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鈑金件沖壓模具,特別是一種頂蓋側折周邊模。
背景技術:
參見圖4和圖5所示,目前部分空調外機頂蓋10由一塊鈑金沖壓而成,其包括頂板101、四周側板103以及水平內翻邊102,側板103位于頂板101四周,側板103及頂板101共同圍成凹腔104,側板103下端向凹腔104內側彎折有水平內翻邊102。目前,針對這種產品的四周水平內翻邊102加工,需要配套三套模具、三臺機床以及三個操作人員,費時費力,而且,沿側板103設置的水平內翻邊102一體性較差。而目前技術之所以需要分布完成水平內翻邊加工,是因為舊模具是單一的滑塊,直出直進,一次只能折一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生產效率高、操作人員投入少、產品質量好的頂蓋側折周邊模,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頂蓋側折周邊模,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壓板和工件承臺,上模板上下運動設置在下模板上方,上壓板設置在上模板底部,工件承臺設置在下模板頂部、并位于上壓板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頂部對應工件承臺外圍設有三套以上的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上模板底部分別對應各個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設有用于驅動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的插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解決:
作為更具體的方案,所述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包括滑座、外夾塊、內夾塊、第一復位組件和第二復位組件;所述滑座指向工件承臺外周方向直線滑動設置在下模板上,外夾塊直線滑動設置在滑座上,第一復位組件設置在外夾塊與滑座之間,第二復位組件設置在滑座與下模板之間;所述內夾塊設置在滑座內端上、并位于外夾塊內側旁,內夾塊朝向外夾塊的一側頂部設有凸臺,凸臺底面高于外夾塊頂面。
所述第一復位組件包括活動擋板、第一復位彈簧和第一螺栓,活動擋板固定設置在滑座上、并位于外夾塊外側旁,第一螺栓從外穿過活動擋板后與外夾塊固定連接,第一復位彈簧套設在第一螺栓外、并壓接在第一螺栓頭部與活動擋板外側面之間;所述插刀下端用于與活動擋板及外夾塊觸碰。
所述活動擋板朝向外夾塊一側的頂部設有第一觸碰斜面,外夾塊朝向活動擋板的一側的頂部設有第二觸碰斜面,第一觸碰斜面高于第二觸碰斜面,所述插刀下端內外兩側設有下觸碰斜面,插刀下行時,下觸碰斜面先與第一觸碰斜面接觸再與第二觸碰斜面接觸。
所述插刀中部外側對應第一觸碰斜面設有第三觸碰斜面,插刀中部內側對應第二觸碰斜面設有第四觸碰斜面。當第一觸碰斜面與第三觸碰斜面相互推頂、第二觸碰斜面與第四觸碰斜面相互推頂時,外夾塊和內夾塊均有更大的行程,但是否需要用到上述觸碰方式,示具體產品而定。
所述第二復位組件包括固定擋板、第二復位彈簧和第二螺栓,固定擋板與下模板固定連接、并位于滑座外側旁,第二螺栓兩端分別與固定擋板和滑座螺紋連接固定,第二復位彈簧套設咋第二螺栓外、并壓接在固定擋板與滑座之間。
所述第一復位組件位于第二復位組件上方,第一復位組件上還設有防護罩,以免第一復位組件外露而帶來的危害。
所述下模板上對應滑座設有固定座,滑座與固定座直線滑動配合。
所述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設有八套、并沿方形分布,其中,方形的四個角位分別設有一套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方形的四條邊分別設有一套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本實用新型的頂蓋側折周邊模所針對的頂蓋俯視呈長方形,加工側折周邊時,八套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同時動作,一次完成側折周邊的加工。當然,這種加工模式,還可以與其他形狀的產品匹配,其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的數量相應增減,但其布置方式與工件的側邊數量以及相鄰側邊之間拐角數量匹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頂蓋側折周邊模只需一套,并且由一臺機床驅動,一個操作人員控制,即可在一次沖壓過程中完成頂蓋底端的整條水平內翻邊加工,比現(xiàn)有技術節(jié)約了成本,還提高了4倍的效率;
(2)此款頂蓋側折周邊模采用的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是復合式滑塊結構,先把凹模(內夾塊)拉出來,凸模(內夾塊)再進去,一次可以把多邊同時折進去,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開模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合模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加工空調頂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B-B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開模狀態(tài)時下模板上滑座分布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合模狀態(tài)時下模板上滑座分布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開模狀態(tài)時下模板外夾塊分布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合模狀態(tài)時下模板外夾塊分布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開模狀態(tài)時下模板內夾塊分布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合模狀態(tài)時下模板內夾塊分布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至圖3所示,一種頂蓋側折周邊模,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8、上壓板2和工件承臺7,上模板1上下運動設置在下模板8上方,上壓板2設置在上模板1底部,工件承臺7設置在下模板8頂部、并位于上壓板2正下方,所述下模板8頂部對應工件承臺7外圍設有三套以上的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上模板1底部分別對應各個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設有用于驅動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的插刀3。
所述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包括滑座44、外夾塊43、內夾塊46、第一復位組件和第二復位組件。
所述滑座44指向工件承臺7外周方向直線滑動設置在下模板8上,外夾塊43直線滑動設置在滑座44上,第一復位組件設置在外夾塊43與滑座44之間,第二復位組件設置在滑座44與下模板8之間。
所述內夾塊46設置在滑座44內端上、并位于外夾塊43內側旁,內夾塊46朝向外夾塊43的一側頂部設有凸臺47,凸臺47底面高于外夾塊43頂面。
所述第一復位組件包括活動擋板41、第一復位彈簧5和第一螺栓51,活動擋板41固定設置在滑座44上、并位于外夾塊43外側旁,第一螺栓51從外穿過活動擋板41后與外夾塊43固定連接,第一復位彈簧5套設在第一螺栓51外、并壓接在第一螺栓51頭部與活動擋板41外側面之間;所述插刀3下端用于與活動擋板41及外夾塊43觸碰。
所述活動擋板41朝向外夾塊43一側的頂部設有第一觸碰斜面411,外夾塊43朝向活動擋板41的一側的頂部設有第二觸碰斜面431,第一觸碰斜面411高于第二觸碰斜面431,所述插刀3下端內外兩側設有下觸碰斜面31,插刀3下行時,下觸碰斜面31先與第一觸碰斜面411接觸再與第二觸碰斜面431接觸。
所述插刀3中部外側對應第一觸碰斜面411設有第三觸碰斜面32,插刀3中部內側對應第二觸碰斜面431設有第四觸碰斜面33。
所述第二復位組件包括固定擋板61、第二復位彈簧6和第二螺栓62,固定擋板61與下模板8固定連接、并位于滑座44外側旁,第二螺栓62兩端分別與固定擋板61和滑座44螺紋連接固定,第二復位彈簧6套設咋第二螺栓62外、并壓接在固定擋板61與滑座44之間。
所述第一復位組件位于第二復位組件上方,第一復位組件上還設有防護罩9。
所述下模板8上對應滑座44設有固定座,滑座44與固定座直線滑動配合。
所述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設有八套、并沿方形分布,其中,方形的四個角位分別設有一套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方形的四條邊分別設有一套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
參見圖4和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加工的空調外機頂蓋10,其包括頂板101、四周側板103以及水平內翻邊102,側板103位于頂板101四周,側板103及頂板101共同圍成凹腔104,側板103下端向凹腔104內側彎折有水平內翻邊102。所述內夾塊46和外夾塊43相對靠攏后,外夾塊43的頂部與內夾塊46的凸臺47之間則形成一縫隙,該縫隙就是用來加工上述水平內翻邊102的。
開模狀態(tài)時,各套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的下模板8上的滑座44位置、外夾塊41位置和內夾塊46位置分別參見圖6、圖8和圖10所示。合模過程中,插刀3的下觸碰斜面31先與活動擋板41的第一觸碰斜面411接觸再與外夾塊43的第二觸碰斜面431接觸,活動擋板41先帶動滑座44和內夾塊46往外運動,然后在插刀3的下觸碰斜面31與外夾塊43的第二觸碰斜面431接觸時,外夾塊43往內移動。其中,合模狀態(tài)時,各套復合式滑塊側折周邊模具裝置的下模板8上的滑座44位置、外夾塊41位置和內夾塊46位置分別參見圖7、圖9和圖11所示;另外,圖7中箭頭表示合模過程中滑座44運動趨勢,圖9中箭頭表示合模過程中外夾塊41運動趨勢,圖11中箭頭表示合模過程中內夾塊46運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