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在用后部軸支撐后輪的搖臂的前部左右,設置有朝前方延伸的第1和第2支撐臂部,在包含發(fā)動機、和具有把動力提供給后輪的輸出軸并將前述發(fā)動機的輸出減速傳遞給該輸出軸的減速傳動裝置、且搭載在車身架上的動力單元上,通過與前述輸出軸同軸的第1樞軸可擺動地支撐著第1支撐臂部,并通過與第1樞軸同軸的第2樞軸可擺動地支撐著第2支撐臂部。
背景技術:
在例如專利文獻1中已公知有如下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即,將設置在搖臂前部的左右一對的支撐臂部,通過左右一對的樞軸,可擺動地支撐在配置于這些支撐臂部間的動力單元上。
日本專利特開平11-342754號公報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搖臂支撐結構中,左右一對樞軸中的一個樞軸的外端部,被包含在搖臂前部所具有的一對支撐臂部內(nèi),很難確保該支撐臂部的支撐剛性和支撐部的強度。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這種情況而提出的,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容易確保搖臂所具有的一對支撐臂部的一個的支撐剛性和支撐強度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之一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在在用后部軸支撐后輪的搖臂的前部左右,設置有朝前方延伸的第1和第2支撐臂部,在包含發(fā)動機和減速傳動裝置、且搭載在車身架上的動力單元上,通過與前述輸出軸同軸的第1樞軸可擺動地支撐第1支撐臂部,并通過與第1樞軸同軸的第2樞軸可擺動地支撐第2支撐臂部,該減速傳動裝置具有把動力提供給后輪的輸出軸并將前述發(fā)動機的輸出減速傳遞給該輸出軸,其特征在于,在貫通前述第1支撐臂部的圓筒狀的前述第1樞軸上設置有凸緣部,該凸緣部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前述動力單元所具有的箱體的外緣,從第1樞軸的前述箱體側(cè)的端部朝側(cè)方伸出并可裝卸地安裝在前述箱體上,貫通第1樞軸并由第1樞軸軸支撐的前述輸出軸的外端朝前述第1支撐臂部的外方突出,在第1支撐臂部的外方,在前述輸出軸的外端部固定有用于把來自該輸出軸的動力傳遞給前述后輪的驅(qū)動力傳遞輪。
并且,本發(fā)明之二在本發(fā)明之一所述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使用把前述凸緣部安裝在前述箱體上的多個螺栓的至少一部分,將構成前述動力單元的箱體的至少一部分的多個箱體部件緊固。
本發(fā)明之三在本發(fā)明之一或二所述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凸緣部中延伸到前述箱體的外緣的部分形成有朝前述箱體側(cè)彎曲的彎曲部分,該彎曲部分用螺栓緊固在前述箱體上。
本發(fā)明之四在本發(fā)明之一~三中任何一項所述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將前述凸緣部緊固在前述箱體上的多個螺栓,在與前述輸出軸的軸線正交的平面的投影圖上,配置在比前述驅(qū)動力傳遞輪的外圓周更靠外方的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之一,由于圓筒狀的第1樞軸貫通搖臂的第1支撐臂部,因而容易確?;趽u臂的第1樞軸的支撐剛性,也容易確保支撐部的強度。并且由于具有剛性比較高的延伸到動力單元的箱體的外緣的部分的凸緣部設置在第1樞軸上,并且該凸緣部安裝在前述箱體上,因而剛性確保變得更加容易。
并且,根據(jù)本發(fā)明之二,使用把凸緣部安裝在箱體上的多個螺栓的至少一部分,將構成動力單元的至少一部分的多個箱體部件緊固,將凸緣部的一部分緊固在為了緊固多個箱體部件而使剛性較高的部分,可提高第1樞軸的安裝剛性,并可減少螺栓根數(shù)。
根據(jù)本發(fā)明之三,通過用螺栓把第1樞軸的凸緣部中形成為延伸到箱體外緣的部分的彎曲部分緊固在箱體上,可把螺栓的頭部配置在更內(nèi)側(cè)。因此,例如可在避免與搖臂的干擾的同時,抑制車身寬度等的車身尺寸的增加。
而且,根據(jù)本發(fā)明之四,即使在大的負荷從輸出軸作用于第1樞軸的情況下,也能把第1樞軸牢牢固定在動力單元的箱體上,可進一步提高基于搖臂的第1樞軸的擺動支撐部的剛性。
圖1是第1實施例的自動二輪車的側(cè)面圖。
圖2是自動二輪車的前部的放大縱斷側(cè)面圖。
圖3是沿圖1的3-3線的斷面圖。
圖4是圖3的箭頭4所示部分的放大圖。
圖5是沿圖4的5-5線的斷面圖。
圖6是沿圖4的6-6線的向視圖。
圖7是沿圖4的7-7線的向視圖。
圖8是第2實施例的自動二輪車的側(cè)面圖。
標號說明45…作為箱體部件的箱體主體;47…作為箱體部件的齒輪箱;48…箱體;60…輸出軸;70…搖臂;70b…第1支撐臂部;70c…第2支撐臂部;71…第1樞軸;71a…凸緣部;71aa…彎曲部分;72…第2樞軸;73A、73B…螺栓;82…作為驅(qū)動力傳遞輪的驅(qū)動鏈輪;EA、EB…發(fā)動機;F…車身架;M…減速傳動裝置;PA、PB…動力單元;WR…后輪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jù)附圖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的圖,圖1是自動二輪車的側(cè)面圖,圖2是自動二輪車的前部的放大縱斷側(cè)面圖,圖3是沿圖1的3-3線的斷面圖,圖4是圖3的箭頭4所示部分的放大圖,圖5是沿圖4的5-5線斷面圖,圖6是沿圖4的6-6線的向視圖,圖7是沿圖4的7-7線的向視圖。
首先,在圖1中,該小型摩托車型自動二輪車的車身架F具有頭管17,將對前輪WF進行軸支撐的前叉15和與該前叉15連結的轉(zhuǎn)向手柄16可轉(zhuǎn)向地支撐著;左右一對下行管18…,從該頭管17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對下管19…,在這些下行管18…的下方,與前述頭管17連接設置,比兩下行管18…更傾斜并向后下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對主管20…,與這些下管19…的下端連接設置并朝后方延伸,同時,使前述兩下行管18…的后端與該主管20的中間部連接設置。
在前述下管19…的下端接合有在這些下管19…的延長方向延伸的發(fā)動機懸掛支架(engine hanger bracket)19a…前述主管20…從下管19…和前述發(fā)動機懸掛支架19a…的接合部附近朝后方延伸。并且,在左右成對的下行管18…和下管19…的中間部之間設置加強用連結板21…。
一并參照圖2,前述主管20是將下述部件連接成一體而構成的,即前半傾斜部20a,從前述下管19的例如下端向后上方延伸;后半傾斜部20b,向后下方延伸;以及彎曲部20c,以朝上方鼓起的方式彎曲,并連結于前半傾斜部20a的后端和后半傾斜部20b的前端之間,前述主管20由上下方向比左右方向長的大致直角四邊形的角筒構成。而且,前述下行管18的下端通過焊接而與前述前半傾斜部20a的中間部連接設置。
向后上方延伸的座椅導軌23的前端與前述后半傾斜部20b的前部連結,左右一對座椅導軌23…的后部相互連結成一體。并且,后管24…的后端各自通過焊接與座椅導軌23…的后部接合,所述后管24…的前端與后半傾斜部20b的后端接合并向后上方延伸。而且,在左右成對的座椅導軌23…和后管24…的中間部之間設置有加強用連結板25…。
在車身架F上搭載有動力單元PA,用于驅(qū)動后輪WR,該動力單元PA由4沖程發(fā)動機EA、和將該發(fā)動機EA的輸出減速傳遞給后輪WR的減速傳動裝置M構成。前述發(fā)動機EA是構成為例如水冷式單缸的發(fā)動機,具有曲軸箱28;氣缸體29,其具有上下延伸的氣缸軸線,從曲軸箱28立起;氣缸蓋30,與氣缸體29的上端連接;以及氣缸蓋罩31,與氣缸蓋30的頂部連接。
在前述車身架F中的下行管18…的下端附近,在前述兩主管20…的前半傾斜部20a…設置有第1發(fā)動機懸架(engine hanger)32…,在前述發(fā)動機EA中的氣缸體29的前方,曲軸箱28的上部支撐在第1發(fā)動機懸架32…上,氣缸體29和氣缸蓋30配置在兩主管20…的彎曲部20c…之間。并且,在與下管19…的下端連接的發(fā)動機懸掛支架19a…的下端,用一對螺栓43…安裝有第2發(fā)動機懸架33…,前述曲軸箱28的前側(cè)下部用螺栓44緊固并支撐在第2發(fā)動機懸架33…上。
這樣可在剛性高的部分將發(fā)動機EA支撐在兩主管20…上,而且第1發(fā)動機懸架32…通過緊固一對螺栓26…而設置在兩主管20…的前半傾斜部20a…上,所述一對螺栓26…從兩側(cè)夾著前述下行管18…的中心線的延長線,前述發(fā)動機EA的曲軸箱28通過緊固配置在前述下行管18…的中心線的延長線上的螺栓27而支撐在第1發(fā)動機懸架32…上,可效率良好且剛性更高地把曲軸箱28支撐在第1發(fā)動機懸架32…上。
在圖3中,旋轉(zhuǎn)自如地支撐在曲軸箱28上的曲軸34,具有一體的一對曲柄臂34a、34a、和連結這些曲柄臂34a、34a之間的曲柄銷34b,滑動自如地嵌合在氣缸體29內(nèi)的活塞35,通過連桿36與前述兩曲柄臂34a、34a之間的曲柄銷34b連結。
在沿著自動二輪車的行進方向的左側(cè),曲軸34的一個端部從曲軸箱28突出,交流發(fā)電機39由固定在該曲軸34的一端部的轉(zhuǎn)子37和收容在該轉(zhuǎn)子37內(nèi)的定子38構成,該交流發(fā)電機39由與曲軸箱28連接的左蓋40覆蓋,前述定子38固定在左蓋40上。
并且,在凸輪軸41與前述曲軸箱28和交流發(fā)動機39之間的曲軸34之間設置有正時傳動裝置42,所述凸輪軸41構成對配設在前述氣缸蓋30內(nèi)的進氣門和排氣門(未圖示)進行開閉驅(qū)動的氣門傳動裝置的一部分,旋轉(zhuǎn)自如地支撐在前述氣缸蓋30上,曲軸34的旋轉(zhuǎn)動力由前述正時傳動裝置42減速為1/2后傳遞給前述凸輪軸41。
在沿著自動二輪車的行進方向的右側(cè),在前述曲軸箱28上連結有從該曲軸箱28朝后方延伸的箱體主體45,變速箱48由緊固在該箱體主體45的右側(cè)的右蓋46、緊固在前述箱體主體45的后部右側(cè)的齒輪箱47、以及前述箱體主體45構成,在箱體主體45和右蓋46之間形成變速室49,在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之間形成齒輪室50。
減速傳動裝置M具有帶式無級變速器51,將曲軸34的旋轉(zhuǎn)動力無級變速;減速齒輪系52,將該無級變速器51的輸出減速;以及輸出軸60,用于把由該減速齒輪系52所減速的動力提供給后輪WR,無級變速器51被收容在前述變速室49內(nèi),減速齒輪系52被收容在齒輪室50內(nèi)。
無級變速器51具有主動帶輪53,安裝在面對變速室49內(nèi)的曲軸34的另一端部;從動帶輪55,具有與曲軸34平行的軸線,安裝在由變速箱48的后部旋轉(zhuǎn)自如地支撐的傳動軸54的面對變速室49內(nèi)的部分上;以及環(huán)形的傳動帶56,卷繞在主動帶輪53和從動帶輪55上。
主動帶輪53通過滑筒57的滑動動作使前述傳動帶56的卷繞半徑變化,該滑筒57通過未圖示的電動機等的動作在前述曲軸34的軸向滑動。并且,從動帶輪55根據(jù)主動帶輪53上的傳動帶56的卷繞半徑的變化,使卷繞半徑朝與主動帶輪53相反側(cè)變化,在該從動帶輪55和傳動軸54之間安裝有離心式離合器58。
前述傳動軸54的另一端側(cè)面對齒輪室50配置,收容在齒輪室50內(nèi)的減速齒輪系52由以下部件構成驅(qū)動齒輪61,與前述傳動軸54的另一端側(cè)形成為一體;中間齒輪62,與該驅(qū)動齒輪61嚙合;以及從動齒輪63,與該中間齒輪62嚙合,中間齒輪62和從動齒輪63可圍繞與前述傳動軸54平行的軸線自由旋轉(zhuǎn),并由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支撐。
一并參照圖4,作為減速傳動裝置M中的最終傳動部件的前述從動齒輪63,在中心部具有一體的圓筒狀的軸部63a,該軸部63a的一端部通過滾珠軸承64旋轉(zhuǎn)自如地支撐在軸承外殼45a上,所述軸承外殼45a一體地形成在變速箱48中的箱體主體45的后部。并且,在前述變速箱48中的齒輪箱47的后部設置有與前述軸承外殼45a對應的圓形的開口部65,前述軸部63a的另一端部同軸配置在開口部65內(nèi)。而且,在軸部63a的外圓周和開口部65的內(nèi)圓周之間安裝有滾珠軸承66,并且安裝有位于滾珠軸承66的外方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67。
貫通齒輪箱47的后部并使一部分朝齒輪箱47的后部左側(cè)突出的輸出軸60,通過花鍵68與前述從動齒輪63的軸部63a連接。即,輸出軸60不能進行圍繞軸線的相對旋轉(zhuǎn)而能進行軸線方向的插入或卸下,與從動齒輪63同軸連結。
后輪WR的車軸69軸支撐在搖臂70的后部,該搖臂70具有下列部分搖臂主要部分70a,配置在前述后輪WR的兩側(cè)方和前方,形成為大致U字狀;第1支撐臂部70b,從該搖臂主部70a的左側(cè)前部朝前方延伸;以及第2支撐臂部70c,在其與第1支撐臂部70b之間夾著構成前述變速箱48的一部分的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的后部之間,并從搖臂主部70a的右側(cè)前部朝前方延伸,并且,該搖臂70將這些部件一體成型而形成。而且,第1和第2支撐臂部70b、70c通過第1和第2樞軸71、72可擺動地支撐在配置于這些支撐臂部70b、70c之間的動力單元PA的后部,在該實施例中,第1和第2樞軸71、72與前述輸出軸60同軸配置。
一并參照圖5,在變速箱48中的齒輪箱47的后部外面可裝卸地安裝有第1樞軸71。該第1樞軸71形成為圓筒狀,使前述輸出軸60的從齒輪箱47的突出部同軸貫通、且軸支撐該輸出軸60,并且,該第1樞軸71貫通第1支撐臂部70b,可擺動地支撐第1支撐臂部70b,在第1樞軸71的齒輪箱47側(cè)的端部一體地設置有朝側(cè)方伸出的凸緣部71a。
通過在第1樞軸71的圓周方向隔開間隔配置的多個例如4個螺栓73A、73A、73A、73B,將前述凸緣部71a可裝卸地緊固在變速箱48上。然后,在凸緣部71a的圓周方向隔開間隔的4個部位的前端,形成有朝變速箱48側(cè)彎曲的彎曲部分71aa…,這些彎曲部分71aa…通過螺栓73A…73B緊固在變速箱48上。而且,各彎曲部分71aa…以沿著與第1樞軸71的軸線正交的平面的方式與變速箱48的齒輪箱47抵接,以便在松開螺栓73A…、73B的解除安裝狀態(tài)下,可以在與第1樞軸71的軸線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移動。因此,前述凸緣部71a可在松開前述螺栓73A…、73B的解除安裝狀態(tài)下,可沿著與第1樞軸71的軸線大致正交的平面移動,在使輸出軸60脫離并解除了在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上的安裝的狀態(tài)下,第1樞軸71可在與軸線大致正交的方向移動來與動力單元PA相脫離。
凸緣部71a形成為,使其至少一部分延伸到變速箱48的外緣,前述各彎曲部分71aa…中的3個延伸到變速箱48的外緣,延伸到變速箱48的外緣的彎曲部分71aa…用前述各螺栓73A…、73B中的3個螺栓73A…緊固在變速箱48上。
另一方面,在變速箱48的外圓周部相互隔開間隔地配置有用于將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相互緊固的多個螺栓74、74…,貫穿箱體主體45的前述各螺栓74、74…與齒輪箱47螺合。然后,配置在變速箱48的外緣的前述螺栓73A…配置在與沿著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的外圓周部排列的多個前述螺栓74…的排列位置大致對應的位置,用于將作為構成變速箱48的至少一部分的箱體部件的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相互緊固,為了不僅把第1樞軸71固定在變速箱48上,而且將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緊固,貫穿凸緣部71a和齒輪箱47的各螺栓73A…與箱體主體45相螺合。
在貫穿前述第1樞軸71的輸出軸60和第1樞軸71之間安裝有滾針軸承75、和配置在該滾針軸承75的內(nèi)、外兩側(cè)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76、77。
在搖臂70中的支撐臂部70b內(nèi)設置有使前述輸出軸60和第1樞軸71貫通的支撐孔78,在第1樞軸71的外圓周和支撐孔78的內(nèi)圓周之間安裝有滾針軸承79、和配置在該滾針軸承79的內(nèi)、外兩側(cè)的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80、81。
前述輸出軸60的外端部從搖臂70中的第1支撐臂部70b朝外方突出,在該輸出軸60的從搖臂70突出的突出部上固定有驅(qū)動鏈輪82,其是用于把來自該輸出軸60的動力傳遞給后輪WR的驅(qū)動力傳遞輪。另一方面,如圖1所示,在沿著自動二輪車的行進方向的左側(cè),在后輪WR的車軸69上固定有從動鏈輪83,在驅(qū)動鏈輪82和從動鏈輪83上卷繞有環(huán)狀的鏈條84。
一并參照圖6,將第1樞軸71的凸緣部71a緊固在變速箱48上的多個螺栓73A…、73B,在與輸出軸60的軸線正交的平面(與圖6的紙面平行的平面)的投影圖上,配置在比前述驅(qū)動鏈輪82的外圓周更靠外方的位置。
在搖臂70中的第1支撐臂部70b的前端外面?zhèn)劝惭b有覆蓋前述輸出軸60的外端部的輸出軸保持器85。該輸出軸保持器85具有一體的下述部件軸承外殼部85a,形成為圓形的盤狀,覆蓋前述輸出軸60的外端;以及安裝臂部85b、85c、85d,從在該軸承外殼部85a的圓周方向隔開間隔的3個部位朝外側(cè)方延伸,前述輸出軸60的外端部通過滾珠軸承86旋轉(zhuǎn)自如地支撐在前述軸承外殼部85a上。
前述安裝臂部85b~85d中的安裝臂部85b從軸承外殼部85a朝后方延伸,該安裝臂部85b的前端部通過螺栓87可裝卸地緊固在搖臂70的左側(cè)面上。并且,剩余的安裝臂部85c、85d從前述軸承外殼部85a朝上方和下方延伸,這些安裝臂部85c、85d的前端部通過螺栓88、88可裝卸地緊固在支撐板部70d、70e上,所述支撐板部70d、70e分別一體地設置在前述搖臂70中的第1支撐臂部70b的上部和下部。而且,把前述安裝臂部85b~85d安裝在搖臂70上的螺栓87、88、88,在與輸出軸60的軸線正交的平面(與圖6的紙面平行的平面)的投影圖上,配置在與用于把第1樞軸71安裝在變速箱48上的螺栓73A…、73B不重合的位置,這樣,通過第1樞軸71和輸出軸保持器85的相互補充,第1支撐臂部70b的支撐剛性更高。
固定在輸出軸60上的驅(qū)動鏈輪82的前半部配置成從前述輸出軸保持器85的軸承外殼部85a朝前方露出,在驅(qū)動鏈輪82的前方配置有保護板89,該保護板89形成為半圓狀,從前方覆蓋該驅(qū)動鏈輪82的前半部。
圓筒狀的襯套(spacer)90…(參照圖4)的一端與前述支撐板部70d、70e抵接,在這些襯套90…的另一端和前述安裝臂部85c、85d之間夾有前述保護板89。而且,貫穿安裝臂部85c、85d、保護板89以及襯套90的前述螺栓88…與支撐板部70d、70e相螺合。
第2樞軸72貫通搖臂70中的第2支撐臂部70c,并可裝卸地固定在動力單元PA上,在該實施例中,第2樞軸72也是與圓筒體91螺合的螺栓,將該圓筒體91嵌入連接在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中的箱體主體45中。
在搖臂70的第2支撐臂部70c上設置有使第2樞軸72貫通的支撐孔92,在第2樞軸72的外圓周和支撐孔92的內(nèi)圓周之間安裝有一對滾珠軸承93、93,這些滾珠軸承93…的內(nèi)圈被夾在設置于第2樞軸72的外圓周的環(huán)狀階梯部72a、和使一端與前述圓筒體91的外端抵接并同軸圍繞第2樞軸72的圓筒狀的襯套94的另一端之間。并且,在前述兩滾珠軸承93…的內(nèi)側(cè),在襯套94的外圓周和支撐孔92的內(nèi)圓周之間安裝有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95,在前述兩滾珠軸承93…的外側(cè),在第2樞軸72的外圓周和支撐孔92的內(nèi)圓周之間安裝有環(huán)狀的密封部件96。
一并參照圖7,第2樞軸72的外端部由軸保持部件97固定地保持,所述軸保持部件97可裝卸地安裝在動力單元PA中的前述變速箱48的箱體主體45上。該軸保持部件97是一體具有以下部件的鑄造品等的模具成形品,即保持部97a,其在圓周方向的1個部位具有可調(diào)槽98,并形成為大致圓形;和從該保持部97a朝側(cè)方伸出的安裝部97b,跨過前述可調(diào)槽98的螺栓99與前述保持部97a螺合。然后,通過在使第2樞軸72的外端部貫穿保持部97a的狀態(tài)下擰緊螺栓99,使第2樞軸72的外端部由保持部97a固定地保持。
另一方面,在前述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中的箱體主體45上,在俯視時與搖臂70中的第2支撐臂部70c重合且比第2支撐臂部70c更向外方突出的多個例如2個凸起部100、101,例如一體地突起設置成從上下夾住第2支撐臂部70c,而且,兩凸起部100、101配置在從搖臂70中的第2支撐臂部70c的從擺動范圍離開的位置。
在前述凸起部100、101的至少一方,在該實施例中在兩凸起部100、101的前端,設置有與前述軸保持部件97的安裝部97b抵接的多個例如各一對緊固座100a、100b;101a、101b,前述軸保持部件97的安裝部97b通過螺栓102、102…可裝卸地固定在前述緊固座100a、100b;101a、101b上。
而且,凸起部100中的兩緊固座100a、100b的位置被設定成,使這些緊固座100a、100b中前方側(cè)的緊固座100a和第2樞軸72的中心間的距離L1比后方側(cè)的緊固座100b和第2樞軸72的中心間的距離L2大,凸起部101中的兩緊固座101a、101b的位置被設定成,使這些緊固座101a、101b中前方側(cè)的緊固座101a和第2樞軸72的中心間的距離L3比后方側(cè)的緊固座101b和第2樞軸72的中心間的距離L4大。即,在將搖臂70的第2支撐臂部70c從上下夾住的一對前述凸起部100、101上設置有用于緊固第2軸保持部件97的一對緊固座100a、100b;101a、101b,在各凸起部100、101中,各緊固座100a、100b;101a、101b的位置被設定成,使得從第2樞軸72的中心到各緊固座100a、100b;101a、101b的距離,越是前方側(cè)的緊固座100a、101a就越小。
在前述變速箱48的后部設置有朝上方延伸的一對托架106…,這些托架106…支撐在主管20…的后端部。并且,如圖1明示,在變速箱48的后方側(cè)下部同軸地設置有一對主支架軸107…,主支架108由這些主支架軸107…可轉(zhuǎn)動地軸支撐著。并且,在前述兩主管20…中的彎曲部20c…之間架設有十字管109,在該十字管109和設置在前述搖臂70的前部的減震器用托架111之間,設置有具有朝前后延伸的軸線的后減震器110。
觀察圖2,氣缸蓋30的前方側(cè)側(cè)面與從該氣缸蓋30朝前方延伸的進氣管112的下游端相連接,在該進氣管112的連接部附近,在氣缸蓋30上安裝有燃料噴射閥113。并且,前述進氣管112的上游端通過節(jié)氣門體114與空氣濾清器115連接。
在空氣濾清器115的前部下方,用于冷卻由水冷式發(fā)動機EA所加溫的發(fā)動機冷卻水的散熱器116配置成位于比該發(fā)動機EA更靠前方的位置。在散熱器116的下部設置有朝車身架F所具有的發(fā)動機懸掛支架19a…側(cè)突出的安裝臂部117…,該安裝臂部117…通過支座橡皮墊119…支撐在設置于發(fā)動機懸掛支架19a的托架118…上。并且,在散熱器116的上部,設置有朝其上方的下管19…側(cè)突出的安裝臂部120…,前述安裝臂部120…通過支座橡皮墊(未圖示)支撐在設置于下管19…的托架121…上。即,散熱器116由車身架F的下管19…和發(fā)動機懸掛支架19a…支撐。
排氣管122的上游端與發(fā)動機EA中的氣缸蓋30的后部側(cè)面相連接,該排氣管122的下游端與配置在后輪WR的右側(cè)的排氣消聲器123相連接。
觀察圖1,車身架F和動力單元PA采用由合成樹脂構成的車身罩125覆蓋,該車身罩125具有前罩126,覆蓋頭管17的前部和前輪WF的上部;中心罩127,從后方側(cè)覆蓋頭管17,并與前罩126連接;左右一對的護腿板128…,與前述前罩126的左右兩側(cè)接合,覆蓋乘員的腳部前方;地板通道部129,與兩護腿板128…和中心罩127相連接;以及后罩130,覆蓋車身架F的后部的左右兩側(cè)。
在乘車用座椅131的下方,配置有儲物箱134,用該乘車用座椅131的底板132可開閉地關閉上端開口部,該儲物箱134由前述主管20…和座椅導軌23…支撐。
儲物箱134配置在后減震器110的上方,所述后減震器110設置于車身架F的十字管109和搖臂70之間并朝前后延伸,儲物箱134的底部從上方跨過后減震器110,形成為具有在下方打開的大致U字狀的橫斷面形狀。
并且,在儲物箱134的后方配置有燃料箱135,該燃料箱135可通過打開乘車用座椅131進行供油,該燃料箱135由后管24…的后部彈性支撐。
下面,對該第1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動力單元PA所具有的輸出軸60,不能進行圍繞軸線的相對旋轉(zhuǎn)而能進行軸線方向的插入或卸下,與作為減速傳動裝置M的最終傳動部件的從動齒輪63連結,并配置成使外端部朝搖臂70的外方突出。另一方面,設置在搖臂70的前部左右的第1和第2支撐臂部70b、70c,通過使輸出軸60同軸貫通的圓筒狀的第1樞軸71、和與第1樞軸71同軸的第2樞軸72,可擺動地支撐在動力單元PA中的變速箱48上,第1樞軸71可在安裝解除狀態(tài)下,沿著與其軸線大致正交的平面移動,與動力單元PA的前述變速箱48脫離,可裝卸地安裝在變速箱48上,第2樞軸72可在固定解除狀態(tài)下,與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在軸線方向脫離,可裝卸地固定在變速箱48上。
根據(jù)這種搖臂70在動力單元PA上的擺動支撐結構,在從動力單元PA上卸下?lián)u臂70時,進行以下作業(yè),即在將輸出軸保持器85從搖臂70上卸下的狀態(tài)下的輸出軸60與動力單元PA的脫離作業(yè)、第1樞軸71相對于動力單元PA的固定解除作業(yè)、以及使第2樞軸72與動力單元PA脫離的作業(yè),之后,可以將搖臂70從動力單元PA上卸下、并且當把搖臂70組裝在動力單元PA上時,可以進行與上述卸下作業(yè)相反的作業(yè)。因此,可容易進行搖臂70相對于動力單元PA的卸下和組裝作業(yè),并且無需分割搖臂70,可減少部件數(shù)量。并且,第2樞軸72可在其固定解除狀態(tài)下與動力單元PA在軸線方向脫離,可裝卸地固定在動力單元PA上,由此,當進行搖臂70相對于動力單元PA的安裝和卸下作業(yè)時,可使第2樞軸72與動力單元PA脫離,以便不妨礙作業(yè),可改善安裝和卸下時的作業(yè)性。
而且,通過使搖臂70一體成形,可減少部件數(shù)量,并可提高搖臂70相對于動力單元PA的組裝精度。并且,無需用于將多個部件用螺栓等緊固來組裝搖臂70的緊固結構,可有助于搖臂70自身的高剛性化和彈簧下重量的輕量化。
而且,由于使用為了驅(qū)動后輪WR而搭載在車身架F上的動力單元PA將搖臂70擺動支撐,因而無需在搖臂70的擺動支撐部附近配置車身架F,可發(fā)揮動力單元PA的剛性,獲得搖臂70的穩(wěn)定擺動。
并且,第1樞軸71形成為圓筒狀,貫通第1支撐臂部70b來可擺動地支撐第1支撐臂部70b,其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動力單元PA具有的變速箱48的外緣,從第1樞軸71的變速箱48側(cè)的端部朝側(cè)方伸出的凸緣部71a可裝卸地安裝在變速箱48上,貫通第1樞軸71并由第1樞軸71軸支撐的輸出軸60的外端,朝第1支撐臂部70b的外方突出,在第1支撐臂部70b的外方,在輸出軸60的外端部固定有驅(qū)動鏈輪82,因而容易確?;趽u臂70的第1樞軸71的支撐剛性,也容易確保支撐部的強度。并且,具有剛性比較高的延伸到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的外緣的部分的凸緣部71a,設置在第1樞軸71上,該凸緣部71a安裝在變速箱48上,因而更加容易確保剛性。
并且,由于使用把凸緣部71a安裝在變速箱48上的多個螺栓73A…、73B的至少一部分的螺栓73A…,緊固作為構成變速箱48的至少一部分的多個箱體部件的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因而將凸緣部71a的一部分緊固在為了緊固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而使剛性較高的部分,可提高第1樞軸71的安裝剛性,并可減少將箱體主體45和齒輪箱47緊固和把第1樞軸71安裝在變速箱48上所需要的螺栓根數(shù)。
而且,用于把第1樞軸71固定在變速箱48上的螺栓73A…、73B的大部分73A…配置在側(cè)視時為變速箱48的外圓周部,這樣,可把第1樞軸71固定在變速箱48中剛性高的部分上,在自動二輪車行駛時等,即使負荷作用于第1樞軸71,也能使得在變速箱48的齒輪箱47側(cè)不易產(chǎn)生變形,從而可在齒輪箱47內(nèi)的各齒輪61~63的軸部不產(chǎn)生無用的變形。
并且,在凸緣部71a中延伸到變速箱48的外緣的部分,形成有朝變速箱48側(cè)彎曲的彎曲部分71aa…,該彎曲部分71aa…用螺栓73A…緊固在變速箱48上,因而可把螺栓73A…的頭部配置在更內(nèi)側(cè),可在避免例如與搖臂70的干擾的同時,抑制車身寬度等的車身尺寸的增加。
而且,由于將凸緣部71a緊固在變速箱48上的多個螺栓73A…、73B在與輸出軸60的軸線正交的平面的投影圖上,配置在比驅(qū)動鏈輪82的外圓周更靠外方的位置,因而即使在大的負荷從輸出軸60作用于第1樞軸71的情況下,也能將第1樞軸71牢牢固定在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上,可進一步提高基于搖臂70的第1樞軸71的擺動支撐部的剛性。
并且,由于輸出軸保持器85可裝卸地安裝在搖臂70的前部,以覆蓋輸出軸60的外端部,并旋轉(zhuǎn)自如地支撐輸出軸60的外端部,因而輸出軸保持器85兼作輸出軸60的支撐部件和蓋部件,可提高外觀性,并能可靠地支撐輸出軸60。
而且,由于貫通搖臂70而與動力單元PA中的變速箱48螺合的第2樞軸72的外端部,由軸保持部件97固定地保持著,所述軸保持部件97可裝卸地安裝在設置于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的多個凸起部100、101上,因而采用使用動力單元PA和軸保持部件97來支撐第2樞軸72的簡單結構,可實現(xiàn)第2樞軸72在動力單元PA上的雙支撐結構,提高第2樞軸72的剛性,可使搖臂70的擺動支撐更穩(wěn)定。并且,通過調(diào)整軸保持部件97的剛性,可把第2樞軸72的剛性調(diào)整為與車型對應的適當值,而且可使用少的部件數(shù)量鎖緊與動力單元PA螺合的第2樞軸72,使構成簡單,所以重量和成本的增大比較少,由于可以把動力單元PA配置在搖臂70的內(nèi)側(cè)即可,因而可提高車身布局的自由度。
并且,軸保持部件97具有保持部97a,該保持部97a形成為大致圓形,使第2樞軸72的外端部穿過,而且在其圓周方向1個部位設置有可調(diào)槽98,第2樞軸72通過擰緊跨過可調(diào)槽98并與保持部97a螺合的螺栓99而保持在軸保持部件97上,因而可使用簡單構成的軸保持部件97可靠地保持第2樞軸72的外端,提高第2樞軸72的剛性,而且第2樞軸72的保持和解除保持的操作很容易進行。
并且,在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設置有用于可裝卸地安裝軸保持部件97的多個例如一對凸起部100、101,這些凸起部100、101中在俯視時與搖臂70重合的凸起部100、101配置在從該搖臂70的擺動范圍離開的位置,這樣,可在確保搖臂70的擺動行程的同時,將第2樞軸72可靠地固定,并可使軸保持部件97結構緊湊,可有助于降低成本。
并且,由于前述凸起部100、101的至少一部分,在該實施例中為兩凸起部100、101設置在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上,比擺臂70更向外方突出,因而可使軸保持部件97的凹凸減少,且結構緊湊。因此,在該實施例中,雖然軸保持部件97是鑄造品等的模具成形品,然而也能通過例如擠壓成形來制造軸保持部件97。
而且,在將搖臂70的支撐臂部70c從上下夾持的位置,在設置于動力單元PA的變速箱48的一對凸起部100、101中的至少一方,在該實施例中為雙方,設置有用于緊固軸保持部件97的多個緊固座100a、100b;101a、101b,在各凸起部100、101中,各緊固座100a、100b;101a、101b的位置被設定成,使得從第2樞軸72的中心到各緊固座100a、100b;101a、101b的距離,越是前方側(cè)的緊固座100a、101a就越小,因而可進行軸保持部件97在凸起部100、101上的可靠固定,可在確保與搖臂70之間的間隙的同時,效率良好且緊湊地配置軸保持部件97。
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的自動二輪車的側(cè)面圖,與上述第1實施例對應的部分附有同一參照標號。
在該小型摩托車型自動二輪車的車身架F上搭載有動力單元PB,用于驅(qū)動后輪WR,該動力單元PB由4沖程的發(fā)動機EB和將該發(fā)動機EB的輸出減速傳遞給后輪WR的減速傳動裝置M構成。前述發(fā)動機EB采用例如水冷式2氣缸的V型構成,具有后部氣缸組BR,從曲軸箱28朝上方立起;以及前部氣缸組BF,與該后部氣缸組BR形成V字形,具有稍微向前上方前傾的氣缸軸線,且從曲軸箱28朝前方延伸。
用后部對后輪WR進行軸支撐的搖臂70的前部,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例相同的支撐結構被擺動支撐在該動力單元PB上。
根據(jù)該第2實施例,可取得與上述第1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可在不背離權利要求范圍內(nèi)所述的本發(fā)明的情況下進行各種設計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第1和第2樞軸71、72可相對于動力單元PA、PB在軸向上插入或卸下,然而本發(fā)明也能應用于不能進行軸向的插入或卸下的搖臂支撐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在用后部軸支撐后輪(WR)的搖臂(70)的前部左右,設置有朝前方延伸的第1和第2支撐臂部(70b、70c),在包含發(fā)動機(EA、EB)和減速傳動裝置(M)、并搭載在車身架(F)上的動力單元(PA、PB)上,通過與前述輸出軸(60)同軸的圓筒狀的第1樞軸(71)將第1支撐臂部(70b)可擺動地支撐著,并通過與第1樞軸(71)同軸的第2樞軸(72)將第2支撐臂部(70c)可擺動地支撐著,該減速傳動裝置(M)具有把動力提供給后輪(WR)的輸出軸(60)且將前述發(fā)動機(EA、EB)的輸出減速并傳遞給該輸出軸(60),其特征在于,在貫通前述第1支撐臂部(70b)的圓筒狀的前述第1樞軸(71)上設置有凸緣部(71a),該凸緣部(71a)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前述動力單元(PA、PB)所具有的箱體(48)的外緣,從第1樞軸(71)的前述箱體(48)側(cè)的端部朝側(cè)方伸出,并可裝卸地安裝在前述箱體(48)上,貫通第1樞軸(71)并由第1樞軸(71)軸支撐的前述輸出軸(60)的外端,朝前述第1支撐臂部(70b)的外方突出,在第1支撐臂部(70b)的外方,在前述輸出軸(60)的外端部固定有用于把來自該輸出軸(60)的動力傳遞給前述后輪(WR)的驅(qū)動力傳遞輪(8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使用把前述凸緣部(71a)安裝在前述箱體(48)上的多個螺栓(73A、73B)的至少一部分,將構成前述動力單元(PA、PB)的箱體(48)的至少一部分的多個箱體部件(45、47)緊固。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凸緣部(71a)中延伸到前述箱體(48)的外緣的部分,形成有朝前述箱體(48)側(cè)彎曲的彎曲部分(71aa),該彎曲部分(71aa)用螺栓(73A)緊固在前述箱體(48)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將前述凸緣部(71a)緊固在前述箱體(48)上的多個螺栓(73A、73B),在與前述輸出軸(60)的軸線正交的平面的投影圖上配置在比前述驅(qū)動力傳遞輪(82)的外圓周更靠外方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種自動二輪車的搖臂支撐結構,在搖臂的前部左右設置有第1和第2支撐臂部,在動力單元上,通過與輸出軸同軸的第1和第2樞軸可擺動地支撐第1和第2支撐臂部,在該結構中,容易確保搖臂所具有的一對支撐臂部的一個的支撐剛性和支撐強度。在第1樞軸(71)上設置有凸緣部(71a),該凸緣部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動力單元(PA)所具有的箱體(48)的外緣,從第1樞軸(71)的箱體(48)側(cè)的端部朝側(cè)方伸出并可裝卸地安裝在箱體上,貫通第1樞軸(71)并由第1樞軸(71)軸支撐的輸出軸(60)的外端朝第1支撐臂部(70b)的外方突出,在第1支撐臂部(70b)的外方,在輸出軸(60)的外端部固定有驅(qū)動力傳遞輪(82)。
文檔編號B62K25/04GK1785741SQ20051013454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飯塚爾, 田中宏幸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