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送行業(yè)機械自動化,尤其是涉及一種EMS上的分路裝置。
背景技術:
EMS輸送系統(tǒng)是制造汽車的輸送帶,其輸送系統(tǒng)主要應用于車間內部與車間之間輸送各種設備或零部件,實現在生產線上對各工位之間被輸送工件的一系列類似打磨,焊接和拼接等工藝處理,在汽車行業(yè)應用廣泛。
EMS輸送系統(tǒng)在焊裝車間主要是應用在汽車制件分總成的輸送,從原理上說,EMS輸送系統(tǒng)是靠滑觸線式供電方式進行供電,通過PLC編程實現車組系統(tǒng)的啟停、行走、升降等功能的運輸系統(tǒng)。
一套完整的EMS輸送系統(tǒng)是由小車,承載梁,環(huán)鏈電動葫蘆,鋁合金軌道或工字鋼軌道,集電器,滑觸線,道岔,升降系統(tǒng)以及電控系統(tǒng)等組成。道岔可以改變小車的行走路徑,主要工作是引導小車到不同的站點去裝卸電動機或減速機,從而起到分路的作用。另外,當有故障小車需要維修時,可通過道岔將其送入維修工段,進行維修。
現有技術中的分路裝置以滿足高節(jié)拍、高自動化生產線的實用需求,自動化程度低,工作效率慢,而且大大增加了物流運輸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產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種EMS上的分路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EMS上的分路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外框架、內框架、擺臂,所述外框架內部安裝有內框架,外框架的兩邊內側設置有導輪槽,所述內框架的兩側安裝有導輪,所述導輪安裝在外框架內側的導輪槽內,所述內框架內側和C形鉤的一端連接,所述C形鉤另一端和固定道岔連接,固定道岔和道岔軌道連接,所述外框架最左側下面裝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轉動軸上安裝有擺臂,擺臂的一端用來感應電氣檢測裝置,另一端和拉桿連接,所述拉桿的另一端連接內框架鉸接。
進一步,所述C形鉤的兩端設置有至少兩個條形安裝孔,所述C形鉤通過條形安裝孔、螺栓與內框架連接。
進一步,所述導輪安裝在導輪安裝板上,所述導輪安裝板通過螺栓和內框架的兩端連接。
進一步,所述外框架的上方固定安裝有直角壓板,所述直角壓板通過吊桿和道岔軌道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結構合理,易于制造,成本低;2、實用性強,安全可靠;可以在小車進行換路時,起到一個有效的分路作用,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以提高生產效率。滿足高節(jié)拍、高自動化生產線的實用需求,解決了小車轉向的難題,提高了物流車間的自動化率,而且降低了物流運輸的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外框架1、內框架2、擺臂3、C形鉤4、直角壓板5、道岔軌道6、驅動電機7、導輪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EMS上的分路裝置主要由外框架1、內框架2、擺臂3、C形鉤4、直角壓板5、道岔軌道6、驅動電機7、導輪8組成。
所述裝置包括外框架1、內框架2、擺臂3,所述外框架1內部安裝有內框架2,外框架1的兩邊內側設置有導輪槽,所述內框架2的兩側安裝有導輪8,所述導輪8安裝在外框架1內側的導輪槽內,所述內框架2內側和C形鉤4的一端連接,所述C形鉤4另一端和固定道岔連接,固定道岔和道岔軌道6連接,所述外框架1最左側下面裝有驅動電機7,所述驅動電機7的轉動軸上安裝有擺臂3,擺臂3的一端用來感應電氣檢測裝置,另一端和拉桿連接,所述拉桿的另一端連接內框架2鉸接。
所述C形鉤4的兩端設置有至少兩個條形安裝孔,所述C形鉤4通過條形安裝孔、螺栓與內框架2連接。條形安裝孔可以對定道岔安裝高度進行調整,使固定道岔和道岔軌道6無縫連接。
所述導輪8安裝在導輪安裝板上,所述導輪安裝板通過螺栓和內框架2的兩端連接。
所述外框架1的上方固定安裝有直角壓板5,所述直角壓板5通過吊桿和道岔軌道6連接。
外框架1主要通過由2根鋁合金型材和折彎板通過螺栓連接組成。內框架2是道岔的內框架,通過槽鋼與槽鋼之間焊接組成。擺臂3是擺臂裝置,通過來回擺動來控制內框架2在外框架1前后的滑動。C形鉤4主要用來連接內外框架和固定道岔。直角壓板5是鋼結構專用的壓板,鋼結構的吊點通過壓板吊住道岔,左右共4個壓板。道岔軌道6是專用道岔的軌道。驅動電機7提供動力進行驅動。導輪8是內框架2上安裝的導輪裝置,用來實現內框架可以在外框架內部來回的滑動。
驅動電機7帶動擺臂3的轉動,擺臂3的轉動帶動拉桿的來回滑動,內框架2跟著一起在外框架1上滑動,內框架2上C形鉤4連接的軌道也來回的滑動,從而實現改變軌道的方向。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EMS上的分路裝置,主要應用于線間總成的轉運,以滿足高節(jié)拍、高自動化生產線的實用,解決了小車轉向的難題,不僅提高了車間的自動化率,而且降低了物流運輸的成本,是一種行之有效,十分實用的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