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副車架及汽車。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作為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汽車數(shù)量迅猛增加,這也加劇了道路的擁堵、大氣的污染和環(huán)境的惡化。因此,對于環(huán)境無污染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受到重視。
通常,電動汽車的蓄電池設置在汽車最近靠近地面的底盤上,并位于前副車架的后方。而汽車前副車架主要用于支撐發(fā)動機零件以及保護其它零件不受底面的沖擊物(地面上的凸起或硬質(zhì)物體)影響。但是,由于前副車架的結構限制,無法對蓄電池進行有效保護,蓄電池容易受到來至地面的沖擊物的撞擊,嚴重時會造成蓄電池破損、漏電等重大問題。因此,為了提高電動汽車駕駛的安全性,需要改變前副車架的結構,使前副車架可以保護蓄電池顯得十分必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汽車副車架,能避免了沖擊物與蓄電池直接發(fā)生碰撞,可有效的保護蓄電池,提高了汽車駕駛的安全性。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一種汽車副車架,包括車架本體和連接在車架本體上的防撞組件,車架本體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第一側面為車架本體靠近汽車底盤的一側面,防撞組件包括兩個安裝座和防撞梁,兩個安裝座相對設置地連接在車架本體的第一側面上,防撞梁連接于兩個安裝座之間,定義汽車行駛的方向為第一方向,安裝座向著遠離第一側面的方向傾斜設置,且安裝座的傾斜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安裝座包括安裝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第三側板,安裝板連接在車架本體的第一側面上,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相對設置地連接在安裝板上,第三側板分別與安裝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車架本體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貫穿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安裝座上設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貫穿安裝板,且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軸線對齊設置。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安裝座上設有安裝槽,安裝槽貫穿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防撞梁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安裝座的安裝槽內(nèi)。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安裝座上設有加強筋,加強筋連接于安裝板與第三側板之間。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安裝座上設有第一緩沖區(qū)和第二緩沖區(qū),第一緩沖區(qū)連接于第一側板與安裝板和第三側板之間,第二緩沖區(qū)連接于第二側板與安裝板和第三側板之間,且第一緩沖區(qū)和第二緩沖區(qū)呈圓弧形結構。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安裝座由一塊板材沖壓形成安裝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和第三側板。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安裝座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車架本體上。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上述防撞梁為管狀結構。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汽車,能避免了沖擊物與蓄電池直接發(fā)生碰撞,可有效的保護蓄電池,提高了汽車駕駛的安全性。
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蓄電池和上述的汽車副車架,蓄電池設置于汽車副車架的一側。
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的防撞組件連接在車架本體上,車架本體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第一側面為車架本體靠近汽車底盤的一側面,防撞組件包括兩個安裝座和防撞梁,兩個安裝座相對設置的連接在車架本體的第一側面上,防撞梁連接于兩個安裝座之間。因此,當汽車行駛過程中受到來至地面的沖擊物的碰撞,沖擊物首先與蓄電池前方的防撞梁發(fā)生碰撞,防撞梁和安裝座受力發(fā)生變形,避免了沖擊物與蓄電池直接發(fā)生碰撞,可有效的保護蓄電池,提高了汽車駕駛的安全性。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防撞組件的安裝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將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設置在汽車內(nèi)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汽車副車架及汽車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如下:
有關本發(fā)明的前述及其它技術內(nèi)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呈現(xiàn)。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當可對本發(fā)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是提供參考與說明之用,并非用來對本發(fā)明加以限制。
圖1是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的拆分結構示意圖。如圖1和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汽車副車架10包括車架本體12和連接在車架本體12上的防撞組件14。定義汽車行駛的方向為第一方向X。
車架本體1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面121和第二側面122,其中,第一側面121為車架本體12靠近汽車底盤的一側面。車架本體12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第一定位孔101,第一定位孔101貫穿第一側面121和第二側面122。在本實施例中,車架本體12包括第一支撐框123和第二支撐框124,第二支撐框124連接在第一支撐框123上形成車架本體12,即第一側面121為第一支撐框123的底面,第二側面122為第二支撐框124的頂面。
圖3是本發(fā)明的防撞組件的安裝座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防撞組件14包括兩個安裝座141和防撞梁148,兩個安裝座141相對設置地連接在車架本體12的第一側面121上,防撞梁148連接于兩個安裝座141之間。具體地,安裝座141包括安裝板142、第一側板143、第二側板144和第三側板145,安裝板142連接在車架本體12的第一側面121上,第一側板143與第二側板144相對設置地連接在安裝板142上,第三側板145分別與安裝板142、第一側板143和第二側板144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座141由一塊板材沖壓形成安裝板142、第一側板143、第二側板144和第三側板145,但并不以此為限,例如安裝座141可由多塊板材依次焊接形成。
進一步地,安裝座141上設有第二定位孔102,第二定位孔102貫穿安裝板142,且第一定位孔101與第二定位孔102軸線對齊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座141可通過螺栓穿過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102固定連接在車架本體12上,也可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車架本體12上。
進一步地,安裝座141上設有配合連接防撞梁148的安裝槽103,安裝槽103貫穿第一側板143和第二側板144,且安裝槽103的軸線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防撞梁148的兩端分別連接在兩個安裝座141的安裝槽103內(nèi),如圖1所示。
進一步地,安裝座141上設有加強筋146,加強筋146連接于安裝板142與第三側板145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加強筋146用于增強安裝座141的整體結構強度,加強筋146由安裝座141利用沖壓的方式一體形成,且加強筋146可為向外凸出的條狀結構,也可為向內(nèi)凹陷的槽狀結構。
進一步地,安裝座141上設有第一緩沖區(qū)104和第二緩沖區(qū)105,第一緩沖區(qū)104連接于第一側板143與安裝板142和第三側板145之間,第二緩沖區(qū)105連接于第二側板144與安裝板142和第三側板145之間,且第一緩沖區(qū)104和第二緩沖區(qū)105呈圓弧形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緩沖區(qū)104用于分散第一側板143與安裝板142和第三側板145之間的應力,第二緩沖區(qū)105第二側板144與安裝板142和第三側板145之間的應力,也就是說緩沖區(qū)能避免安裝座141應力集中,有利于增強安裝座141的整體結構強度。
進一步地,安裝座141向著遠離第一側面121的方向傾斜設置,且安裝座141的傾斜方向與第一方向X相反。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座141的第一側板143、第二側板144和第三側板145向著遠離第一側面121的方向傾斜設置,且第一側板143、第二側板144和第三側板145的傾斜方向與第一方向X相反。因為安裝座141的設置方向是沿著與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傾斜設置,當安裝座141受到碰撞力時會發(fā)生壓潰式變形,從而大大吸收碰撞能量,避免了安裝座141撕裂、脫焊現(xiàn)象。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防撞梁148為管狀結構,防撞梁148的兩端設置在安裝座141的安裝槽103內(nèi),并通過塞焊的方式連接在安裝座141上。防撞梁148為空心結構,使得防撞梁148不僅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且防撞梁148重量輕。
圖4是將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設置在汽車內(nèi)的局部示意圖。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10用于保護蓄電池10a不受底面物體沖擊,而造成的蓄電池10a破損、漏電等問題。如圖4所示,蓄電池10a設置于汽車副車架10的一側,且防撞組件14設置于蓄電池10a前下方(沿第一方向X的前下方)。當汽車行駛過程中受到來至地面的沖擊物的碰撞時,沖擊物首先與蓄電池10a前方的防撞梁148發(fā)生碰撞,防撞梁148和安裝座141受力發(fā)生變形,吸收沖擊物的動能,避免了沖擊物與蓄電池10a直接發(fā)生碰撞,可有效的保護蓄電池10a。
本發(fā)明的汽車副車架10的防撞組件14連接在車架本體12上,車架本體12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面121和第二側面122,第一側面121為車架本體12靠近汽車底盤的一側面,防撞組件14包括兩個安裝座141和防撞梁148,兩個安裝座141相對設置的連接在車架本體12的第一側面121上,防撞梁148連接于兩個安裝座141之間。因此,當汽車行駛過程中受到來至地面的沖擊物的碰撞,沖擊物首先與蓄電池10a前方的防撞梁148發(fā)生碰撞,防撞梁148和安裝座141受力發(fā)生變形,避免了沖擊物與蓄電池10a直接發(fā)生碰撞,可有效的保護蓄電池10a,提高了汽車駕駛的安全性。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副車架10。在本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汽車為純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但并不以此為限。關于汽車的其它結構可以參見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fā)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