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滑動頂梁液壓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礦用自移式液壓支架,特別適用于煤層厚度3.5米以下、巖石頂板、一次采全高的緩傾斜及水平工作面。
本實用新型為我國專利85202365·0號——滑移頂梁液壓支架的改進;滑移頂梁液壓支架是由頂梁、液壓支柱、板彈簧和移動液壓缸組成;主要用于急傾斜及緩傾斜特厚煤層水平分層及斜切分層頂煤陷落工作面;如果把它用于緩傾斜及水平分層一次采全高的工作面則頂梁的支護面積需增大,后頂梁的支承力需增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頂板支護面積大、后頂梁支承能力強、并且結構簡單,適用于緩傾斜和水平工作面的支護裝備。
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在于前頂梁的頂板寬于其底板,其寬度為200~500mm;后頂梁為異形結構如“T”形、“十”字形、“
”形、“H”形、三角形和大矩形等,增大了支護面積;前伸梁、后頂梁通過板彈簧連接在一起;前頂梁、后頂梁共用一個液壓缸驅動;后頂梁的支柱根據(jù)后頂梁的形狀設置橫向排列2~3個液壓支柱或采用承載能力增大1.2~3倍的液壓支柱。
板彈簧的厚度為40~60mm,寬度為100~150mm;液壓支柱的萬向底盤做成圓形或多邊形,其外徑或外接圓直徑為300~400mm。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結構簡單,前頂梁、后頂梁的移位只用一個液壓缸即可;前、后頂梁支護面積大,后頂梁承載能力高;液壓支柱上做有壓力表的安裝孔,可以隨時對礦壓進行測量。
1為前伸梁;2為前頂梁;3為移動液壓缸;4為液壓支柱;5為板彈簧;6為后頂梁;7為液壓支柱的萬向底盤;8為前頂梁頂板;9為前頂梁底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由頂梁、液壓支柱、板彈簧和移動液壓缸組成;鉸接在前頂梁(2)中的移動液壓缸(3)的活塞桿端部與板彈簧(5)連接在一起,板彈簧(5)的兩端分別與前伸梁(1)和后頂梁(6)連接著,前、后頂梁與液壓支柱(4)連在一起。前頂梁的頂板(8)寬為400mm,兩邊懸臂伸出;后頂梁做成“T”形,以增大支護面積,可以達到高檔工作面支護面積的四倍,可以即使頂板較破碎的工作面也能安全操作;后頂梁(6)下設置兩個橫向并列液壓支柱(4)能有效地起到切頂作用,可以使切頂線的支護強度達到85噸/米2以上,甚至達到100噸/米2。工作時,例如,前頂梁前移,前頂梁(2)上的液壓支柱(4)首先提起,脫離底板;接著移動液壓缸(3)的前腔注液,缸體帶著前頂梁(2)前移,到位后,前頂梁(2)上的液壓支柱(4)下落于底板上并支承。后頂梁(6)的前移過程首先提起后頂梁(6)的液壓支柱(4),接著移動液壓缸(3)后腔進液,活塞桿帶動前伸梁(1)和后頂梁(6)一起向前移動,待到位后,后頂梁(6)的液壓支柱(4)下落于底板上并支承,至此完成一個循環(huán)。液壓支柱(4)上做有壓力表安裝孔可隨時檢查礦壓;板彈簧(5)的厚度為45mm,寬度為120mm,液壓支柱(4)下端設置有防滑的萬向活動底盤(7),其直徑為φ320mm,在軟巖或煤底上使用時不會下滑和陷下。
權利要求
1.一種由頂梁、液壓支柱、移動液壓缸和板彈簧組成的滑動頂梁液壓支架其特征在于A、前頂梁(2)的頂板(8)寬于其底板(9);B、后頂梁(6)采用增大支護面積的異形結構如“T”形、“十”字形、“
”形、“H”形、三角形和大矩形;C、按照后頂梁(6)的形狀設置橫向排列2~3個減壓支柱或采用承載能力增大1.2~3倍的液壓支柱;D、前伸梁(1)、后頂梁(6)通過板彈簧(5)連接在一起;E、前頂梁(2)和后頂梁(6)的移動共用一個移動液壓缸(3);F、移動液壓缸(3)鉸接在前頂梁(2)上,移動液壓缸(3)的活塞桿端部與板彈簧(5)連接在一起,前、后頂梁與液壓支柱(4)連接。
2.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滑動頂梁液壓支架,其特征在于前頂梁(2)的頂板(8)寬度為200~500mm。
3.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滑動頂梁液壓支架,其特征在于液壓支柱(4)的萬向底盤(7)做成圓形,其外徑為300~400mm。
4.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滑動頂梁液壓支架,其特征在于液壓支柱(4)的萬向底盤(7)做成多邊形,其外接圓直徑為300~400mm。
5.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滑動頂梁液壓支架,其特征在于液壓支柱(4)上制有壓力表安裝孔。
6.按照權利要求
1所說的滑動頂梁液壓支架,其特征在于板彈簧(5)的厚度為40~60mm,寬度為100~150mm。
專利摘要
滑動頂梁液壓支架屬于煤礦用自移式支架,用作緩傾斜和水平工作面的支護裝置?;瑒禹斄阂簤褐Ъ苡汕吧炝?、前頂梁、后頂梁、移動液壓缸、板彈簧以及支承頂梁的液壓支柱組成。通過液壓回路使液壓支柱升、降,并使移動液壓缸動作,使滑動頂梁液壓支架做邁步移動。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增大了支護面積和后頂梁的支承力,改善了工人的勞動條件。
文檔編號E21D15/44GK87206913SQ87206913
公開日1987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1987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程鵬程, 李信斌, 王敬環(huán), 袁曙光, 劉樹海 申請人:北京礦務局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