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撕膜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撕膜裝置,涉及觸控面板制造技術領域,方便離型膜的撕除,提高作業(yè)效率,減少膠帶浪費。該撕膜裝置包括支撐手柄和夾持機構,所述支撐手柄的端部設有用于纏繞膠帶的滾輪,所述夾持機構的夾持面與所述滾輪的輪面相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撕膜裝置用于觸控面板制造中。
【專利說明】
一種撕膜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控面板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撕膜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觸控面板在制造過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對觸控面板的表面貼附保護膜,以防止觸控面板在送到客戶手中前被劃傷。而保護膜在未貼附到觸控面板的表面時,其表面具有一層離型膜,以對保護膜進行保護;所以,在貼附保護膜的過程中,需要將保護膜表面的離型膜撕除。
[0003]而現(xiàn)在一般是利用膠帶手動反復撕除保護膜表面的離型膜,這種操作方式不但操作不便、作業(yè)效率低,而且對膠帶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撕膜裝置,以方便離型膜的撕除,提高作業(yè)效率,減少膠帶浪費。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撕膜裝置,包括支撐手柄和夾持機構,所述支撐手柄的端部設有用于纏繞膠帶的滾輪,所述夾持機構的夾持面與所述滾輪的輪面相對。
[0007]優(yōu)選的,所述夾持機構包括活動手柄,以及具有夾持面的卡爪,所述卡爪的夾持面與所述滾輪的輪面相對,所述卡爪與所述活動手柄的前端相連;所述活動手柄與所述支撐手柄奴接。
[0008]較佳的,所述卡爪的夾持面與滾輪具有間隔時,夾持機構中的活動手柄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ι;
[0009]所述卡爪的夾持面夾持滾輪時,夾持機構中的活動手柄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2,αι>α2;
[0010]所述夾持機構在沒有控制時,夾持機構的活動手柄與支撐手柄所呈的夾角α小于等于α2。
[0011]較佳的,所述撕膜裝置還包括控制所述夾持面夾持所述滾輪的蓄力結構,所述蓄力結構設在所述支撐手柄上,所述蓄力結構的受力端與所述活動手柄相連,所述蓄力結構位于所述活動手柄與所述支撐手柄之間。
[0012]進一步的,所述蓄力結構為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中作為受力端的扭力桿與所述活動手柄相連。
[0013]更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手柄上設有支撐鉸接部,所述活動手柄上設有活動鉸接部,所述支撐鉸接部和所述活動鉸接部通過鉸接件鉸接;所述扭力桿位于所述活動鉸接部的一側,所述卡爪位于所述活動鉸接部的另一側。
[0014]可選的,所述鉸接件穿過所述扭力彈簧的彈簧圈。
[0015]可選的,所述活動鉸接部包括設在活動手柄上的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所述支撐鉸接部包括設在支撐手柄上的第一支撐凸耳和第二支撐凸耳,所述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均位于所述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之間,所述鉸接件依次穿過第一夾持凸耳、第一夾持凸耳、第二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扭力彈簧的彈簧圈位于所述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之間。
[0016]較佳的,所述卡爪的夾持面為弧面結構,所述弧面結構與所述滾輪同軸。
[001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撕膜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撕膜裝置,包括夾持機構機構和支撐手柄,且由于夾持機構的夾持面與滾輪的輪面相對,滾輪上可以纏繞膠帶,當需要剝離離型膜時,可通過滾輪上纏繞的膠帶與離型膜接觸,使得離型膜粘附在膠帶上,并控制夾持機構的夾持面夾持滾輪的輪面,以使夾持機構將粘附在膠帶上的離型膜夾緊,這樣即可在夾持機構夾緊離型膜的狀態(tài)將離型膜從保護膜的表面順利的撕去,而無需使用大量的膠帶剝離離型膜,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撕膜裝置極大的減少了膠帶的浪費;而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撕膜裝置無需手動用膠帶一直撕膜,而是通過夾持機構的夾持面夾緊粘附在膠帶上的離型膜實現(xiàn)撕除,所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撕膜裝置能夠方便離型膜的撕除,提高了作業(yè)效率。
[0019]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撕膜裝置不僅可以用于剝離保護膜表面的離型膜,而且還可以剝離其他可以粘附到膠帶上的其他薄膜,所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撕膜裝置的應用性廣,提高了撕膜裝置的使用范圍。
【附圖說明】
[0020]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1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的側視圖;
[0022]圖2為圖1的正視圖;
[0023]圖3為圖1中支撐手柄與滾輪的連接關系結構圖;
[0024]圖4為圖3的側視圖;
[0025]圖5為扭力桿在第一種連接位置狀態(tài)時,扭力彈簧釋放蓄積的力時,活動手柄和卡爪的運動狀態(tài)示意圖;
[0026]圖6為扭力桿在第二種連接位置狀態(tài)時,扭力彈簧釋放蓄積的力時,活動手柄和卡爪的運動狀態(tài)示意圖;
[0027]附圖標記:
[0028]1-支撐手柄,11-手柄部;
[0029]110-支撐鉸接部,12-支撐部;
[0030]2-夾持機構,20-活動鉸接部;
[0031]21-活動手柄,22-卡爪;
[0032]3-滾輪,4-蓄力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0034]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包括支撐手柄I和夾持機構2,支撐手柄I的端部設有用于纏繞膠帶的滾輪3,夾持機構2的夾持面與滾輪3的輪面相對。
[0035]使用時,將膠帶均勻纏繞在滾輪3的輪面,然后將利用支撐手柄I控制滾輪3接觸離型膜,使得離型膜粘附在滾輪3輪面上的膠帶上,控制夾持機構2的夾持面夾持滾輪3的輪面,以使夾持機構2將粘附在膠帶上的離型膜夾緊,最后在夾持機構2夾緊離型膜的狀態(tài),將離型膜撕除。另外,為了便于剝離離型膜,利用支撐手柄I控制滾輪3接觸離型膜時,可以使?jié)L輪3接觸離型膜的一角,實現(xiàn)離型膜粘附到滾輪上的膠帶,而通過滾輪的轉動,使離型膜能夠沿著管輪的周向粘附到滾輪輪面的膠帶上。
[0036]通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的使用過程可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中,由于夾持機構2的夾持面與滾輪的輪面相對,滾輪3可以纏繞膠帶,當需要剝離離型膜時,可通過滾輪3上纏繞的膠帶與離型膜接觸,使得離型膜粘附在膠帶上,并控制夾持機構2的夾持面夾持滾輪的輪面,以使夾持機構2將粘附在膠帶上的離型膜夾緊,這樣即可在夾持機構2夾緊離型膜的狀態(tài)將離型膜從保護膜的表面順利的撕去,而無需使用大量的膠帶剝離離型膜,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極大的減少了膠帶的浪費;而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無需反復手動用膠帶一直撕膜,而是通過夾持機構2的夾持面夾緊粘附在膠帶上的離型膜實現(xiàn)撕除,所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能夠方便離型膜的撕除,提高了作業(yè)效率。
[0037]另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不僅可以用于剝離保護膜表面的離型膜,而且還可以剝離其他可以粘附到膠帶上的其他薄膜,所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的應用性廣,提高了撕膜裝置的使用范圍。
[0038]需要說明的是,請參閱圖3和圖4,上述實施例中支撐手柄I包括手柄部11和支撐部12,該支撐部12具有開口,滾輪3位于支撐部的開口中,且滾輪3的滾軸安裝在支撐部12,從而實現(xiàn)滾輪輪面的膠帶粘附離型膜后轉動的目的;另外,該開口的形狀可以為U型結構或其他結構,在此不做限定。
[0039]而上述實施例中的夾持機構多種多樣,只要能夠實現(xiàn)夾持滾輪3輪面即可,考慮到撕膜裝置便于操作的問題,給出了一種如圖1中所示的夾持機構,該夾持機構2包括活動手柄21,以及具有夾持面的卡爪22,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的輪面相對,卡爪22與活動手柄21的前端相連;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鉸接。由于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鉸接,使得活動手柄21和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可調,而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的輪面相對,使得需要利用滾輪上的膠帶粘附離型膜時,只要調節(jié)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0至01,以使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具有間隔,而需要利用卡爪22夾緊滾輪3輪面的膠帶所粘附的離型膜時,只需再次調整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0至02,使得卡爪22的夾持面夾持滾輪3即可;另外,滾輪3位于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對應的夾角區(qū)端部。
[0040]下面結合附圖描述上述實施例中的夾持機構2在不同工作狀態(tài)下,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的相對大小;為了便于描述,將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具有間隔的狀態(tài)稱作分離狀態(tài),卡爪22的夾持面夾持滾輪3的狀態(tài)稱作夾持狀態(tài):
[0041]分離狀態(tài)時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Ct1,相對夾持狀態(tài)時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2較大,即αι>α2。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在于:
[0042]滾輪3位于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對應的夾角區(qū)端部,而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的輪面相對;可見,為了使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具有間隔,即呈現(xiàn)分離狀態(tài),只需要控制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增大,而為了使卡爪22的夾持面夾持滾輪3,即呈現(xiàn)夾持狀態(tài),只需要控制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減小即可。因此,分離狀態(tài)時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相對夾持狀態(tài)時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2較大,g卩αι>
θ2ο
[0043]具體的,在夾持機構2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與夾持狀態(tài)時夾持機構2中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2的大小關系條件對撕膜裝置的使用方法有著一定的影響。
[0044]第一種關系條件:當夾持機構2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大于α2時(α2<α<αι,或α>αι),即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具有間隔,呈現(xiàn)分離狀態(tài),這種關系條件下,將膠帶纏繞在滾輪3上的時候,無需將控制夾持機構2,也能保證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之間具有間隔,而在夾持狀態(tài)完成離型膜的撕除后,只需要撤除控制夾持機構2的控制力,即可取出粘附在膠帶上且完全撕除的離型膜。
[0045]第二種關系條件,當夾持機構2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小于等于α2時,即卡爪22的夾持面夾持滾輪3,即呈現(xiàn)夾持狀態(tài),這種關系條件下,需要控制夾持機構2,使得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增大,直到α大于α2,才能實現(xiàn)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具有間隔,即呈現(xiàn)分離狀態(tài),以便將膠帶纏繞在滾輪3上,而在膠帶粘附了離型膜后,只需要撤除控制夾持機構2的控制力,即可實現(xiàn)卡爪22對滾輪3的夾持。
[0046]另外,當夾持機構2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越小,卡爪22對滾輪3的夾持力越大,而考慮到卡爪22對滾輪3的夾持力過大,會使得纏繞的膠帶或粘附在膠帶上的離型膜發(fā)生斷裂,因此,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最好接近α2,至于接近的程度,則可以根據(jù)膠帶和離型膜的韌性、抗壓能力等進行選擇,在此不做說明。
[0047]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撕膜裝置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剝離保護膜表面的離型膜,在第二種關系條件下,在利用撕膜裝置撕除離型膜時,并不需要控制夾持機構2的控制力,即可保持卡爪22對滾輪3的夾持,只需要移動整個撕膜裝置即可撕除離型膜,而第一種關系條件下,在利用撕膜裝置撕除離型膜時,需要持續(xù)向夾持機構2提供控制力,以保持卡爪22對滾輪3的夾持,可見,相對第二種關系條件,第一種關系條件下的撕膜裝置在撕除離型膜時,如果向夾持機構2提供控制力不穩(wěn),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極易發(fā)生變化,而使卡爪22對滾輪3的夾持力出現(xiàn)波動,導致夾持過緊或夾持松動的問題。
[0048]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夾持滾輪,上述實施例中的卡爪22的夾持面為弧面結構,優(yōu)選的,弧面結構與滾輪同軸,這樣就能保證卡爪22的夾持面與滾輪3的表面相匹配,以在卡爪22的夾持面夾持滾輪3時,實現(xiàn)無縫夾持,減少了因卡爪22夾持不牢,使粘附在膠帶上的離型膜脫落的問題發(fā)生。
[0049]請參閱圖1,為了方便控制撕膜裝置的夾持機構2,上述實施例中還包括控制夾持面夾持滾輪3的蓄力結構4,該蓄力結構4設在支撐手柄I上,蓄力結構4的受力端與活動手柄21相連,蓄力結構4位于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之間。由于蓄力結構4的受力端與活動手柄21相連,且蓄力結構4位于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之間,因此,當調整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時,可以通過活動手柄21以使蓄力結構4進行蓄積,而當需要撤除該控制力的時候,蓄力結構4可以將所蓄積的力釋放出來,以自動調整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而無需人力協(xié)助。
[0050]而上述實施例中的蓄力結構4的種類很多,例如回力彈簧或圖1中給出的蓄力結構4具體為扭力彈簧,將扭力彈簧中作為受力端的扭力桿與活動手柄21相連即可。至于扭力彈簧在何時蓄力,在何時釋放所蓄積的力,則根據(jù)夾持機構2在沒有控制的情況下,使扭力彈簧處在初始狀態(tài)時,卡爪22的夾持面是否夾持滾輪3決定的。
[0051]下面以上述實施例中提到的第二種關系條件為基礎,以扭力彈簧為蓄力結構4舉例說明撕膜裝置進行撕膜的各個階段所處的狀態(tài)。
[0052]當膠帶需要纏繞在滾輪3上,則活動手柄21需要受到控制力,使得活動手柄21克服扭力彈簧的阻力,逐漸增大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而此時蓄力彈簧處在蓄力狀態(tài),以保證卡爪22與滾輪3之間具有間隔,以使膠帶纏繞在滾輪3上;
[0053]利用膠帶粘附離型膜后,撤去活動手柄21所受到控制力,利用扭力彈簧釋放之前蓄積的力,以使得活動手柄21繞鉸接件轉動,以帶動活動手柄21前端的卡爪22靠近滾輪3,以使得滾輪3表面的膠帶所粘附的離型膜被卡爪22夾緊;
[0054]如果要從撕膜裝置中去除已經被剝離的離型膜,則活動手柄21需要受到控制力,使得活動手柄21克服扭力彈簧的阻力,逐漸增大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以保證卡爪22與滾輪3之間具有間隔,使粘附在膠帶上的離型膜可以被取下,而且,如果膠帶經過反復粘附離型膜后,其粘性比較差或消失,也可以在此時將纏繞在滾輪3上的膠帶拆除,纏繞新的膠帶。
[0055]另外,活動手柄21與扭力桿的連接位置可以為以下兩種中的一種。下面以上述實施例中提到的第二種關系條件為基礎,舉例說明。
[0056]為了便于描述活動手柄21與扭力桿的連接位置,可限定活動手柄21上設有活動鉸接部20,支撐手柄I上設有支撐鉸接部10,支撐鉸接部10和活動鉸接部20通過鉸接件鉸接;然后以活動鉸接部20為參考位置進行如下說明。
[0057]第一種連接位置:請參閱圖1,扭力桿位于活動鉸接部20的一側,卡爪22位于活動鉸接部20的另一端。由于扭力彈簧的扭力桿位于該夾角α的對角所對應的區(qū)域中,該對角所對應的區(qū)域在夾角α逐漸增大時減小,因此,在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逐漸增大時,扭力彈簧在蓄力狀態(tài),此時扭力彈簧的扭力桿受到活動手柄21的壓制;而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逐漸減小時,扭力彈簧處在釋放所蓄積的力的狀態(tài),此時扭力彈簧的扭力桿推動活動手柄21與扭力桿對應的部分沿圖5所示的箭頭A方向移動,而卡爪22沿圖5所示的箭頭B方向移動。
[0058]第二種連接位置:扭力桿位于卡爪22和活動鉸接部20之間。這種連接位置下,由于扭力桿和卡爪22均位于該夾角對應區(qū)域端部,因此,在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逐漸增大時,扭力彈簧在蓄力狀態(tài),此時扭力彈簧的扭力桿受到活動手柄21的拉動;而夾持機構2的活動手柄21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逐漸減小時,扭力彈簧處在釋放所蓄積的力的狀態(tài),此時扭力彈簧的扭力桿拉動活動手柄21與扭力桿對應的部分沿圖6所示的箭頭Α’方向移動,而卡爪22沿圖6所示的箭頭B’方向移動。
[0059]通過對兩種連接位置下,扭力彈簧在蓄力狀態(tài)和釋放所蓄積的力的狀態(tài)時的工作模式可以看出,第一種連接位置下,只要通過給活動手柄21提供一定的壓力作為控制力即可實現(xiàn)扭力彈簧的蓄力,而第二種連接位置下,需要拉動活動手柄21,使得活動手柄21帶動扭力彈簧的扭力桿運動,即扭力彈簧的彈簧圈需要被拉開,才能蓄力,這樣不僅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而且在反復拉開扭力彈簧的彈簧圈的過程中,會使得扭力彈簧的蓄力作用減弱,因此,第一種連接位置下,撕膜裝置能夠更好的工作。
[0060]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的鉸接件可以穿過扭力彈簧的彈簧圈,這樣扭力彈簧就能利用支撐手柄I和活動手柄21鉸接的鉸接件固定扭力彈簧,而無需再在撕膜裝置中添加其他固定件,減輕了撕膜裝置的重量,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0061]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的活動鉸接部20包括設在活動手柄21上的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支撐鉸接部10包括設在支撐手柄I上的第一支撐凸耳和第二支撐凸耳,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均位于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之間,鉸接件依次穿過第一夾持凸耳、第一夾持凸耳、第二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扭力彈簧的彈簧圈位于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之間。
[0062]通過上述結構描述可知,活動鉸接部20的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位于支撐鉸接部10的第一支撐凸耳和第二支撐凸耳之間,而扭力彈簧的彈簧圈又位于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之間,因此,扭力彈簧圈實質上受到了支撐鉸接部10和活動鉸接部20的保護,并且能夠調整扭力彈簧因為蓄力所導致的軸向擺動問題。
[0063]在上述實施方式的描述中,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6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手柄和夾持機構,所述支撐手柄的端部設有用于纏繞膠帶的滾輪,所述夾持機構的夾持面與所述滾輪的輪面相對。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包括活動手柄,以及具有夾持面的卡爪,所述卡爪的夾持面與所述滾輪的輪面相對,所述卡爪與所述活動手柄的前端相連;所述活動手柄與所述支撐手柄鉸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爪的夾持面與滾輪具有間隔時,夾持機構中的活動手柄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ι; 所述卡爪的夾持面夾持滾輪時,夾持機構中的活動手柄與支撐手柄I所呈的夾角α2,αι>α2; 所述夾持機構在沒有控制時,夾持機構的活動手柄與支撐手柄所呈的夾角α小于等于θ2ο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撕膜裝置還包括控制所述夾持面夾持所述滾輪的蓄力結構,所述蓄力結構設在所述支撐手柄上,所述蓄力結構的受力端與所述活動手柄相連,所述蓄力結構位于所述活動手柄與所述支撐手柄之間。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力結構為扭力彈簧,所述扭力彈簧中作為受力端的扭力桿與所述活動手柄相連。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手柄上設有支撐鉸接部,所述活動手柄上設有活動鉸接部,所述支撐鉸接部和所述活動鉸接部通過鉸接件鉸接;所述扭力桿位于所述活動鉸接部的一側,所述卡爪位于所述活動鉸接部的另一側。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件穿過所述扭力彈簧的彈簧圈。8.根據(jù)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鉸接部包括設在活動手柄上的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所述支撐鉸接部包括設在支撐手柄上的第一支撐凸耳和第二支撐凸耳,所述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均位于所述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之間,所述鉸接件依次穿過第一夾持凸耳、第一夾持凸耳、第二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扭力彈簧的彈簧圈位于所述第一夾持凸耳和第二夾持凸耳之間。9.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撕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夾持面為弧面結構,所述弧面結構與所述滾輪同軸。
【文檔編號】B32B38/10GK205615152SQ201620490622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0日
【發(fā)明人】李淵, 張素雅, 楊郭七
【申請人】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