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氣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氣囊裝置安裝于方向盤的技術。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將氣囊裝置安裝于方向盤的技術,有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技術。在專利文獻I中,在保持部件的外周突設肋,卡止鋼絲在整體縮徑的狀態(tài)下被安裝配置于保持部件的肋的內側的卡止位置。而且,方向盤側的三個銷與卡止鋼絲卡止,從而將氣囊模塊安裝于方向盤。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2 — 2433號公報。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技術中,為了令卡止鋼絲的整體為縮徑的狀態(tài),在保持部件的外周大致整體上突設肋。因此,包圍保持部件的外周的肋成為材料成本增加、重量增加的要因。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以能夠與安裝部件卡止的狀態(tài)、以更少的接觸部位保持卡止體。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第一方式為一種氣囊裝置,安裝在突設有第一安裝部件的方向盤上,其中,具有氣囊;增壓泵,能夠令上述氣囊膨脹展開;罩,對折疊的上述氣囊進行覆蓋;安裝板,固定上述氣囊、上述增壓泵以及上述罩;卡止體,由能夠彈性變形的線狀材料形成為中間線狀部分和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以呈U字狀的方式相連的形狀,上述第一安裝部件從上述中間線狀部分的外周側與上述中間線狀部分卡止;保持部件,相對于上述安裝板保持上述卡止體,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的各端部分別形成為相對于上述中間線狀部分與上述第一安裝部件卡止的方向傾斜的施力用傾斜部分,在上述安裝板上設置分別能夠與一對的上述施力用傾斜部分抵接的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令上述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與上述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分別抵接,在對上述中間線狀部分向與上述第一安裝部件卡止的方向施力的狀態(tài)下,經由上述保持部件而相對于上述安裝板保持上述卡止體。第二方式為第一的方式的氣囊裝置,其中,上述卡止體設置為能夠將突設于上述方向盤的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分別與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卡止,設定上述第一安裝部件以及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與上述卡止體卡止的方式、上述一對的上述施力用傾斜部分與上述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的抵接方式、和上述卡止體沿著上述安裝板的主面的能夠移動的范圍,使得上述第一安裝部件以及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不能由于上述卡止體沿著上述安裝板的主面的移動而從上述卡止體一起解除。第三方式為第一或者第二方式的氣囊裝置,上述安裝板具有比上述增壓泵的安裝部分還凹陷的凹部,上述卡止體設置于上述凹部,限制上述凹部內的上述卡止體沿著上述安裝板的主面的移動范圍,使得上述第一安裝部件以及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中至少一個維持為與上述卡止體卡止的狀態(tài)。第四方式為第一 第三的任意方式的氣囊裝置,上述卡止體設置為能夠將突設于上述方向盤的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分別與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卡止,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分別具有在與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的卡止狀態(tài)下為相互平行狀態(tài)的直線部分和上述施力用傾斜部分,構成為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能夠分別與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的各直線部分卡止。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第一方式,借助卡止體的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和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的抵接,中間線狀部分被向卡止于第一安裝部件的方向施力。借助該作用力,能夠將中間線狀部分與第一安裝部件保持為卡止狀態(tài)。因此,無需像以往那樣借助以包圍外周的方式形成的肋來保持卡止體,能夠將卡止體以能夠與第一安裝部件卡止的狀態(tài)以更少的接觸部位進行保持。此外,能夠以更少的接觸部位保持卡止體,結果,能夠增加氣囊裝置的設計自由度,并且·能夠削減材料成本。根據第二方式,即便在卡止體沿著安裝板的主面移動時,上述卡止體與上述第一安裝部件以及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的至少一個保持卡止關系。由此,能夠更可靠地維持氣囊裝置的安裝狀態(tài)。根據第三方式,通過在凹部內限制卡止體的移動范圍,能夠將上述卡止體與上述第一安裝部件以及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的至少一個保持卡止關系。由此,能夠更可靠地維持氣囊裝置的安裝狀態(tài)。根據第四方式,能夠令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與為相互平行的狀態(tài)的直線部分卡止。此外,能夠從與第一安裝部件卡止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將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與卡止體進行卡止,而且能夠利用第一安裝部件和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在至少三處保持卡止體。由此,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卡止體。
圖I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以及方向盤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安裝部件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安裝部件的剖視圖。圖4是表示向安裝本體部件安裝帽部件的順序的說明圖。圖5是說明向安裝本體部件安裝帽部件的順序的說明圖。圖6是說明向安裝本體部件安裝帽部件的順序的說明圖。圖7是表示向安裝本體部件安裝帽部件的順序的說明圖。圖8是表示氣囊裝置中的氣囊、罩、和安裝板的分解立體圖。圖9是表示安裝板、保持部件以及卡止體的主視圖。圖10是表示安裝板的概略主視圖。圖11是表示卡止體的主視圖。圖12是表示安裝板、保持部件以及施力輔助部件的分解立體圖。圖13是表示卡止體的動作的說明圖。
圖14是表示向方向盤安裝安裝板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圖15是圖14的XV - XV線的剖視圖。圖16是表示安裝部件向卡止體卡止的動作的說明圖。圖17是表示安裝部件向卡止體卡止的動作的說明圖。圖18是表示伴隨著卡止體的移動的安裝部件與卡止體的卡止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19是表示伴隨著卡止體的移動的安裝部件與卡止體的卡止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20是表示研究例的說明圖。圖21是表示研究結果的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方向盤、16…芯部件、18…安裝部件、18A…第一安裝部件、18B…第二安裝部件、30…氣囊裝置、32…氣囊、34…增壓泵、36…罩、40…安裝板、44 s…臺階、46…凹部、60…保持部件、70…卡止體、70a…中間鋼絲部分、70b…側方鋼絲部分、70bl…直線部分、70b2…施力用傾斜部分、74…施力輔助部件、75…滑接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說明實施方式的氣囊裝置的安裝部構造。圖I是表示方向盤10以及氣囊裝置30的分解立體圖。該氣囊裝置30的安裝部構造是用于將氣囊裝置30向方向盤10進行安裝的構造。方向盤10是用于進行車輛的操控的部件,具有盤本體12、輻條14和作為中央部件的芯部件16。盤本體12是承受人施加的操控力的部分。輻條14形成為從盤本體12的內周部分向其中央延伸的棒狀,在盤本體12的中央與轉向軸連結。在此,輻條14設置三根,但也可以是兩根等。在方向盤10的大致中央部,芯部件16露出。芯部件16由金屬等的導電性部件形成。在該芯部件16上突設有安裝部件18。在此,繞各方向盤10的中心設置有三個安裝部件18 (在圖I中僅圖示一部分)。三個安裝部件18包含與后述的卡止體70的中間鋼絲部分70a卡止的安裝部件、和與后述的卡止體70的側方鋼絲部分70b卡止的安裝部件。在以下的說明中,在說明三個安裝部件的共同構成時表述為安裝部件18,在對與卡止體70的中間鋼絲部分70a卡止的安裝部件和與卡止體70的側方鋼絲部分70b卡止的安裝部件進行區(qū)別時,將前者表述為第一安裝部件18A,將后者表述為第二安裝部件18B (參照圖14)。另外,卡止于后述的卡止體70的安裝部件18中,與中間鋼絲部分70a卡止的第一安裝部件18A僅設置一個即可,此外也可以設置一個或者多個。圖2是表示安裝部件18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安裝部件18的剖視圖。圖4 圖7是表示向安裝本體部件20安裝帽部件24的順序的說明圖。另外,帽部件24也可以省略。該安裝部件18構成為能夠與后述的卡止體70卡止。更具體而言,安裝部件18具有與上述芯部件16 —體形成的安裝本體部件20、和安裝于安裝本體部件20的帽部件24。安裝本體部件20具有柱部21和卡止突部22。柱部21形成為比芯部件16還向方向盤10的前方側(氣囊裝置30側)突出。在該柱部21的尖端突設有卡止突部22。在此,卡止突部22形成為朝向方向盤10的內周側突出。該卡止突部22中氣囊裝置30側的尖端部具有以朝向方向盤10的中心而高度尺寸順次變低的方式傾斜的傾斜面22a。在后述的氣囊裝置30的安裝狀態(tài)下,安裝部件18的尖端部配設在氣囊收容空間內。在該狀態(tài)下,傾斜面22a起到朝向該氣囊收容空間的內側而高度尺寸順次變小的干涉抑制部的功能。傾斜面22a不一定必須為平面,也可以呈曲面。此外,在上述芯部件16中為安裝本體部件20的基端側部分且與卡止突部22對置的位置形成貫通孔16h,并且在卡止突部22的向內面上形成凹部22b。利用這些貫通孔16h以及凹部22b進行帽部件24的安裝等。另外,凹部22b在此貫通卡止突部22,沒有必要一定是貫通的。帽部件24由樹脂等的非導電性部件形成,以覆蓋上述安裝本體部件20中柱部21和卡止突部22的內側角部分的方式安裝于該安裝本體部件20。更具體而言,帽部件24具有覆蓋柱部21中卡止突部22突出一側的面的側板部25、和覆蓋卡止突部22的內側面的端板部26。側板部25具有細長板狀的中央板部25a、和設置于中央板部25a的兩側部的一對的防脫片25b。防脫片25b從中央板部25a的端板部26側端部向相反側端部一邊順次擴開一邊伸出。而且,如果令一對的防脫片25b彈性變形而收窄,則能夠貫通上述貫通孔16h,如果一對的防脫片25b借助自身的彈性回復力而擴開,則一對的防脫片25b的端部能夠與貫 通孔16h的周緣部卡合。此外,在端板部26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夠嵌入上述卡止突部22的凹部22b的突部26a。而且,如果將帽部件24從安裝本體部件20的基端側插入到貫通孔16h內(參照圖4),則一對的防脫片25b的外表面與貫通孔16h的周緣滑接,一對的防脫片25b向中央板部25a側彈性變形(參照圖5)。由此,一對的防脫片25b收窄,帽部件24能夠貫通于貫通孔16h (參照圖6)。然后,如果帽部件24貫通了貫通孔16h,則一對的防脫片25b彈性回復而各自的端部與貫通孔16h的周緣部卡合,并且突部26a嵌入凹部22b內(參照圖7)。由此,帽部件24相對于安裝本體部件20被安裝固定于一定位置。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安裝部件18的端板部26的尖端部形成抑制卡止體的脫離的凸出部分。圖8是表示氣囊裝置30中氣囊32、罩36、和安裝板40的分解立體圖。如圖I以及圖8所示,氣囊裝置30具有氣囊32、增壓泵34、罩36、和安裝板40。氣囊32由布等形成為袋狀,以折疊的狀態(tài)與增壓泵34 —起安裝于安裝板40。增壓泵34是令氣囊32膨脹展開的部件。在此,增壓泵34具有短圓柱狀的增壓泵本體部34a和形成于增壓泵本體部34a的外周的安裝凸緣34b (參照圖I)。安裝凸緣34b形成為外周緣呈大致方形地伸出的板狀,在其四個角部分形成有螺紋孔。該增壓泵34經由該安裝凸緣34b而被安裝固定于安裝板40。在增壓泵本體部34a中組裝有點火裝置以及氣體發(fā)生劑等。而且,如果在車輛撞擊時接收到來自沖擊檢知部等的檢知信號等,則上述點火裝置將氣體發(fā)生劑點火。由此,氣體發(fā)生劑燃燒而將由該燃燒而產生的氣體供給至氣囊32內。罩36是由樹脂等形成的部件,覆蓋上述氣囊32而固定于安裝板40。在此,罩36具有具有流暢的彎曲形狀的罩本體部37、和設置于罩本體部37的背面?zhèn)鹊闹鼙诓?8。周壁部38和安裝板40借助鉚接緊固等而被相互固定。此外,在被這些罩本體部37和周壁部38包圍的空間內,形成有能夠收容折疊后的氣囊32的空間。在罩本體部37中,形成有承受氣囊32的膨脹展開力而容易裂開的撕裂線。此外,在氣囊裝置30安裝于方向盤10的狀態(tài)下,罩本體部37的表面配置為相對于輻條14的表面連續(xù)地相連。此外,安裝板40是由金屬板等形成的部件,是安裝上述氣囊32、增壓泵34以及罩36的部件。在此,氣囊32、增壓泵34以及罩36直接地安裝于安裝板40,但也可以經由其他的托架等而間接地固定。對于該安裝板40,在之后詳細地進行說明。而且,如果借助從增壓泵34供給的氣體而氣囊32膨脹,則受到該氣囊32膨脹展開的力而罩36裂開。由此,氣囊32在方向盤10和駕駛者之間膨脹展開為袋狀。說明用于將上述氣囊裝置30向方向盤10安裝的構成。圖9是表示安裝板40、保持部件60以及卡止體70的主視圖,圖10是表示安裝板40的概略主視圖,圖11是表示卡止體70的主視圖,圖12是表示安裝板40、保持部件60以及施力輔助部件74的分解立體圖。 S卩,在本氣囊裝置30的安裝板40上經由保持部件60而保持卡止體70。而且,上述安裝部件18通過能夠拆裝地與卡止體70卡止而將氣囊裝置30安裝于方向盤10。更具體而言,安裝板40是對金屬板進行沖壓加工等而形成的部件,具有主安裝板部42和側方固定板部54、下方固定板部56以及上方固定板部42a。主安裝板部42形成為具有能夠封閉罩36的周壁部38的開口的程度的大小的板狀。此外,在主安裝板部42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夠配設增壓泵本體部34a的增壓泵配設孔44h。該增壓泵配設孔44h的外周的大致方形區(qū)域部分進而形成有從其外周經由臺階44s而向氣囊32側突出的增壓泵安裝板部44。而且,在將增壓泵本體部34a配設在增壓泵配設孔44h內的狀態(tài)下,令安裝凸緣34b與增壓泵安裝板部44重疊而利用螺紋固定等進行固定,從而將增壓泵34安裝固定于本安裝板40。此外,在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外周側部分形成有比該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氣囊32側表面還經由臺階44s而向方向盤10側凹陷的凹部46。在該凹部46內配設卡止體70。在此,凹部46形成為從四個方向包圍增壓泵配設孔44h。但是,凹部只要形成在至少從兩個方向包圍增壓泵配設孔的區(qū)域即可。另外,凹部46的深度尺寸設定為比卡止體70的半徑大(在此,足夠大),優(yōu)選設置為卡止體70的截面的一半以上不從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表面突出。更優(yōu)選凹部46的深度尺寸設定為比卡止體70的直徑還大(在此,足夠大),卡止體70的整體不從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表面突出,優(yōu)選位于比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表面還向凹部46側低的位置。但是,不是必須形成該凹部46。主安裝板部也可以形成平的板狀。在此,卡止體70通過令能夠彈性變形的線狀材料、更具體而言能夠彈性變形的鋼絲彎曲變形而形成,形成為作為中間線狀部分的中間鋼絲部分70a和作為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的側方鋼絲部分70b以呈U字狀的方式相連的形狀。對于上述中間鋼絲部分70a,第一安裝部件18A從其外周側與其卡止。在此,第一安裝部件18A沿著主安裝板部42的主面而從大致垂直于中間鋼絲部分70a的外方向與中間鋼絲部分70a卡止。此外,對于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從各自的外周側卡止有第二安裝部件18B。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分別具有直線部分70bl和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在將卡止體70向安裝板40安裝前的初期狀態(tài)下,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的直線部分70bl朝向其尖端側擴開。而且,如果在壓窄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的狀態(tài)下將卡止體70安裝于安裝板40,則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的直線部分70bl變?yōu)橄嗷テ叫袪顟B(tài)。在該狀態(tài)下,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分別與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的直線部分70bl卡止。
此外,在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的尖端部,設置有朝向其尖端側而向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的接近方向傾斜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該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可以說相對于中間鋼絲部分70a與第一安裝部件18A卡止的方向傾斜。而且,在將卡止體70安裝于安裝板40的狀態(tài)下,通過令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與施力輔助部件74滑接,能夠產生對中間鋼絲部分70a向與第一安裝部件18A卡止的方向施力的力。對于這一點,在之后進一步說明。如果該卡止體70設置于凹部46中,則能夠令卡止體70盡可能不從安裝板40突出。由此,能夠抑制在向安裝板40安裝氣囊32、增壓泵34、罩36等的作業(yè)中等時作業(yè)者的手等意外地接觸卡止體70。特別地,通過令卡止體70的截面的一半以上不從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氣囊32側表面突出,能夠更可靠地抑制作業(yè)者的手等與卡止體70接觸。由此,能夠抑制組裝作業(yè)中的卡止體70的脫離等,能夠順暢地進行組裝作業(yè)。此外,通過將卡止體70配設在凹部46內,能夠限制卡止體70沿著主安裝板部42的主面方向的移動范圍。對于卡止體70的優(yōu)選移動范圍在之后進行說明。 此外,凹部46以包圍增壓泵配設孔44h的方式設置,所以以包圍增壓泵34的方式配設卡止體70,能夠在多個部位(在此三個部位)令安裝部件18與卡止體卡止。由此,氣囊裝置30的安裝狀態(tài)更為穩(wěn)定。此外,卡止體70相對于安裝板40設置在氣囊32側,所以在將氣囊32、增壓泵34、罩36等安裝于安裝板40而組裝氣囊裝置30后,難以向卡止體70作用作業(yè)者的手等導致的外力,卡止體70不易脫離。此外,卡止體70設置在安裝板40中比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表面還向方向盤10側凹陷的凹部46,所以容易在安裝板40與罩36之間確保足夠的氣囊32的收容空間。而且,在氣囊32膨脹展開時,不易與配設于凹部46內的卡止體70干涉,從而氣囊32穩(wěn)定地膨脹展開。此外,如果將卡止體設置于氣囊側,則卡止體與折疊的氣囊干涉,所以有可能無法確保在與安裝部件進行拆裝時需要的卡止體的能夠變形的空間。即,有可能產生卡止體與折疊的氣囊干涉而卡止體無法變形、不能良好地進行與安裝部件的拆裝的可能。相對于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卡止體70設置于凹部46內,所以不易與折疊的氣囊32干涉,能夠順暢地進行卡止體70的變形。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安裝部件18與卡止體70的拆裝。對于將該卡止體70保持于安裝板40的構成,在之后進一步進行說明。在主安裝板部42的兩側部設置一對的側方固定板部54,在主安裝板部42的下部設置下方固定板部56。一對的側方固定板部54以及下方固定板部56設置為朝向罩36側而沿著周壁部38伸出。而且,一對的側方固定板部54以及下方固定板部56相對于周壁部38利用鉚接緊固等而固定,從而固定安裝板40和罩36。另外,在主安裝板部42的上方也設置有朝向罩36的相反側伸出的上方固定板部42a,該上方固定部42a相對于罩36也借助鉚接緊固、螺紋固定等而被固定。此外,在從主安裝板部42的側部到側方固定板部54的各部分中,形成有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 (參照圖12)。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中主安裝板部42側的部分55a形成為能夠插入安裝部件18的切去孔狀,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中側方固定板部54側的部分55b形成為能夠插入保持部件60的切去孔狀。此外,在主安裝板部42的下部形成有下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7。該下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7形成為能夠插入安裝部件18的切去孔狀。下方固定板部56的一方側的側緣部從下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7的一方的側部連續(xù)地向罩36側延伸。這些一對的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以及下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7形成在與上述三個安裝部件18對應的位置。保持部件60是由樹脂等的非導電性材料形成的部件,通過支承卡止體70的延伸方向中間部(除去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的部分)而構成為能夠相對于安裝板40保持該卡止體70。更具體而言,保持部件60形成為能夠沿軸方向插入安裝部件18的半圓筒狀。在該保持部件60的外周部分形成有與主安裝板部42的厚度對應的固定槽61,并且在保持部件60的外周兩側部形成有卡止凸部62??ㄖ雇共?2形成為從保持部件60的外周的中央朝向端部側高度尺寸順次變大的凸部。而且,對于一對的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以及下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7分別從外側插入保持部件60。于是,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中主安裝板部42側的部分55a的周緣部或者下方固定板部56的周緣部嵌入到保持部件60的固定槽61內。此外,卡止凸 部62從內側卡止于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中側方固定板部54側的部分55b的兩側緣部或者下方固定板部56的一方側的側緣部。由此,保持部件60被安裝固定于安裝板40。在該安裝狀態(tài)下,在安裝板40的主視圖中,保持部件60的內部空間對于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中主安裝板部42側的部分55a或者下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7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因而,能夠將多個安裝部件18向對應的保持部件60—起插入。此外,在各保持部件60的外周部分形成有能夠插入卡止體70的卡止體保持槽64??ㄖ贵w保持槽64優(yōu)選為與卡止體70的直徑大致相同的槽寬,以便能夠在垂直于凹部46的表面的方向中將卡止體70盡可能地保持為不廣生晃動。此外,卡止體保持槽64在將保持部件60安裝于安裝板40的狀態(tài)下形成在從凹部46的氣囊32側表面離開的位置(在此為稍微離開的位置)。而且,插入至卡止體保持槽64內的卡止體70以與凹部46的氣囊32側表面非接觸的狀態(tài)被保持。此外,在上述保持部件60的安裝狀態(tài)中,保持部件60的一端部配設為向安裝板40與罩36之間的氣囊收容空間突出。而且,保持部件60中的該突出地配設的部分的尖端部形成為以朝向氣囊收容空間的內側而高度尺寸順次變小的方式傾斜的傾斜面65。該傾斜面65與安裝部件18的傾斜面22a相同,是作為干涉抑制部起作用的部分。該傾斜面65不一定必須是平面,也可以為曲面。即,即便在氣囊收容空間內膨脹展開的氣囊32與安裝部件18以及保持部件60接觸,該氣囊32也被傾斜面22a以及傾斜面65向罩36側引導。由此,能夠抑制氣囊32與安裝部件18以及保持部件60的干涉。由此,能夠令氣囊32的展開動作穩(wěn)定。此外,在安裝板40上設置一對分別能夠與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抵接的施力輔助部件74。施力輔助部件74在能夠與卡止體70的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滑接的位置處固定于上述安裝板40。S卩,在安裝板40中與卡止體70的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在此,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形成為將三角形的頂點切除了的孔形狀。在該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的外周緣部形成有止轉凹部47a (參照圖12)。施力輔助部件74為由樹脂等形成的長條狀部件,構成為從一端朝向另一端設置有滑接部75、板部76、卡止部77以及彈簧固定部78 (特別地參照圖12)。
板部76為板狀,在此形成為一端為圓形狀并且另一端尖的淚滴形狀,相對于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而配設在氣囊32側周緣部。該板部76中與安裝板40相接的一側的表面上形成有能夠嵌入上述止轉凹部47a的止轉凸部76a?;硬?5形成為弧狀壁形狀,以其膨出側部分朝向板部76的另一端側的尖的部分的姿態(tài),突設在板部76的一端側的圓形狀部分。卡止部77形成為能夠插入上述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的板形狀(將三角形的頂點切除的板狀)。在該卡止部77與上述板部76之間,形成有能夠將安裝板40中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的周緣部夾入的間隙77a。此外,彈簧固定部78形成為從卡止部77朝向滑接部75的相反側伸出的長條狀。在此,彈簧固定部78是將筒狀部件分為三部分的構成,但不一定必須如此。此外,在彈簧固定部78的基端部形成有能夠將彈簧79卡止的突起部78a。而且,如果將彈簧79外嵌于彈簧固定部78,則該彈簧79的一端部在與卡止部77抵接的狀態(tài)下借助突起部78a被卡止固 定。上述施力輔助部件74如下地固定于安裝板40。即,將施力輔助部件74的卡止部77以及彈簧固定部78從氣囊32側插入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而且,在令卡止部77通過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后,令施力輔助部件74適當地旋轉,在板部76和卡止部77之間夾持施力輔助部件固定孔47的周緣部。此時,令板部76的另一端側的尖的部分以及滑接部75的膨出側部分為朝向側方鋼絲部分70b (下方)的姿態(tài)。由此,板部76的另一端側的尖的部分構成為能夠配設在凹部46和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之間,并且構成為滑接部75的膨出側部分能夠與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的向外部分滑接。因此,與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相對于施力輔助部件74的位置或者姿態(tài)變更無關,能夠令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順暢地與滑接部75的膨出側部分滑接。另外,在該固定狀態(tài)下,形成于板部76的止轉凸部76a嵌入到形成于安裝板40的止轉凹部47a中。由此,能夠實現施力輔助部件74的組裝時的定位以及組裝后的旋轉防止。另外,這樣地將施力輔助部件74固定在安裝板40上后,彈簧79被安裝固定于彈簧固定部78。另外,在此,在安裝板40的下側部分也安裝施力輔助部件74。設置于該位置的施力輔助部件74主要具有在該位置支承彈簧79用的作用。上述卡止體70如下地借助保持部件60而相對于安裝板40被保持。將卡止體70配設在安裝板40的凹部46內。在該狀態(tài)下,一邊將卡止體70插入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 —邊將保持部件60從外側插入一對的側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5。于是,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被壓窄,借助其反作用而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作用有向外方擴開的力。該力作為向令卡止體70的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和第二安裝部件18B卡止的方向的力而起作用。此外,同樣地,如果一邊將卡止體70插入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一邊將保持部件60從外側插入下方保持部件安裝凹部57,則中間鋼絲部分70a朝向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間被壓入,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被壓入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由此,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沿著直線部分70bl而被向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推壓并滑接,同時卡止體70整體也彈性變形?;谠摲醋饔玫牧Γ匆粚Φ膫确戒摻z部分70b要向外方擴開的力以及卡止體70整體要沿著直線部分70bl的方向恢復為原形的力作為向令中間鋼絲部分70a和第一安裝部件18A卡止的方向的力而起作用。由此,中間鋼絲部分70a被插入并保持于安裝板40的下方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并且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被插入并保持于安裝板40的兩側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在該狀態(tài)下將卡止體70相對于安裝板40保持于氣囊32側。在該狀態(tài)下,利用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和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的滑接,在對中間鋼絲部分70a向與第一安裝部件18A卡止的方向施力的狀態(tài)下,將卡止體70經由保持部件60保持于安裝板40。此外,在該狀態(tài)下,借助保持部件60將卡止體70相對于安裝板40以非接觸狀態(tài)進行保持。進而,利用施力輔助部件74也能夠保持卡止體70與安裝板40的更加可靠的非接觸狀態(tài)。但是,也可以在將保持部件60安裝于安裝板40后將卡止體70保持于安裝板40。此時,在將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壓窄的狀態(tài)下,將卡止體70的中間鋼絲部分70a插入到安裝于安裝板40的下方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中,并且將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插入到安裝于安裝板40的兩側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中。其后,解除將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壓窄的力即可。
圖13是表示卡止體70的動作的說明圖。在圖13中,用雙點劃線表示通常狀態(tài)的卡止體70,用實線表示向上方移動了的卡止體70。首先,在上述卡止體70的通常安裝狀態(tài)下,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與滑接部75的膨出側部分接觸。在該狀態(tài)下,如果令卡止體70向上方移動,則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 —邊與滑接部75的膨出側部分滑接一邊向內側靠近。由此,克服卡止體70自身的彈性力而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被壓窄。而且,如果解除令卡止體70向上方移動的力,則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利用卡止體70自身的彈性力而擴開。由此,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邊向外方移動一邊與滑接部75的膨出側部分滑接。于是,卡止體70被朝向下方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施力。該作用力作為將中間鋼絲部分70a向與對應的安裝部件18卡止的外方向推壓的力而起作用。如上所述,卡止體70以向與各安裝部件18卡止的方向施加作用力的方式相對于安裝板40被保持。另外,設定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的位置以及臺階44s的位置,使得在令卡止體70向上方移動直到與階梯44s抵接的狀態(tài)下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不會從對應的保持部件60的卡止體保持槽64脫離。由此,能夠抑制卡止體70的意外的脫離。另外,在上述卡止體70的安裝狀態(tài)下,優(yōu)選卡止體70的截面的一半以上不從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氣囊32側表面突出。換言之,優(yōu)選卡止體70的截面的一半以上位于比增壓泵安裝板部44的氣囊32側表面靠氣囊32偵U。圖14是表示在方向盤10上安裝了安裝板40的狀態(tài)的主視圖,圖15是圖14的XV - XV線的剖視圖,圖16以及圖17是表示安裝部件18卡止于卡止體70的動作的說明圖。另外,圖16以及圖17中,為了說明的方便,將安裝本體部件20與帽部件24 —體化而進行描述。如這些圖所示,通過從方向盤10側將各安裝部件18插入固定在安裝板40上的保持部件60,各安裝部件18在保持部件60內與卡止體70卡止。S卩,將氣囊裝置30向方向盤10推壓,以便將各安裝部件18插入到對應的保持部件60內。于是,安裝部件18的尖端部的傾斜面22a與卡止體70接觸(參照圖16)。于是,借助該傾斜面22a,卡止體70以向自身的內側被推入的方式彈性變形。而且,如果超過安裝部件18的卡止突部22,則卡止體70彈性回復(參照圖17)。于是,卡止體70與柱部21和卡止突部22的內側的角部分抵接卡止(參照圖15)。上述內容在多個安裝部件18與對應的保持部件60內的卡止體70部分之間一起地或者順次地進行。由此,在多個安裝部件18和對應的保持部件60內,卡止體70被防脫卡止,氣囊裝置30相對于方向盤10被安裝固定。此外,在該氣囊裝置30中,在上述卡止體70的安裝狀態(tài)中,設定為不能由于卡止體70沿著安裝板40的主面的移動而將第一安裝部件18A以及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 —起從卡止體70解除。這樣的設定能夠通過考慮卡止體70的形狀、大小等而適當地調節(jié)第一安裝部件18A與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卡止的方式、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與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的抵接方式、卡止體70沿著安裝板40的主面的可移動范圍而實現。
第一安裝部件18A與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卡止于卡止體70的方式例如包含第二安裝部件18B的位置、作為鉤掛于卡止體70的主要部分的卡止突部22的形狀、突出尺寸等。例如,如果卡止突部22的突出尺寸大則卡止體70成為難以解除卡止的要因,相反,如果卡止突部22的突出尺寸小,則卡止體70成為容易解除卡止的要因。此外,作為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和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的抵接方式,包含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相對于直線部分70bl的傾斜角度、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和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的接觸位置(例如,關于該位置,對于直線部分70bl的垂直距離、距直線部分70bl與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的邊界的距離)等。這是因為如果這些發(fā)生變化,則在令卡止體70移動時,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相對于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的變位量變動,第二安裝部件18B從卡止體70的解除容易性發(fā)生變動。卡止體70沿著安裝板40的主面的可移動范圍例如借助凹部46來設定。S卩,由于在卡止體70的內側存在形成凹部46的臺階44 s,所以如果令卡止體70沿著安裝板40的主面方向移動,則卡止體70與該臺階44 s抵接從而其移動范圍受到限制。而且,如果卡止體70的移動范圍受到限制,則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和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的滑接方式也受到限制,能夠抑制卡止體70與第二安裝部件18B的卡止解除。例如,如圖18以及圖19所示,在通常狀態(tài)下,卡止體70與柱部21和卡止突部22的內側的角部分抵接卡止。在該狀態(tài)下,令卡止體70沿著安裝板40的主面向上方移動(參照箭頭符號PD。于是,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與施力輔助部件74滑接,所以側方鋼絲部分70b被收窄(參照箭頭符號P2)。由此,卡止體70要向卡止突部22的尖端部側移動(參照箭頭符號P3)。但是,在其中途,中間鋼絲部分70a與凹部46的臺階44 s的向下表面抵接,抑制其向上方的移動。于是,卡止體70在向卡止突部22的尖端部側移動的途中停止,維持與卡止突部22卡止的狀態(tài)。因此,抑制卡止體70和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的卡止解除。另外,假設對中間鋼絲部分70a和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的連結部分中的一方作用壓入的力。此時,即便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中的一方與卡止體70的卡止被解除,另一方的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還維持卡止狀態(tài)。因而,能夠抑制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的同時解除。在此,改變安裝部件18B的位置和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的傾斜角度而研究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的卡止狀態(tài)如何變化。
首先,如圖20所示,考慮第二安裝部件18B位于位置A的情況和位于位置B的情況。位置B位于比位置A更靠近側方鋼絲部分70b的端部側(在此15mm)的位置。此外,令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的傾斜角度0變?yōu)?20°、125°、130°、135°、140°、145°、150°而進行研究。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的傾斜角度0是相對于直線部分70bl的傾斜角度。另夕卜,假設卡止體70的寬度(直線部分70bl之間的寬度)為114. 6mm,中間鋼絲部分70a直到與臺階44 s抵接移動6. 5mm。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的卡止狀態(tài)由卡止體70相對于第二安裝部件18B的卡止量(卡止突部22的尖端與卡止體70的距離)來評價。
研究結果如圖21所示。即,在第二安裝部件18B位于位置B時,即如果接近施力輔助部件74,則卡止量變小,可知向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容易解除卡止的方向發(fā)生作用。此外,如果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的角度0大,則卡止量變大,向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難以解除卡止的方向發(fā)生作用。如上述的一研究例所示,通過考慮卡止體70的形狀、大小等而適當地調節(jié)第一安裝部件18A和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卡止的方式、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與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的抵接方式、卡止體70沿著安裝板40的主面的可移動范圍,能夠設定為令第一安裝部件18A以及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不能一起從卡止體70解除。另外,當在需要時將氣囊裝置30從方向盤10取下時,在各保持部件60中將卡止體70順次向內側壓入而順次解除卡止即可。另外,在上述氣囊裝置30的安裝狀態(tài)下,上述彈簧79以被壓縮的狀態(tài)夾在方向盤10的芯部件16和安裝板40之間。該彈簧79具有相對于方向盤10的芯部件16將安裝板40向離開的方向施力的作用。借助該作用力,抑制方向盤10的芯部件16與安裝板40之間的晃動。此外,利用上述作用力,在通常狀態(tài)下,將方向盤10的芯部件16和安裝板40保持為非接觸狀態(tài)。利用這一點,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方向盤10的芯部件16和安裝板40之間組裝入喇叭開關構造。S卩,在上述芯部件16上向安裝板40側露出地設置至少一個的固定側接點部16a。在本實施方式中,假定設置三個固定側接點部16a。但是,在圖I中僅圖示其中之一。此外,在安裝板40上在與該固定側接點部16a對置的位置上設置有可動側接點部40a(參照圖I、圖8以及圖9等)。將這些固定側接點部16a以及可動側接點部40a組裝入作為接通斷開開關的喇叭鳴響回路。而且,在本氣囊裝置30安裝在方向盤10上的狀態(tài)下,借助彈簧79的作用力,固定側接點部16a和可動側接點部40a變?yōu)榉墙佑|狀態(tài),兩者變?yōu)榉菍顟B(tài)。在該狀態(tài)下,如果駕駛者按壓罩36,則克服彈簧79的作用力而安裝板40被向方向盤10的芯部件16側按壓。由此,可動側接點部40a與對應的固定側接點部16a接觸,兩者變?yōu)閷顟B(tài),令喇叭鳴響。但是,也可以無需在該部分組裝入喇叭開關構造而在罩36的表面部分組裝入喇叭開關。根據上述的構成的氣囊裝置30,借助卡止體70的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和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的抵接,中間鋼絲部分70a向與第一安裝部件18A卡止的方向受到施力。借助該作用力,能夠將中間鋼絲部分70a和第一安裝部件18A保持為卡止狀態(tài)。因此,無需如以往那樣借助以包圍外周的方式形成的肋等來保持鋼絲等,能夠將卡止體70以與第一安裝部件18A能夠卡止的狀態(tài)以更少的接觸部位(在此,與保持部件60和施力輔助部件74的接觸部位)進行保持。其結果,能夠增加氣囊裝置30的設計自由度并且削減材料成本。此外,即便在卡止體70沿著安裝板40的主面移動時,卡止體70與第一安裝部件18A以及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不會一起脫離,所以能夠更可靠地維持氣囊裝置30的安裝狀態(tài)。此外,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相對于卡止體70從其兩側外方卡止,所以能夠預測氣囊32的膨脹展開時的影響而進行設計。即,對于氣囊32的膨脹展開時的動作,從氣囊32的彎折狀或者輥狀的一般的折疊方式考慮,在其側方容易預測在斜上方或者下方難以預測。因此,通過令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相對于卡止體70從其兩側外方卡止,能夠預測氣囊32的膨脹展開時的影響而容易進行形狀等的設計。而且,能夠從不同于第一安裝部件18A的卡止方向的方向令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與卡止體70卡止,此外,能夠利用第一安裝部件18A和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18B在至少三處保持卡止體70。由此,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 卡止體70。<變形例>
另外,施力輔助部件的傾斜方向相對于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可以向外也可以向內。此外,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的直線部分在向安裝板的安裝狀態(tài)下不一定必須平行。此外,第二安裝部件相對于側方鋼絲部分70b也可以從內側卡止也可以從外側卡止。此外,不一定在保持部件60的位置處將主安裝板部42與卡止體70卡止。也可以構成為在保持部件的外側方位置等處將安裝部件與卡止體卡止。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卡止體70相對于安裝板40位于方向盤10側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不一定必須如此,也可以將卡止體相對于安裝板設置在方向盤側。此外,上述彈簧79不是必須的。例如在不組裝入本開關構造時也可以省略彈簧79自身。此外,彈簧也可以由橡膠及其他的彈性部件來代替。以上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但上述的說明全部是部分的例示,本發(fā)明不限定于上述說明。沒有進行例示的很多變形例能夠認定為并沒有從該發(fā)明的范圍脫離。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囊裝置,安裝在突設有第一安裝部件的方向盤上, 具有: 氣囊; 增壓泵,能夠令上述氣囊膨脹展開; 罩,對折疊的上述氣囊進行覆蓋; 安裝板,固定上述氣囊、上述增壓泵以及上述罩; 卡止體,由能夠彈性變形的線狀材料形成為中間線狀部分和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以呈U字狀的方式相連的形狀,上述第一安裝部件從上述中間線狀部分的外周側與上述中間線 狀部分卡止; 保持部件,相對于上述安裝板保持上述卡止體, 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的各端部分別形成為相對于上述中間線狀部分與上述第一安裝部件卡止的方向傾斜的施力用傾斜部分, 在上述安裝板上設置分別能夠與一對的上述施力用傾斜部分抵接的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 在令上述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與上述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分別抵接而對上述中間線狀部分向與上述第一安裝部件卡止的方向施力的狀態(tài)下,經由上述保持部件而相對于上述安裝板保持上述卡止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體設置為能夠將突設于上述方向盤的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分別與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卡止, 設定上述第一安裝部件以及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與上述卡止體卡止的方式、上述一對的上述施力用傾斜部分與上述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的抵接方式、和上述卡止體沿著上述安裝板的主面的能夠移動的范圍,使得上述第一安裝部件以及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不能由于上述卡止體沿著上述安裝板的主面的移動而從上述卡止體一起解除。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裝板具有比上述增壓泵的安裝部分還凹陷的凹部,上述卡止體設置于上述凹部, 限制上述凹部內的上述卡止體沿著上述安裝板的主面的移動范圍,使得上述第一安裝部件以及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中至少一個維持為與上述卡止體卡止的狀態(tài)。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止體設置為能夠將突設于上述方向盤的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分別與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卡止, 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分別具有在與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的卡止狀態(tài)下為相互平行狀態(tài)的直線部分和上述施力用傾斜部分, 構成為上述一對的第二安裝部件能夠分別與上述一對的側方線狀部分的各直線部分卡止。
全文摘要
一種氣囊裝置,具有固定氣囊、有增壓泵以及罩的安裝板(40)、由能夠彈性變形的線狀部件形成為將中間鋼絲部分(70a)和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70b)以呈(U)字狀的方式連接的形狀的卡止體(70)、和將卡止體(70)保持于安裝板(40)的保持部件(60)。一對的側方鋼絲部分的端部分別形成為施力用傾斜部分(70b2),在安裝板(40)上設置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分別能夠抵接的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在令一對的施力用傾斜部分(70b)分別與一對的施力輔助部件(74)抵接而對中間鋼絲部分(70a)向與第一安裝部件(18A)卡止的方向施力的狀態(tài)下將卡止體(70)保持于安裝板(40)。
文檔編號B60R21/203GK102811890SQ20118001697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山路直樹, 吉井暢彥, 山內景太 申請人:蘆森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