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液冷散熱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器,更具體地說,涉及ー種液冷散熱器。
背景技術(shù):
隨著集成功率器件熱流密度的逐漸提高,傳統(tǒng)的風冷散熱已經(jīng)不能滿足功率器件的散熱要求。液冷散熱由于其散熱效率大的優(yōu)點,在大功率器件散熱中,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液冷散熱器是在散熱板中建立流道,通過冷卻液在流道內(nèi)的流動將散熱板的熱量帶到外部。但是液冷散熱器散熱效率和冷卻液壓カ損失之間是ー對矛盾増加流道會提高散熱效率,但是會増加壓カ損失;反過來降低壓カ損失至允許的范圍內(nèi),又會出現(xiàn)散熱效率不夠的情況。 如圖I所示,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ー種液冷散熱器的分解示意圖,該液冷散熱器包括一塊散熱板1,散熱板I的內(nèi)側(cè)開有供冷卻液在其內(nèi)流動的流道11,流道11包括串聯(lián)在一起的集中通道111和分散通道,其中,集中通道111位于熱量不集中的區(qū)域,集中通道111的壓カ損失比較?。环稚⑼ǖ牢挥跓崃考械膮^(qū)域,分散通道包括多條并聯(lián)的子通道112,以增加換熱面積,提高該區(qū)域的散熱效率。該液冷散熱器還包括ー塊平板12,平板12與散熱板I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一起。平板12也可以換成與散熱板I對應開好了流道的散熱板。當冷卻液在散熱板I內(nèi)流動時,冷卻液將發(fā)熱器件產(chǎn)生的熱量帶至外部。隨著功率器件的發(fā)熱量越來越大,圖I所示的散熱器在既定的空間、尺寸等諸多條件下,散熱效率無法滿足功率器件的要求。圖2至圖3為另ー種液冷散熱器的示意圖,該液冷散熱器包括疊放在一起的第一散熱板21、第二散熱板22、以及隔板23,隔板23位于第一散熱板21和第二散熱板22之間,其中第一散熱板21和第二散熱板22的內(nèi)側(cè)分別開有供冷卻液在其內(nèi)流動的第一流道211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211和第二流道關于隔板23對稱,隔板23將第一流道211和第二流道隔開并通過隔板23上的通孔231將第一流道211和第二流道串聯(lián)起來,第一流道211包括串聯(lián)的集中通道212和分散通道,分散通道包括多條并聯(lián)的子通道213。圖2至圖4所示的散熱器延長了散熱器內(nèi)部的流道,増大了熱交換面積,提高了散熱效率,但是會増加液路的壓カ損失。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干,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液冷散熱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夠平衡散熱效率和冷卻液壓カ損失的高散熱效率、低壓カ損失的液冷散熱器。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構(gòu)造ー種液冷散熱器,包括疊放在一起的第一散熱板、隔板和第二散熱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之間;所述第一散熱板上設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串聯(lián)的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一分散通道,所述第一分散通道包括多條并聯(lián)的第一子通道;[0009]所述第二散熱板上設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串聯(lián)的第二集中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所述第二分散通道包括多條并聯(lián)的第二子通道;所述隔板具有使相対的位于所述隔板兩側(cè)的所述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保持連通的連通孔,所述隔板將相對的位于所述隔板兩側(cè)的第一分散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隔開。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熱器中,所述連通孔為長條形,所述連通孔與所述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沿相同方向延伸。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熱器中,所述連通孔的長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的長度。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熱器中,所述連通孔的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的寬度。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熱器中,所述連通孔為多個對應于所述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分布的通孔。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熱器中,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關于所述隔板對稱。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熱器中,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隔板上的正投影關于所述隔板對稱,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深度不同。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熱器中,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多段第一分散通道和多段第一集中通道,所述第一分散通道和所述第一集中通道串聯(lián)在一起,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多段第二分散通道和多段第二集中通道,所述第二分散通道和所述第二集中通道串聯(lián)在ー起。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熱器中,所述第一散熱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流道連通的進液ロ,所述第二散熱板上設有與所述第二流道(321)連通的出液ロ。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液冷散熱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實用新型的液冷散熱器中,位于隔板兩側(cè)的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保持連通,第一分散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則被隔開,可以平衡散熱效率和壓カ損失之間的矛盾,該液冷散熱器具有壓カ損失小、散熱效率高的特點。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附圖中圖I是現(xiàn)有技術(shù)的ー種液冷散熱器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現(xiàn)有技術(shù)的另一種液冷散熱器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的液冷散熱器的正視示意圖;圖4是圖3中A-A剖面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液冷散熱器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的液冷散熱器的正視示意圖;圖7是圖6中B-B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液冷散熱器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該實施例的液冷散熱器包括疊放在一起的第一散熱板31、隔板33和第二散熱板32,隔板33位于第一散熱板31和第二散熱板32之間,第一散熱板31、第二散熱板32以及隔板33由導熱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鋁、銅、或其合金等金屬材料制成。參看圖5至圖7,在第一散熱板31上設有第一流道311,第一流道311包括串聯(lián)的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一分散通道,其中,第一集中通道312位于第一散熱板31的熱量不集中區(qū)域,第一分散通道位于第一散熱板31的熱量集中區(qū)域,第一分散通道包括多條并聯(lián)的第一子通道313,這樣可以增大第一散熱板31與冷卻液的熱交換面積,提高散熱效率;在第二散熱板32上設有第二流道321,第二流道321包括串聯(lián)的第二集中通道322和第二分散通道,其中,第二集中通道322位于第二散熱板32的熱量不集中區(qū)域,第二分散通道位于第二散熱板31的熱量集中區(qū)域,第二分散通道包括多條并聯(lián)的第二子通道323,這樣可以増大第二散熱板32與冷卻液的熱交換面積,提高散熱效率。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流道311 包括多段第一分散通道和多段第一集中通道312,第一分散通道和第一集中通道312串聯(lián)在一起,第二流道321包括多段第二分散通道和多段第二集中通道322,第二分散通道和第ニ集中通道322串聯(lián)在一起。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流道311和第二流道321關于隔板33對稱,但本申請的液冷散熱器并不局限于第一流道311和第二流道321關于隔板33対稱的情況,也可以是,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21在隔板33上的正投影關于隔板33對稱,但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21的深度不同。第一流道311和第二流道321可以通過鉆孔、銑槽、沖壓等方式形成。在散熱器的第一散熱板31上設有與第一流道311連通的進液ロ 314,在第二散熱板32上設有與第二流道321連通的出液ロ 324,散熱器工作吋,冷卻液由進液ロ314流入,經(jīng)由第一流道211和第二流道321之后由出液ロ 324流出,冷卻液和第一散熱板31和第二散熱板32進行熱交換并將熱量帶走。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降低冷卻液的壓カ損失,縮短流道的長度,在隔板33上具有使相対的位于隔板33兩側(cè)的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保持連通的連通孔331,這樣將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連通為一體,可以縮短冷卻液的流經(jīng)路徑,有助于降低壓カ損失,同時為了保證散熱效率,隔板33將相對的位于隔板33兩側(cè)的第一分散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隔開。在本實施例中,連通孔331為長條形,連通孔331與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沿相同方向延伸,連通孔331的長度與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的長度相等,連通孔331的寬度等于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的寬度,這樣連通孔331可以將位于隔板33兩側(cè)的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連通成ー個通道,可以有效的降低冷卻液的壓カ損失。需要理解的,連通孔331的長度也可以小于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的長度,連通孔331的寬度也可以小于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的寬度。連通孔331除了是長條形外,也可以是其他適宜的形狀。連通孔331也可以是多個互不連通的通孔構(gòu)成,多個互不連通的通孔對應于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分布,將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連通在一起。在本實用新型的液冷散熱器中,位于隔板兩側(cè)的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保持連通,第一分散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則被隔開,可以平衡散熱效率和壓カ損失之間的矛盾,該液冷散熱器具有壓カ損失小、散熱效率高的特點。上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 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g和權(quán)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ー種液冷散熱器,包括疊放在一起的第一散熱板(31)、隔板(33)和第二散熱板(32),所述隔板(33)位于所述第一散熱板(31)和第二散熱板(32)之間; 所述第一散熱板(31)上設有第一流道(311),所述第一流道(311)包括串聯(lián)的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一分散通道,所述第一分散通道包括多條并聯(lián)的第一子通道(313); 所述第二散熱板(32)上設有第二流道(321),所述第二流道(321)包括串聯(lián)的第二集中通道(322)和第二分散通道,所述第二分散通道包括多條并聯(lián)的第二子通道(323); 其特征在干, 所述隔板(33)具有使相対的位于所述隔板(33)兩側(cè)的所述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ニ集中通道(322)保持連通的連通孔(331),所述隔板(33)將相對的位于所述隔板(33)兩側(cè)的第一分散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隔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液冷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331)為長條形,所述連通孔(331)與所述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沿相同方向延伸。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331)的長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的長度。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331)的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的寬度。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液冷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通孔(331)為多個對應于所述第一集中通道(312)和第二集中通道(322)分布的通孔。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至5任一項所述的液冷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11)和第二流道(321)關于所述隔板(33)對稱。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至5任一項所述的液冷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11)和第二流道(321)在所述隔板(33)上的正投影關于所述隔板(33)對稱,所述第一流道(311)和第二流道(321)的深度不同。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至5任一項所述的液冷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311)包括多段第一分散通道和多段第一集中通道(312),所述第一分散通道和所述第一集中通道(312)串聯(lián)在一起,所述第二流道(321)包括多段第二分散通道和多段第二集中通道(322),所述第二分散通道和所述第二集中通道(322)串聯(lián)在一起。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至5任一項所述的液冷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熱板(31)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流道(311)連通的進液ロ(314),所述第二散熱板(32)上設有與所述第二流道(321)連通的出液ロ(32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冷散熱器,包括疊放在一起的第一散熱板、隔板和第二散熱板;第一散熱板上設有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包括串聯(lián)的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一分散通道;第二散熱板上設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包括串聯(lián)的第二集中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隔板具有使相對的位于隔板兩側(cè)的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保持連通的連通孔,隔板將相對的位于隔板兩側(cè)的第一分散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隔開。在本實用新型的液冷散熱器中,位于隔板兩側(cè)的第一集中通道和第二集中通道保持連通,第一分散通道和第二分散通道則被隔開,可以平衡散熱效率和壓力損失之間的矛盾,該液冷散熱器具有壓力損失小、散熱效率高的特點。
文檔編號H05K7/20GK202652807SQ20122023736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5月24日
發(fā)明者丁世嘉, 董曉亮, 劉軍, 黃昆 申請人:艾默生網(wǎng)絡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