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自行車換檔機構用控制線纜的致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自行車換檔機構用控制線纜的致動裝置,尤其是所謂的桿端裝置,所述裝置適合于被安裝在競賽自行車手把的朝前端上。
背景技術:
自行車通常設置有與牙盤相關聯(lián)的后變速齒輪傳動機構,后變速齒輪傳動機構由一系列共軸齒輪(小齒輪)組成,具有不同的直徑和齒數(shù)的所述共軸齒輪(小齒輪)被牢固地連接到后輪的輪轂。自行車通常還設置有與齒盤相關聯(lián)的前變速齒輪傳動機構,前變速齒輪傳動機構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的直徑和齒數(shù)的齒輪(齒圈)組成,前變速齒輪傳動機構與被一對踏板在旋轉中設定的底托架組件的銷相關聯(lián)。在兩種情形中,變速齒輪傳動機構均接合在牙盤和齒盤之間以閉環(huán)延伸的傳動鏈,以移位在具有不同的直徑和齒數(shù)的齒輪上的鏈條,從而獲得不同的傳動比。特別地,當鏈條從具有較大直徑的齒輪移動到具有較小直徑的齒輪時使用表達向下?lián)Q檔,并且當鏈條從具有較小直徑的齒輪移動到具有較大直徑的齒輪時使用表達向上換檔。關于此,應該指出,參考前變速齒輪傳動機構,向下?lián)Q檔對應于轉到較低傳動比,并且向上換檔對應于轉到較高傳動比,反之,參考后變速齒輪傳動機構,向下?lián)Q檔對應于轉到較高傳動比并且向上換檔對應于轉到較低傳動比。通過致動裝置實現(xiàn)變速齒輪傳動機構沿著兩個方向的運動,變速齒輪傳動機構從而被安裝成易于被騎車者操作;在所謂的桿端裝置的情形中,致動裝置被安裝在手把上的端部處。傳統(tǒng)上,用于前變速齒輪傳動機構的致動裝置位于手把的左手柄上,并且反之用于后變速齒輪傳動機構的致動裝置位于右手柄上。更加具體地,在機械換檔機構中,利用由通常覆套的不可延伸線纜(通常稱為波頓線纜)施加的拉拽作用每一個變速齒輪傳動機構沿著第一方向在齒輪之間移動,并且通過釋放在線纜上的牽引和/或利用被設置在變速齒輪傳動機構自身中的彈簧的彈性恢復作用每一個變速齒輪傳動機構沿著第二相反方向在齒輪之間移動。通常,通過釋放線纜的牽引和/或利用回位彈簧引起運動的方向是向下?lián)Q檔的方向;反之,控制線纜的拉拽作用沿著向上換檔的方向發(fā)生,在向上換檔中,鏈條從具有較小直徑的齒輪移動到具有較大直徑的齒輪。在致動裝置中,通過在通常稱為線纜卷繞繞線筒的轉子元件上卷繞和展開而在牽引中或者在釋放中致動控制線纜,線纜卷繞繞線筒的旋轉由騎車者用適當?shù)目刂茥U控制。 在手把的端部處使用兩個控制桿將是復雜的并且是非常不實際的,因為在另一方面兩個控制桿對于位于手把的不同部分中的不同類型的裝置發(fā)生,因此通過在手把的端部處定位單桿控制是有必要的。在任何情形中,致動裝置均應該確保繞線筒在多個預定角位置中的旋轉中保持靜止,即在換檔機構的不同齒輪上保持靜止,多個預定角位置對應于由不同的傳動比所要求的、變速齒輪傳動機構的不同位置。這個功能由在繞線筒和裝置的固定外殼之間多方面作用的、被稱為分度器獲得,在本領域中很多類型的分度器是已知的。在更加傳統(tǒng)的、所謂的桿端裝置中,單桿控制基本上直接地作用在線纜卷繞繞線筒上,使得如由分度裝置限定的、線纜卷繞繞線筒的每一個角位置均對應于控制桿精確的角位置。在旨在用于所述競賽的產品中,對于甚至在小的細節(jié)中的更好的空氣動力學特性的研究已經導致提供如下控制裝置,其中一旦換檔已經完成,操縱桿便返回它的中央中立位置。EP-1837275-A2實際上描述了如下裝置,其中用非常復雜的回位組實現(xiàn)返回中立位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基于的問題在于,使得以簡單的方式獲得一種允許控制桿返回它的中立位置中的裝置。因此,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自行車換檔機構用控制線纜的致動裝置。更加具體地,用于自行車換檔機構用控制線纜的致動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被構造成連接在自行車手把的端部上,-繞線筒,所述繞線筒能夠圍繞裝置的主軸線(A)在外殼中角運動,在繞線筒上卷繞線纜,-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作用在繞線筒上以圍繞裝置的主軸線(A)沿著第一和第二角度方向旋轉繞線筒,-分度裝置,所述分度裝置在預定的角位置中以可移除方式保持繞線筒,其中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操縱桿,該操縱桿能夠從中立位置沿著第一或者第二角度方向圍繞裝置的主軸線(A)相對于外殼角運動以實現(xiàn)向下或者向上換檔,-內齒圈,所述內齒圈以不可旋轉方式被安裝到繞線筒并且所述內齒圈能夠在外殼中隨繞線筒角運動,-在操縱桿和齒圈之間的棘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在操縱桿和外殼之間作用的彈性裝置,該彈性裝置趨向于使操縱桿返回中立位置中,并且所述棘輪機構包括-兩個相對的搖臂,搖臂根據(jù)兩根樞軸線被鉸接在操縱桿上,所述兩根樞軸線相互平行且平行于裝置的主軸線(A),所述搖臂中的每一個均具有弓形形狀,所述弓形形狀從第一端部延伸到第二端部且包絡致動裝置的主軸線(A),其中第一搖臂的第一端部靠近第二搖臂的第一端部并且第一搖臂的第二端部面向第二搖臂的第二端部,-扇形齒輪,所述扇形齒輪靠近第二端部形成在每一個搖臂上的外側上,所述扇形齒輪具有適合于與齒圈的邊齒嚙合的齒廓,該齒圈在沿著裝置的主軸線(A)對應于扇形齒輪軸向位置的軸向位置中,-凸輪輪廓,所述凸輪輪廓鄰近于第一端部形成在每一個搖臂的內側上,
-推進器,所述推進器沿著離開裝置的主軸線(A)以推進搖臂的第二端部的方向圍繞搖臂的樞軸線推進每一個搖臂,-指示器,所述指示器在搖臂的凸輪輪廓上被與搖臂中的至少一個接合,所述指示器相對于外殼靜止并且相對于裝置的主軸線(A)沿著徑向面向外,其中所述凸輪輪廓被構造成,使得-當指示器與搖臂的凸輪輪廓接合時,同一搖臂的扇形齒輪被保持離開齒圈,-當指示器從凸輪輪廓脫離時,同一搖臂的扇形齒輪被推進器推進以與齒圈接合。該裝置允許所期望的操作,其中在換檔結束時操縱桿能夠返回它的中立位置中。 實際上,操縱桿未以直接的方式牢固地連接到繞線筒(或者連接到以不可旋轉方式安裝到繞線筒的齒圈),而是在操縱桿和繞線筒之間布置棘輪機構,除當指令換檔時的時刻以外, 棘輪機構保持操縱桿從齒圈被釋放。此時,根據(jù)操縱桿是向下還是向上換檔,操縱桿沿著一個方向或者沿著另一個方向的角運動引起在操縱桿自身上的搖臂的運動,從而兩個搖臂中的一個或者另一個在操縱桿上移動,直至使得它的扇形齒輪與齒圈接合;以這種方式,操縱桿的角運動被傳遞到齒圈和線纜卷繞繞線筒。一旦騎車者在操縱桿上的動作已經結束,線纜卷繞繞線筒和齒圈便被分度裝置保持在達到的位置中,然而在棘輪機構不對其制止的情況下,操縱桿趨向于在彈性裝置的作用下返回中立位置中。優(yōu)選地,推進器是在兩個搖臂的第二端部之間壓縮的彈簧。實際上,因為該兩個搖臂彼此相對地工作,所以在因此具有用于兩個搖臂中的每一個的彈簧是不必要的情況下, 具有被適當?shù)夭贾迷趦蓚€搖臂之間以在兩個搖臂中的每一個上產生所期望的推進的彈簧是足夠的。優(yōu)選地,在中立位置中,指示器與兩個搖臂的凸輪輪廓的第一部分均接合。以這種方式,由于彈性裝置的作用而達到的中立位置被安全地維持,因為指示器與兩個凸輪輪廓的接合確保兩個扇形齒輪中的任一個均不能夠與齒圈形成接合。優(yōu)選地,該彈性裝置包括彈簧,所述彈簧在外殼和操縱桿之間作用以使得操縱桿進入它的中立角位置中。這種彈簧能夠是簡單的環(huán)形抗扭彈簧,所述彈簧以與裝置的主軸線(A)共軸的方式被安裝在外殼中并且所述彈簧在其一端處被牢固地連接到外殼,在其另一端處被連接到操縱桿。優(yōu)選地,搖臂中的每一個均借助于各自的銷被鉸接到操縱桿,所述銷形成在搖臂上、在操縱桿上或者在結構上獨立。優(yōu)選地,與搖臂的第二端部相比,每一個搖臂的樞軸線均更加靠近第一端部。最大化在樞軸線和靠近搖臂的第二端部的扇形齒輪之間的距離,允許當扇形齒輪與齒圈接合時在扇形齒輪上的搖臂的推進方向對于扇形齒輪的全部單齒而言都是幾乎相同的;因此扇形齒輪的全部的齒以基本等同的方式參與推進。這允許有效率地確定扇形齒輪的尺寸,因為考慮裝置在競賽自行車上的使用,所述裝置必須盡可能輕,所以有效率地確定扇形齒輪的尺寸是重要的。優(yōu)選地,扇形齒輪的齒廓和齒圈的齒廓使得當扇形齒輪隨著返回中立角位置中的所述操縱桿移動而齒圈保持靜止時,一次一個齒地促進咬合脫離。更加具體地,扇形齒輪的齒廓包括齒,所述齒帶有面向搖臂的第二端部的推進側和面向相反方向的釋放側,其中參考相對于裝置的主軸線(A)的截面,所述推進側被取向為使得切向于推進側并且朝向裝置外側取向的射線與從推進側指向搖臂的樞軸線的射線形成等于或者大于90°的角度。
從參考附圖給出的、其優(yōu)選實施例的以下說明中,本發(fā)明進一步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在這些附圖中-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的透視圖;-圖2和3是圖1的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4是圖1的裝置的一個部分的透視圖;-圖5是圖1的裝置的另一個部分的透視圖;-圖6到18是示出在裝置操作期間的連續(xù)位置的、根據(jù)垂直于裝置主軸線的平面的簡化視圖;-圖19是根據(jù)部分地被中斷的、垂直于裝置主軸線的平面的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附圖示出用于競賽自行車(未示出)的前換檔機構的控制線纜K的致動裝置100。 特別地參考圖1,裝置100是所謂的桿端裝置,所述桿端裝置被安裝在使用于競賽自行車的自行車手把的左端MS處,所述競賽自行車更加具體地是用于計時競賽的專用自行車;在這種手把中,端部MS相對于自行車的向前運動的方向面向前。裝置100包括外殼101,所述外殼101以傳統(tǒng)方式被固定到手把M,從而外殼自身基本是手把的端部MS的向前延伸。外殼101包括本體110和蓋體120,所述本體110和蓋體120通過沿著軸線A延伸的兩個螺紋元件102和103被牢固地相互連接。將下文中變得更加清楚的軸線A是形成裝置100的一個部分的元件的主參考軸線;方向等的所有指示, 諸如“軸向”、“徑向”、“周向”和“直徑方向”都將是參考軸線A給出;類似地,參考徑向方向的指示“向外”和“向內,,必須被視為離開軸線A或者朝向軸線A。圍繞軸線A,還定義了用 104和105指示的兩個相反的角度方向,如在圖3和6-17中表示地觀察裝置100,第一角度方向104沿著順時針方向,第二角度方向105沿著逆時針方向。在外殼101中,存在相對于外殼101的本體110固定并且沿著軸線A延伸的中央銷 111。在銷111上,以自由旋轉方式安裝線纜卷繞繞線筒112 ;待致動的線纜K被固定于線纜卷繞繞線筒112并且在其上卷繞。繞線筒112被分度組件113連接到外殼101,以根據(jù)換檔機構的選定傳動比相對于外殼101將繞線筒112保持在預定角位置中。這種組件本質上是傳統(tǒng)的而非本發(fā)明的一個部分;因此,此后將不對此詳細描述。在繞線筒112的軸向相反側上的、被安裝在銷111上的反銷114,在外殼101中實現(xiàn)繞線筒112的旋轉組裝。在外殼101中,還存在相對于外殼101的蓋體120固定并且沿著軸線A延伸的中央柄腳121。環(huán)形元件122被安裝在柄腳121上,被以不可旋轉方式固定于柄腳121。裝置100還包括總體上用130指示的驅動機構來實現(xiàn)向下或者向上換檔,所述驅動機構作用在繞線筒112上以圍繞軸線A沿著角度方向104和105旋轉繞線筒112。
驅動機構130包括被以不可旋轉方式安裝到繞線筒112的內齒圈114 ;和操縱桿 131,所述操縱桿131能夠由騎車者致動并且能夠從中立位置(在圖1、4、5、6、12、18所示) 沿著角度方向104和105圍繞軸線A相對于外殼101角運動。操縱桿131在環(huán)形元件122 一側處借助于被安裝在柄腳121上的襯套132和作用在外殼101和操縱桿131之間的彈性裝置(特別地彈簧13 以可旋轉方式被支撐,以將操縱桿131帶入它的中立角位置中。驅動機構還包括在操縱桿131和齒圈114之間的棘輪機構140。棘輪機構140包括兩個相對且對稱地、相同的搖臂141和142,搖臂通過根據(jù)樞軸線B和C布置的兩個銷134、135被鉸接在操縱桿131 —側上,所述樞軸線B和C相互平行且平行于裝置100的主軸線A。搖臂141和142中的每一個均具有弓形形狀,所述弓形形狀從第一端部143、144延伸到第二端部145、146且包絡軸線A ;第一搖臂141的第一端部143 靠近第二搖臂142的第一端部144,而第一搖臂141的第二端部145面向第二搖臂142的第二端部146,第一搖臂141的第二端部145與第二搖臂142的第二端部146在相對于軸線A 而言的基本切向方向上間隔開。在每一個搖臂141、142上,形成各自的扇形齒輪147、148,扇形齒輪靠近第二端部 145、146形成在搖臂141、142的外側上。扇形齒輪147、148具有適合于與齒圈114的邊齒嚙合的齒廓。齒圈114和搖臂141、142沿著軸線A在基本相同的軸向位置中,因此齒圈114 處于在扇形齒輪147、148前面的位置中。同樣在每一個搖臂141、142上,形成各自的凸輪輪廓151、152,凸輪輪廓鄰近于第一端部143、144形成在搖臂141、142的內側上。凸輪輪廓151、152包括基本沿著圍繞軸線 A的周向方向延伸的主要部分153、154,主要部分前面是鄰近于搖臂141、142的第一端部 143、144的高度傾斜的、短的第一部分155、156。凸輪輪廓151、152根據(jù)將在以后討論的操作步驟與指示器160形成接觸接合,指示器160由在環(huán)形元件122上的外部凸起形成,且平行于軸線A延伸;指示器160相對于外殼101是靜止的并且相對于軸線A沿著徑向面向外。棘輪機構140還包括推進器161,以沿著離開軸線A地推動搖臂141、142的第二端部145、146的方向圍繞搖臂的樞軸線B、C推進每一個搖臂141、142。優(yōu)選地,推進器161 是在搖臂141、142的第二端部145、146之間被壓縮的彈簧。每一個凸輪輪廓151、152均被構造成,使得-當指示器160與搖臂141、142的凸輪輪廓151、152接合時,同一搖臂的扇形齒輪 147、148被保持離開齒圈114 ;-當指示器160從搖臂141、142的凸輪輪廓151、152脫離時,同一搖臂的扇形齒輪 147,148被推進器161推進以與齒圈114接合??紤]到搖臂141、142的第一端部143、144的鄰近性,指示器160總是在搖臂141、 142的凸輪輪廓151、152上與搖臂141、142中的至少一個接合;在操縱桿131的中立位置中,指示器160與兩個搖臂141、142的凸輪輪廓151、152的第一部分155、156都接合。搖臂141、142的形狀和尺寸被如此確定,使得與搖臂自身的第二端部145、146相比,每一個搖臂141、142的樞軸線B、C均更加靠近第一端部143、144。扇形齒輪147、148的齒廓和齒圈114的齒廓使得當扇形齒輪147、148隨著返回中立位置中的操縱桿131移動而齒圈114保持靜止時,一次一個齒地促進咬合脫離。
更加具體地,扇形齒輪147、148的齒廓包括齒157、158,所述齒157、158帶有面向搖臂141、142的第二端部145、146的推進側157a、158a和背離搖臂141、142的第二端部 145、146的釋放側157b、158b。參考相對于軸線A而言的截面,推進側157a、158a被取向為使得切向于推進側157a、158a并且朝向裝置100的外側取向的射線Dl與從推進側157a、 158a指向搖臂141、142的樞軸線B、C的射線D2形成等于或者大于90°的角度a?,F(xiàn)在將特別地參考圖6-18描述裝置100的操作;應該指出,齒圈114的每一個角運動均對應于線纜卷繞繞線筒112的相同角運動并且因此對應于換檔。圖6示出操縱桿131的中立位置,所述中立位置對應于非換檔情形,其中換檔機構具有一定的傳動比并且保持該傳動比。在這個位置中,如已經述及地,指示器160與兩個搖臂141、142的凸輪輪廓151、152的第一部分155、156均接合。無任何扇形齒輪147、148與齒圈114接合。從這個位置,操縱桿131被騎車者沿著方向105移動。如在圖7中所示,一旦操縱桿131已經實現(xiàn)最小角運動,指示器160便從搖臂142的凸輪輪廓152脫離,因此搖臂142 被帶有扇形齒輪148的推進器161朝向齒圈114推進。隨著操縱桿131的運動進行,如在圖8和9中所示,扇形齒輪148與齒圈114的接合確保齒圈與操縱桿131 —起角運動。騎車者將因此繼續(xù)這個運動直至達到對應于所希望的換檔的角位置;實際上,將操縱桿131移動小角度以獲得單一換檔(立即轉換到較高或者較低的傳動比)以及將操縱桿131移動對應于多個換檔(雙倍、三倍或者甚至更大)的較大角度是可能的?!┮呀浺虼诉_到所期角位置,騎車者便中斷在操縱桿131上推進并且離開操縱桿131。雖然齒圈114在由分度組件113達到的角位置中被保持靜止,但是已經保持自由的操縱桿131由于彈簧133的作用趨向于朝向它的中立位置被帶回(圖10);因此操縱桿131 開始沿著角度方向104移動??紤]到齒158的和搖臂142的幾何形狀,并且還考慮到指示器160未在凸輪輪廓152中接合,搖臂142能夠圍繞樞軸線C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只是克服推進器161的彈性作用力),因此使得搖臂142的扇形齒輪148從齒圈114脫離(圖 11)。實際上,扇形齒輪148—個接一個地在齒圈的齒之上騎行,直至操縱桿131返回中立位置中(圖12)。最終,已經執(zhí)行單一換檔或者多個換擋,并且最后,操縱桿131返回它的中立開始位置中,準備沿著相同的或者其它的方向進行另外的換檔。類似于圖7-12,圖13到18,示出沿著相反方向的換檔;考慮到操作的總體對稱性,這些步驟將不予描述。當然,在不偏離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的保護范圍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對于已經描述的進行修改和改變。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自行車換檔機構用控制線纜(K)的致動裝置(100),包括 外殼(101),所述外殼(101)被構造成連接在自行車的手把的端部(MQ上; 繞線筒(112),所述繞線筒(112)能夠圍繞所述致動裝置(100)的主軸線㈧在所述外殼(101)中角運動,在所述繞線筒(112)上卷繞所述線纜(K);驅動機構(130),所述驅動機構(130)作用于所述繞線筒(112)上,以使所述繞線筒 (112)圍繞所述致動裝置(100)的所述主軸線(A)在第一角度方向(104)上和在第二角度方向(105)上旋轉;分度裝置(113),所述分度裝置(11 在預定的角位置中以可移除方式保持所述繞線筒(11 ;其中所述驅動機構(130)包括操縱桿(131),所述操縱桿能夠從中立位置在所述第一角度方向(104)上或在所述第二角度方向(10 上圍繞所述致動裝置(100)的所述主軸線(A)相對于所述外殼(101)角運動,以實現(xiàn)向下或向上換檔;內齒圈(114),所述內齒圈(114)以不可旋轉方式被安裝到所述繞線筒(112),并且所述內齒圈(114)能夠和所述繞線筒(112) —起在所述外殼(101)中角運動; 在所述操縱桿(112)和所述齒圈(114)之間的棘輪機構(140); 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130)包括作用在所述操縱桿(112)和所述外殼(101)之間的彈性裝置(133),所述彈性裝置趨向于使得所述操縱桿(11 返回到所述中立位置中, 并且所述棘輪機構(140)包括兩個相對的搖臂(141、142),所述搖臂根據(jù)兩根樞軸線(B、C)被鉸接在所述操縱桿(131)上,所述兩根樞軸線(B、C)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致動裝置(100)的所述主軸線(A),所述搖臂(141、142)中的每一個搖臂均具有弓形形狀,所述弓形形狀從第一端部 (143,145)延伸到第二端部(144、146)且包絡所述致動裝置(100)的所述主軸線(A),其中所述第一搖臂(141)的第一端部(143)靠近所述第二搖臂(142)的第一端部(144),并且所述第一搖臂(141)的第二端部(145)面向所述第二搖臂(142)的第二端部(146);扇形齒輪(147、148),所述扇形齒輪(147、148)靠近所述第二端部(145、146)地形成在每一個搖臂(141、14幻上的外側上,所述扇形齒輪具有適合于與所述齒圈(114)的邊齒嚙合的齒廓,所述齒圈在沿著所述致動裝置(100)的所述主軸線(A)與所述扇形齒輪(147、 148)的軸向位置對應的軸向位置中;凸輪輪廓(151、152),所述凸輪輪廓(151、15幻鄰近于所述第一端部(143、144)地形成在每一個搖臂(141、142)的內側上;推進器(161),所述推進器(161)在推進每一個搖臂(141,142)的第二端部(145,146) 離開所述致動裝置(100)的所述主軸線(A)的方向上圍繞所述每一個搖臂(141、142)的樞軸線(B、C)推進所述每一個搖臂(141、142);指示器(160),所述指示器(160)在所述搖臂(141、142)中的至少一個搖臂的凸輪輪廓 (151,152)上與所述搖臂(141、142)中的所述至少一個搖臂接合,所述指示器(160)相對于所述外殼(101)靜止且相對于所述致動裝置(100)的所述主軸線(A)沿著徑向面向外, 其中所述凸輪輪廓(151、15幻被構造成使得當所述指示器(160)與搖臂(141,142)的凸輪輪廓(151,152)接合時,所述搖臂(141、142)的扇形齒輪(147,148)被保持離開所述齒圈(114),當所述指示器(160)從所述凸輪輪廓(151、152)脫離時,所述搖臂(141、142)的扇形齒輪(147、148)被所述推進器(161)推進到與所述齒圈(114)嚙合。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裝置,其中所述推進器(161)是在所述兩個搖臂(141、 142)的第二端部(145、146)之間被壓縮的彈簧。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裝置,其中在所述中立位置中,所述指示器(160)與所述兩個搖臂(141、142)的凸輪輪廓(151、152)的第一部分(155、156)均接合。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致動裝置,其中所述彈性裝置包括彈簧(133),所述彈簧 (133)作用在所述外殼(101)和所述操縱桿(131)之間,以使所述操縱桿(131)進入所述操縱桿(131)的中立角位置中。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裝置,其中所述搖臂(141、142)中的每一個搖臂均借助于相應的銷(134、135)被鉸接到所述操縱桿(131)。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裝置,其中每一個搖臂(141、142)的所述樞軸線(B,C) 離所述每一個搖臂(141、142)的所述第一端部(143、144)比所述每一個搖臂(141、142)的所述樞軸線(B,C)離所述每一個搖臂(141、142)的第二端部(145、146)近。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裝置,其中所述扇形齒輪(147、148)的齒廓和所述齒圈 (114)的齒廓使得當所述扇形齒輪(147、148)隨著返回中立角位置中的所述操縱桿(131) 移動而所述齒圈(114)保持靜止時,一次一個齒地促進咬合脫離。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致動裝置,其中所述扇形齒輪(147、148)的齒廓包括齒 (157、158),所述齒(157,158)帶有面向所述搖臂(141,142)的第二端部(145,146)的推進側(157aU58a)和背離所述搖臂(141,142)的第二端部(145,146)的釋放側(157b、158b), 其中參考相對于所述致動裝置(100)的所述主軸線(A)而言的橫截面,所述推進側(157b、 158b)被取向為使得切向于所述推進側(157a、158a)且朝向所述致動裝置(100)的外側取向的射線(D 1)與從所述推進側(157a、158a)指向所述搖臂(141、142)的所述樞軸線 (B、C)的射線(D2)形成大于或等于90°的角度(α)。
全文摘要
用于自行車換檔機構用控制線纜的致動裝置包括外殼、卷繞線纜的繞線筒、驅動機構和保持繞線筒的分度裝置。驅動機構包括能相對于外殼角運動以實現(xiàn)換檔的操縱桿、能在外殼中隨繞線筒角運動的內齒圈、操縱桿和齒圈之間的棘輪機構和趨向于使操縱桿返回中立位置的作用在操縱桿和外殼之間的彈性裝置。棘輪機構包括兩個相對的搖臂、形成在每個搖臂上且具有適于與齒圈的邊齒嚙合的齒廓的扇形齒輪、凸輪輪廓、在朝向齒圈推進扇形齒輪的方向上推進搖臂的推進器、相對于外殼靜止且在凸輪輪廓上與至少一個搖臂接合的指示器。凸輪輪廓構造成使得當指示器與其接合時扇形齒輪保持離開齒圈,當指示器從凸輪輪廓脫離時扇形齒輪被推進器推進以與齒圈接合。
文檔編號B62M25/04GK102556279SQ20111039913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朱塞佩·達爾普拉′, 馬西姆·達爾普佐 申請人:坎培諾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