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接觸式面板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651609閱讀:20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接觸式面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接觸式面板裝置,其是用于通過傳播由發(fā)送側元件部發(fā)送的彈性表面波后由接收側元件部接收,以獲得在接觸體的接觸表面中的坐標上的位置。
背景技術
接觸式面板裝置,其構造是通過在接觸表面使接觸體接觸,以獲得該接觸體的位置。作為這種接觸式面板裝置,已提出了其構造是從發(fā)送側的梳齒電極發(fā)送彈性表面波而由接收側的梳齒電極接收的方案(例如,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實開昭61-112444號公報(第4圖)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坐標檢測裝置,雖然作為接觸式面板裝置被利用,但具有2個發(fā)送側的激勵用梳齒電極、和2組接收用的梳齒電極。
從一方的激勵用梳齒電極發(fā)送的彈性表面波,由對向的1組接收用梳齒電極接收。從另一方的激勵用梳齒電極發(fā)送的彈性表面波是,由對向的另1組接收用梳齒電極接收的構造。
由此,2組接收用的梳齒電極是必要的;因為各組由多個梳齒電極部分構成,所以該電氣連接配線構造則為相當復雜。例如,如果將20×20的矩陣坐標讀入,即使僅2組接收用梳齒電極也需40根信號連接配線,在基板的邊緣部中的配線的圈繞成為問題。

發(fā)明內容
因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接觸式面板裝置,該接觸式面板裝置能解除所述問題,減少接收用元件部的數(shù)目,且謀求構造的簡單化。
所述目的,在第1發(fā)明中,通過一種接觸式面板裝置而達成,該接觸式面板裝置,通過使從發(fā)送側元件部發(fā)送的彈性表面波在接觸表面上傳播后由接收側元件部接收,以獲得在所述接觸表面上已接觸的接觸體的在所述接觸表面中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其沿第1方向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并發(fā)送彈性表面波;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并發(fā)送彈性表面波;接收側元件部,其沿所述第2方向、相對所述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置有間隔對向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接收來自所述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的所述彈性表面波;和反射體,其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反射來自所述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所述彈性表面波并使所述接收側元件部接收。
根據(jù)第1發(fā)明的構成,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沿第1方向而配置在基板上并發(fā)送彈性表面波。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沿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而配置在基板上、發(fā)送彈性表面波。
接收側元件部,沿所述第2方向相對所述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上置有間隔對向而配置在在所述基板上。該接收側元件部,使來自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接收。
反射體,被配置于基板上,將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進行反射后使之在接收側元件部接收。
由此,接收側元件部,由一組完成;接收側元件部,能直接接收來自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因而反射體,將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進行反射后使之在接收側元件部接收。由此,能將接收側元件部的數(shù)目減少,將電配線構造簡單化的同時,因為基板上的接收側元件部的數(shù)目減少,所以接觸式面板的構造變簡單也能謀求成本降低。
第2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1的發(fā)明的構成中,多個所述反射體,沿所述第1方向相對所述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置有間隔對向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
由此,多個反射體,能將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進行反射后使之在接收側元件部接收。
第3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1發(fā)明或第2發(fā)明的構成中,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了多個所述接收側元件部。
根據(jù)第3發(fā)明的構成,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了多個接收側元件部。
由此,多個接收側元件部,能分別接收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和來自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
第4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3發(fā)明的構成中,各所述反射體,為了使來自所述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所述彈性表面波,在相對對應的所述接收側元件部上接收而將各自設定角度變化。
在第4發(fā)明的構成中,各反射體,以使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在相對對應的所述接收側元件部上接收而將各自設定角度變化。
由此,各反射體,能將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進行反射而使各接收側元件部確實地接收。
第5發(fā)明,其特征在于,在第4發(fā)明的構成中,各所述反射體,具有多個反射部分;所述多個反射部分,沿所述第2方向置有間隔而平行地被配置。
根據(jù)第5發(fā)明,各反射體,具有多個反射部分。這些多個反射部分,沿第2方向置有間隔而平行地被配置。
由此,通過各反射體的多個反射部分,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以更高反射效率進行反射,使之以更強信號強度在接收側元件部接收。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觸式面板裝置的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接觸式面板裝置的A-A線中的截面圖。
圖3是圖1的接觸式面板裝置的B-B線中的截面圖。
圖4是表示接觸體接觸于接觸表面的位置P1的狀態(tài)的圖。
圖5是表示接觸體接觸于接觸表面的位置P2的狀態(tài)的圖。
圖6是表示接觸體接觸于接觸表面的位置P3的狀態(tài)的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觸式面板裝置的電路部分的圖。
圖8是表示未接觸狀態(tài)和已接觸狀態(tài)中的損傷的示例、和波的強度的示例的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觸式面板裝置的A-A線中的其他實施方式的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另一其他的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中10-接觸式面板裝置,11-接觸表面,21-基板,31-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2-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41、42、43-反射體,51、52、53-接收側元件部,200、201-彈性表面波,400-接觸體,X-第1方向,Y-第2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參照附圖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觸式面板裝置的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的俯視圖。該接觸式面板裝置10,能同時稱為輸入裝置或坐標輸入裝置。
圖2是表示圖1的接觸式面板裝置的A-A線中的截面構造圖。圖3表示圖1的接觸式面板裝置的B-B線中的截面構造圖。
如圖1至如圖3所示,接觸式面板裝置10,具有顯示裝置20;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多個反射體41、42、43;以及多個接收側元件部51、52、53。
在圖1中,將縱方向作為X方向,橫方向作為Y方向。X方向是第1方向,Y方向是第2方向。
該接觸式面板裝置10,通過使手指或如鐵筆(stylus)那樣的接觸體在接觸表面11上接觸,能檢測出接觸體的在接觸表面11中的坐標或位置。由此接觸式面板裝置10,也能使用于手寫輸入裝置。
如圖1所示的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反射體41至43、及接收側元件部51至53,配置于基板21之上。
如圖2所示,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形成于壓電體61之上。如圖2所示的反射體41至43,形成于壓電體62之上。
如圖3所示,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形成于壓電體63之上。如圖2所示的反射體51至53,形成于壓電體64之上。
圖2和圖3所示的壓電體61至64,配置于基板21之上。
顯示裝置20,具有基板21。該顯示裝置20,是平面型的顯示(display)裝置,例如能采用液晶顯示裝置。基板21,例如是透明的玻璃基板。壓電體61至64,例如能通過ZnO、或AlN、PZT(壓電性薄膜、piezo)等來制作。
圖1中,為了圖示的簡單化而省略壓電體61至64的圖示。
如圖2和圖3所示,壓電體61至64,在基板21的4個邊角部分上由四角形的框狀而形成;壓電體61至64之間的基板21的表面,是用于使手指或鐵筆那樣的接觸體接觸的接觸表面11。圖1至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具有擬正方形或長方形狀的接觸表面11。
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和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是用于將彈性表面波激發(fā)的梳齒電極(IDT;Inter Digital Transducer)。
如圖1所示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具有用于供給激發(fā)用的信號的第1梳齒電極部31A,和接地側的第2梳齒電極部31B。同樣地,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具有用于供給激發(fā)用的信號的第1梳齒電極部32A,和接地側的第2梳齒電極部32B。第1梳齒電極部31A,32A是電連接的。第2梳齒電極部31B,32B也是電連接的。
第1梳齒電極部31A,以使驅動電路100的激發(fā)用信號101供給的方式,連接于驅動電路100。接地側的梳齒電極部31B,與驅動電路100的接地端子102連接。
圖1所示接收側元件部51、52、53具有相同的形狀。接收側元件部51至53具有用于將各自信號進行接收的梳齒電極部51A、52A、53A。接收側元件部51至53,沿Y方向,以相對于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置有間隔而對向地形成在基板21之上。以和這些梳齒電極部51A、52A、53A對應,接地用的梳齒電極部51B、52B、53B設置在接收側元件部51、52、53上。
梳齒電極部51A、52A、53A,分別電連接在多路調整器105的端子105A、105B、105C上。梳齒電極部51B、52B、53B,連接在驅動電路100的接地端子106上。
所述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接收側元件部51至53,通過分別將諸如鋁等金屬導體進行蒸鍍而形成為薄膜狀,而且例如能通過光刻法等而形成。
以下,對圖1所示的反射體41至43進行說明。
反射體41至43,沿X方向置有間隔而排列著。而且,這些反射體41至43,以相對于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置有間隔而對向地形成在基板21之上。反射體41至43,例如通過將鋁那樣的金屬導體進行蒸鍍或通過濺射形成于薄膜狀,而且能通過光刻法等而形成。
其特征是反射體41至43,將由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發(fā)送的彈性表面波進行反射,使相對于接收側元件部51至53具有各自接收的功能。
反射體41,相對于直線L以傾斜角度θ1傾斜而形成。同樣地反射體42,相對于直線L以傾斜角度θ2傾斜而形成。反射體43,相對于直線L以傾斜角度θ3傾斜而形成。該直線L是和第2方向的Y方向平行的方向。
傾斜角度θ1至θ3,也可稱為反射角,例如作為優(yōu)選該傾斜角度被設定于10度至45度的范圍。在圖1的示例中雖然設置有反射體41至43總共3個,但傾斜角度θ1最大,其次是傾斜角度θ2大,然后是傾斜角度θ3最小。
在圖1中,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產生的彈性表面波200,能由直接對應的接收側元件部31接收。
相對于此,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產生的彈性表面波201,由對應的反射體41至43的任一個進行反射,相對于對應的接收側元件部51被引導而由接收側元件部51至53的任一個接收。
圖4至圖6,表示在接觸表面11之上接觸接觸體400的樣子的示例。在圖4的示例中,接觸體400,在對應于反射體41和接收側元件部51的位置上進行接觸。在圖5的示例中,接觸體400,在對應于反射體42和接收側元件部52的位置上進行接觸。在圖6的示例中,接觸體400,在對應于反射體43和接收側元件部52的位置上進行接觸。
圖7表示備有接觸式面板裝置10的電路的示例。接觸式面板裝置10的電路,具有驅動電路100和多路調制器105、A/D轉換器(模擬數(shù)字轉換器)120、檢測電路121、CPU(中央處理裝置)122。
多路調制器105的端子105D,通過A/D轉換器120與檢測電路121連接。檢測電路121與CPU122連接。驅動電路100,通過CPU122的指令,則以相對圖1所示的第1梳齒電極部31A和第2梳齒電極部32A同時地供給激發(fā)用信號101。
圖7的多路調制器105的端子105D,是相對端子105A、105B、105C依次連接的部件。由梳齒電極部51A、51B、51C獲得的接收信號,傳送到端子105A、105B、105C。多路調制器105的端子105D,通過將端子105A、105B、105C依次切換;而梳齒電極部51A、51B、51C接收的信號,通過A/D轉換器120進行模擬數(shù)字轉換。模擬數(shù)字轉換過的信號,通過檢測電路121實施信號檢測的確認,并傳送到CPU122;CPU122,判別接收側元件部51、52、53中的哪一個已接收了信號。
以下,對CPU122如圖4至圖6的示例那樣將接觸表面11中的接觸體400的位置進行檢測的示例進行說明。
在圖4的示例中,接觸體400,與對應于反射體41和接收側元件部51的位置接觸。即接觸體400,與接觸表面11的位置P1接觸。
即使在圖4至圖6的任一的情況下,在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的第1梳齒電極部31A、和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的第1梳齒電極部32A上,同時由驅動電路100供給激發(fā)用信號201。
由此,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和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32,同時將彈性表面波201和彈性表面波200分別激發(fā)。彈性表面波201在Y方向被激發(fā)而將傳播于接觸表面11。彈性表面波200沿X方向將傳播于接觸表面11。
在圖4的示例中,因為接觸體400位于位置P1上,所以彈性表面波201,在位置P1中衰減而行進于反射體41,能由反射體41反射而由接收側元件部51進行接收。與此同時,彈性表面波200,在位置P1中衰減后,能直接接收于接收側元件部51中。
接收側元件部51,因為通過接觸體400能將已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1和已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0進行接收,所以圖7所示的CPU122,能判別接觸體400位于位置P1的事實。
其他的接收側元件部52、53,利用反射體42、43,在將沒有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1單獨地接收的同時,也對沒有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0單獨地接收。
在圖5的示例中,因為接觸體400被定位于接觸表面11的位置P2,所以彈性表面波201,在位置P2中衰減后,由反射體42反射而由接收側元件部52行接收。彈性表面波200,在位置P2上衰減后,能直接由接收側元件部52接收。
由此,接收側元件部52,因為能將已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1和已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0進行接收,所以圖7的CPU122能判別接觸體400位于位置P2的事實。
這時的接收側元件部51、53,通過反射體41、43接收沒有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1的同時,沒有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0,能直接在接收側元件部51、53上接收。
在圖6的示例中,接觸體400,在接觸表面11的位置P3上被定位。由此,已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1,由反射體43反射而能由接收側元件部53接收。彈性表面波200,能在位置P3上衰減后直接由接收側元件部52接收。由此,接收側元件部53能將已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1接收;接收側元件部52能將已衰減的彈性表面波200接收。
由此,圖7的CPU,能判別接觸體400位于位置P3的事實。
圖8表示接觸體與接觸表面沒有接觸的狀態(tài)和已接觸的狀態(tài)中的損失大小的示例。
圖8(A)中,表示接觸體與接觸表面沒有接觸的狀態(tài),這時的損失,比圖8(b)所示的接觸體已接觸的狀態(tài)要小。圖8(C)表示相對于時間波的強度的變化。在接觸體與接觸表面已接觸的情況下,波的強度在t1時間點上,要減低。
圖9表示本發(fā)明的其他的實施方式。
在圖9的實施方式中,雖然和圖1至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具有相同構造,但還在該構造上在基板21的接觸表面11之上設置有樹脂膜450。該樹脂膜450,例如是透明的聚酯膜等。該樹脂膜450配置在接觸表面11之上;樹脂膜450,通過支撐部件451,離開接觸表面11而被支撐。由此,如果手指或鐵筆那樣的接觸體400與樹脂膜450接觸,則浫進于D方向而與接觸表面11接觸。因而,能由接觸體400產生單擊(click)感。而且,因為樹脂膜450覆蓋接觸表面11,所以能防止對接觸表面11的損傷。如果接觸表面11受了傷痕等的損傷,因為對彈性表面波200、201的傳播產生影響,所以能防止接觸體的正確位置不能檢測之虞。
該接觸式面板裝置10,具有下部電極650。該下部電極650,配置于壓電體61、62和基板21之間。
圖10,表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其他的實施方式。圖10的實施方式與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是反射體41、42、43的構造。圖10的實施方式的其他的構成要素,因為與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對應的構成要素是相同的、所以則將利用其說明。
圖10的反射體41至43,各自例如具有3個發(fā)射部分。即,反射體41具有3個發(fā)射部分41A至41C。反射體42,具有3個發(fā)射部分42A至42C。反射體43,具有3個發(fā)射部分43A至43C。
這樣,具有以下優(yōu)點(merit)通過將各反射體41至43由多個反射部分構成,由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31激發(fā)的彈性表面波201A至201C,分別以高反射效率由反射體41至43使其反射并在增強信號強度的狀態(tài)下接收于接收側元件部51至53。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接收側元件部,由1組完成;接收側元件部,能直接接收來自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因而,反射體,將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進行反射而使接收側元件部接收。由此,在減少接收側元件部的數(shù)目,能將電配線構造簡單化的同時,使電配線的實際安裝要簡單也能謀求成本降低。多個反射體,能反射來自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彈性表面波后使之在接收側元件部接收。
本發(fā)明不限定于所述實施方式,例如能將反射體的數(shù)目或反射體的角度、接收側元件部的數(shù)目,進行適宜地變更。雖然作為優(yōu)選反射體的數(shù)目及接收側元件部分數(shù)目分別是相同的數(shù)目,但數(shù)目越是增加,接觸表面中的接觸體的接觸位置的檢測精度也越高。
例如,圖2所示的顯示裝置20,不限于液晶顯示裝置,例如即使是作為其他種類的平面型的顯示裝置的SED(表面電場顯示器)等的FED(電場發(fā)射顯示器)或等離子體顯示裝置也無妨。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基板21,也能稱為基材?;?1,雖然表示顯示裝置的一部分的示例,但不限于此、在基板21的下部上也可配置顯示裝置以外的部件。
本發(fā)明,不限定于所述實施方式,在不超出本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能進行種種的變更。
所述實施方式的各構成,能省略其中一部分,或可以和所述的不同地進行任意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接觸式面板裝置,通過使從發(fā)送側元件部發(fā)送的彈性表面波在接觸表面上傳播后由接收側元件部接收,以獲得在所述接觸表面上已接觸的接觸體的在所述接觸表面中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其沿第1方向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并發(fā)送彈性表面波;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其沿垂直于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并發(fā)送彈性表面波;接收側元件部,其沿所述第2方向、相對所述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置有間隔對向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接收來自所述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的所述彈性表面波;和反射體,其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反射來自所述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所述彈性表面波并使所述接收側元件部接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式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反射體,沿所述第1方向相對所述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置有間隔對向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觸式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接收側元件部,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著。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觸式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射體,為了使來自所述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所述彈性表面波,相對于對應的所述接收側元件部上接收而各自變化設定角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觸式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射體,具有多個反射部分,所述多個反射部分配置為沿所述第2方向置有間隔而平行。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能將接收用元件部的數(shù)目減少、且謀求構造簡單化的接觸式面板裝置。本發(fā)明的接觸式面板裝置,是獲得在所述接觸表面上已接觸的接觸體的在所述接觸表面中的位置的接觸式面板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其沿第1方向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并發(fā)送彈性表面波;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其沿垂直于第1方向的第2方向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并發(fā)送彈性表面波;接收側元件部,其沿所述第2方向、相對所述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置有間隔對向而配置在所述基板上,接收來自所述第2發(fā)送側元件部的所述彈性表面波;和反射體,其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反射來自所述第1發(fā)送側元件部的所述彈性表面波并使所述接收側元件部接收。
文檔編號G06F3/041GK1797307SQ200510134089
公開日2006年7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舩坂司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东港市| 长汀县| 通河县| 陇南市| 英吉沙县| 渭源县| 正阳县| 全州县| 五家渠市| 长垣县| 长岭县| 巢湖市| 山阳县| 萨嘎县| 周宁县| 固阳县| 于田县| 淮阳县| 白山市| 天祝| 泰顺县| 尤溪县| 吉水县| 太保市| 濮阳县| 台北市| 叶城县| 饶平县| 吴旗县| 桑日县| 湖北省| 凌云县| 兴安盟| 来安县| 辽宁省| 德清县| 板桥市| 密云县| 高邮市| 宜兴市|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