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梯型壓電濾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534234閱讀:2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梯型壓電濾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梯形壓電濾波器,其中串聯(lián)諧振器和并聯(lián)諧振器相互連接,以形成梯形電路。
在傳統(tǒng)梯形壓電濾波器中,串聯(lián)諧振器和并聯(lián)諧振器都由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方形壓電諧振器形成,并沿厚度方向相互疊堆。由此,包含罩子和終端的梯形濾波器具有相對較大的垂直尺寸,該尺寸由諧振器的總厚度決定。串聯(lián)諧振器的厚度大于并聯(lián)諧振器的厚度,從而串聯(lián)諧振器的厚度顯著增加了濾波器的總的垂直尺寸。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如第6-164307號公開的日本專利申請中揭示的,已經研制了一種梯形壓電濾波器,其中適合于以縱向振動模式振動的矩形壓電諧振器用作串聯(lián)諧振器,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方形壓電諧振器用作并聯(lián)諧振器,并以并列的方式設置串聯(lián)諧振器,由此減小了濾波器的總厚度或垂直尺寸。
在梯形壓電濾波器中,通帶以外的每一梯級的衰減(下面稱為帶外衰減)依賴于梯級中的串聯(lián)諧振器的電容和并聯(lián)諧振器的電容之間的比值??梢酝ㄟ^改變串聯(lián)諧振器或并聯(lián)諧振器的電容來將衰減調節(jié)到預定的值。但是,不論是改變串聯(lián)諧振器還是并聯(lián)諧振器的電容,都必需改變諧振器的外部的尺寸(厚度、長度和寬度)。由此,制造的過程變得非常的復雜,并且終端和罩子的形狀必需根據諧振器的尺寸變化而變化,這導致成本的增加。
為了克服上述的問題,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梯形壓電濾波器,其中串聯(lián)諧振器由適合于以縱向振動模式振動的元件形成,而并聯(lián)諧振器由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元件形成,并且濾波器構成得允許串聯(lián)諧振器的電容簡單的和不受限制的調節(jié),以達到任何想要的衰減。
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梯形壓電濾波器,包括適合于以縱向振動模式振動的串聯(lián)諧振器,其中每一個串聯(lián)諧振器包括壓電諧振器,所述壓電諧振器具有一對相對設置的主表面以及分別設置在這對主表面上的電極;以及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并聯(lián)諧振器,其中每一個并聯(lián)諧振器包括壓電諧振器當前,所述壓電諧振器具有一對相對設置的主表面,以及分別設置在這對主表面上的電極;串聯(lián)諧振器和并聯(lián)諧振器相互連接,從而限制梯形電路,其中一對凹槽分別設置在每一個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一個主表面上,處于相對大致上垂直于串聯(lián)諧振器的縱向的中心線的對稱位置,從而這對凹槽沿大致上平行于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中心線的方向延伸,并將一個主表面上的電極分開,由此調節(jié)了這對分別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主表面上的電極之間的電容。
當這對用于分開電極的凹槽如上所述地被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主表面上時,這對凹槽之間的區(qū)域決定了電容。由此,改變凹槽的相對位置能夠自由而容易地調節(jié)串聯(lián)諧振器的有效電極面積。換句話說,電容可以自由地被調節(jié)。如上所述,通過改變凹槽的位置可以達到想要的電容,同時串聯(lián)諧振器的外部形狀保持不變。結果,在制造過程中,只有增加了以上述的方式形成凹槽的步驟。另外,由于串聯(lián)諧振器的外部尺寸不變,可以將相同的終端和罩子用作所有要制造的濾波器的共用的元件。
在上述梯形壓電濾波器中,由導電材料制成的支持部件最好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設置有凹槽的一主表面上的電極上,或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另一個主表面上,位于沿縱向的電極的大致上的中心位置,從而支持部件大致上沿平行于與串聯(lián)諧振器的縱向大致垂直的中心線的方向延伸。
在梯形濾波器的裝配中,串聯(lián)諧振器的電極設置得接觸終端,從而在那里建立電氣的接觸。但是,當設置在終端上的凸出部分受到和串聯(lián)諧振器表面的壓力接觸時,串聯(lián)諧振器很可能會破裂,或電極的表面很可能會受到破壞。相比之下,如果由導電材料制成的支持部件裝到串聯(lián)諧振器的電極的表面上,則串聯(lián)諧振器通過支持部件容易地電氣連接到終端,從而避免了上述的問題。支持部件可以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一個主表面上,或兩個主表面上。
在適合于以縱向振動模式振動的元件的情況下,即使凹槽設置在如上所述的元件上,或者將支持部件裝到如上所述的元件上,不會不利地影響元件的各種特性。但是,如果凹槽并安排得相對大致上垂直于元件的縱向的中心線對稱,則不利地增加假信號輸出。
串聯(lián)諧振器中的凹槽的形成最好在形成基片的步驟中進行。即,最好在其上已經形成了電極的基片上通過使用切片機或類似的工具形成凹槽,其中所述基片然后被切割為單元元件。在這種情況下,只需稍微增加一些加工步驟,便可以容易地生產串聯(lián)諧振器。
還有,如果在形成基片的步驟中還形成支持部件,此后切割基片,則生產成本不會有本質上的增加。支持部件可以由一例方法形成,其中通過印刷等方式,將導電膠施加到基片上的直線上然后固化之。
從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的描述,本發(fā)明的特點和優(yōu)點是顯然的。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梯形壓電濾波器的分解透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在裝配狀態(tài)中的透視圖;圖3是沿圖2中的線Ⅲ-Ⅲ切割的截面圖;圖4是圖1所示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在施涂樹脂前的仰視圖;圖5是圖1所示的梯形壓電濾波器的電路圖;圖6A、6B、6C和6D描述裝配圖1所示的梯形壓電濾波器的步驟的解釋圖;圖7是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一個例子的透視圖;圖8是示出凹槽位置、電容、以及機電耦合系數(shù)的特性曲線圖;及圖9是示例的基片的透視圖,它用于制造串聯(lián)諧振器。
圖1到4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的梯形壓電濾波器。
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是一種梯形壓電濾波器,包含四個元件,它們安排得構成如圖5中所示的電路。罩子1中裝入兩個并聯(lián)諧振器2和3,兩個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一個輸入終端6、兩個輸出終端7和8,一個接地終端9以及一個獨立的連接終端10。這些元件相互疊堆,按壓,并由蓋子11支持,并且罩子1由樹脂12密封。
罩子1最好由熱塑性樹脂制成,具有盒型形狀。罩子1具有位于一個表面上的(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是上表面)開口部分1a。肋條1b設置在罩子1的四個內部表面上,從而肋條1b沿深度方向(垂直方向)延伸。肋條1b決定并聯(lián)諧振器2和3、輸出終端8、接地終端9和獨立連接終端10的位置,由此防止罩子1中的元件的旋轉和位移。肋條1b的上端從罩子1的開口部分1a凹進去。垂直凹槽1c設置在兩個相對的肋條1b的每一根的兩側中的一側上。終端6-9的導線部分6b-9b裝入凹槽1c中,用于決定位置。
并聯(lián)諧振器2和3的每一個最好由大致上為方形,并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壓電諧振器形成。電極2a和2b分別設置在并聯(lián)諧振器2的整個上下主表面上。同樣,電極3a和3b分別形成在并聯(lián)諧振器3的整個上下主表面上。
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最好由大致上為矩形,并適合于以縱向振動模式振動的壓電諧振器形成。電極4a和4b(4b未示出)分別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4的整個上下主表面上。同樣,電極5a和5b(5b未示出)分別形成在串聯(lián)諧振器5的整個上下主表面上。
如圖7所示,為了分開電極4a,將一對凹槽4c分別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4的上主表面上,位于相對大致上垂直于串聯(lián)諧振器4的縱向的中心線對稱的位置,并沿串聯(lián)諧振器4的較短邊方向延伸。為了分開電極5a,將一對凹槽5c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上表面上,位于相對大致上垂直于串聯(lián)諧振器5的縱向的中心線對稱的位置,并沿串聯(lián)諧振器5的較短邊的方向延伸。凹槽4c(5c)和串聯(lián)諧振器4(5)的相應的大致上平行的邊緣之間的距離L1最好等于另一個凹槽4c(5c)和串聯(lián)諧振器4(5)的大致上平行的邊緣之間的距離L2。凹槽4c(5c)要具有如此的深度,從而凹槽4c(5c)將電極4a(5a)分為三個區(qū)域。雖然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凹槽4c(5c)形成得延伸到壓電體中,但凹槽4c(5c)不需形成得延伸到壓電體中。
由導電材料制成的支持部件4d(5d)形成在電極4b(5b)的下主表面上,位于電極沿縱向的大致上的中心位置處,從而支持部件4d(5d)大致上平行于串聯(lián)諧振器4(5)的較短邊地延伸。由于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并排安排在罩子1的底面,故濾波器的總厚度和傳統(tǒng)梯形濾波器的情況相比大大減小,其中傳統(tǒng)的梯形濾波器中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諧振器相互疊堆。
輸入終端6具有電極板部分6a,以及導線部分6b,該導線部分6b如此彎曲,從而沿大致上垂直于電極板部分6a的方向延伸。電極板部分6a設置在罩子1的底面上。導線部分6b被裝入罩子1的相應的的凹槽1c內,并從罩子1的開口部分1a向外凸出。串聯(lián)諧振器4的支持部件4d接觸電極板部分6a的上表面,從而與其建立電氣接觸。
輸出終端7最好具有和輸入終端6相同的形狀。輸出終端7具有電極板部分7a,以及導線部分7b,該導線部分如此彎曲,從而大致上沿垂直于電極板部分7a的方向延伸。電極板部分7a設置在罩子1的底面上。導線部分7b被裝入罩子1的對應凹槽1c上,并從罩子1的開口部分1a凸出。串聯(lián)諧振器5的支持部件5d接觸電極板部分7a的上表面,從而與其建立電氣接觸。
輸出終端8最好由導電的彈性板制成。輸出終端8具有大致上為方形的電極板部分8a,其面積大致上等于并聯(lián)諧振器2和3的面積,并且導線部分8b如此彎曲,從而它沿大致上垂直于電極板部分8a的1方向延伸。接觸部分8c從電極板部分8a的大致的中心部分向下凸出,以接觸一個并聯(lián)諧振器2的上表面電極2a。還有,電極板部分8a以局部的球面的形式向下彎曲。因此,輸出終端8在厚度方向上有彈性。引線部分裝入罩子1的對應槽1c,并從罩子1上的開口部分突出。
雖然分別提供了輸出終端7和輸入終端8,它們各自的導線部分7b和8b在一個外部電路(例如印刷電路板)中相互連接。
接地終端9具有電極板部分9a和導線部分9b。電極板部分9a具有折疊結構,并且其表面積大致上等于并聯(lián)諧振器2和3。導線部分9b如此彎曲,從而大致上垂直于電極板部分9a地延伸。導線部分9b被裝入罩子1的相應的凹槽1c內,并從罩子1的開口部分1a向外凸出。接觸部分9c從電極板部分9a的上表面的大致的中心部分向上凸出,從而與并聯(lián)諧振器2(見圖3)的下表面電極2b接觸。接觸部分9d從電極板部分9a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心部分向下凸出,從而和并聯(lián)諧振器3(見圖3)的上表面電極3a接觸。
獨立連接終端10是獨立的終端,它沒有導線部分,并且是方形板,其表面積大致上等于并聯(lián)諧振器2和3。接觸部分10a從獨立連接終端10的下表面的大致的中心部分向上凸出,從而和并聯(lián)諧振器3的下表面電極3b接觸。脊梁形的接觸部分10b和10c從獨立連接終端10的表面向下凸出,從而接觸部分10b、10c沿通過接觸部分10a,并大致上平行于獨立連接終端10一邊的線延伸。接觸部分10b(10c)接觸串聯(lián)諧振器4(5)的上表面電極4a(5a)的中心部分。即,接觸部分10b(10c)接觸電極的中心部分,該部分和側面部分通過兩個凹槽4c(5c)絕緣。
通常的方形蓋子11最好由用于形成罩子1的熱塑性樹脂制成。如圖4中所示,蓋子11具有如此的尺寸,從而蓋子11可以被裝入罩子1的開口部分1a,尤其是裝入開口部分1a中設置肋條1b的更深的部分。為了這樣的深安裝,用于嚙合相應的肋條1b的凹進部分11a最好設置在蓋子11的四個側面的每一個中。用于焊接的凸出部分11b從每一個凹進部分11a的內部邊緣向上凸出。
下面,將參照圖6A到6D描述具有上述結構的梯形濾波器的裝配方法。
首先,如圖6A所示,諸如并聯(lián)諧振器2和3、串聯(lián)諧振器其4和5、輸入終端6、輸出終端7和8、接地終端9、以及獨立連接終端10之類的元件在罩子1中疊堆。結果,蓋子11被裝入到罩子1的開口部分1a中。在這個過程中,輸出終端8被稍稍按壓,并且蓋子11處于稍稍抬起的狀態(tài)。
接著,如圖6B所示,通過使用推桿P向下壓蓋子11,從而輸出終端8彎曲或變形,由此引起元件在壓力下聚到一塊。在這種情況下,蓋子11的凸出部分11b以及罩子1的肋條1b通過使用烙鐵或類似工具被焊接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用超聲波焊接替代傳統(tǒng)的焊接。
如圖6C中所示,當完成焊接時,蓋子11的凸出部分11b和罩子1的肋條1b被固定到一起,從而防止了蓋子11的分離。
結果,如圖6中所示,將液體樹脂12充入由蓋子11和罩子的開口部分1a形成的凹形空間中,并固化,由此密封罩子11的內部。
通常,在傳統(tǒng)的梯形濾波器的情況下,如果元件厚度有變化,則在元件之間無法產生預定的接觸壓力,這導致了可靠性降低。相比之下,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在將蓋子11裝入罩子11的開口部分1a的步驟中,蓋子11可以沿罩子1的深度方向(即垂直方向)自由地移動,而其凹進部分11a由肋條1b引導,并且焊接位置可以自由的變化。由此,通過使用推桿P將蓋子11按壓到罩子1中,直到得到預定的接觸壓力,在該點將蓋子11焊接到罩子1。通過這種工作,接觸壓力總是恒定的,從而得到高度可靠性的梯形濾波器。
在傳統(tǒng)的梯形濾波器中,為了改變帶外衰減,必需改變串聯(lián)諧振器和并聯(lián)諧振器的形狀,這導致非常大的困難。相比之下,在上述較佳實施例中,通過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的電容的調節(jié),可以容易地改變衰減。下面解釋原因。
如圖7中所示,每一個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的電容根據其相對設置的電極的面積變化。在這種較佳實施例中,由于下表面電極4b(5b)是整個表面電極,故無法改變電極的面積。相比之下,上表面電極4a(5a)由兩個側面延伸的凹槽4c(5c)分為三個區(qū)域。由此,電極部分的相對的區(qū)域對電特性無幫助,而僅僅電極部分的中心區(qū)域確定電容。電極的面積由d×W表示,其中d是電極部分的中心區(qū)域的長度,而W是中心區(qū)域的寬度。由于W是固定的,故電極的面積,即電容,可以通過改變長度自由地調節(jié),這可以轉而通過改變凹槽4c(5c)的位置來調節(jié)。即,可以通過簡單的改變凹槽4c(5c)的位置,不需改變串聯(lián)諧振器其4(5)的外部形狀,自由地調節(jié)電容(帶外衰減)。
圖8示出凹槽的位置、串聯(lián)諧振器4(5)的電容C、以及機電耦合系數(shù)K之間的關系。
如圖8中所示,如果兩個凹槽4c(5c)設置在相對兩端(L1/L×100=0%),則電容C達到最大值。當凹槽接近中心部分(50%)時,電容C線性地減小。另一方面,當凹槽設置在相對兩端和中心部分之間的中間位置(在從某一縱向端表面量時,整個長度的大約12.5%處)時機電耦合系數(shù)K得到最大值。還有,當凹槽達到中心部分(50%)時,機電耦合系數(shù)K減小。如上所述,應該知道,通過簡單地改變凹槽4c(5c)的位置,可以將C和K的值調節(jié)到最佳值。
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由例如基片15制成,如圖9所示?;?5先接受極化,從而可以激勵縱向振動模式。電極16安排得沿基片15的整個的上表面延伸。電極17安排得沿基片15的整個下表面延伸。通過使用劃片機或類似的工具,在基片15中形成狹窄的凹槽18,從而它們沿大致某一方向平行地延伸。支持部件19通過導電膠安裝在基片15的下表面上,從而支持部件19沿大致上平行于凹槽18的直線延伸。最好通過絲網印刷或其它適合的方法形成支持部件19。在形成了支持部件19后,基片15沿切割線C1和C2切成單元元件,從而容易地產生了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
如上所述,即使形成凹槽和支持部件的步驟必需另外執(zhí)行,但可以使執(zhí)行這些步驟所需的時間最小化,因為在形成基片15的過程中形成凹槽和支持部件。由此,在生產時間和成本中只有稍微的增加。
在上述較佳實施例中,支持部件4d(5d)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4(5)的下主表面上,并且串聯(lián)諧振器4(5)的上主表面接觸連接終端10的凸出部分10b(10c)。但是,或者,可以將支持部件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上和下的每一個主表面上。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連接終端10的凸出部分10b和10c。
或者,可以使用下面的結構省略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的支持部件;在輸入終端6和輸出終端7的每一個終端的上表面上設置側面延伸的凸出部分,該凸出部分的形狀大致上和連接終端10的凸出部分10b和10c的一樣;并使凸出部分安排得接觸串聯(lián)諧振器4和5的每一個諧振器的下表面電極的中心部分。
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輸出終端8是有彈力的,以便在提供在罩子1中的元件之間達到可靠的導電接觸。但是,彈性板或緩沖材料可以設置得和終端分開。
如從上述描述顯見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梯形壓電濾波器,包括適合于以縱向振動模式振動的串聯(lián)諧振器,以及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并聯(lián)諧振器。在這種梯形壓電濾波器中,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兩個主表面中的一個主表面上設置兩個電極分開凹槽,位于相對大致上垂直串聯(lián)諧振器的縱向的中心線對稱的位置,從而這對凹槽沿大致上平行于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中心線的方向延伸,以便調節(jié)這對主表面的電極之間的電容。結果,可以容易而精確地將梯形濾波器的衰減設置到需要的值。
另外,通過簡單地改變凹槽的位置,得到需要的電容,同時串聯(lián)諧振器其的外部形狀維持不變。由此,在生產過程中,只要另加形成凹槽的步驟。另外,由于串聯(lián)諧振器的外部尺寸保持不變,故可以在各種型號的梯形濾波器中通用相同的終端和罩子。
雖然已經參照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具體示出描述了本發(fā)明,但熟悉本領域的人應該知道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條件下可以有上述和其它形式上和細節(jié)上的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適合于以縱向振動模式振動的串聯(lián)諧振器,每一個所述串聯(lián)諧振器包含壓電諧振器,所述壓電諧振器具有一對相對設置的主表面,以及一對分別設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電極;及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并聯(lián)諧振器,每一個所述并聯(lián)諧振器包含壓電諧振器,所述壓電諧振器具有一對相對設置的主表面,以及一對分別設置在這對主表面上的電極;所述串聯(lián)諧振器和所述并聯(lián)諧振器彼此連接形成梯形電路,其中一對分別設置在每一個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一對凹槽,位于相對大致上垂直于各個串聯(lián)諧振器的縱向的中心線對稱的位置,從而這對凹槽沿大致上平行于各個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中心線的方向延伸,并分割一個主表面上的電極,由此調節(jié)分別設置在各個串聯(lián)諧振器這對主表面上的這對電極之間的電容。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所述串聯(lián)諧振器大致上為矩形,并具有大于寬度的長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每一個所述并聯(lián)諧振器大致上為方形,并且具有大致上等于寬度的長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個串聯(lián)諧振器包括壓電基片,和設置在壓電基片上的電極,其中凹槽延伸通過所述電極。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凹槽延伸進入所述壓電基片中。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大致上平行于所述壓電基片的相對的邊緣延伸。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凹槽沿所述壓電基片的整個寬度延伸。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凹槽位于所述壓電基片的相對端區(qū)域,并和所述壓電基片的相對的邊緣分開大致上相等的距離。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串聯(lián)諧振器中的凹槽與第二串聯(lián)諧振器中的凹槽對準排列。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壓電濾波器,其特征在于由導電材料制成的支持部件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設置有凹槽的一個主表面上的電極上,或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另一個主表面上,位于電極沿縱向的大致上的中心位置,從而支持部件沿大致上平行于與串聯(lián)諧振器的縱向大致上垂直的中心線的方向延伸。
11.一種制造梯形壓電濾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步驟形成基片;在所述基片的第一主表面上形成第一電極;在所述基片的第二主表面上形成第二電極;在第一主表面中形成凹槽,從而凹槽沿大致上相互平行的方向延伸;及沿大致上平行,并垂直于凹槽的線切割所述基片,以形成濾波器單元。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步驟在切割基片步驟之前,先在基片的第二主表面上形成支持部件。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件沿大致上平行于所述凹槽的方向延伸。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片用于產生多個串聯(lián)諧振器,所述方法還包含步驟設置罩子;形成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并聯(lián)諧振器,每一個并聯(lián)諧振器包含壓電諧振器,所述壓電諧振器具有一對相對設置的主表面,以及一對分別設置在主表面上的電極;在罩子中疊堆串聯(lián)諧振器其和并聯(lián)諧振器;使所述串聯(lián)諧振器和所述并聯(lián)諧振器相互連接,從而形成梯形電路;其中所述每一個串聯(lián)諧振器包含一對分別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第一主表面上的凹槽,位于相對大致上垂直于所述各個串聯(lián)諧振器的縱向的中心線的對稱的位置,從而這對凹槽沿大致上平行于各個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中心線的方向延伸,并分開一個主表面上的電極,由此調節(jié)分別設置在各個串聯(lián)諧振器的這對主表面上的電極之間的電容。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每一個所述串聯(lián)諧振器大致上為矩形,并具有大于寬度的長度。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聯(lián)諧振器為方形,并且具有大致上等于寬度的長度。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個串聯(lián)諧振器都具有壓電基片,并且電極設置在壓電基片上,其中凹槽延伸通過所述電極。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延伸進入所述壓電基片中。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大致上平行于所述壓電基片的相對邊緣延伸。
2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壓電基片的整個的寬度延伸。
21.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壓電基片的相對端的區(qū)域,并和所述基片的相對邊緣分開相等的距離。
22.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串聯(lián)諧振器中的凹槽和第二串聯(lián)諧振器中的凹槽對準排列。
全文摘要
一種梯形壓電濾波器,包含串聯(lián)諧振器,所述串聯(lián)諧振器包括大致上為矩形的,并適合于以縱向振動模式振動的壓電諧振器,以及并聯(lián)諧振器,所述并聯(lián)諧振器包括大致上為方形,并適合于以方形振動模式振動的壓電諧振器。串聯(lián)諧振器和并聯(lián)諧振器通過相互連接,從而形成梯形電路。一對凹槽分別設置在每一個串聯(lián)諧振器的一個主表面上,位于相對大致垂直于串聯(lián)諧振器的縱向的中心線的方向對稱的位置,并分開一個主表面上的電極,由此調節(jié)分別設置在串聯(lián)諧振器的這對主表面上的電極之間的電容。
文檔編號H03H9/10GK1235411SQ9910673
公開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1999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5月11日
發(fā)明者山本隆, 舟木裕史 申請人: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正宁县| 襄城县| 蕲春县| 汉源县| 日土县| 抚松县| 林周县| 舒城县| 丰顺县| 斗六市| 大方县| 曲沃县| 霸州市| 若羌县| 蒲江县| 土默特右旗| 黄石市| 来宾市| 镇安县| 通州市| 双峰县| 蛟河市| 唐河县| 江津市| 千阳县| 武城县| 洛宁县| 航空| 曲阳县| 方城县| 读书| 张家口市| 汽车| 福泉市| 陕西省| 嘉义市| 马公市| 灵石县| 河间市| 防城港市| 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