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陸兩用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有一個驅動馬達的水陸兩用車,該驅動馬達可選擇地相互獨立或同時驅動一個行走機構和一個浮游機構。
各種汽車越來越多地用于在業(yè)余時間消遣。例如滑雪車(Schneemobile)、噴氣滑雪機(Jet-Skis)以及沙灘行走車(Strand-chopper),后者帶有三個或四個充氣輪胎因而即使在沙地里也可以前行。這些已知的汽車的缺點是,它們分別只能用于一種環(huán)境中或者不適合消遣用。而適合于此的是積雪行走履帶車或者水陸兩用車。已知的軍用或民用水陸兩用車都龐大而且奇形怪狀。其原因主要在于汽車底部仿造成船身,以保證浮游能力。在其它實施形式中嘗試了通過修改如上升的浮游托架來改進傳統(tǒng)的汽車,但這樣獲得的水中速度不令人滿意。
從DE 35 22 041 A1中已知一種具有高水中行駛速度的全輪驅動水陸兩用車,其中在水中行駛時通過葉片和轉向板系統(tǒng)在所有四個輪上的布置來產生強大的浮力,使車體升出水面。只有帶有葉片的輪子與水保持接觸。因為由此消除了通常在水陸兩用車中因形狀引起特別大的水中阻力,同樣通過葉片系統(tǒng)產生的牽引力就可以使車輛具有所要求的高的水中行駛速度。系統(tǒng)的帶有其支架的葉片可拆地布置在輪子上,并且在陸地行駛時必須拆卸,在浮游前安裝上。作為另一種選擇建議,輪子和葉片系統(tǒng)永久地相互連接在一起。已知的水陸兩用車的缺點是,根據(jù)實施形式,不是要求費事的安裝或拆卸,就是要求高昂的費用用于該葉片系統(tǒng)的自動收放裝置。
從DE 38 32 559 C1已知一種帶有一個馬達的水陸兩用車,該馬達直接驅動一個水中傳動裝置,通過一個變速器驅動一個陸地傳動裝置,其中陸地傳動系中使用了一個離合器,其離合力在登陸和水中行駛過程中可根據(jù)陸地傳動裝置的實際轉速和理論轉速之間的差值變化,從而使得驅動轉速可調節(jié)至理論轉速。由此水陸兩用車的驅動馬達即使在登陸時也可以全速行駛,從而可設計成螺桿或噴氣式的水中傳動裝置給出最大的推力以支持登陸和駛出水中。
DE 39 16 200 A1公開了一種水陸兩用車的驅動設備,其中只需要一個驅動馬達,其可以有選擇地相互獨立地或同時地驅動行駛傳動裝置和浮游傳動裝置。由此可以實現(xiàn),在只用一個馬達同時驅動行駛傳動裝置和浮游傳動裝置時以及最好是在馬達轉速恒定時,行駛傳動系和浮游傳動系在轉速和功率方面可相互獨立地控制或調節(jié)。這尤其是在登陸(從水中向陸地過渡)時和離岸(從陸地向水中過渡)時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即例如水陸兩用車的輪子不會埋入軟沙灘中。對于行走機構可以用單獨的一個行駛傳動裝置,對于浮游機構可以用單獨的一個浮游傳動裝置。如果水陸兩用車有多個浮游牽引裝置,例如多個螺旋槳或多個液力噴射器,則有利的是,這些浮游牽引裝置中的每一個都有自己的浮游傳動系,其可有選擇地共同或相互獨立地控制或調節(jié)。
因此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尤其用于業(yè)余消遣的越野水陸兩用車,其可以最小的花費從行走操作轉換到浮游操作,而且在兩種操作形式中都有足夠大的速度和汽車駕駛員具有敞開式的座椅位置。
該技術問題通過權利要求1的特征解決,其它優(yōu)選的設計方案由從屬權利要求給出。
通過驅動馬達的中間布置,可以這樣移動水陸兩用車的重心,使得車輛重心在已知狀態(tài)處于浮力點之上,從而基本上沒有轉矩出現(xiàn)。由此,水陸兩用車盡管座椅系統(tǒng)敞開仍能保持穩(wěn)定的水中位置,這主要使合適的水中操作成為可能。由于全輪驅動,水陸兩用車是彎曲可越野的,其中設計為噴氣式驅動的浮游機構一方面保證了足夠的水中速度,另一方面,與螺桿相反,在行駛操作中不會那么容易地受到損壞,而且沒有對第三者的損傷危險。
在另一種優(yōu)選實施形式中,水陸兩用車的輪胎設計為充氣輪胎,其一方面在沙地適于行駛,另一方面同樣在浮游操作中可用作浮力體,其中對行駛操作,后面的充氣輪胎最好略大前面的充氣輪胎。
為了改進浮力,另外在水陸兩用車的前部和/或后部設置附加的分立的浮力體,其最好設計為空中油箱(Lufttanks)。借助這些可設計成可拆的分立浮力體,可更好地調整浮力點。
下面借助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圖示為
圖1是一個水陸兩用車的示意側視圖2是水陸兩用車的示意底視圖。
在圖1中是一個帶有一個敞開式兩人座椅系統(tǒng)的水陸兩用車1。該水陸兩用車1包括一個驅動馬達2、一個電動變速器3、一個用于驅動噴氣式驅動器5的第一離合器4和獨立驅動前輪6和后輪7的兩個另外的離合器。此外,水陸兩用車1包括一個布置在水陸兩用車1后部的空中油箱8和一個布置在前部的空中油箱9。驅動馬達2在駕駛員下方前后軸線之間的中間位置。由此在車輛空載時重心10移到駕駛員座椅位置的前面。主要由設計為充氣輪胎的前輪6和后輪7以及兩個空中油箱8,9產生的浮力可以通過它們的尺寸設計這樣調整,即,在車輛空載時,浮力點11位于駕駛員座椅位置的下方。由于兩個坐得較高的乘客的附加重量,在整車重量下重心12一方面向上移動另一方面仍處于駕駛員座椅位置的下方。因為在整車重量情況下,浮力點13僅往上移,重心12和浮力點13在一條作用線上,從而不存在任何轉矩,水陸兩用車1具有穩(wěn)定的水中位置。為了改進流動動力學,空中油箱9設計有一個斜面,其斜角的最高點與水表面的夾角α最好為40°。
另一種改進浮力的可能性在于,與通常的路外(越野)車如沙灘行走車相比,增大了水陸兩用車1的軸寬。
下面借助圖2所示的示意底視圖描述傳動系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傳動系包括布置在中央的驅動馬達2和既屬于行走機構又屬于噴氣式驅動器5的電動變速器3。電動變速器3通過一個萬向軸14與一個前軸傳動器15相連,通過該傳動器可驅動前輪6。此外,電動變速器3通過一根輸出軸16與一個后軸傳動器17相連,通過該傳動器借助一個剛性后軸18可驅動兩個后輪7。為了分開行駛支路,至少設置兩個離合器,它們或者布置在電動變速器3上或者布置在前軸傳動器15或后軸傳動器16中。兩個離合器相互獨立可控。通過離合器4,電動變速器與噴氣式驅動器5的錐一個形齒輪變速器19嚙合,其中離合器4可獨立可控。
在行駛操作時,離合器4是打開的,前輪6和/或后輪7通過驅動馬達2和電動變速器3驅動。在浮游操作時,離合器4閉合,通過錐形齒輪變速器19的嚙合使一個螺桿置于旋轉,該螺桿經一個底部開口抽吸水,并向噴嘴20方向壓。然后壓出的水流在水陸兩用車1上作用一個向前的脈沖,由此驅動水陸兩用車1。行走機構支路可以在浮游操作時脫開連接或者用于支持浮力。為此掛上倒檔,使得前輪6和后輪7逆著行駛方向旋轉。通過相互獨立的離合,例如也可以只驅動后輪7。浮游操作時的轉向主要通過可擺動的噴嘴20完成,其中必要時可考慮前輪6的轉向以給予支持。在登陸時則使行走機構支路重新掛前進檔,其中驅動力矩這樣控制和調節(jié),使得輪子不會埋入地下。這里,例如可采用DE 39 16 200 A1中公開的一種裝置。
權利要求
1.水陸兩用車,帶有敞開式座椅系統(tǒng),包括一個驅動馬達(2)用于借助至少螺桿相互獨立的離合器交替地或同時地驅動一個全輪驅動行走機構和一個設計為噴氣式驅動器(5)的浮游機構,其中驅動馬達(2)基本上布置在座椅系統(tǒng)下方行走機構之間的中間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陸兩用車,其特征在于,前輪(6)和后輪(7)的輪胎設計為充氣輪胎。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陸兩用車,其特征在于,后充氣輪胎比前充氣輪胎的體積更大。
4.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水陸兩用車,其特征在于,在前部和/或后部布置有浮力體。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陸兩用車,其特征在于,浮力體設計為空中油箱(8,9)。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水陸兩用車,其特征在于,前浮力體比后浮力體產生的浮力大。
7.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水陸兩用車,其特征在于,座椅系統(tǒng)設計為兩座。
8.用于操作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水陸兩用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浮游操作時,接通行走機構,使前輪(6)和/或后輪(7)逆著行駛方向被驅動。
9.用于驅動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水陸兩用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浮游操作時,通過一個可擺動的噴嘴的控制可通過前輪轉向來支持。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有一個敞開式座椅系統(tǒng)的水陸兩用車,包括一個驅動馬達,用于借助至少兩個相互獨立的離合器交替地或同時地驅動一個全輪驅動行走機構和一個設計成噴氣式驅動器(5)的浮游機構,其中驅動馬達(2)在座椅系統(tǒng)下面基本上布置在行走機構的軸線之間的中央。
文檔編號B60F3/00GK1355746SQ00808628
公開日2002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6月9日
發(fā)明者H·M·倫特-菲利普斯, U·哈肯貝格 申請人:大眾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