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航天伺服液壓系統(tǒng)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
背景技術:
在航天伺服領域,廣泛采用液壓能源作為彈(箭)上伺服系統(tǒng)用能源,隨著伺服系統(tǒng)性能的提高,對液壓能源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提高伺服系統(tǒng)工作的可靠性、穩(wěn)定性和清潔度,防止液壓油在泵入口產生空化,在現代伺服系統(tǒng)中大都采用密封式自增壓油箱。
傳統(tǒng)的增壓方式是利用氣體增壓的蓄能器來滿足切線泵啟動和工作時的入口油壓要求,該種方式結構復雜、體積龐大、重量重,同時易出現油、氣滲混,使得切線泵的性能下降,不適應于航天產品長期貯存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增壓油箱結構復雜、體積龐大、重量重,同時易出現油、氣滲混,使得切線泵的性能下降,不適應于航天產品長期貯存使用的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采用的方案:
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包括增壓波紋管、增壓作動器、箱體組件,增壓波紋管與增壓作動器連接,增壓波紋管與增壓作動器固定于箱體 組件內。
所述增壓作動器包括連接管、活塞缸、活塞桿、鎖緊螺母二、球桿、上球窩、鎖緊螺母三和下球窩;活塞桿位于活塞缸內部,活塞桿與活塞缸之間設有三處密封,連接管的一端從活塞桿的底部插入,上球窩套入球桿,上球窩與下球窩將球桿的球頭包裹住,球桿從塞桿的頂部插入,球桿與連接管連接,并通過鎖緊螺母二鎖緊;下球窩與活塞桿連接,并通過鎖緊螺母三鎖緊。
所述增壓波紋管包括密封環(huán)體、波紋管、杯體,波紋管的兩端分別與封環(huán)體和杯體焊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簡化結構,解決了油、氣滲混的難題;
(2)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滿足切線泵啟動和工作時的入口油壓要求;
(3)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確保切線泵的可靠啟動和正常工作;
(4)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能夠吸收流體熱漲冷縮的體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增壓作動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增壓波紋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1-增壓波紋管、2-增壓作動器、3-箱體組件、4-鎖緊螺母一、5-連接管、6-活塞缸、7-活塞桿、8-鎖緊螺母二、9-球桿、10-上球窩、11-鎖緊螺母三、12-下球窩、13-密封環(huán)體、14-波紋管、15-杯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自增壓油箱裝置,包括增壓波紋管1、增壓作動器2、箱體組件3、鎖緊螺母一4,增壓波紋管1與增壓作動器2通過鎖緊螺母一4連接,增壓波紋管1與增壓作動器2位于箱體組件3內固定。
如圖2所示,增壓作動器2包括連接管5、活塞缸6、活塞桿7、鎖緊螺母二8、球桿9、上球窩10、鎖緊螺母三11和下球窩12,活塞桿7位于活塞缸6內部,活塞桿7與活塞缸6之間設有三處密封,連接管5的一端從活塞桿7的底部插入,上球窩10套入球桿9,上球窩10與下球窩12將球桿9的球頭包裹住,球桿9從塞桿7的頂部插入,球桿9與連接管5通過螺紋連接,并通過鎖緊螺母二8鎖緊;下球窩12與活塞桿7通過螺紋連接,并通過鎖緊螺母三11鎖緊;從而實現連接管5與活塞桿7集成為一體,活塞桿7運動,連接管5隨動。
如圖3所示,增壓波紋管3包括密封環(huán)體13、波紋管14、杯體15,波紋管14的兩端分別通過鎢極氬弧焊與封環(huán)體13和杯體15焊 接。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
切線泵啟動后產生的高壓油通過增壓作動缸2的高壓孔進入增壓作動器2的高壓腔,作用在活塞桿7環(huán)形面積上,當高壓為零時,油箱低壓壓力只取決于油箱加注后增壓波紋管3產生的彈力,切線泵啟動后,隨著高壓的升高,低壓壓力不僅取決于增壓波紋管3產生的彈力,同時也取決于油箱高壓作用于活塞桿7環(huán)形面積上的力,即油箱低壓隨著高壓的升高而增加。
上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顯然本發(fā)明的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非實質性改進,或者未經改進,將本發(fā)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