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持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扳扣式按壓夾持裝置,屬于夾持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夾持裝置采用按壓方式,這種產品在使用時,按壓非常費力;如圖1所示,包括面蓋8、球頭6和兩突出柱16;所述球頭6安裝于面蓋8頂部;兩所述突出柱16一端設置于面蓋8內部,其另一端延伸至面蓋8外部;所述面蓋8側面安裝有按件15;所述按件15一端設置于面蓋8外部,其另一端穿過面蓋8延伸至面蓋8內,且與突出柱16相切;使用時,需用力向下按壓按件,兩個突出柱會松開,當松開按件時,兩個突出的柱會夾緊,實現(xiàn)夾持;操作十分吃力;因此,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設計一種操作較為省力的夾持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扳扣式按壓夾持裝置,通過設置扳扣,用于夾持片狀材料,使得夾持更加省力。
本實用新型的扳扣式按壓夾持裝置,包括面蓋、球頭和夾具;所述球頭通過螺絲固定于面蓋頂部;所述夾具由上夾和下夾構成;所述上夾和下夾分別由頭部和夾持部一體制成;所述上夾和下夾其頭部均設置于面蓋內,其夾持部分別延伸至面蓋外側;所述上夾其頭部上方設置有扳扣;所述扳扣一端設置于面蓋內部,且與上夾和下夾其頭部相切,其另一端延伸至面蓋外側;所述面蓋內部一體制成有限位板;所述下夾其頭部和限位板之間安裝有一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面蓋其底部開設有夾持槽;所述上夾和下夾其夾持部分別穿過夾持槽延伸至面蓋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面蓋其側面設置有扳扣活動槽,所述扳扣穿過扳扣活動槽與面蓋通過轉軸活動安裝。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所述上夾和下夾其夾持部內側分別安裝有第一防滑膠和第三防滑膠,使得夾持更加牢固,防止在夾固片狀材料時,材料掉落。
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所述面蓋其底面于上夾和下夾其夾持部外側安裝有第二防滑膠。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扳扣式按壓夾持裝置,當向上用力扳扳扣時,底部的上夾和下夾就會張開;當手松開扳扣的扳力時,底部的上夾和下夾就自然合夾上,用于夾固片狀材料;通過設置扳扣,使得夾持更加省力。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當手松開扳扣的扳力時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當向上用力扳扳扣時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夾持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各部件標注為:1-第一防滑膠,2-上夾,3-第二防滑膠,4-轉軸,5-扳扣,6-球頭,7-螺絲,8-面蓋,9-下夾,10-第三防滑膠,11-彈簧,12-限位板,13-夾持槽,14-扳扣活動槽,15-按件,16-突出柱,17-片狀材料,21-上夾其頭部,22-上夾其夾持部,91-下夾其頭部,92-下夾其夾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扳扣式按壓夾持裝置,包括面蓋8、球頭6和夾具;所述球頭6通過螺絲7固定于面蓋8頂部;所述夾具由上夾2和下夾9構成;所述上夾2和下夾9分別由頭部和夾持部一體制成;所述上夾2和下夾9其頭部21、91均設置于面蓋內,其夾持部22、92分別延伸至面蓋外側;所述上夾其頭部21上方設置有扳扣5;所述扳扣5一端設置于面蓋8內部,且與上夾和下夾其頭部21、91相切,其另一端延伸至面蓋8外側;所述面蓋8內部一體制成有限位板12;所述下夾其頭部91和限位板12之間安裝有一彈簧11。
所述面蓋8其底部開設有夾持槽13;所述上夾和下夾其夾持部22、92分別穿過夾持槽13延伸至面蓋8外側。
所述面蓋8其側面設置有扳扣活動槽14,所述扳扣穿過扳扣活動槽14與面蓋8通過轉軸4活動安裝。
所述上夾和下夾其夾持部22、92內側分別安裝有第一防滑膠1和第三防滑膠10。
所述面蓋8其底面于上夾和下夾其夾持部22、92外側安裝有第二防滑膠3。
本實用新型的扳扣式按壓夾持裝置,當向上用力扳扳扣時,底部的上夾和下夾就會張開;當手松開扳扣的扳力時,底部的上夾和下夾就自然合夾上,用于夾固片狀材料17;通過設置扳扣,使得夾持更加省力。
上述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