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齒輪熱套定位工裝及其所應用的發(fā)動機總成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齒輪熱套定位工裝。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具有上述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的發(fā)動機總成。
背景技術:
發(fā)動機總成作為工程機械中較為核心的動力部件,其安裝精度直接決定了發(fā)動機工作時的可靠性,隨著工程機械的應用不斷拓展,發(fā)動機總成中零部件的設計顯得尤為重
要。在發(fā)動機總成中,曲軸上通常通過熱套的方式連接有附件齒輪,以機油泵驅動齒輪為例,具體操作時,將加熱后的機油泵驅動齒輪套在曲軸軸頸上,在常溫下進行冷卻,即可保證機油泵驅動齒輪在曲軸上的固定。為了保證機油泵驅動齒輪在曲軸上準確定位,一般在曲軸上的對應位置處加工臺肩,而所需熱套的機油泵驅動齒輪的端面則與該臺肩的邊緣對齊,以此確保機油泵驅動齒輪的位置準確度。目前,機油泵驅動齒輪的定位主要由人工完成,其與曲軸上的臺肩的位置確定則主要通過肉眼實現(xiàn)。顯然,這一技術對工人的經驗要求較高,一旦工人經驗不足,將大大降低機油泵驅動齒輪的定位精度,較難滿足其圓跳度、平面度等精度要求,最終導致發(fā)動機的工作可靠性較低。因此,如何提高齒輪熱套于曲軸上時的定位精度,已成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齒輪熱套定位工裝,該工裝可提高齒輪熱套于曲軸上時的定位精度。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的發(fā)動機總成以及具有該發(fā)動機總成的汽車。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一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齒輪熱套定位工裝,該熱套定位工裝與曲軸連接,其包括上蓋以及可與所述上蓋固定連接以形成曲軸軸頸配合孔的下蓋,所述上蓋一側端面具有與所述曲軸上的臺肩配合的臺肩抵靠上端面以及與齒輪抵接的齒輪抵靠上端面,所述下蓋一側端面具有與所述臺肩配合的臺肩抵靠下端面以及與所述齒輪抵接的齒輪抵靠下端面。優(yōu)選地,所述上蓋上具有所述臺肩抵靠上端面的一側設置有沿所述曲軸的軸向延伸的上凸緣,所述上凸緣的端面形成所述齒輪抵靠上端面,且所述上凸緣的內徑大于所述臺肩的外徑。優(yōu)選地,所述下蓋上具有所述臺肩抵靠下端面的一側設置有沿所述曲軸的軸向延伸的下凸緣,所述下凸緣的端面形成所述齒輪抵靠下端面,且所述下凸緣的內徑與所述上凸緣的內徑相等。優(yōu)選地,所述上蓋與所述下蓋通過固定螺栓和定位銷連接,所述定位銷和所述固定螺栓至少為兩組。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定位銷均為兩組,且兩組所述固定螺栓和兩組所述定位銷呈對角線布置。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螺栓為內六角螺栓。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銷為圓柱定位銷。優(yōu)選地,所述上蓋的外表面為圓柱面。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 型提供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包括上蓋以及下蓋,上蓋與下蓋固定連接后可形成曲軸軸頸配合孔,上蓋一側端面具有與曲軸上的臺肩配合的臺肩抵靠上端面以及與齒輪抵接的齒輪抵靠上端面,下蓋一側端面具有與臺肩配合的臺肩抵靠下端面以及與齒輪抵接的齒輪抵靠下端面。使用該工裝時,首先將上蓋和下蓋固定連接,使得臺肩抵靠上端面和臺肩抵靠下端面與曲軸上的臺肩配合,然后將加熱后的齒輪套到臺肩上,同時將齒輪與齒輪抵靠上端面和齒輪抵靠下端面抵接,從而完成齒輪的定位。從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通過設置上蓋和下蓋,將齒輪抵接于分別設置于上蓋和下蓋上的齒輪抵靠上端面和齒輪抵靠下端面,減小了工人通過肉眼觀察的方式實現(xiàn)齒輪定位所導致的定位誤差,從而提高了齒輪熱套于曲軸上時的定位精度。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二個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fā)動機總成,該發(fā)動機總成包括曲軸,還包括與所述曲軸連接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所述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為上述任一項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由于上述齒輪熱套定位工裝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的發(fā)動機總成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三個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車架以及設置于所述車架上的發(fā)動機總成,所述發(fā)動機總成為上述發(fā)動機總成。由于上述發(fā)動機總成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發(fā)動機總成的汽車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的安裝位置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上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下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6中曲軸I、臺肩11、齒輪2、上蓋3、臺肩抵靠上端面31、齒輪抵靠上端面32、下蓋4、臺肩抵靠下端面41、齒輪抵靠下端面42、內六角螺栓5、圓柱定位銷6。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齒輪熱套定位工裝,該工裝可提高齒輪熱套于曲軸上時的定位精度。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的發(fā)動機總成以及具有該發(fā)動機總成的汽車。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與曲軸I的軸頸連接,其包括上蓋3以及下蓋4,上蓋3與下蓋4固定連接后可形成曲軸軸頸配合孔,即上蓋3和下蓋4的內徑均與曲軸I的軸頸大小相等。上蓋3 —側端面具有與曲軸I上的臺肩11配合的臺
肩抵靠上端面31以及與齒輪2抵接的齒輪抵靠上端面32,下蓋4 一側端面具有與臺肩11配合的臺肩抵靠下端面41以及與齒輪2抵接的齒輪抵靠下端面42。上蓋3與下蓋4可通過鉚釘或其他連接件連接,只要保證臺肩抵靠上端面31與臺肩抵靠下端面41位于同一平面內,齒輪抵靠上端面32與齒輪抵靠下端面42位于同一平面內即可。具體實施時,可將臺肩抵靠上端面31、齒輪抵靠上端面32、臺肩抵靠下端面41和齒輪抵靠下端面42均設置于同一平面內。使用上述工裝時,首先將上蓋3和下蓋4固定連接至曲軸I軸頸上,使得臺肩抵靠上端面31和臺肩抵靠下端面41與曲軸I上的臺肩11配合,然后將加熱后的齒輪2套到臺肩11上,同時將齒輪2與齒輪抵靠上端面32和齒輪抵靠下端面42抵接,從而完成齒輪2的定位。從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通過設置上蓋3和下蓋4,將齒輪2抵接于分別設置于上蓋3和下蓋4上的齒輪抵靠上端面32和齒輪抵靠下端面42,減小了工人通過肉眼觀察的方式實現(xiàn)齒輪2的定位所導致的定位誤差,從而提高了齒輪2熱套于曲軸I上時的定位精度。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上蓋3上具有臺肩抵靠上端面31的一側設置有沿曲軸I的軸向延伸的上凸緣,此上凸緣的端面形成齒輪抵靠上端面32,且上凸緣的內徑大于臺肩11的外徑。如此,齒輪抵靠上端面32即位于臺肩抵靠上端面31的外側,齒輪2在定位過程中僅與齒輪抵靠上端面32配合,從而避免齒輪抵靠上端面32與臺肩抵靠上端面31之間存在平面度誤差時,所導致的齒輪2定位不準,以此進一步提高齒輪2在熱套至曲軸I上時的定位精度。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也可在下蓋4上具有臺肩抵靠下端面41的一側設置沿曲軸I的軸向延伸的下凸緣,此下凸緣的端面形成齒輪抵靠下端面42,且下凸緣的內徑與上凸緣的內徑相等。此時,通過上凸緣和下凸緣的共同作用,不僅可以提高齒輪2的定位精度,還可使該定位工裝的中心基本位于曲軸I的中心處,避免僅設置上凸緣時出現(xiàn)定位工裝偏心的情況,進而避免此情況對齒輪2的定位精度產生的負面影響。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上蓋3和下蓋4還可通過固定螺栓和定位銷同時實現(xiàn)連接,可以理解的是,該固定螺栓和定位銷均至少為兩組,以保證上蓋3的兩端與下蓋4的兩端均可靠連接。具體地,在上蓋3和下蓋4的連接面上均開設銷孔,且上蓋3上還開設光孔,下蓋4上則開設與該光孔對應的螺紋孔。結合曲軸I軸頸的尺寸,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固定螺栓和定位銷均設置為兩組,且兩組固定螺栓的中心連線平行于兩組定位銷的中心連線。為了更顯著地提高齒輪2的定位精度,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上述兩組固定螺栓和上述兩組定位銷以對角線的形式布置,進而平衡固定螺栓和定位銷施加于上蓋3和下蓋4的力,提高該定位工裝的工作可靠性。結合工程實際需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將固定螺栓設置為內六角螺栓5,以便于上蓋3和下蓋4的快速拆裝。進一步地,還可將定位銷設置為圓柱定位銷6,以保證臺肩抵靠上端面31與臺肩抵靠下端面41以及齒輪抵靠上端面32與齒輪抵靠下端面42的平面度。通常,為了保證上蓋3與下蓋4的連接,需要在上蓋3或下蓋4上加工一水平面,固定螺栓和定位銷均通過該水平面向上蓋3和下蓋4施 加作用力,因此可將上蓋3或者下蓋4的外表面設置為橢圓狀,以此形成所需的水平面。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中,鑒于定位操作的方便性考慮,將該水平面設置于上蓋3上,使得固定螺栓和定位銷均沿豎直方向向下進入上蓋3和下蓋4上相應的孔內。更優(yōu)選地,可將上蓋3的外表面設置為圓柱面,且該圓柱面的邊緣為沿豎直方向向下延伸的切面,以此保證上蓋3和下蓋4通過固定螺栓和定位銷可靠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發(fā)動機總成包括曲軸I以及與曲軸I連接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該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為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由于上述齒輪熱套定位工裝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的發(fā)動機總成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作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包括車架以及設置于車架上的發(fā)動機總成,該發(fā)動機總成為上述發(fā)動機總成。由于上述發(fā)動機總成具有上述技術效果,具有該發(fā)動機總成的汽車也應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作詳細介紹。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及其所應用的發(fā)動機總成及汽車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ー種齒輪熱套定位エ裝,其特征在干,該熱套定位エ裝與曲軸(I)連接,其包括上蓋(3)以及可與所述上蓋(3)固定連接以形成曲軸軸頸配合孔的下蓋(4),所述上蓋(3)—側端面具有與所述曲軸⑴上的臺肩(11)配合的臺肩抵靠上端面(31)以及與齒輪(2)抵接的齒輪抵靠上端面(32),所述下蓋(4) 一側端面具有與所述臺肩(11)配合的臺肩抵靠下端面(41)以及與所述齒輪(2)抵接的齒輪抵靠下端面(42)。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3)上具有所述臺肩抵靠上端面(31)的一側設置有沿所述曲軸(I)的軸向延伸的上凸緣,所述上凸緣的端面形成所述齒輪抵靠上端面(32),且所述上凸緣的內徑大于所述臺肩(11)的外徑。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4)上具有所述臺肩抵靠下端面(41)的一側設置有沿所述曲軸(I)的軸向延伸的下凸緣,所述下凸緣的端面形成所述齒輪抵靠下端面(42),且所述下凸緣的內徑與所述上凸緣的內徑相等。
4.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3)與所述下蓋(4)通過固定螺栓和定位銷連接,所述定位銷和所述固定螺栓至少為兩組。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其特征在干,所述固定螺栓和所述定位銷均為兩組,且兩組所述固定螺栓和兩組所述定位銷呈對角線布置。
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為內六角螺栓(5)。
7.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銷為圓柱定位銷(6)。
8.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3)的外表面為圓柱面。
9.ー種發(fā)動機總成,包括曲軸(I),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曲軸(I)連接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所述齒輪熱套定位エ裝為權利要求1-8中任ー項所述的齒輪熱套定位エ裝。
10.一種汽車,包括車架以及設置于所述車架上的發(fā)動機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動機總成為權利要求9所述的發(fā)動機總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齒輪熱套定位工裝,該熱套定位工裝與曲軸連接,其包括上蓋以及可與上蓋固定連接以形成曲軸軸頸配合孔的下蓋,上蓋一側端面具有與曲軸上的臺肩配合的臺肩抵靠上端面以及與齒輪抵接的齒輪抵靠上端面,下蓋一側端面具有與臺肩配合的臺肩抵靠下端面以及與齒輪抵接的齒輪抵靠下端面。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齒輪熱套定位工裝的發(fā)動機總成以及具有該發(fā)動機總成的汽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齒輪熱套定位工裝通過設置上蓋和下蓋,將齒輪抵接于分別設置于上蓋和下蓋上的齒輪抵靠上端面和齒輪抵靠下端面,減小了工人通過肉眼觀察的方式實現(xiàn)齒輪定位所導致的定位誤差,從而提高了齒輪熱套于曲軸上時的定位精度。
文檔編號F16B21/06GK202579528SQ2012201810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魏順冬, 付艷麗, 龐進軍, 于洋, 彭升平, 郭明, 左洋 申請人: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