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過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天然氣過濾裝置,包括上蓋體、筒體和濾芯;濾芯底部設置有密封板;上蓋體包括連接圓柱體和設置于連接圓柱體底部中心的圓柱延伸段,連接圓柱體與筒體的頂部連接,圓柱延伸段內(nèi)開設有液體容納空腔,連接圓柱體上開設有進液流道,連接圓柱體上設置有進氣管,圓柱延伸段上沿圓周方向均勻開設有多個與液體容納腔連通的出氣口,濾芯設置于筒體并與連接圓柱體的底部連接,濾芯完全包圍圓柱延伸段;連接圓柱體上開設有出氣流道。發(fā)明在過濾過程中,使天然氣先與水接觸,天然氣與水接觸后,天然氣中的雜質(zhì)會聚合成團,雜質(zhì)的直徑增大,使得天然氣在通過濾芯時,雜質(zhì)能夠完全被濾芯阻擋,從而提高了天然氣的過濾效果。
【專利說明】天然氣過濾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天然氣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天然氣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未經(jīng)過處理的天然氣中含有少量的雜質(zhì),這些雜質(zhì)會影響天然氣的燃燒,同時會 導致用氣設備發(fā)生堵塞。為此,在天然氣投入使用前,需要對天然氣進行過濾,濾除天然氣 中的雜質(zhì)。
[0003] 當前,主要采用帶濾芯的過濾器對天然氣進行過濾。由于雜質(zhì)顆粒較小,部分直徑 小于濾芯通過孔孔徑的雜質(zhì)會從濾芯上穿過,導致過濾效果不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過濾效果好的天然氣過濾裝 置。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天然氣過濾裝置,包括上蓋體、筒體和濾芯;筒體底部封閉,頂部開放;濾芯底部設置 有密封板;上蓋體包括連接圓柱體和設置于圓柱體底部中心的圓柱延伸段,連接圓柱體與 筒體的頂部連接,圓柱延伸段位于筒體內(nèi),圓柱延伸段內(nèi)開設有液體容納空腔,連接圓柱體 上開設有與液體容納空腔連通的進液流道,連接圓柱體上設置有一端延伸至液體容納空腔 內(nèi)的進氣管,圓柱延伸段上沿圓周方向均勻開設有多個與液體容納腔連通的出氣口,濾芯 設置于筒體并與連接圓柱體的底部連接,濾芯完全包圍圓柱延伸段,濾芯的外表面與筒體 的內(nèi)表面之間存在間隙;連接圓柱體上開設有與濾芯的外表面與筒體的內(nèi)表面之間的間隙 連通的出氣流道。
[0006] 工作原理如下: 通過進液流道向液體容納空腔中注入水,天然氣從進氣管進入液體容納空腔中的水 中,與水接觸后再通過出氣口進入濾芯內(nèi)部,天然氣被濾芯過濾后通過出氣流道排出。天然 氣與水接觸后,天然氣中的雜質(zhì)會聚合成團,雜質(zhì)的直徑增大,使得天然氣在通過濾芯時, 雜質(zhì)能夠完全被濾芯阻擋,從而提高了天然氣的過濾效果。出氣口在圓柱延伸段上沿圓周 方向均勻分布,使得天然氣能夠與濾芯充分接觸,避免天然氣只從濾芯部分位置通過,導致 濾芯短時間內(nèi)即發(fā)生堵塞的問題。
[0007] 進一步的,所述筒體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堵塞A。
[0008] 取下螺紋堵塞A,可以排出筒體內(nèi)的污物。
[0009] 進一步的,所述密封板上設置有螺紋堵塞B ;還包括與所述螺紋堵塞A和螺紋堵塞 B連接的連接桿。
[0010] 取下螺紋堵塞A即可同時取下螺紋堵塞B,在排出筒體內(nèi)污物的同時,可以對濾芯 進行清洗。
[0011] 進一步的,所述圓柱延伸段的底部開設有與所述液體容納空腔連通的孔,孔中設 置有螺紋堵塞c。
[0012] 在取下螺栓堵塞A和螺紋堵塞B后,即可取下螺紋堵塞C,排出液體容納空腔中的 水。
[0013]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1. 本發(fā)明在過濾過程中,使天然氣先與水接觸,天然氣與水接觸后,天然氣中的雜質(zhì)會 聚合成團,雜質(zhì)的直徑增大,使得天然氣在通過濾芯時,雜質(zhì)能夠完全被濾芯阻擋,從而提 高了天然氣的過濾效果; 2. 出氣口在圓柱延伸段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使得天然氣能夠與濾芯充分接觸,避 免天然氣只從濾芯部分位置通過,導致濾芯短時間內(nèi)即發(fā)生堵塞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 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 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jù)下面的附圖,得到其 它附圖。
[0015]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蓋體,2-筒體,3-濾芯,4-密封板,5-螺紋堵塞A,6-螺紋堵塞B,7-連接桿,8-螺紋 堵塞C,101-連接圓柱體,102-圓柱延伸段,103-液體容納空腔,104-進液流道,105-進氣 管,106-出氣孔,107-出氣流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下面將結(jié)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 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 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發(fā)明記載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 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內(nèi)。
[0017] 實施例1 : 如圖1所示,天然氣過濾裝置,包括上蓋體1、筒體2和濾芯3 ;筒體2底部封閉,頂部開 放;濾芯3底部設置有密封板4 ;上蓋體1包括連接圓柱體101和設置于連接圓柱體101底 部中心的圓柱延伸段102,連接圓柱體101與筒體2的頂部連接,圓柱延伸段102位于筒體 2內(nèi),圓柱延伸段102內(nèi)開設有液體容納空腔103,連接圓柱體101上開設有與液體容納空 腔103連通的進液流道104,連接圓柱體101上設置有一端延伸至液體容納空腔103內(nèi)的 進氣管105,圓柱延伸段102上沿圓周方向均勻開設有多個與液體容納腔103連通的出氣 口 106,濾芯3設置于筒體2并與連接圓柱體101的底部連接,濾芯3完全包圍圓柱延伸段 102,濾芯3的外表面與筒體2的內(nèi)表面之間存在間隙;連接圓柱體101上開設有與濾芯3 的外表面與筒體2的內(nèi)表面之間的間隙連通的出氣流道107。
[0018] 工作原理如下: 通過進液流道104向液體容納空腔103中注入水,天然氣從進氣管105進入液體容納 空腔103中的水中,與水接觸后再通過出氣口 106進入濾芯3內(nèi)部,天然氣被濾芯3過濾后 通過出氣流道107排出。天然氣與水接觸后,天然氣中的雜質(zhì)會聚合成團,雜質(zhì)的直徑增 大,使得天然氣在通過濾芯3時,雜質(zhì)能夠完全被濾芯3阻擋,從而提高了天然氣的過濾效 果。
[0019]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筒體2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堵塞A5。
[0020] 取下螺紋堵塞A5,可以排出筒體內(nèi)的污物。
[0021]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所述密封板4上設置有螺紋堵塞B6 ;還包 括與所述螺紋堵塞A5和螺紋堵塞B6連接的連接桿7。
[0022] 取下螺紋堵塞A5即可同時取下螺紋堵塞B6,在排出筒體2內(nèi)污物的同時,可以對 濾芯3進行清洗。
[0023] 實施例4 :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所述圓柱延伸段102的底部開設有與所述 液體容納空腔3連通的孔,孔中設置有螺紋堵塞C8。
[0024] 在取下螺栓堵塞A5和螺紋堵塞B6后,即可取下螺紋堵塞C8,排出液體容納空腔 103中的水。
[0025] 如上所述,便可較好的實現(xiàn)本發(fā)明。
【權(quán)利要求】
1. 天然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蓋體(1)、筒體(2)和濾芯(3); 筒體(2)底部封閉,頂部開放; 濾芯(3)底部設置有密封板(4); 上蓋體(1)包括連接圓柱體(101)和設置于連接圓柱體(101)底部中心的圓柱延伸段 (102) ,連接圓柱體(101)與筒體(2)的頂部連接,圓柱延伸段(102)位于筒體(2)內(nèi),圓柱 延伸段(102)內(nèi)開設有液體容納空腔(103),連接圓柱體(101)上開設有與液體容納空腔 (103) 連通的進液流道(104),連接圓柱體(101)上設置有一端延伸至液體容納空腔(103) 內(nèi)的進氣管(105),圓柱延伸段(102)上沿圓周方向均勻開設有多個與液體容納腔(103)連 通的出氣口( 106 ),濾芯(3 )設置于筒體(2 )并與連接圓柱體(101)的底部連接,濾芯(3 )完 全包圍圓柱延伸段(102),濾芯(3)的外表面與筒體(2)的內(nèi)表面之間存在間隙; 連接圓柱體(101)上開設有與濾芯(3)的外表面與筒體(2)的內(nèi)表面之間的間隙連通 的出氣流道(107)。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體(2)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堵塞A (5)。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板(4)上設置有螺紋堵塞B (6); 還包括與所述螺紋堵塞A (5)和螺紋堵塞B (6)連接的連接桿(7)。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天然氣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圓柱延伸段(102)的底部開設有與所述液體容納空腔(3)連通的孔,孔中設置有 螺紋堵塞C (8)。
【文檔編號】C10L3/10GK104119976SQ201410358918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7月27日
【發(fā)明者】呂忠貴 申請人:成都國光電子儀表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