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卷邊機。
背景技術:
金屬材質的筒狀殼體在包裝行業(yè)應用的十分廣泛,出于安全性、美觀性和穩(wěn)定性考慮,這種金屬筒狀殼體的兩端都需要進行卷邊。
現(xiàn)有技術的卷邊機多數(shù)為半自動化設備,也就是將卷邊模具置于擠壓設備上,通過設備提供的動力,卷邊模具對相應的筒狀殼體進行卷邊,而筒狀殼體放置于模具上的動作則需人工手動完成,這樣不僅增加了額外的人工成本,而且加工效率很低。若要實現(xiàn)卷邊的全自動化,則需要增加復雜的機械手結構對待加工工件進行抓取、放置,這就使得設備整體結構復雜、設備制造成本高昂,而且由于增加了更多的伺服控制、多軸聯(lián)動結構,設備整體運行的穩(wěn)定性也難以得到保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備制造成本低且運行穩(wěn)定性高的全自動卷邊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自動卷邊機,其包括工件承載單元、上模具承載單元、下模具承載單元、第一轉軸、第二轉軸以及第三轉軸;所述下模具承載單元上置有內撐模具和外包模具;所述第一轉軸上穿設有第一凸輪、第二凸輪和第三凸輪,所述第一凸輪通過連桿驅動工件承載單元左右移動,所述第二凸輪通過連桿驅動工件承載單元上下移動,所述第三凸輪通過連桿驅動上模具承載單元前后移動;所述第二轉軸上穿設有第四凸輪,所述第四凸輪通過連桿驅動下模具承載單元上下移動;所述第三轉軸上穿設有第五凸輪和第六凸輪,所述第五凸輪通過連桿驅動所述內撐模具進行撐開與收縮運動,所述第六凸輪通過連桿驅動所述外包模具進行分合運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模具承載單元上還置有副內撐模具和副外包模具,所述第三轉軸上還穿設有第五副凸輪和第六副凸輪,所述第五副凸輪通過連桿驅動所述副內撐模具進行撐開與收縮運動,所述第六副凸輪通過連桿驅動所述副外包模具進行撐開與收縮運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轉軸上還穿設有第四副凸輪,所述第四副凸輪通過連桿驅動下模具承載單元上下移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模具承載單元的下方設有承力平臺,所述下模具承載單元與承力平臺通過立柱固連且形成容置空間,所述第五凸輪、第六凸輪、第五副凸輪以及第六副凸輪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全自動卷邊機還包括第一動力單元,所述第一動力單元驅動所述第二轉軸旋轉。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轉軸通過機械傳動部件將動力傳遞至所述第一轉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全自動卷邊機還包括第二動力單元,所述第二動力單元驅動所述第三轉軸旋轉。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動力單元和第二動力單元都為電機。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械傳動部件為鏈條。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全自動卷邊機將筒狀待加工工件的裝夾、卷邊工序由多個凸輪、連桿機構實現(xiàn),不需要復雜的伺服、多軸聯(lián)動機械手,且凸輪、連桿機構加工制造成本相對低廉,設備運行穩(wěn)定可靠;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全自動卷邊機結構復雜、設備成本高以及運行穩(wěn)定性差的技術問題;達到了結構簡單、設備制造成本低且運行穩(wěn)定性高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卷邊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全自動卷邊機的另一角度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另外,專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聯(lián)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lián)接輔件,來組成更優(yōu)的聯(lián)接結構。本實用新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在不互相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請一并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全自動卷邊機包括第一轉軸1、第二轉軸2、第三轉軸3、工件承載單元4、上模具承載單元5、下模具承載單元6、第一動力單元81、第二動力單元、機械傳動部件83以及底座9。
下模具承載單元6為一起承載作用的工作臺,其上置有內撐模具61、外包模具62、副內撐模具63以及副外包模具64。
第一轉軸1上穿設有第一凸輪11、第二凸輪12和第三凸輪13,第一凸輪11通過連桿驅動工件承載單元4左右移動,第二凸輪12通過連桿驅動工件承載單元4上下移動,第三凸輪13通過連桿驅動上模具承載單元5前后移動。工件承載單元4用于裝載筒狀工件,上模具承載單元5用于固定用于卷邊的擠壓模具。
第二轉軸2上穿設有第四凸輪21和第四副凸輪22,第四凸輪21和第四副凸輪22都通過連桿驅動下模具承載單元6上下移動。在此較佳實施例中,模具承載單元6由兩個凸輪、連桿機構驅動,目的是保證模具承載單元6上下運動的穩(wěn)定性,然而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一個或多個凸輪實現(xiàn)上述功能,并不局限于本實施例中的凸輪數(shù)量。
第三轉軸3上穿設有第五凸輪31、第六凸輪32、第五副凸輪33以及第六副凸輪34,第五凸輪31通過連桿驅動內撐模具61進行撐開與收縮運動,第六凸輪32通過連桿驅動外包模具62進行分合運動,第五副凸輪33通過連桿驅動副內撐模具63進行撐開與收縮運動,第六副凸輪34通過連桿驅動副外包模具64進行撐開與收縮運動。內撐模具61和外包模具62配合能夠實現(xiàn)對一工件的固定,以便于位于上模具承載單元5和下模具承載單元6上的卷邊擠壓模具對工件進行卷邊加工,而副內撐模具63和副外包模具64配合則能實現(xiàn)對另一工件的卷邊加工。
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采用了兩組固定模具對兩個工件進行固定,目的是分別實現(xiàn)對筒狀工件兩端的卷邊加工,然而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一組固定模具先對工件的一端進行加工,再用另一設備對工件另一端進行加工。
承力平臺71設于下模具承載單元6的下方,下模具承載單元6與承力平臺71通過立柱72固連且形成容置空間,第五凸輪31、第六凸輪32、第五副凸輪33以及第六副凸輪34都置于該容置空間內。
第一動力單元81固定于底座9之上,其通過鏈傳動的方式將動力傳遞至第二轉軸2并驅動第二轉軸2旋轉,第二轉軸2通過機械傳動部件83將動力傳遞至第一轉軸1,第二動力單元82固定于承力平臺71之上,其用于提供第三轉軸3旋轉的動力。在此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動力單元81和第二動力單元82優(yōu)選為電機,機械傳動部件83優(yōu)選為鏈條。
本實用新型全自動卷邊機的工作步驟為:
S1、第一轉軸1帶動第一凸輪11和第二凸輪12旋轉,將裝載有工件的工件承載單元4移動至下模具承載單元6的上方,此過程中上模具承載單元5處于縮回狀態(tài)。
S2、將兩個工件分別套設于內撐模具61和副內撐模具63上,內撐模具61和副內撐模具63對工件進行撐開動作,同時外包模具62和副外包模具64將工件從外部進一步夾緊。
S3、上模具承載單元5伸出至工件上方,第四凸輪21和第四副凸輪22驅動下模具承載單元6向上運動,實現(xiàn)工件的卷邊加工。
以上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做出種種的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形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