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折疊式踏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疊式踏板改良,其被要求其藉以控制其脫離扣持狀態(tài)的受動位置,是須遠離車本體或回旋柄;不論是組入或脫離均須容易且方便的操作,且須不用多大的力道即能達到該行為;使用者于操作時須有手指不致受傷的功效;及,須有明確的扣入感。
近代人對于所使用物品的方便性及占用空間的大小均極為重視,以做為代步工具或休閑騎乘用的自行車(或腳踏車)為例,其早已演變成可將龍頭縮短、車身予以對折而使前后兩車輪形成重疊狀等的折疊式,以具有不占空間及攜行方便的功能;且由于如此折疊后的自行車,其連接于兩回旋柄(配合本實用新型第四圖所標示的圖號6,即俗稱的曲柄)的兩踏板是仍呈左右對凸的形式,使其收折的功效未致完整,因此而有他人將此踏板亦設計成折疊式。
請參閱
圖1所示,現(xiàn)有的折疊式踏板5的后段是呈中空并有復數(shù)條肋條51承接其間,其前段是予以破開而嵌設一可前后位移并可九十度彎折的套體52,該套體52的后端則可套接于踏板5的垂立中隔板50前側(cè),且該套體52并軸向樞接一心軸4,該心軸4另端則樞設于自行車的回旋柄6末端,俾藉由踩踏該踏板5而使回旋柄6可往復旋轉(zhuǎn),以帶動自行車的車輪轉(zhuǎn)動;且該套體52的前側(cè)兩端是各對凸一凸耳,俾配合兩分別被樞設于踏板5前側(cè)兩端角處且可因撥動而相對扣合或相對分離的扣體53,以將已套組入踏板5內(nèi)的套體予以扣持固定,或藉由將該兩扣體53予以撥離其扣持狀態(tài),而得能使踏板5與套體52可相對分離,并進而將踏板5九十度折疊(即朝心軸4的徑向而折疊),俾達可將自行車完整地折疊的目的。
但前述的折疊式踏板5,其卻具有如下的缺失(1)其扣體53是藉由其斜凸偏心狀的栓接端,而使其扣持形成具有緊固形式的卡扣狀,且欲扳開或扣入該兩扣體53時,人手的扳動或推扣力到是須大于其抵接端(即斜凸偏心狀栓接端的末端)的抵緊力,俾于扣入時可藉以防止各該扣體53脫落離;惟如此的扣持方式過緊,造成人手難以扳開或扣入的缺失,更遑論女性的騎乘者。
(2)其扣體53的設置位置是鄰近于車本體或回旋柄6,當欲藉由各該扣體53呈外凸狀的受動位置530(即受撥動位置)而扳開或扣入時,人手實在并無太大的使力空間,造成扳開或扣入該兩扣體53時顯得頗為不易的缺失。
(3)其兩扣體53的扣入是未有明顯的扣入感覺,且扣體53的扳動均極緊,故會造成使用者并不知道根本還未扣持好或仍為“半扣持狀態(tài)”,即開始騎乘,造成使用者在踩踏時會有因該扣持狀態(tài)滑脫而踩空的危險;且又由于其兩扣體53是為各別獨立的結(jié)構(gòu),除于扳開或扣入時必須各別進行而頗為麻煩外,亦有可能因僅扣住一邊而造成危險。
(4)其兩扣體53的扣持緊度過緊,且又須利用手指頭對各該呈外凸狀的受動位置530進行扳動,實極易造成手指的受傷,尤其是指甲稍長的使用者,更易在指頭扳動滑脫的瞬間造成指甲被扯脫撥落的傷害,遑論慣于將指甲留長的女性騎乘者了。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是在提供一種彈扣件的受動位置是遠離車本體或回旋柄且不論是組入或脫離均極為容易操作的折疊式踏板,俾達除其扣持狀態(tài)仍極為穩(wěn)固外,其欲使套體套入中隔板的套緣,是僅須直接將踏板朝套體推送,即可使彈扣件扣持于套體;其欲折疊時,則僅須按壓彈扣件另端的壓體,即可輕易地脫離扣持狀態(tài)并進而折疊踏板,而使踏板的扣持或脫離扣持行為變得極為輕易,且無須多大的力道即能達成,手指更不致于受傷。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亦在提供一種折疊式踏板,藉由其套體在與踏板套組時,是具有極為明確的扣入感,且各該彈扣件是為統(tǒng)一作動、統(tǒng)一扣持,使用者乃絕對能明確且清處的知道是否已為扣持狀態(tài),俾絕不會有如習式般因僅為微微的含扣住而以為已扣住復致發(fā)生危險,更遑論本實用新型僅有兩種狀態(tài),若非為扣持狀態(tài),即為脫離狀態(tài),絕不會有如習式般的“半扣持”狀態(tài)。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目的乃亦在提供一種折疊式踏板,藉由其控制踏板與套體間的固定,是為按壓式而非如一般的扳動式,俾達操作非常輕易且手指不易受傷的功效;而其用以被按壓的受動裝置(即彈扣件的壓體),是位于踏板另外開設的側(cè)開口內(nèi),且彈扣件是具有二只,俾達須將手指頭按入側(cè)開口內(nèi)且同時按壓兩彈扣件,方能脫離其扣持狀態(tài),而不致于有因任意外力即能使的作用的危險。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結(jié)構(gòu)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jù)所附圖式的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圖式的簡單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的折疊式踏板的構(gòu)造示意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依據(jù)圖2的立體組合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套合前后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藉按壓彈扣件而使套體脫離的剖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藉由圖5的脫離而得以折疊的立體圖。
零件標號說明1踏板 10容置空間 101位移槽 102孔體 103擴孔104桿件 105定位片 11肋條12肋板13中隔板14套緣15側(cè)容槽 151貫孔 152彈性組件 153反光板16側(cè)開17栓孔 171栓接件 2彈扣件 20栓柱21勾體22壓體 3套體 30前置槽 31后置槽32凸臂321陷槽33凸軸34扣持體 35珠碗36滾珠4心軸 40尾蓋401嵌卡環(huán) 41第二螺帽42華司43第一螺帽 44滾珠 45珠碗5踏板50中隔板 51肋條 52套體 53扣體530受動位置6回旋柄如圖2和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折疊式踏板,主要是在踏板1的上下兩踏面間以多根肋條11或肋板12承接其間,踏板1之前破開,形成一容置空間10,該空間之內(nèi)后則形成一中隔板13,而該空間的兩內(nèi)側(cè)則形成左右對稱的位移槽101,兩位移槽101內(nèi)并分別嵌固有定位片105,供樞設有心軸4的套體3置入,該套體3并可于容置空間10內(nèi)位移。
參閱圖5所示,其容置空間10的內(nèi)兩側(cè)中段處是各進一步形成一對稱的擴孔103;各該位移槽101前端的上下兩踏面處,是各具一上下對稱的孔體102。而踏板1的兩側(cè),是各對具一適可分別嵌置一反光板153的側(cè)容槽15,各該側(cè)容槽15的相對內(nèi)側(cè)是各對具一可供容設彈性組件152的貫孔151;各該側(cè)容槽15的后側(cè)(約塔板1后端的兩側(cè)處),是各開設一側(cè)開口16;而前述中隔板13后側(cè)的左右兩端,是可于上下兩踏面處各開設有一同于前述孔體102型式的栓孔17,俾藉由上下兩踏面間的各該栓孔17,以供各栓固一栓接件171。
其中的該中隔板13,其前側(cè)是形成一可供套體3套接的套緣14。其中的該套體3,其前、后的兩側(cè)分別形成對稱的兩凸臂32及兩扣持體34,約中段處的兩側(cè)則形成亦為對稱的兩凸軸33,各該凸臂32的后側(cè)緣是各形成一可嵌卡入桿狀物的陷槽321。而該扣持體34除可為兩對稱狀外,亦可為一至多圈的環(huán)狀;甚至該扣持體34除可為如圖所示的外凸狀外,亦可為內(nèi)凹狀者。套體3的軸心處是呈可供容設心軸4的中空狀,且其前、后端是各形成一可與它物構(gòu)組成培林型式的前、后置槽30、31,該前、后置槽30、31是分別置入前后對稱的環(huán)弧狀珠碗35、45,各該珠碗35、45內(nèi)緣與心軸4之間是各具設有多數(shù)顆呈圈狀排列的滾珠36、44,心軸4所伸入后置槽31內(nèi)的尾端更依序螺組一第一螺帽43、一華司42及一第二螺帽41,使該可與滾珠44作用、產(chǎn)生尾端培林效果的第一螺帽43可被螺固于心軸4尾端的預定處,且其的所以可產(chǎn)生培林效果,乃因該第一螺帽43所與滾珠44的鄰接處,是形成一圈弧凹狀的滾珠軌;而其用以產(chǎn)生前端培林效果之處,是在于該亦具一圈滾珠軌的心軸4所與滾珠36的鄰接處;另外,心軸4的尾端處,是藉由后置槽31內(nèi)緣及一尾蓋40相應外緣處,所形成的可供該兩者相互嵌卡的互為凹、凸的嵌卡環(huán)401,而可如圖5所示般予以封閉,以防止泥塵侵入心軸4。
如圖2、3和5所示的彈扣體2,是可為左右各一并對稱的型式,該各彈扣件2的中段處是形成一中空狀的栓柱20,以使各該彈扣體2可藉由前述的栓孔17,而被栓接件171栓設于踏板1內(nèi)部(即上下踏板間);各該彈扣件2的前段是呈前伸狀,于前端處并各相對內(nèi)凸一勾體21;各該彈扣件2的后端則呈相對外擴并后伸狀,于尾端處是相對外彎而各形成一可位于相應側(cè)開口16的壓體22。使各該彈扣件2的前段各分自套緣14左右而朝位移槽101內(nèi)伸去,且使其后段的各該壓體22可分自踏板1的兩個側(cè)開口16露出,供人手的姆、食二指同時施作。
如圖5所示,各該彈扣件2的近前端處,是恰各對應于相鄰側(cè)容槽15的貫孔151,使外端因被反光板153所擋抵而凸出于各該貫孔151相對內(nèi)端的各該彈性組件152,可恰推抵各該彈扣件2的近前端處,俾當各該彈扣件2的壓體22被人手相對按壓而使各該彈扣件2的前端相對外展時,可同時對相應彈扣組件152進行壓迫,而有當人手放開時,可因各該彈性組件152的彈性回復力而迫使各該彈扣件2相對內(nèi)收至回復原狀。前述適可容設于容置空間10內(nèi)的套體3,是藉由其兩凸軸33伸入位移槽101內(nèi)的定位片105中,而使踏板1與套體3可相對地前后位移。
如圖4所示,藉由套體3的后置槽31乃可套接于踏板1的套緣14;當套體3套接于套緣14時,兩凸臂32是可將位移槽101的定位片105前端予以封閉,而各該位移槽101前端的各該孔體102處,并可藉由螺鎖組件型式的桿件104及一螺帽而貫穿復承接其間,以做為限制凸軸33不致反向退出的依據(jù),凸軸33乃僅能在肋板12與桿件104間位移,且各該凸臂32的陷槽321則恰供桿件104嵌入(配合圖4的套合后剖視圖所示)。
如圖4的套組前剖視圖所示,先將套體3藉其凸軸33的伸入定位片105中而被容設于容置空間10內(nèi),再鎖入桿件104以封閉定位片105前端;如圖4的套組后剖視圖所示,藉由各該彈扣件2的勾體21端部及各該扣持體34的后緣,是呈相對的傾斜狀,以使各該彈扣件2的勾體21可藉其相互間的推拔作用而彈扣于該扣持體34(扣入時是具有喀聲及手感的扣入桿),套體3的后置槽31并同時套接于踏板1的套緣14。再請參閱圖5所示,當欲折疊踏板1時,藉由人手姆、食二指的同時按壓彈扣件2的壓體22,使兩彈扣件2的前端相對外展,套體3的扣持體34乃脫離其扣持范圍,再藉由原先的姆、食二指而順勢將踏板1往后拉,即可使踏板1的彈扣件2完全與套體3的扣持體34分離;此時,由于后置槽31已與套體14分離,且各該扣持體34是恰相應于擴孔103,乃使踏板1可以套體3的凸軸33為軸而翻轉(zhuǎn)(相對的,亦即其可使套體3的凸軸33為軸而翻轉(zhuǎn)),而形成如圖6所示的折疊后的狀況。
當然,前述的彈性組件152亦可設置于各該彈扣件2前端的相對內(nèi)側(cè)間,或直接將的具設于各該彈扣件2的栓柱20內(nèi)亦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各該彈扣件2的設置位置是不限于踏板1的左右兩側(cè),只要能達到扣持狀態(tài)及可放開其扣持狀態(tài)者均可考慮使用,例如踏板1的上下兩側(cè)。前述的桿件104,亦可改以其它方式而將位移槽101及其定位片105的前端予以封閉,例如嵌固擋板或使各該位移槽101及定位片105前端形成一體成型的封閉狀亦可,當然,是須在凸軸33置入后且此時是不需要凸臂32的。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1.藉以控制其脫離扣持狀態(tài)的受動位置(壓體22),是已遠離車本體或回旋柄,使用者欲予以折疊時乃極為輕易。
2.不論是組入或脫離均極為容易操作,且無須多大的力道即能達成;且按壓彈扣件后亦可順勢將踏板后拉再上或下折,即可達成折疊踏板的目的,相當方便;反的亦然。
3.藉由其是為按壓式而非如一般的扳動式,俾達操作非常輕易且手指不致受傷的功效。
4.藉由其套體在與踏板套組時,是具有極為明確的扣入感,且各該彈扣件是為統(tǒng)一作動、統(tǒng)一扣持,使用者乃絕對能明確且清楚的知道是否已為扣持狀態(tài),俾絕不會如一般會以為已扣住而發(fā)生危險。
5.其僅有兩種狀態(tài),若非為扣持狀態(tài),即為脫離狀態(tài),絕不會有如習式般的“半扣持”狀態(tài)。
6.其用以被按壓的受動位置(壓體),是位于踏板的側(cè)開口內(nèi),且彈扣件是具有二只,俾達須將手指頭按入側(cè)開口內(nèi)且同時按壓兩彈扣件,方能脫離其扣持狀態(tài),而不致于有因任意外力即能使的作用的危險。
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式踏板,主要是于踏板(1)的前側(cè)破開形成一容置空間(10),該空間(10)的內(nèi)后側(cè)形成一中隔板(13),內(nèi)兩側(cè)則形成對稱的位移槽(101),俾供樞設有心軸(4)的套體(3)可于容置空間(10)內(nèi)位移,其特征在于該中隔板(13),其前側(cè)是形成一套緣(14);該位移槽(101),各嵌固有一定位片(105),俾供樞設有心軸(4)的套體(3)置入;該套體(3)其后端及約中段處的兩側(cè)分別形成對稱的兩扣持體(34)及兩凸軸(33);套體(3)后端是與套緣(14)套接,而兩凸軸(33)則分別伸入位移槽(101)的定位片(105)內(nèi);該定位片(105)的前端并形成套體(3)的兩凸軸(33)無法退出的形態(tài);被裝設于踏板(1)內(nèi)的彈扣件(2),其一端是可供套體(3)套入套緣(14)后扣持于該套體(3)的扣持體(34)處,另端則露出踏板(1)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式踏板,其中彈扣件(2)是左右對稱的,其中段處被栓設于踏板(1)內(nèi)部,而前段則自套緣(14)左右向位移槽(101)伸去,俾令呈外擴后伸狀的后段自踏板(1)后端的側(cè)開口露出;該彈扣件(2)前端是相對內(nèi)凸有勾體(21),俾勾扣于凸狀或凹狀的扣持體(34)處,彈扣件(2)的尾端相對外彎形成有一位于相應側(cè)開口的壓體(22);另,該彈扣件(2)各具有彈性組件,彈扣件(2)扣持于套體(3)對應的扣持體(34)后是呈自由狀態(tài),當彈扣件(2)的壓體(22)經(jīng)按壓而使彈扣件(2)前段相對外展后,彈性組件(152)則藉其彈性回復成自由狀態(tài)的收縮狀或拉伸狀;另,踏板(1)的兩側(cè)對具有一可分別嵌置反光板(153)的側(cè)容槽(15),側(cè)容槽相對內(nèi)側(cè)并具有可供容設彈性組件(152)的貫孔(151);因反光板(153)的擋抵而凸出于各該貫孔(151)相對內(nèi)端的彈性組件(152),其相對外端是受反光板(153)擋抵,相對內(nèi)端則恰可在彈性組件(152)呈自由狀態(tài)時頂?shù)钟谏形窗磯旱膹椏奂?2)前段的相對外側(cè)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疊式踏板,主要是在踏板前側(cè)所破開的容置空間內(nèi)后側(cè)形成一前側(cè)具有套緣的中隔板,內(nèi)兩側(cè)則形成對稱的位移槽,供樞設有心軸的套體可于容置空間內(nèi)位移;該套體后端及約中段處的兩側(cè)是分別形成對稱的兩扣持體及兩凸軸,套體后側(cè)并可套接于前述套緣,兩凸軸則分別伸入移位槽內(nèi);及將兩對稱且可相對彈性張合的彈扣件裝設于踏板內(nèi),并使其前端是形成可勾扣于前述扣持體的勾體,其后端則露出于踏板另外開設的側(cè)開口的外,以供人手相對按壓而控制其相對外展,并得以放開該扣持狀態(tài);使踏板與套體可相對位移而脫離其與套緣的套接狀態(tài),藉此并得以兩凸軸為軸而折疊踏板者。俾達人手施作時極為輕易方便、無須多大的力道、復具有極為明確的扣入感、且有手指不致受傷的功效者。
文檔編號B62M3/00GK2474462SQ0120227
公開日2002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2月22日
發(fā)明者楊義雄 申請人:楊義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