥熱空氣,在熱烘房內進行。
所述步驟2)的超聲波發(fā)生器的功率密度為0.8~1.6 w/cm2,頻率為40~50 KHz。
所述步驟2)的臭氧濃度需達到2~5μL/L 。
所述步驟3)的自發(fā)氣調包裝,為聚乙烯材質,厚度為20~25μm,透氣率為6500~6800 cm3/(m2?24h?0.1Mpa)。
所述的一種針對食用菌的保鮮方法,主要針對平菇、香菇、杏鮑菇、灰樹花、花菇。
實施例1(平菇):
1)將采收后的平菇,去除菇柄,分選后,在10~15℃、通風環(huán)境下愈傷24h,使表面干燥并除去田間熱;
2)然后經50℃熱空氣處理3 min,同時使用功率密度為1.2 w/cm2,頻率為40KHz超聲波和3μL/L臭氧對平菇進行協(xié)同處理;
3)將經過熱空氣處理后平菇立即放入自發(fā)氣調包裝(聚乙烯材質,厚度為23μm,5kg/袋),共計30袋,不扎袋,放入筐內后送入保鮮庫預冷至5℃;
4)停止制冷,將濃度為0.5μL/L 1-甲基環(huán)丙烯放入保鮮庫,密閉熏蒸24小時;
5)開啟制冷,在平菇開袋狀態(tài)下,將平菇品溫直接降至3℃,保持8h,然后扎袋,于3±0.5℃下貯藏;
6)使用加濕裝置,將保鮮庫內濕度維持在≧85%;
對比例1(平菇):
對比例1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步驟(2)中所述50℃熱處理介質為熱水。
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對平菇進行保鮮10天,可食率為93.2%,菇形完整,且菇體表面無褐變、霉點(n=300);對照組,可食率為86.2%,菇體表面萎縮、不均勻,且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局部出現霉點(n=300)。而空白組(不使用熱處理、臭氧及超聲波處理)可食率為74.1%,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出現霉點,部分菇體發(fā)生腐爛(n=300)。
實施例2(香菇):
1)將采收后的香菇,去除菇柄,分選后,在10~15℃、通風環(huán)境下愈傷30h,使表面干燥并除去田間熱;
2)然后經65℃熱空氣處理2 min,同時使用功率密度為1.4 w/cm2,頻率為50KHz超聲波和2μL/L臭氧對香菇進行協(xié)同處理;
3)將經過熱空氣處理后香菇立即放入自發(fā)氣調包裝(聚乙烯材質,厚度為21μm,6kg/袋),共計35袋,不扎袋,放入筐內后送入保鮮庫預冷至8℃;
4)停止制冷,將濃度為1.0μL/L 1-甲基環(huán)丙烯放入保鮮庫,密閉熏蒸24小時;
5)開啟制冷,在香菇開袋狀態(tài)下,將香菇品溫以1℃/d降至1℃,保持8h,然后扎袋,于1±0.5℃下貯藏;
6)使用加濕裝置,將保鮮庫內濕度維持在≧85%;
對比例2(香菇):
對比例2與實施例2的區(qū)別在于:步驟(2)中所述65℃熱處理介質為熱水。
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對香菇進行保鮮50天,可食率為83.4%,菇形完整,極少數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霉點(n=300);對照組,可食率為73.3%,菇體表面萎縮、不均勻,且大部分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出現霉點(n=300)。而空白組(不使用熱處理、臭氧及超聲波處理)可食率為54.4%,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出現霉點,大部分菇體發(fā)生腐爛(n=300)。
實施例3(杏鮑菇):
1)將采收后的杏鮑菇,去除菇柄,分選后,在10~15℃、通風環(huán)境下愈傷24h,使表面干燥并除去田間熱;
2)然后經45℃熱空氣處理3 min,同時使用功率密度為1.6 w/cm2,頻率為40KHz超聲波和3μL/L臭氧對杏鮑菇進行協(xié)同處理;
3)將經過熱空氣處理后杏鮑菇立即放入自發(fā)氣調包裝(聚乙烯材質,厚度為25μm,5kg/袋),共計40袋,不扎袋,放入筐內后送入保鮮庫預冷至6℃;
4)停止制冷,將濃度為0.8μL/L 1-甲基環(huán)丙烯放入保鮮庫,密閉熏蒸24小時;
5)開啟制冷,在杏鮑菇開袋狀態(tài)下,將杏鮑菇品溫以2℃/d降至2℃,保持8h,然后扎袋,于2±0.5℃下貯藏;
6)使用加濕裝置,將保鮮庫內濕度維持在≧85%;
對比例3(杏鮑菇):
對比例3與實施例3的區(qū)別在于:步驟(2)中所述45℃熱處理介質為熱水。
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對杏鮑菇進行保鮮22天,可食率為89.2%,菇形完整,且菇體表面無褐變、霉點(n=300);對照組,可食率為80.1%,菇體表面萎縮、不均勻,且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局部出現霉點(n=300)。而空白組(不使用熱處理、臭氧及超聲波處理)可食率為71.7%,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出現霉點,部分菇體發(fā)生腐爛(n=300)。
實施例4(灰樹花):
1)將采收后的灰樹花,去除菇柄,分選后,在10~15℃、通風環(huán)境下愈傷24h,使表面干燥并除去田間熱;
2)然后經35℃熱空氣處理5 min,同時使用功率密度為0.8 w/cm2,頻率為50KHz超聲波和5μL/L臭氧對灰樹花進行協(xié)同處理;
3)將經過熱空氣處理后灰樹花立即放入自發(fā)氣調包裝(聚乙烯材質,厚度為20μm,6kg/袋),共計40袋,不扎袋,放入筐內后送入保鮮庫預冷至6℃;
4)停止制冷,將濃度為0.7μL/L 1-甲基環(huán)丙烯放入保鮮庫,密閉熏蒸24小時;
5)開啟制冷,在灰樹花開袋狀態(tài)下,將灰樹花品溫以2℃/d降至2℃,保持8h,然后扎袋,于2±0.5℃下貯藏;
6)使用加濕裝置,將保鮮庫內濕度維持在≧85%;
對比例4(灰樹花):
對比例4與實施例4的區(qū)別在于:步驟(2)中所述35℃熱處理介質為熱水。
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對灰樹花進行保鮮20天,可食率為90.6%,菇形完整,且菇體表面無褐變、霉點(n=300);對照組,可食率為81.7%,菇體表面萎縮、不均勻,且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局部出現霉點(n=300)。而空白組(不使用熱處理、臭氧及超聲波處理)可食率為73.6%,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出現霉點,部分菇體發(fā)生腐爛(n=300)。
實施例5(花菇):
1)將采收后的花菇,去除菇柄,分選后,在10~15℃、通風環(huán)境下愈傷24h,使表面干燥并除去田間熱;
2)然后經40℃熱空氣處理3 min,同時使用功率密度為1.5 w/cm2,頻率為50KHz超聲波和3μL/L臭氧對花菇進行協(xié)同處理;
3)將經過熱空氣處理后花菇立即放入自發(fā)氣調包裝(聚乙烯材質,厚度為23μm,6kg/袋),共計40袋,不扎袋,放入筐內后送入保鮮庫預冷至5℃;
4)停止制冷,將濃度為0.9μL/L 1-甲基環(huán)丙烯放入保鮮庫,密閉熏蒸24小時;
5)開啟制冷,在花菇開袋狀態(tài)下,將花菇品溫直接降至3℃,保持8h,然后扎袋,于3±0.5℃下貯藏;
6)使用加濕裝置,將保鮮庫內濕度維持在≧85%;
對比例5(花菇):
對比例5與實施例5的區(qū)別在于:步驟(2)中所述40℃熱處理介質為熱水。
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對花菇進行保鮮10天,可食率為90.2%,菇形完整,且菇體表面無褐變、霉點(n=300);對照組,可食率為79.3%,菇體表面萎縮、不均勻,且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局部出現霉點(n=300)。而空白組(不使用熱處理、臭氧及超聲波處理)可食率為75.1%,菇體表面發(fā)生褐變,出現霉點,部分菇體發(fā)生腐爛(n=300)。
本發(fā)明將熱空氣處理技術、低溫貯藏保鮮技術、自發(fā)氣調薄膜包裝技術、乙烯阻斷技術、臭氧滅菌技術、超聲波滅菌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最大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避免使用熱水對食用菌進行處理,從而防止微生物滋生,同時,采用熱處理、臭氧滅菌和超聲波滅菌技術,使得滅菌更徹底,從而提升保鮮效果。該方法尤其適用于平菇、香菇、杏鮑菇、灰樹花、花菇的保鮮。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發(fā)明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