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的防盜報警器與電機之間,對電動車電機產生自鎖(防盜報警后通過控制器鎖死電機的整個電路)的控制器,主要適用于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電動四輪車等。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電動車的控制器主要功能是開關,而電動車用的防盜報警裝置,只是一類單純的、獨立的防盜報警裝置,和電動車的控制系統(tǒng)無任何聯(lián)系,僅僅處于一種附加裝置的地位。于是出現(xiàn)了報警器一面在報警,電動車照舊電動可行駛;并且電動車被盜后,偷盜者將報警器去掉后,電動車無任何影響。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防盜報警后又輸入控制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鎖住電機的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本控制器的技術方案是連接防盜報警及其信號輸入的控制電路,控制電路連接電機的三相引線,其特征在于控制電路中設有中央控制電路、振蕩電路、驅動電路、執(zhí)行電路和穩(wěn)壓電路所組成。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的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車、電動四輪車等電動車的控制器,特別是對電動車無刷直流電機產生防盜自鎖報警的控制裝置,主要有連接防盜報警器信號輸入和其它信號輸入的控制電路,控制電路又聯(lián)接電機的三相引線(實現(xiàn)電機、控制器、防盜器三者融合),其控制電路中設計有中央控制電路、振蕩電路、驅動電路、執(zhí)行電路和穩(wěn)壓電路所組成。所述的中央控制電路是由中央控制芯片IC1(單片機)構成,所有的邏輯運算和判斷以及決定,發(fā)出指令等均由IC1實現(xiàn)。IC1的4、5腳連接振蕩電路,IC1的1、20腳分接電阻R8和電容C1以及集成穩(wěn)壓器V8,1腳為復位腳,20腳為電源腳,完成IC1的上電復位功能。電源由V8提供,電壓范圍一般為6V-4.5V。IC1的10腳接地,IC1的11-19腳為信號輸入口,連接防盜報警器FT的防盜器信號輸入IN-F,及其它信號輸入NQ。IC1的2、3腳和6-9腳為控制口,共6個,分別控制驅動電路,實現(xiàn)各自功能。
所述的振蕩電路由晶體振蕩器V1、電容C6、C8所組成。晶體振蕩器V1分別接中央控制芯片IC1的4、5腳,電容C6、C8接驅動電路。
所述的驅動電路是由控制芯片IC2、IC3、IC4所組成,為執(zhí)行電路(V2-V7)的專用控制芯片,每一個(IC2、IC3、IC4的任一個)分別控制一上一下兩個執(zhí)行開關。IC2、IC3、IC4各自的1腳為電源腳,電壓12V,由V9提供。IC2、IC3、IC4各自的1腳與8腳之間的二極管D1、D8、D9和6腳與8腳之間的電容C3、C4、C5構成IC2、IC3、IC4的標準工作電路,IC2、IC3、IC4各自的7腳和5腳分別接執(zhí)行電路的上端和下端(即控制執(zhí)行電路的上端開關和下端開關)。
所述的執(zhí)行電路是分別由場效應功率管(MOS管)V2、V4、V6為上管和V3、V5、V7為下管所組成,場效應功率管V2和V3為一組,可定為A相管,V4和V5為一組,可定為B相管,V6和V7為一組,可定為C相管,各組的中接頭分別與電機的三相A、B、C相連。場效應功率管V2、V3、V4、V5、V6、V7各自的1腳為控制腳,2腳為高端,3腳為低端,2、3腳的并聯(lián)二極管D2、D3、D4、D5、D6、D7為續(xù)流二極管,P結接3腳,N結接2腳;V2、V4、V6的1腳串聯(lián)電阻R2、R4、R6另一端分別接在控制芯片IC2、IC3、IC4的7腳,而V3、V5、V7的1腳串聯(lián)電阻R3、R5、R7另一端分別接在控制芯片IC2、IC3、IC4的5腳。V2、V4、V6的2腳與電源相連,3腳分別與V3、V5、V7的2腳相連,V3、V5、V7的3腳接地。
所述的穩(wěn)壓電路由電阻R1、集成穩(wěn)壓器V8、V9和電容C1、C2所組成,分別提供+5V和+12V的電源電壓。
圖1中M1為三相無刷電機,F(xiàn)T為防盜器,IN-Q為其它信號輸入,IN-F為防盜器信號輸入,U+為總電源輸入。
防盜器工作電源為36V,與控制器共用電源和地線。防盜器接通電源工作后,會隨時提供給控制器一個加密信號,連接方式為硬連接。
當接通電源時,二級穩(wěn)壓電路分別提供+5V和+12V電源給IC1、IC2、IC3、IC4,由于R1的限流原因,使得電源輸入從+30V~+44V之間變化時,V9均能提供12V±5%的電壓,由此V8也能正常提供+5V的電壓,所以IC1、IC2、IC3、IC4的工作電壓是非常穩(wěn)定的,不會由于電源電壓的波動,從而造成IC的工作不穩(wěn)定。IC1上電復位后,6個輸出口中,按照預先寫入的程序作出相應的指令輸出IC2、IC3、IC4在接到相應的指令后,驅動6個場效應功率管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出開關狀態(tài),則電機即被鎖死,成車在此時也同樣處于鎖死狀態(tài),讓整個成車作到了認搖控器不認人的使用目的。
當輸入口接到報警器新的信號輸入時,IC1對信號進行解碼處理,并判斷是否正確。如果有誤,則輸出照舊;這樣就防止了成車被盜以后,不法分子通過改換防盜器從而達到救活成車的目的。如果正確,則IC1啟動電機正常運轉程序,6個輸出口就按照正常的邏輯輸出關系輸出,由于IC2、IC3、IC4是被動工作方式,將IC1的邏輯關系原原本本地反映到6個MOS管的開關邏輯順序上,從而使電機正常運轉起來。在這個同時,IC1不斷地將接收到的所有輸入信號進行解碼和判斷,一旦檢測到輸入信號中含有防盜器的報警信號,立即進入上電復位后的程序,鎖住電機等待解鎖信號的輸入。本方案是一種將報警器、電機控制系統(tǒng)、電機三者通過IC緊密聯(lián)系起來。每一輛電動車只有一個唯一的編碼,報警器報警以后,通過IC“告知”控制裝置,讓電機處于自鎖狀態(tài),電機即被鎖死,電動車處于癱瘓狀態(tài),既不能電動行駛,也不能人力騎行。即使電動車被盜,將防盜器扔掉后,電動車仍然處于癱瘓狀態(tài),達到了真正防盜的目的。
權利要求1.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是連接防盜報警及其信號輸入的控制電路,控制電路連接電機的三相引線,其特征在于控制電路中設有中央控制電路、振蕩電路、驅動電路、執(zhí)行電路和穩(wěn)壓電路所組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控制電路是由中央控制芯片(IC1)構成,(IC1)的(4、5)腳連接振蕩電路,(IC1)的(1、20)腳分接電阻(R8)和電容(C7)以及集成穩(wěn)壓器(V8),(IC1)的(10)腳接地,(IC1)的(11-19)腳為信號輸入口,(IC1)的(2、3)和(6-9)腳為控制口,控制驅動電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蕩電路由晶體振蕩器(V1)、電容(C6、C8)所組成,晶體振蕩器(V1)分接中央控制芯片(IC1)的(4、5)腳,電容(C6、C8)接驅動電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電路是由控制芯片(IC2、IC3、IC4)所組成,(IC2、IC3、IC4)各自的(1)腳接電源,(IC2、IC3、IC4)各自的(1)腳與(8)腳之間的二極管(D1、D8、D9)和(6)腳與(8)腳之間的電容(C3、C4、C5)構成(IC2、IC3、IC4)的標準工作電路,(IC2、IC3、IC4)各自的(7)腳和(5)腳分別接執(zhí)行電路的上端和下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執(zhí)行電路是分別由場效應功率管(V2、V4、V6)為上管和(V3、V5、V7)為下管所組成,場效應功率管(V2)和(V3)為一組,(V4)和(V5)為一組,(V6)和(V7)為一組,各組的中接頭分別與電機的三相相連,場效應功率管(V2、V3、V4、V5、V6、V7)各自的(1)腳為控制腳,(2)腳為高端,(3)腳為低端,(2、3)腳的并聯(lián)二級管(D2、D3、D4、D5、D6、D7)為續(xù)流二極管,(V2、V4、V6)的(1)腳串聯(lián)電阻(R2、R4、R6)另一端分別接在控制芯片(IC2、IC3、IC4)的(7)腳,(V3、V5、V7)的(1)腳串聯(lián)電阻(R3、R5、R7)另一端分別接在控制芯片(IC2、IC3、IC4)的5腳;(V2、V4、V6)的(2)腳與電源相連,(3)腳分別與(V2、V5、V7)的(2)腳相連,(V3、V5、V7)的(3)腳接地。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穩(wěn)壓電路由電阻(R1)、集成穩(wěn)壓器(V8、V9)和電容(C1、C2)所組成。
專利摘要電動車電機用防盜自鎖報警控制器,是連接防盜報警及其信號輸入的控制電路,控制電路連接電機的三相引線,所述控制電路主要設有中央控制電路、振蕩電路、驅動電路、執(zhí)行電路和穩(wěn)壓電路等所組成。本方案是一種將報警器、電機控制系統(tǒng)、電機三者通過IC緊密聯(lián)系起來。每一輛電動車只有一個唯一的編碼,報警器報警以后,通過IC“告知”控制裝置,讓電機處于自鎖狀態(tài),電機即被鎖死,電動車處于癱瘓狀態(tài),既不能電動行駛,也不能人力騎行。即使電動車被盜,將防盜器扔掉后,電動車仍然處于癱瘓狀態(tài),達到了真正防盜的目的。
文檔編號B60R25/04GK2607296SQ0322951
公開日2004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3月16日
發(fā)明者鮑文光 申請人:鮑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