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過液套全自動組裝機控制系統(tǒng),屬于自動組裝控制系統(tǒng)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過液套是是汽車軸承上用的配件,汽車原生產線上,過液套的組裝為人工組裝,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人工組裝過液套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種過液套全自動組裝機控制系統(tǒng),通過設置有PLC控制器、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上料定位伺服驅動器、上料伺服電機和氣缸組等,實現(xiàn)了過液套的自動化組裝。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過液套全自動組裝機控制系統(tǒng),包括用于人機交互的觸摸屏、PLC控制器、變頻器和電機,觸摸屏和PLC控制器相連,PLC控制器、變頻器和電機依次相連,還包括與電機連接的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以及均由PLC控制器控制的過液套上料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半成品轉移單元、黑白外圈裝配單元、視覺檢測單元和成品搬運單元,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上均勻地設有用于固定夾緊過液套的過液套固定用夾具,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內部設有機構安裝區(qū),過液套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設置在機構安裝區(qū)上,半成品轉移單元位于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一側,并設置在過液套上料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和黑白外圈裝配單元之間,視覺檢測單元和成品搬運單元設置在黑白外圈裝配單元的兩側,過液套上料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包括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內圈Ⅰ裝配機構、導向套裝配機構、內圈Ⅱ裝配機構和頂桿裝配機構,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內圈Ⅰ裝配機構、導向套裝配機構、內圈Ⅱ裝配機構和頂桿裝配機構均設置在機構安裝區(qū)上并配合PLC控制器控制的過液套固定用夾具在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上按先后順序依次完成過液套本體上料以及內圈Ⅰ的裝配、導向套的裝配、內圈Ⅱ的裝配和頂桿的裝配。
進一步地,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的外側設有震動盤組,震動盤組包括均與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連接的過液套本體震動盤、內圈Ⅰ震動盤、導向套震動盤、內圈Ⅱ震動盤、頂桿震動盤、外圈震動盤、擋圈震動盤,過液套本體震動盤、內圈Ⅰ震動盤、導向套震動盤、內圈Ⅱ震動盤、頂桿震動盤、外圈震動盤和擋圈震動盤用于供料,分別提供過液套本體、內圈Ⅰ、導向套、內圈Ⅱ、頂桿、外圈和擋圈。
進一步地,還包括均與PLC控制器連接的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和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設置在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和內圈Ⅰ裝配機構之間,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設置在內圈Ⅱ裝配機構和頂桿裝配機構之間。
進一步地,還包括均與PLC控制器連接的壓平檢測機構Ⅰ和壓平檢測機構Ⅱ,壓平檢測機構Ⅰ設置在內圈Ⅰ裝配機構和導向套裝配機構之間,壓平檢測機構Ⅱ設置在頂桿裝配機構之后。
進一步地,內圈Ⅱ裝配機構上設有與PLC控制器連接的測位移氣缸。
進一步地,還包括預留位置Ⅰ和預留位置Ⅱ,預留位置Ⅰ設置在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和內圈Ⅰ裝配機構之間,預留位置Ⅱ設置在內圈Ⅱ裝配機構和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之間。
進一步地,過液套上料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還包括在壓平檢測機構Ⅱ之后設置的工裝打開機構,工裝打開機構由PLC控制,并設置在半成品轉移單元之前。
進一步地,半成品轉移單元包括均與PLC控制器連接的半成品轉移機構和半成品翻轉機構,半成品翻轉機構設置在半成品轉移機構之后。
進一步地,黑白外圈裝配單元包括黑白外圈上料機構和黑白外圈裝配機構,黑白外圈上料機構設置在黑白外圈裝配機構一側,為黑白外圈裝配機構提供外圈和擋圈。
進一步地,視覺檢測單元采用基恩士視覺檢測系統(tǒng)。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過液套全自動組裝機控制系統(tǒng),設置有PLC控制器、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和分料氣缸、升降氣缸等,過液套的零件的組裝由人工變?yōu)樽詣樱蟠蠊?jié)省勞動力,并提高了過液套成品的組裝效率;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過液套全自動組裝機控制系統(tǒng),設置有壓平檢測機構Ⅰ、壓平檢測機構Ⅱ和視覺檢測單元,實現(xiàn)了不合格產品的停止加工與剔除;
(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過液套全自動組裝機控制系統(tǒng),每個工位的銜接時,各自完成當前動作后,會繼續(xù)執(zhí)行下一個產品前的準備動作,然后處于等待準備狀態(tài),這樣縮短了整體的加工總周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要裝配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過液套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圖。
圖中:1、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2、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3、預留位置Ⅰ;4、內圈Ⅰ裝配機構;5、壓平檢測機構Ⅰ;6、導向套裝配機構;7、內圈Ⅱ裝配機構;8、預留位置Ⅱ;9、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10、頂桿裝配機構;11、壓平檢測機構Ⅱ;12、工裝打開機構;13、半成品轉移機構;14、半成品翻轉機構;15、黑白外圈裝配機構;16、黑白外圈上料機構;17、視覺檢測單元;18、過液套本體震動盤;19、內圈Ⅰ震動盤;20、導向套震動盤;21、內圈Ⅱ震動盤;22、頂桿震動盤;23、外圈震動盤;24、擋圈震動盤;25、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6、黑白外圈組裝區(qū);27、成品搬運單元;28、過液套固定用夾具;29、過液套固定用料槽;30、機構安裝區(qū);101、內圈Ⅰ;102、導向套;103、內圈Ⅱ;104、頂桿;105、外圈;106、擋圈;107、過液套的頭部;108、過液套的尾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過液套全自動組裝機控制系統(tǒng)進行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要裝配的零件的結構示意圖,在過液套本體上需要裝配兩個內圈即內圈Ⅰ101和內圈Ⅱ103、一個導向套102、一個頂桿104、兩個外圈105和兩個擋圈106,其中一個外圈105和一個擋圈106為一組,一組外圈105和擋圈106稱為黑白外圈,內圈Ⅰ101和內圈Ⅱ103、導向套102和頂桿104裝配在過液套本體的內部。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過液套結構示意圖,其中圖2(a)是過液套本體的結構圖,圖2(b)是裝配零件后的過液套成品的結構示意圖。過液套本體在裝配一個零件后稱之為過液套半成品,完成所有零件的裝配之后稱為過液套成品,零件裝配先后順序為:內圈Ⅰ101→導向套102→內圈Ⅱ103→頂桿104→黑白外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過液套全自動組裝機控制系統(tǒng),如圖3或圖4所示,包括用于人機交互的觸摸屏、PLC控制器、變頻器和電機,觸摸屏和PLC控制器相連,PLC控制器、變頻器和電機依次相連,還包括與電機連接的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以及均由PLC控制器控制的過液套上料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半成品轉移單元、黑白外圈裝配單元、視覺檢測單元17和成品搬運單元27,變頻器用于控制帶動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的電機,其工作電壓220VAC、功率750W、頻率0-50HZ,通過旋鈕調速,變頻器的啟停由PLC控制器控制,加減速時間0.3S,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上均勻地設有用于固定夾緊過液套的過液套固定用夾具28,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內部設有機構安裝區(qū)30,過液套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設置在機構安裝區(qū)30上,半成品轉移單元位于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一側,并設置在過液套上料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和黑白外圈裝配單元之間,視覺檢測單元17和成品搬運單元27設置在黑白外圈裝配單元的兩側,過液套上料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包括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1、內圈Ⅰ裝配機構4、導向套裝配機構6、內圈Ⅱ裝配機構7和頂桿裝配機構10,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1、內圈Ⅰ裝配機構4、導向套裝配機構6、內圈Ⅱ裝配機構7和頂桿裝配機構10均設置在機構安裝區(qū)30上并配合PLC控制器控制的過液套固定用夾具28在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上按先后順序依次完成過液套本體上料以及內圈Ⅰ101的裝配、導向套102的裝配、內圈Ⅱ103的裝配和頂桿104的裝配。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1、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預留位置Ⅰ3、內圈Ⅰ裝配機構4、壓平檢測機構Ⅰ5、導向套裝配機構6、內圈Ⅱ裝配機構7、預留位置Ⅱ8、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9、頂桿裝配機構10、壓平檢測機構Ⅱ11、工裝打開機構12設置在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內的機構安裝區(qū)30上。
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的外側設有震動盤組,震動盤組包括均與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連接的過液套本體震動盤18、內圈Ⅰ震動盤19、導向套震動盤20、內圈Ⅱ震動盤21、頂桿震動盤22、外圈震動盤23、擋圈震動盤24,過液套本體震動盤18、內圈Ⅰ震動盤19、導向套震動盤20、內圈Ⅱ震動盤21、頂桿震動盤22、外圈震動盤23和擋圈震動盤24用于供料,分別提供過液套本體、內圈Ⅰ101、導向套102、內圈Ⅱ103、頂桿104、外圈105和擋圈106。震動盤組為電動裝置用于分離整理震動盤用于組裝的零件,并進行供料,實現(xiàn)了零件自動供給。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均與PLC控制器連接的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和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9,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設置在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1和內圈Ⅰ裝配機構4之間,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1將過液套本體取到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上,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在電機的帶動下勻速轉動,過液套本體到達下一工位,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將過液套本體夾緊防止過液套晃動,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的滴油裝置向過液套滴潤滑油,起潤滑作用;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9設置在內圈Ⅱ裝配機構7和頂桿裝配機構10之間,內圈Ⅰ101、導向套102和內圈Ⅱ103的裝配消耗過液套內的潤滑油,在頂桿104的裝配之前再進行一次滴油工序。
該系統(tǒng)還包括均與PLC控制器連接的壓平檢測機構Ⅰ5和壓平檢測機構Ⅱ11,壓平檢測機構Ⅰ5設置在內圈Ⅰ裝配機構4和導向套裝配機構6之間,用于檢測內圈Ⅰ101的安裝是否平整;壓平檢測機構Ⅱ11設置在頂桿裝配機構10之后,用于檢測過液套內部零件組裝的高度及平整性。內圈Ⅱ裝配機構7上設有與PLC控制器連接的測位移氣缸來檢測內圈Ⅱ103的安裝是否平整。
還包括預留位置Ⅰ3和預留位置Ⅱ8,預留位置Ⅰ3設置在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和內圈Ⅰ裝配機構4之間,預留位置Ⅱ8設置在內圈Ⅱ裝配機構7和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9之間;預留位置Ⅰ3和預留位置Ⅱ8為后續(xù)系統(tǒng)升級提供便利。
過液套上料及內部零件裝配單元還包括在壓平檢測機構Ⅱ11之后設置的工裝打開機構12,工裝打開機構12由PLC控制,并設置在半成品轉移單元之前。半成品轉移單元包括均與PLC控制器連接的半成品轉移機構13和半成品翻轉機構14,半成品翻轉機構14設置在半成品轉移機構13之后,半成品轉移機構13將組裝好的過液套半成品轉移到半成品翻轉工位。黑白外圈裝配單元包括黑白外圈上料機構16和黑白外圈裝配機構15,黑白外圈上料機構16設置在黑白外圈裝配機構15一側,為黑白外圈裝配機構15提供外圈105和擋圈106。
視覺檢測單元17采用基恩士的視覺檢測系統(tǒng),視覺檢測系統(tǒng)包括攝像頭和控制器,用于檢測過液套組裝后過液套成品的外部。
本實用新型的控制過程如下:
首先,進行過液套上料和過液套內部零件的裝配。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1上設置有均由PLC控制器控制的過液套分料氣缸、過液套夾爪氣缸Ⅰ、升降氣缸Ⅰ和平移氣缸Ⅰ,過液套夾爪氣缸Ⅰ、升降氣缸Ⅰ和平移氣缸Ⅰ依次相連,過液套分料氣缸帶動過液套分料部件將過液套本體震動盤18震動出的一排過液套本體分離出一個過液套本體,過液套夾爪氣缸Ⅰ帶動夾爪夾住所述過液套本體,升降氣缸Ⅰ帶動夾住過液套本體的夾爪上升,平移氣缸Ⅰ帶動過液套本體平移,夾爪在過液套夾爪氣缸Ⅰ的帶動下松開過液套本體完成過液套本體的上料,即過液套本體上料機構1將過液套本體取到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上的過液套上料工位上,同時,過液套本體上料完成后過液套分料氣缸、過液套夾爪氣缸Ⅰ、升降氣缸Ⅰ和平移氣缸Ⅰ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進入準備下一個過液套本體的上料工作;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在電機的帶動下旋轉,過液套本體到達下一個工位即滴油工位Ⅰ進行滴油工作,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上的夾緊氣缸Ⅰ改變壓緊夾具Ⅰ狀態(tài),使壓緊夾具Ⅰ夾緊過液套,滴油裝置Ⅰ在升降氣缸Ⅱ帶動下下降到過液套上方,滴油裝置Ⅰ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給過液套本體進行滴油,夾緊氣缸Ⅰ、升降氣缸Ⅱ和滴油裝置Ⅰ均與PLC控制器連接,滴油裝置Ⅰ完成滴油工作后,壓緊夾具Ⅰ在夾緊氣缸Ⅰ的帶動下松開,升降氣缸Ⅱ上升回到初始位置,為下一個過液套本體的滴油工作準備,同時進行過滴油的過液套進入下一工位;預留位置Ⅰ3上未設置任何裝置或機構,過液套在預留工位Ⅰ上不進行工作,而在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的帶動下進入內圈Ⅰ裝配工位;內圈Ⅰ裝配機構4包括均由PLC控制器控制的內圈Ⅰ分料氣缸、升降氣缸Ⅲ、平移氣缸Ⅱ、卸圈氣缸Ⅰ,內圈Ⅰ分料氣缸帶動內圈Ⅰ插針從內圈Ⅰ震動盤19震動出的一排內圈Ⅰ101中插住一個內圈Ⅰ101,升降氣缸Ⅲ和平移氣缸Ⅱ將內圈Ⅰ101移動到內圈Ⅰ101裝配的位置,內圈Ⅰ裝配工位上的過液套固定用夾具28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將夾住過液套,卸圈氣缸Ⅰ拔出內圈Ⅰ插針將內圈Ⅰ101裝配到過液套本體內部,完成內圈Ⅰ101裝配的過液套進入下一工位,同時,內圈Ⅰ裝配機構4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準備進行下一個過液套的內圈Ⅰ101的裝配;完成內圈Ⅰ101裝配的過液套進入壓平檢測工位Ⅰ,與壓平檢測工位Ⅰ對應的壓平檢測機構Ⅰ5由測位移氣缸實現(xiàn),PLC控制測位移氣缸下降,測位移氣缸下降過程中將相應脈沖量信息反饋給PLC來檢測內圈Ⅰ101安裝是否平整;完成壓平檢測的過液套進入導向套裝配工位,導向套震動盤20將導向套102震動出一排,導向套裝配機構6上的導向套分料氣缸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帶動導向套分料部件從一排導向套102取出一個,導向套插針氣缸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帶動導向套插針插入導向管上的孔內,阻擋氣缸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收縮回,導向套102落入過液套內,套管氣缸帶動導向套組裝部件將導向套102組裝到過液套內;過液套完成導向套102裝配后進入內圈Ⅱ裝配工位,內圈Ⅱ103的裝配過程與內圈Ⅰ101的裝配過程相同,內圈Ⅱ裝配機構7上設有均由PLC控制器控制的內圈Ⅱ分料氣缸、升降氣缸Ⅳ、平移氣缸Ⅲ、卸圈氣缸Ⅱ,內圈Ⅱ分料氣缸帶動內圈Ⅱ插針將內圈Ⅱ震動盤21震動出的一排內圈Ⅱ103插住一個內圈Ⅱ103,升降氣缸Ⅳ和平移氣缸Ⅲ將內圈Ⅱ103移動到內圈Ⅱ103裝配的位置,內圈Ⅱ裝配工位上的過液套固定用夾具28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將夾住過液套,卸圈氣缸Ⅱ拔出內圈Ⅱ插針將內圈Ⅱ103裝配到過液套本體內部,內圈Ⅱ裝配機構7上還設有測位移氣缸用于檢測內圈Ⅱ103安裝是否平整;內圈Ⅱ103裝配完成后進入預留工位Ⅱ,預留位置Ⅱ8上未設置任何裝置或機構,過液套在預留工位Ⅱ上不進行工作,而在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的帶動下進入滴油工位Ⅱ;過液套在滴油工位Ⅱ上的滴油工作由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9完成,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給過液套進行第一次滴油之后,過液套本體進行了內圈Ⅰ101、導向套102和內圈Ⅱ103的裝配,由于摩擦等原因潤滑油減少,需要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9進行第二次滴油工作為頂桿104的裝配做潤滑準備,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9與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Ⅰ2工作過程相同,工裝夾緊滴油機構Ⅱ9上的夾緊氣缸Ⅱ改變壓緊夾具Ⅱ狀態(tài),使壓緊夾具夾緊過液套,滴油裝置Ⅱ在升降氣缸Ⅴ帶動下下降到過液套上方,滴油裝置Ⅱ在PLC控制下給過液套本體進行滴油,夾緊氣缸Ⅱ、升降氣缸Ⅴ和滴油裝置Ⅱ均與PLC控制器連接,滴油裝置Ⅱ完成滴油工作后,壓緊夾具Ⅱ在夾緊氣缸Ⅱ的帶動下在松開,升降氣缸Ⅴ上升回到初始位置,過液套進入下一工位即頂桿裝配工位;頂桿裝配機構10上的頂桿分料氣缸的頂桿分料部件從頂桿震動盤22震出的頂桿104中分離出一個,頂桿頂升氣缸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將頂桿104頂出一部分便于機械手抓取,機械手抓取到頂桿104后將頂桿104裝配到過液套內部,頂桿分料氣缸、頂升氣缸和機械手均與PLC控制器連接并設置在頂桿裝配機構10上;頂桿裝配機構10在頂桿裝配工位完成頂桿104的裝配后進入壓平檢測工位Ⅱ,壓平檢測機構Ⅱ11采用測位移氣缸,PLC控制測位移氣缸下降,測位移氣缸下降過程中將相應脈沖量信息反饋給PLC來檢測過液套內部零件組裝的高度及平整性,在壓平檢測工位Ⅱ完成內圈Ⅰ101、導向套102、內圈Ⅱ103和頂桿104的壓平檢測,合格的過液套半成品則進行過液套的后續(xù)組裝,不合格的過液套半成品則在半成品轉移時剔除;壓平檢測機構Ⅱ11對過液套進行檢測后進入工裝打開工位,工裝打開機構12通過PLC控制工裝打開氣缸將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的工裝打開。
其次,進行過液套半成品的轉移。設置在半成品轉移工位旁的半成品轉移機構13通過半成品轉移伺服電機和轉移氣缸的配合將合格的過液套半成品轉移到半成品翻轉工位,半成品轉移伺服電機通過半成品轉移伺服驅動器連接PLC控制器,在半成品翻轉工位之前過液套的頭部107朝下,方便內圈Ⅰ101、導向套102、內圈Ⅱ103和頂桿104的組裝,半成品翻轉機構14上設置過液套夾爪氣缸Ⅱ帶動夾爪夾住過液套,升降氣缸Ⅵ帶動夾住過液套本體的夾爪上升,并通過翻轉氣缸Ⅰ將過液套進行180°翻轉使過液套的尾部108朝下為黑白外圈的裝配做準備。
然后,過液套進行黑白外圈組裝區(qū)26,黑白外圈組裝區(qū)26設有過液套固定用料槽29,黑白外圈裝配機構15設置在黑白外圈組裝區(qū)26一側。組裝內部零件的過液套半成品放入過液套固定用料槽29內定位固定,后面的黑白外圈的組裝才能準確。黑白外圈上料機構16分別對外圈105和擋圈106進行上料,黑白外圈上料機構16通過上料定位伺服驅動器控制上料伺服電機,升降定位伺服驅動控制器控制升降定位伺服電機,并配合PLC控制器控制的平移氣缸Ⅳ將外圈105及擋圈106進行平移,取料的升降氣缸Ⅶ帶動的黑白外圈插針套取外圈105和擋圈106,黑白外圈卸料氣缸帶動黑白外圈插針再將黑白外圈卸料給黑白外圈裝配機構15的套管上,最后由黑白外圈裝配機構15上設置的翻轉氣缸Ⅱ將過液套半成品翻轉后將套管套在過液套上,黑白外圈卸圈氣缸帶動套管進行卸圈,從而實現(xiàn)黑白外圈的裝配,黑白外圈裝配工位要進行黑白外圈的兩次組裝以完成過液套的裝配,PLC控制器、上料定位伺服驅動器和上料伺服電機依次相連,PLC控制器、升降定位伺服驅動控制器和升降定位伺服電機依次相連,升降氣缸Ⅶ、升降氣缸Ⅶ、黑白外圈卸料氣缸和翻轉氣缸Ⅱ均與PLC控制器相連。
最后,進行過液套成品的檢測和轉移。視覺檢測單元17對過液套成品的外部進行檢測,視覺檢測單元17將檢測結果告知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剔除氣缸帶動剔除擺臂將不良品剔除到一側,良品處于另一側,不良時處于另一側,PLC控制器通過控制過液套夾爪氣缸Ⅲ使夾爪夾住合格的過液套成品并在升降氣缸Ⅷ的帶動下上升,平移氣缸Ⅴ帶動夾爪平移,將合格的過液套成品分離出來,從而實現(xiàn)了過液套的組裝。
過液套上料工位、滴油工位Ⅰ、預留工位Ⅰ、內圈Ⅰ裝配工位、壓平檢測工位Ⅰ、導向套裝配工位、內圈Ⅱ裝配工位、預留工位Ⅱ、滴油工位Ⅱ、頂桿裝配工位、壓平檢測工位Ⅱ和工裝打開工位依次均勻地設置在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上,半成品翻轉工位和黑白外圈裝配工位設置在線性組裝區(qū)上,環(huán)形組裝旋轉圓盤25的設置節(jié)省了空間,每個工位的銜接時,各自完成當前動作后,會繼續(xù)執(zhí)行下一個產品前的準備動作,然后處于等待準備狀態(tài),這樣縮短了整體的加工總周期。
當然,上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范圍。本實用新型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