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平面分段生產線旋轉裝置中的中心圈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平面分段生產線旋轉裝置中的中心圈機構,具體地說是船體平面分段縱骨焊接前,將大型板列旋轉90度的旋轉裝置中使用,起定心作用,防止板列在旋轉過程中跑偏,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已有技術中,船體平面分段縱骨焊接前,大型板列需旋轉,需采用行 車起吊,然后人工旋轉,人工旋轉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且存在很大安 全隱患。若采用機械旋轉,則板列在旋轉過程中容易跑偏,須再作調整,費 時、費力。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從而提供一種平面分段生產線旋 轉裝置中的中心圈機構,能有效地解決了板列旋轉中的跑偏問題;能提高板 列旋轉的安全性、可靠性;并能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發(fā)明的主要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包括旋轉圈,在旋轉圈圓周上均勻設置2 8組旋轉座組件。所述 的旋轉座組件包括固定座、導向桿、升降座氣囊式氣缸、內側定位輪、小滾 筒及外側定位輪等,所述的固定座上安裝有導向桿及氣囊式氣缸,升降座套 在導向桿上,升降座上分別安裝有內側定位輪、小滾筒及外側定位輪。本發(fā)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能有效地解決了板列旋轉中的跑偏問題; 能提高板列旋轉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減少安全隱患;并能降低工人勞動強 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適合大型板列的旋轉定心用。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主視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P向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結構局部I處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本發(fā)明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主要由旋轉圈l、固定座2、導向桿3、升降座4、氣囊式氣缸5、 內側定位輪6、小滾筒7及外側定位輪8等組成。如圖1 圖3所示,本發(fā)明包括旋轉圈l,在旋轉圈1圓周上均勻設置2 8組旋轉座組件。所述的旋轉座組件包括固定座2、導向桿3、升降座4、氣 囊式氣缸5、內側定位輪6、小滾筒7及外側定位輪8等,所述的固定座2 上安裝有導向桿3及氣囊式氣缸5,升降座4套在導向桿3上,升降座4上 分別安裝有內側定位輪6、小滾筒7及外側定位輪8。其中小滾筒7托在旋轉圈l下面,內側定位輪6壓住旋轉圈,作旋轉圈 運動的三下方向約束。外側定位輪8頂住旋轉圈外圓周上,作旋轉圈水平位 移約束。本發(fā)明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本發(fā)明安裝在平面分段生產線上的升降臺的中心位置。通過安裝在固定 座2上的氣囊式氣缸5頂升,套在導向桿3上的升降座4作有限位的垂直升 降,帶動旋轉圈l壓緊板列。通過內側定位輪6、外側定位輪8約束,并采 用布在旋轉圈下面的小滾筒7托住旋轉圈,使得旋轉圈只作圓周運動,旋轉 圈托住板列中心,從而保證板列只以旋轉圈中心為中心旋轉。
權利要求
1. 一種平面分段生產線旋轉裝置中的中心圈機構,其特征是包括旋轉圈(1),所述的旋轉圈(1)圓周上均勻設置2~8組旋轉座組件。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分段生產線旋轉裝置中的中心圈機構,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座組件包括固定座(2)、導向桿(3)、升降座(4)、氣 囊式氣缸(5)、內側定位輪(6)、小滾筒(7)及外側定位輪(8),所述的固 定座(2)上安裝有導向桿(3)及氣囊式氣缸(5),升降座(4)套在導向桿(3)上,升降座(4)上分別安裝有內側定位輪(6)、小滾筒(7)及外側定 位輪(8)。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平面分段生產線旋轉裝置中的中心圈機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特征是在旋轉圈圓周上均勻設置2~8組旋轉座組件。所述的旋轉座組件包括固定座、導向桿、升降座氣囊式氣缸、內側定位輪、小滾筒及外側定位輪等,所述的固定座上安裝有導向桿及氣囊式氣缸,升降座套在導向桿上,升降座上分別安裝有內側定位輪、小滾筒及外側定位輪。本發(fā)明結構簡單、緊湊,合理;能有效地解決了板列旋轉中的跑偏問題;能提高板列旋轉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減少安全隱患;并能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適合大型板列的旋轉定心用。
文檔編號B23K37/00GK101269450SQ200810100289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10日
發(fā)明者楊念記, 重 桂, 龔國華 申請人:無錫華聯(lián)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