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繞嵌一體機的可調節(jié)繞線機構。
背景技術:
電機定子的加工需要經過繞線、嵌線的步驟,傳統(tǒng)的繞線、嵌線的過程通常通過獨立的繞線機和嵌線機來完成,沒有將繞線、嵌線兩個過程整合到一起,導致加工速度慢,生產效率低;本單位之前設計了一種繞嵌一體機,但其只有主副兩個繞線工位,只能繞制主副線圈,而且沒有放置隔相紙的功能;現(xiàn)針對上述情況設計一種多工位繞嵌一體機,并設計其繞線和夾剪線機構,并且為了配合實際需要,繞線機構還需要設計其在機架上的可調節(jié)結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種繞嵌一體機的可調節(jié)繞線機構。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繞嵌一體機的可調節(jié)繞線機構,包含機架、繞線機構和夾剪線機構;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安裝板,安裝板上設置有橫向的調整槽;所述繞線機構包含繞線基板、繞線架、繞線飛叉、繞線模具、推線臂、主繞電機、沉模電機和推線缸;所述繞線架由沉模板、推線板和多根導柱組成,主繞電機與繞線飛叉配合,沉模電機通過沉模板與繞線模具配合,推線缸通過推線板與推線臂配合,繞線架的頂部還設置有過線架和過線孔;所述繞線基板滑動設置在繞線調整槽上,繞線基板與安裝板之間連接有調節(jié)桿。
優(yōu)選的,所述夾剪線機構包含前后移動電機、前后移動架、左右移動電機、左右移動架、勾線缸和剪線臂;所述前后移動電機設置在安裝板上,前后移動架通過絲杠滑軌結構與前后移動電機配合,左右移動電機設置在前后移動架上,左右移動架通過絲杠滑軌結構與左右移動電機配合,勾線缸設置在左右移動架上,剪線臂通過豎向的滑軌結構滑動設置在左右移動架上,并與勾線缸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左右移動架上設置有豎向的槽孔,剪線臂的夾剪線端設置在左右移動架的前側,剪線臂的后端穿過左右移動架上的槽孔。
優(yōu)選的,所述左右移動架的頂端與左右移動電機的杠滑軌結構配合,勾線缸的上端連接在左右移動架的頂端,剪線臂與勾線缸的下端連接。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繞嵌一體機的可調節(jié)繞線機構,繞線機構可通過其繞線基板在安裝板的調整槽中橫向滑動調節(jié),以滿足實際需要,例如為了匹配不同規(guī)格的線杯模具,并且夾剪線機構也可以進行多方向的調節(jié),以配合繞線機構調整后的繞線位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繞嵌一體機的可調節(jié)繞線機構的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的繞線機構的正視圖;
附圖3為本發(fā)明的夾剪線機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
如附圖1-3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繞嵌一體機的可調節(jié)繞線機構,包含機架、繞線機構和夾剪線機構4;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安裝板1,安裝板1上設置有橫向的調整槽;所述繞線機構包含繞線基板20、繞線架、繞線飛叉21、繞線模具22、推線臂23、主繞電機24、沉模電機25和推線缸26;所述繞線架由沉模板27、推線板28和多根導柱組成,主繞電機24與繞線飛叉21配合,沉模電機25通過沉模板27與繞線模具22配合,推線缸26通過推線板28與推線臂23配合,繞線架的頂部還設置有過線架8和過線孔;所述安裝板1上還設置有橫向的調整槽,繞線基板20與調整槽滑動配合,繞線基板20與安裝板1之間連接有調節(jié)桿29;繞線機構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在調整槽中滑動調整位置;所述夾剪線機構4包含前后移動電機40、前后移動架41、左右移動電機42、左右移動架43、勾線缸44和剪線臂45;所述前后移動電機40設置在安裝板1的調整槽的末端,前后移動架41通過安裝在安裝板1上的絲杠滑軌結構與前后移動電機40配合,左右移動電機42設置在前后移動架41上,左右移動架43的頂端通過安裝在前后移動架41的絲杠滑軌結構與左右移動電機42配合,勾線缸44的上端連接在左右移動架43的頂端,剪線臂45通過豎向的滑軌結構滑動設置在左右移動架43上,左右移動架43上設置有豎向的槽孔,剪線臂45的夾剪線端設置在左右移動架43的前側,剪線臂45的后端穿過左右移動架43上的槽孔,并與勾線缸44的下端連接,夾剪線機構4的主體形成懸掛在安裝板1的結構,以配合繞線機構進行夾剪線動作,并且節(jié)省了對機架空間的占用。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