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路道路領域的道路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不受制式重量規(guī)格限制,且不需使用任何特殊工具,即可順利完成安裝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
在臺灣已公開的專利文獻中,有關橡膠平交道板的現(xiàn)有技術,大致包括有下列專利案公告號132710、申請案號76203377-1、名稱無釘鐵路平交道板;公告號157221、申請案號77107532、名稱置放于鐵軌下的墊塊及包含此墊塊的連接裝置;公告號169651、申請案號77209031、名稱鐵路平交道板串聯(lián)式鋼筋混凝土版結構體;公告號195304、申請案號81210375、名稱耐磨耗全橡膠平交道版裝置;公告號209514、申請案號82201385、名稱簡便型平交道版;公告號213133、申請案號82203414、名稱簡易式橡膠平交道版塊組;公告號220292、申請案號82214642、名稱平交道軌道結構改良;公告號267463、申請案號82203414-1、名稱“簡易式橡膠平交道版塊組”追加案一;其中已商品化且實際運用者,為前列的臺灣專利第81210375號“耐磨耗全橡膠平交道版裝置”新型專利案(以下簡稱為引證案一),其主要構造如圖8所示,其主要是在枕木90上的兩鐵軌91的內、外側分設有由橡膠構成的內版92及外版93,其中,內版92的兩側端部及外版93的內側端分別形成有翼片920、930,該翼片920、930的下方為呈懸空狀,以避開枕木90上藉以扣固鐵軌91的扣合件910。由于平面車輛輾過該內版92、外版93時,其翼片920、930部份亦將承受重壓,為了提高該處的承載能力,遂在該翼片920、930的下方設有呈狀的填充塊94,用以對該翼片920、930提供支撐加強作用。
由以上所述可知,上述的引證案一是使其內版92、外版93設置的翼片920、930呈懸空狀,其如此的構造設計原因有二個1、如前所述,是為了避開枕木90上固定鐵軌91的扣合件910。
2、依照鐵路局所規(guī)定的規(guī)格,單一內版92、外版93的重量均不得高于五十公斤,以方便于人員搬運及安裝,因此,其使翼片920、930呈懸空狀,意在減輕其總重量,以符合該項規(guī)定的規(guī)格要求。
然而,由于內版92、外版93的翼片920、930的底部為懸空的結構,將造成嚴重的構造缺陷。
如上述的引證案一,雖然以填充塊94設置于內版92、外版93的翼片920、930的下方作為支撐,然而因該填充塊94是為了避開鐵軌91上的扣合件910,故其結構必須設計為中空的形截面,因此其實際上的支撐加強效果有限,故在實際使用中發(fā)現(xiàn),該內版92、外版93的翼片920、930將會在填充塊94支撐力不足的狀況下,因頻繁且過度的輾壓,而造成損壞。當該等內版92、外版93的翼片920、930受損后,即無法再確實地嵌固于鐵軌91上,當車輛通過時即產(chǎn)生跳動現(xiàn)象,此時即必須再予以更換,而存在有損耗率過高的嚴重缺點。
再者,引證案一的內版92是由厚重的橡膠塊構成,在安裝時,必須使其翼片920嵌入于鐵軌91凹入的側壁內,故在組裝時必須通過特殊的工具逐一使內版92由兩端彎折,造成其寬度縮短后,才能放入于鐵軌91的內、外側間,隨后在工具釋放后,內版92恢復至原始的寬度,即嵌置于兩鐵軌91之間,此種必須利用工具才能進行的施工方式,顯然有施工不易及不便之處。
又如圖9所示,是前述內版92的外觀立體圖,其在一端面上分別形成有一組以上的橫向楔槽921,相對的另端面在對應處亦形成有橫向楔塊(本圖中未示),當內版92如
圖10所示般,依次排列接合時,其相鄰的內版92將分別以其端面的楔槽921及楔塊相互楔合;由于與楔槽921相配合的楔塊厚度有限,當其中一內版92不斷承受重壓時,其上的楔塊即有斷裂可能,當相鄰的內版92間的楔合關系失效,則其間將會因為頻繁的重壓使得落差擴大,而使車輛經(jīng)過時產(chǎn)生顛簸現(xiàn)象,此種現(xiàn)象仍必須通過更換相應的構件,才能有所改善。
另仍請參閱圖8所示,引證案一的外版93的外側端為呈內斜狀,在此種構造型態(tài)下,當外版93的外側端受壓時,即會如翹翹板般,將在相對的內側端形成一向上的作用力,在安裝的初期,因外版93的外側有堆土固定,然而經(jīng)過車輛反復而頻繁的來回重壓后,該外版93的內側端即會有向上翹起且脫離鐵軌91的可能。
又如
圖11所示,是臺灣專利第82203414號、名稱為“簡易式橡膠平交道版塊組”的新型專利案(以下簡稱為引證案二),其主要技術手段與引證案一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將內版82一分為二,又在兩內版82相對的外側邊分別形成有翼片820,該翼片820及外版83內側端的下方分別形成有呈弧形懸空狀的扣件槽821、831,以避開枕木80上用于扣固鐵軌81的扣合件810。
該引證案二在構造上雖較引證案一單純,但在施工時仍須利用特殊工具進行,故仍存在有作業(yè)不便的缺點。又其內版82的翼片820的下方不再以填充塊作為支撐,使該翼片820無法長時間承受重壓,將會使其損壞狀況更為嚴重。
再者,引證案二在內版82、外版83的前、后端面上雖然分別形成有柱孔822、832,供穿置短棒,并利用該短棒使相鄰的內版82及相鄰的外版83維持于同一高度,而不致有一端的內版82或外版83向上翹起,但在實際上,該柱孔822、832與短棒的配合結構并未優(yōu)于引證案一的楔槽、楔塊的配合結構,其仍將會因接合面積過小,在遭遇頻繁的重壓后,依然容易斷裂而使內版82、外版83的接合端翹起。
另者,就引證案二的內版82而言,是二件式構造,而每一單件上雖然分別形成有柱孔822,供以短棒與縱向相鄰的單件內版82插接,但就橫向相鄰的兩相鄰內版82而言,即無任何插接固定的構造,因此內版82與鐵軌81相鄰的外側端受到車輛輾壓時,其內側端將會相對翹起(如圖中箭頭所示方向),如此不僅將造成版塊表面的高低不平,且在車輛來往通過時亦將產(chǎn)生跳動及噪音,而缺乏理想的平穩(wěn)度。
該引證案二有鑒于上述的該項缺陷,在其隨后提出的追加案一(臺灣公告第267463號)中,則在特定的枕木上設有上具突扣的突扣板,又在內、外版的相對位置形成有凹入的突扣室,借以與枕木上的突扣板相互扣合,而可防止內版或外版向上翹起;但是該作法卻依然存在有下列缺點1、使構造復雜化其實施上必須在特定位置的枕木上設以突扣板,又在內、外版的底面形成突扣室,而使其構造趨于繁復,且亦使人質疑其原來將內版一分為二的用意何在。
2、改善效果不佳前述的引證案二并非是在每一根枕木上均設有突扣板,而是每隔數(shù)根枕木的上方設有一組突扣板,供其上方的內版或外版扣合,換言之,未設突扣板的枕木上方的內版或外版其結構依然如原案般,無法獲得適當?shù)墓潭ǎ势涓纳菩Ч邢?,其存在的路面跳動及噪音過大等缺點仍然無法獲得改善。
由上述可明顯看出,引證案一、二不論在安裝的便利性或結構的穩(wěn)定性方面,均存在明顯的缺陷,而猶待進一步改進。
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橡膠平交道板存在的弊端,本設計人基于豐富的實務經(jīng)驗及專業(yè)知識,經(jīng)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jīng)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橡膠平交道板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使其包括有內板組與外板,其中每一內板組至少由三個內板塊組成,主要由兩內板塊先行靠設于兩平行鐵軌的內側,再由另一內板塊以水平方向滑入卡套于前述的兩內板塊間,即可完成一內板組的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使前述由內板組及外板組成的平交道板的外側端由一固定件固定于枕木上,該固定件包括以水平方向推掣內、外板的固定架,及與固定架螺合且夾固于枕木上的夾掣座。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使前述內板組的中央內板塊的兩側接合壁面設計為呈外斜角度狀,又兩片側內板塊的內側接合壁面則呈相對的內斜角度狀,再者,中央內板塊與兩側內板塊的接合壁面分別形成有相對配合的楔塊與楔槽,以構成相互楔合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使前述兩側內板塊與鐵軌相鄰的外側端分別在前后位置形成有槽室,又外板與鐵軌相鄰的內側端亦在前后位置分別形成有槽室,各內板塊與外板上的槽室為分別對正于枕木上固定鐵軌的扣件。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使前述內板組的各內板塊及外板的前后壁面在相對位置處分別形成有互補且較大面積的接合凸塊與接合槽,便于與前后相鄰的內、外板作縱向接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包括有一內板組、外板及一固定用的固定件,其主要特征是該內板組,包括有兩片側內板塊及一中央內板塊,其中該側內板塊,其內側端面為呈內斜角度,其上形成有連續(xù)的楔槽或楔塊;該中央內板塊,其兩側端面分別呈外斜角度,其上分別形成有連續(xù)的楔塊或楔槽,以便與側內板塊成相互楔合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中所述的內板組的側內板塊其在相鄰鐵軌的外側邊形成有實心的翼部,該翼部底端的適當處分別形成有槽室,該槽室為對正于枕木上固定鐵軌的扣件;所述的外板在內側邊形成有實心的翼部,該翼部底端的適當處亦形成有槽室。
前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中所述的內板組的側內板塊、中央內板塊及外板在一端面形成有較大面積的接合凸塊,又在相對的另端面形成有相同面積形狀的接合槽。
前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中所述的外板其外側端面為呈外斜的角度。
前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中所述的固定件包括有一以水平方向抵掣內板組及外板的抵掣板、一固定抵掣板的固定座及一將固定座夾持于枕木上的夾掣座組成。
前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中所述的抵掣板其表面形成有中空套筒;所述的固定座其前端為L形截面的座架,其垂直壁上設有固定桿,該固定桿穿置于抵掣板的套筒內;所述的固定座其在座架上設有一框條,該框條為呈凵形截面狀,其一端形成有數(shù)個固定孔;所述的夾掣座其由兩呈相對形狀的夾片組成,其垂直壁上設有一抵掣于枕木兩側面的螺桿,其上端面形成有凸柱,該凸柱為對正于框條上設置的固定孔,并以螺帽固定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內板組與外板,其中每一內板組至少由三個內板塊組成,主要由兩內板塊先行靠設于兩平行鐵軌的內側,再由另一內板塊以水平方向滑入卡套于前述的兩內板塊間,即可完成一內板組的安裝;其在由內板組及外板組成的平交道板的外側端借由一固定件固定于枕木上,該固定件包括以水平方向推掣內、外板的固定架,及與固定架螺合且夾固于枕木上的夾掣座;其將內板組的中央內板塊的兩側接合壁面設計為呈外斜角度狀,兩片側內板塊的內側接合壁面則呈相對的內斜角度狀,再者中央內板塊與兩側內板塊的接合壁面分別形成有相對配合的楔塊與楔槽,可以構成相互楔合的結構;其在兩側內板塊與鐵軌相鄰的外側端分別在前后位置形成有槽室,又外板與鐵軌相鄰的內側端亦在前后位置分別形成有槽室,各內板塊與外板上的槽室為分別對正于枕木上固定鐵軌的扣件;其內板組的各內板塊及外板的前后壁面在相對位置處分別形成有互補且較大面積的接合凸塊與接合槽,便于與前后相鄰的內、外板作縱向接合。由于采用上述的新穎結構,使本實用新型的設計至少具備下列優(yōu)點1、施工便利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內板組是以一多片式組合設計,其施工時不需要借助任何特殊工具,即可迅速且輕易的完成組裝,具有高度的施工效率。
2、穩(wěn)定性高本實用新型的內板組在各內板塊的接合端面分設有對稱內、外斜角度設計及楔槽、楔塊,因此可獲致一理想的接合效果,在承受重壓時,亦不擔心在車輛輾壓時產(chǎn)生突翹現(xiàn)象,且可有效減少噪音,而外板外側邊的外斜角度設計亦具有相同的功效。
3、不破壞鐵軌枕木本實用新型是以一固定件利用夾持方式固定于枕木上,用以固定平交道板,故不需在枕木上鉆孔,即可獲致確實的固定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包括內板組與外板,其中每一內板組至少由三個內板塊組成,主要由兩內板塊先行靠設于兩平行鐵軌的內側,再由另一內板塊以水平方向滑入卡套于前述的兩內板塊間,隨即可完成一內板組的安裝;借由該等內板組設計,其可不受制式重量規(guī)格限制,且不需使用任何特殊工具,即可輕易地順利完成組裝。其在技術上進行了有效的改進設計,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大幅的改進,并產(chǎn)生了好用及實用的積極效果,而確實具有增進的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外觀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動作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動作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完成組合后的正視平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完成組合后的俯視平面圖。
圖8是現(xiàn)有技術中引證案一的平面結構圖。
圖9是引證案一的內版外觀立體圖。
圖10是引證案一的組合實施例圖。
圖11是現(xiàn)有技術中引證案二的平面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具體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首先參閱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包括有內板組10及外板20、30,供分別設置于兩鐵軌間及其外側,而共同組成平交道板,其中該內板組10,其由三片或三片以上的內板塊所組成,在本實施例中該內板組10即由三片內板塊所組成,其包括有一中央內板塊12及兩片側內板塊11、13,該中央內板塊12與兩片側內板塊11、13具有相同的長度,其長度可適為兩外板20、30的二分之一,其中,該中央內板塊12其上端寬度較下端寬度小,意即其兩側與側內板塊11、13的接合壁面為呈外斜角度,且該接合壁面上形成有向外突出的連續(xù)楔塊120。
又,該中央內板塊12,其在前端面形成有一較大面積且突出的接合槽121,又在后端面的相同位置處形成有一相同面積呈互補突出狀的接合凸塊122,該中央內板塊12可借其前后端面的接合槽121及接合凸塊122與前、后方相鄰的中央內板塊相互楔合連接。
該側內板塊11、13,其在相對內側的接合壁面為呈內斜角度,而相對于中央內板塊12兩呈外斜角度的接合壁面。
又,側內板塊11、13在相對內側的接合壁面上分別形成有連續(xù)的楔槽110、130,用以與中央內板塊12上的連續(xù)楔塊120相互楔合。
再者,側內板塊11、13在其前端面分別形成有一較大面積的接合槽111、131,又在其后端面的相對位置處形成有相同面積形狀的接合凸塊112、132,用以與前后方相鄰的側內板塊對應接合。
另外,該側內板塊11、13在相鄰鐵軌的相對的外側端分別形成有一翼部113、133,該翼部113、133為呈實心狀,而具有理想的結構強度及支撐能力;又,該翼部113、133在其底部兩端處分別形成有一槽室114、134,該槽室114、134可與相鄰側內板塊上的槽室共同組成一更大槽室,而對正于枕木上用以固定鐵軌的扣件。
以上述構造經(jīng)組成后,即構成一內板組10。
該外板20、30,其長度可適為內板組10的一倍,又在其相鄰鐵軌的相對內側邊形成有翼部21、31,該等翼部21、31的底部為呈實心狀,而可提供理想的加強作用;又,該等翼部21、31在底部的兩端及中央位置處分別形成有槽室22、32,各槽室22、32為分別對正于枕木上,借以固定鐵軌的扣件。
又,該外板20、30在其前端面分別形成有具有較大面積的接合凸塊23、33,又在其后端面的相對位置形成有具有相同面積形狀的接合槽24、34,以便與相鄰的外板插套接合。
另外,外板20、30的相對外側端可與枕木切齊,其端面則呈適當角度的外斜狀。
由上述說明可看出該內板組10與外板20、30的詳細構造,茲將其安裝于鐵軌上的實施狀況,詳細說明如下如圖2所示,該內板組10是設于兩平行的鐵軌40間,并橫跨于固定鐵軌40的數(shù)根枕木41上,外板20、30則分別設于兩平行鐵軌40的外側,其進一步的組合方式及結構關系,如以下所述首先如圖3所示,在安裝內板組10的部份,具有不需使用任何特殊工具即可輕易完成安裝的優(yōu)點,其是先行安裝兩側內板塊11、13,使其分別緊鄰于兩平行鐵軌40的內側,其中,該側內板塊11、13是以外側的翼部113、133靠接于鐵軌40的內側,此時翼部113、133呈實心狀的底端將接著于枕木41上,當其受到重壓時,可以產(chǎn)生理想的加強及支撐作用,而可降低該翼部113、133的損耗機率。
又如圖4,并請結合參閱
圖1、圖5所示,當內板組10的兩側內板塊11、13完成組裝后,隨即在兩側內板塊11、13之間裝入中央內板塊12,其組裝方式是將中央內板塊12以水平方向插入于兩片側內板塊11之間,其具體組裝過程是將中央內板塊12兩端面的楔塊120分別對正于兩側內板塊11、13內側端面上的楔槽110、130,再以水平方向將中央內板塊12推入至兩片側內板塊11、13之間。
當上述的內板組10完成組裝之后,再將其側內板塊11、13及中央內板塊12亦同時以其前后端面的接合凸塊112、122、132及接合槽111、121、131與前后方向相鄰的側內板塊及中央內板塊相組裝完成楔合。
而為了使其在組裝上更趨順暢,可在中央內板塊12的兩側端面及其上突出的楔塊120的表面與兩片側內板塊11、13的相對端面分別涂上潤滑油,借由潤滑油的潤滑,可使中央內板塊12的安裝更趨滑順。該中央內板塊12經(jīng)組裝后,即成為如圖5所示的結構。
在該等組裝結構形式下,使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的數(shù)項特點1、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工具,即可順利完成組合安裝。
2、該側內板塊11、13與中央內板塊12之間是借由其上設置的楔槽110、130與楔塊120構成楔合結構,借此可以提供理想的接合效果,不會發(fā)生在其中一端下壓時而造成另一端翹起的現(xiàn)象。
且由于側內板塊11、13及中央內板塊12在接合端面上是分別呈相對的內斜及外斜的角度,當該側內板塊11、13受壓時,中央內板塊12呈外斜角度的接合端面將受制于側內板塊11、13呈內斜角度的接合端面,因此當側內板塊11、13受壓時,不必擔心會發(fā)生中央內板塊12向上翹起而造成路面波動的現(xiàn)象。
又,當中央內板塊12受壓時,則其呈外斜角度的接合端面將壓制側內板塊11、13的內斜接合端面,如此,亦不可能造成任何一個相鄰的側內板塊11、13翹起。
3、側內板塊11、13其外側邊的翼部113、133的底端為呈實心狀,故具有理想的加強作用,而可有效地降低損壞率。
4、相鄰內板組10間以較大面積的接合槽111、121、131及接合凸塊112、122、132構成楔合連接結構,故其接合位置不易因斷裂而造成接合不良。
請仍參閱圖、圖3所示,該外板20、30是以其翼部21、31靠接于兩鐵軌40的外側,而其呈實心的翼部21、31亦具有理想的加強作用。
再者,外板20、30亦以設于前后端面上的接合凸塊23、33及接合槽24、34與前后方向相鄰的外板構成楔合連接結構,由于其相互接合的面積大,故不易發(fā)生斷裂而造成接合不良的狀況。
另外,外板20、30其外側端面是呈外斜角度狀,當平交道板完成鋪設后,外板20、30的外側端將以填土及柏油路面堆緊填平,當相鄰的填土或柏油路面受到車輛輾過而受壓時,其呈外斜角度的接合端面仍承受向下的壓力,故不必擔心會因柏油路面的推擠而向上突起。
請參閱圖2所示,當由多數(shù)的內板組10及外板20、30組成一平交道板后,其相對外側將分別利用一固定件50予以固定,該固定件50包括有一以水平方向推掣內板組10及外板20、30的抵掣板51、一用以固定抵掣板51的固定座52及一用以將固定座52夾持于枕木41上的夾掣座53等,其中該抵掣板51,其表面兩端分別形成有一中空套筒510;該固定座52,其前端為L形座架,其垂直壁的兩端分別穿設有一固定桿520,該固定桿520在座架垂直壁的內外側分別設有一螺帽521予以固定,又固定桿520一端為穿置于抵掣板51上的套筒510;又固定座52的前端座架上分別設有一組或一組以上的框條522,該框條522為呈凵形截面,其一端設有數(shù)個固定孔523,供與夾掣座53相對固定;該夾掣座53,其由兩呈相對形狀的夾片530組成,借夾片530的形構造相對夾持于枕木41上(如圖6所示),又兩夾片530在其上端面分別設有一組以上的凸柱531,該凸柱531為可分別對正穿過框條522上的固定孔523,又凸柱531上形成有螺紋,以供螺帽532固定;再者,兩夾片530在垂直壁上分別設有有螺孔,該螺孔上分別螺設有一螺桿533,該螺桿533為抵緊于枕木41的兩側面,借此結構可在不在枕木41上鉆孔的情況下,將固定座52固定于枕木41上,且同時通過抵掣板51抵緊于平交道板相對外側的內板組10及外板20、30上(如圖7所示),即可將平交道板確實的固定在安裝位置。
由于鐵路局規(guī)定不得在枕木41上鉆孔以固定其他裝置,而利用前述的固定件50,即可在不鉆孔的前提下,確實穩(wěn)固的完成平交道板的固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包括有一內板組、外板及一固定用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該內板組,包括有兩片側內板塊及一中央內板塊,其中該側內板塊,其內側端面為呈內斜角度,其上形成有連續(xù)的楔槽或楔塊;該中央內板塊,其兩側端面分別呈外斜角度,其上分別形成有連續(xù)的楔塊或楔槽,與側內板塊成相互楔合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板組的側內板塊其在相鄰鐵軌的外側邊形成有實心的翼部,該翼部底端的適當處分別形成有槽室,該槽室為對正于枕木上固定鐵軌的扣件;所述的外板在內側邊形成有實心的翼部,該翼部底端的適當處亦形成有槽室。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板組的側內板塊、中央內板塊及外板在一端面形成有較大面積的接合凸塊,又在相對的另端面形成有相同面積形狀的接合槽。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其外側端面為呈外斜的角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包括有一以水平方向抵掣內板組及外板的抵掣板、一固定抵掣板的固定座及一將固定座夾持于枕木上的夾掣座組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抵掣板其表面形成有中空套筒;所述的固定座其前端為L形截面的座架,其垂直壁上設有固定桿,該固定桿穿置于抵掣板的套筒內;所述的固定座其在座架上設有一框條,該框條為呈凵形截面狀,其一端形成有數(shù)個固定孔;所述的夾掣座其由兩呈相對形狀的夾片組成,其垂直壁上設有一抵掣于枕木兩側面的螺桿,其上端面形成有凸柱,該凸柱為對正于框條上設置的固定孔,并以螺帽固定成一體。
專利摘要一種組合式橡膠平交道板,包括一內板組、外板及一固定件,其主要特征是內板組包括兩側內板塊及一中央內板塊,該側內板塊,其內側端面為呈內斜角度,其上形成有連續(xù)的楔槽或楔塊;該中央內板塊,其兩側端面分別呈外斜角度,其上分別形成有連續(xù)的楔塊或楔槽,與側內板塊成相互楔合結構。借由兩內板塊先行靠設于兩平行鐵軌內側,再由另一內板塊以水平方向滑入卡套于兩內板塊間,隨即可完成一內板組的安裝;其可不使用任何特殊工具即可輕易地完成組裝。
文檔編號E01C9/04GK2311512SQ9722091
公開日1999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1997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7月29日
發(fā)明者蔣宏哲 申請人:蔣宏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