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機和具有該電機的盤驅(qū)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機和具有該電機的盤驅(qū)動裝置,更具體地講,涉及這樣一種電機和具有該電機的盤驅(qū)動裝置,所述電機具有形成在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上的盤支撐構件, 以支撐安裝于其上的盤的底表面。
背景技術:
通常,安裝在光盤驅(qū)動器內(nèi)部的主軸電機使盤旋轉,從而光學拾取裝置能夠讀取記錄在盤上的數(shù)據(jù)。主軸電機可具有轉子殼體,安裝在被套筒可旋轉地支撐的軸上;盤支撐構件,安裝在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上。所述盤支撐構件通過在安裝盤時與該盤的底表面接觸來支撐所述盤。同時,在盤被安裝在主軸電機上并旋轉的情況下,在盤的中央部分和盤的圓周部分之間會出現(xiàn)壓差。此外,由于各種熱源可被設置在轉子殼體之下,所以在盤的中央部分和盤的圓周部分之間會出現(xiàn)溫差。由于壓差和溫差,所以在盤的旋轉驅(qū)動過程中會產(chǎn)生振動。因此,電機的功耗會增加。此外,振動的產(chǎn)生導致被驅(qū)動的電機在其高速旋轉之前所需的時間及其調(diào)整時間 (settling time)增加,并且內(nèi)部組件的溫度增加,從而降低了耐久性。此外,振動還導致噪聲的增加。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通過降低在盤的旋轉驅(qū)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壓差和溫差來實現(xiàn)功耗的降低的電機以及一種具有該電機的盤驅(qū)動裝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電機,該電機包括轉子殼體,具有被壓配合并結合到所述轉子殼體的夾持裝置,在所述夾持裝置上安裝盤;多個盤支撐構件,安裝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上,以支撐所述盤的底表面,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之間均具有流動路徑部分,以允許在所述盤和所述轉子殼體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流動,其中,在所述轉子殼體和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至少一種中設置推動部分,以在所述轉子殼體旋轉時使流過所述流動路徑部分的氣流加速。所述推動部分可包括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沿著所述轉子殼體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所述多個凹槽可沿著所述圓周方向彼此隔開,并可被設置于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之間設置的所述流動路徑部分以里,以與所述流動路徑部分相對應。
在徑向方向上,所述多個凹槽可被設置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以里,同時所述多個凹槽可分別設置在彼此隔開的所述流動路徑部分之間。所述推動部分可包括第一推動部分,設置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第二推動部分,設置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和外圓周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中。所述第一推動部分可包括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沿著所述轉子殼體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所述第二推動部分可包括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外圓周表面中的凹部。所述第一推動部分可包括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沿著所述轉子殼體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所述第二推動部分可包括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外圓周表面中的凹部以及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內(nèi)圓周表面上的突起。所述第一推動部分可包括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沿著所述轉子殼體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所述第二推動部分可包括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外圓周表面中的外凹部以及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內(nèi)圓周表面中的內(nèi)凹部。所述外凹部和所述內(nèi)凹部可互相交替。在徑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推動部分可被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以里,以與所述第二推動部分的所述內(nèi)凹部相對應。所述推動部分可包括設置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上的突起。所述推動部分可包括設置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中的凹部。所述流動路徑部分可相對于徑向傾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盤驅(qū)動裝置,該盤驅(qū)動裝置包括外殼,具有允許通過其放入或取出盤的開口 ;如上所述的電機,安裝在所述外殼中;光學拾取單元,將光照射到借助于所述電機而旋轉的所述盤上,并接收來自所述盤的反射光;驅(qū)動單元,使所述光學拾取單元沿著所述盤的徑向運動。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進行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點和其他優(yōu)點將會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性截面圖;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俯視圖;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在驅(qū)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氣流的示意圖;圖4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圖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圖6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圖7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圖8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5
圖9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圖1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八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圖1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盤驅(qū)動裝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xiàn)在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可以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實施,并且不應該被解釋為限于在此闡述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使得本公開將是徹底和完整的,并將把本發(fā)明的范圍充分地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此外,與公知的功能或構造有關的詳細描述將被排除在外,以免不必要地使本發(fā)明的主題模糊。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性截面圖。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俯視圖。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在驅(qū)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氣流的示意圖。參照圖1至圖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100包括夾持裝置120、 轉子殼體140、盤支撐構件160以及推動部分180。這里,電機100是被應用于使盤D旋轉的盤驅(qū)動裝置的主軸電機,并且電機100包括定子20和轉子40。 定子20由除了旋轉部件之外的固定部件構成。定子20包括底板22、套筒支架23、 定子芯M以及繞組線圈25。印刷電路板(PCB)21安裝在底板22上。套筒支架23通過將套筒30壓配合至套筒支架23來支撐套筒30。定子芯M固定到套筒支架23。繞組線圈25 纏繞在定子芯M上。轉子40包括杯狀的轉子殼體140。轉子殼體140在其內(nèi)圓周部分上具有環(huán)形磁體 42,磁體42對應于定子芯24。這里,磁體42是永磁體,其具有沿圓周方向被交替地磁化的北磁極和南磁極,從而產(chǎn)生預定水平的磁力。轉子殼體140包括轉子轂142,被壓配合并結合到軸44 ;磁體結合部分144,具有設置于其內(nèi)圓周表面上的環(huán)形磁體42。轉子轂142沿著軸44的軸向向上彎曲,以維持轉子轂142與軸44之間的拔去力 (un-mating force)。用于安裝盤D的夾持裝置120結合到轉子轂142的外圓周表面。沿著磁體結合部分144的內(nèi)圓周表面設置的磁體42被布置成面向繞組線圈25。 磁體42和繞組線圈25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促使轉子40旋轉。換句話說,當轉子殼體140 旋轉時,與轉子殼體140互鎖的軸44旋轉。同時,現(xiàn)在將對在此使用的與方向相關的術語進行定義。如圖1中所示,軸向是指以軸44為基準的豎直方向;徑向是指以軸44為基準的朝著轉子殼體140的外邊緣的方向或者以轉子殼體140的外邊緣為基準的朝著軸44的中心的方向;圓周方向是指沿著軸44 的外圓周表面的旋轉方向。夾持裝置120用于緊固安裝于其上的盤D。為了安裝盤D,夾持裝置120包括中央殼體122,被壓配合到轉子殼體140 ;夾持單元124,安裝在中央殼體122中。另外,夾持單元IM包括夾持塊(chuck chip) 124a以及彈性構件124b。夾持塊 124a由彈性構件124b沿徑向彈性地支撐。因此,夾持塊12 能夠進行滑動運動,從而允許盤D被固定。如上所述,用于安裝盤D的夾持裝置120被壓配合并結合到轉子殼體140。同時,盤支撐構件160安裝在轉子殼體140的上表面上,以支撐盤D的底表面。形成流動路徑部分170,以允許空氣從盤D和轉子殼體140之間的空間S流入和流出。即,多個盤支撐構件160沿著轉子殼體140的上表面的外邊緣在圓周方向上彼此隔開,從而形成允許空氣從空間S流入和流出的流動路徑部分170。另外,流動路徑部分170可相對于徑向傾斜,以允許空氣在轉子殼體140旋轉的同時從空間S更加平穩(wěn)地向外流動。同時,關于如圖3中所示的流過流動路徑部分170的氣流,空氣從夾持裝置120的上部流入到由轉子殼體140、盤支撐構件1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中,然后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170從空間S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可降低由轉子殼體140、盤支撐構件1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從而可降低由所述壓差和所述溫差所引起的振動、噪聲等。另外,由轉子殼體140、盤支撐構件1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 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的降低可使電機100的功耗降低。推動部分180可形成在轉子殼體140和盤支撐構件160中的至少一種中,并可在轉子殼體140旋轉時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170的氣流加速。同時,根據(jù)本實施例的推動部分180可以是在轉子殼體140的上表面中沿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在徑向方向上,推動部分180被設置在盤支撐構件160以里,以與流動路徑部分 170相對應。推動部分180允許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170從空間S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可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140、盤支撐構件1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如上所述,盤D和轉子殼體140之間的空間S通過流動路徑部分170與空間S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170,從而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
和溫差。此外,推動部分180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170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因此,可降低在盤D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可降低電機100的功耗。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他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進行描述。然而,將省略對與在之前的實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征相同的特征的詳細描述。圖4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參照圖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200包括夾持裝置220、轉子殼體Mo、盤支撐構件沈0以及推動部分觀0。同時,夾持裝置220與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夾持裝置120相同,因此將省略對其的詳細描述。用于安裝盤D的夾持裝置220被壓配合并結合到轉子殼體MO的上部。
同時,盤支撐構件260安裝在轉子殼體240的上表面上,以支撐盤D的底表面。形成流動路徑部分270,以允許空氣從盤D和轉子殼體240之間的空間S流入和流出。S卩,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270從空間S流向空間S的外部。另外,流動路徑部分270可相對于徑向傾斜,以允許空氣在轉子殼體240旋轉的同時從空間S平穩(wěn)地向外流動。因此,可降低由轉子殼體M0、盤支撐構件沈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從而可降低由所述壓差和所述溫差所引起的振動、噪聲寸。另外,由轉子殼體M0、盤支撐構件沈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 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的降低可使電機200的功耗降低。推動部分280可形成在轉子殼體240和盤支撐構件沈0中的至少一種中,并可在轉子殼體240旋轉時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270的氣流加速。即,推動部分280可包括第一推動部分282,形成在轉子殼體240的上表面中;第二推動部分觀4,每個第二推動部分均形成在盤支撐構件沈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和外圓周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中。同時,根據(jù)本實施例,第一推動部分282可以是在轉子殼體240的上表面中沿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第二推動部分284可以是分別形成在盤支撐構件沈0的外圓周表面中的凹部?,F(xiàn)在將更加詳細地描述第一推動部分282和第二推動部分觀4。在徑向方向上,第一推動部分282被設置在盤支撐構件沈0以里,以與流動路徑部分270相對應,從而第一推動部分282允許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270從空間S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可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M0、盤支撐構件沈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同時,第二推動部分284設置在各個盤支撐構件260的外圓周表面的中央部分中, 從而第二推動部分284用于使空間S外部的氣流加速。因此,空氣可穿過流動路徑部分270 從空間S更加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第二推動部分284可用于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M0、盤支撐構件260 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如上所述,盤D和轉子殼體240之間的空間S通過流動路徑部分270與空間S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270,從而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
和溫差。此外,包括第一推動部分282和第二推動部分觀4的推動部分280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270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
iS差ο因此,可降低在盤D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可降低電機200的功耗。圖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參照圖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300包括夾持裝置320、轉子殼體340、盤支撐構件360以及推動部分380。
同時,夾持裝置320、轉子殼體340以及盤支撐構件360的構造方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100的夾持裝置120、轉子殼體140以及盤支撐構件 160的構造方式相同,因此將省略對其的詳細描述。同時,推動部分380可形成在轉子殼體340和盤支撐構件360中的至少一種中,并可在轉子殼體340旋轉時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370的氣流加速。S卩,推動部分380可包括第一推動部分382,形成在轉子殼體340的上表面中;第二推動部分384,每個第二推動部分均形成在盤支撐構件3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和外圓周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中。同時,根據(jù)本實施例,第一推動部分382可以是在轉子殼體340的上表面中沿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每個第二推動部分384均可包括凹部38 ,形成在盤支撐構件 3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外圓周表面中;突起384b,形成在盤支撐構件3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上?,F(xiàn)在將更加詳細地描述第一推動部分382和第二推動部分384。在徑向方向上,第一推動部分382被設置在盤支撐構件360以里,以與流動路徑部分370相對應,從而第一推動部分382允許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370從盤D和轉子殼體 340之間的空間S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可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340、盤支撐構件3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同時,每個第二推動部分384均包括凹部38 和突起384b。凹部38 設置在相應的盤支撐構件360的外圓周表面的中央部分中,以使空間S外部的氣流加速。突起384b 設置在相應的盤支撐構件360的內(nèi)圓周表面的中央部分上,從而與第一推動部分382 —起用于使從空間S流向空間S的外部的氣流加速。因此,凹部38 可用于使空間S外部的氣流加速,而突起384b可用于使穿過流動路徑部分370從空間S流向空間S的外部的氣流加速。因此,第二推動部分384可使從空間S流入和流出的氣流加速,從而使氣流平穩(wěn)。如上所述,盤D和轉子殼體340之間的空間S通過流動路徑部分370與空間S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370,從而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
和溫差。此外,包括第一推動部分382和第二推動部分384的推動部分380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370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
iS差ο因此,可降低在盤D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可降低電機300的功耗。圖6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參照圖6,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400包括夾持裝置420、轉子殼體440、盤支撐構件460以及推動部分480。同時,夾持裝置420、轉子殼體440以及盤支撐構件460的構造方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100的夾持裝置120、轉子殼體140以及盤支撐構件 160的構造方式相同,因此將省略對其的詳細描述。同時,推動部分480可形成在轉子殼體440和盤支撐構件460中的至少一種中,并可在轉子殼體440旋轉時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470的氣流加速。S卩,推動部分480可包括第一推動部分482,形成在轉子殼體440的上表面中;第二推動部分484,每個第二推動部分均形成在盤支撐構件4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和外圓周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中。同時,根據(jù)本實施例,第一推動部分482可以是在轉子殼體440的上表面中沿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每個第二推動部分484均可包括外凹部48 ,形成在盤支撐構件4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外圓周表面中;內(nèi)凹部484b,形成在盤支撐構件4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中。另外,外凹部48 和內(nèi)凹部484b可交替地設置在盤支撐構件460中。現(xiàn)在將更加詳細地描述第一推動部分482和第二推動部分484。在徑向方向上,第一推動部分482被設置在盤支撐構件460以里,以與流動路徑部分470相對應,從而第一推動部分482允許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470從盤D和轉子殼體 440之間的空間S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可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440、盤支撐構件4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同時,每個第二推動部分484均包括外凹部48 和內(nèi)凹部484b。外凹部48 在相應的盤支撐構件460的外圓周表面中彼此隔開,以使空間S外部的氣流加速。內(nèi)凹部484b 設置在相應的盤支撐構件460的內(nèi)圓周表面的中央部分中,從而與第一推動部分482 —起用于使從空間S流向空間S的外部的氣流加速。因此,外凹部48 可用于使空間S外部的氣流加速,而內(nèi)凹部484b可用于使穿過流動路徑部分470從空間S流向空間S的外部的氣流加速。因此,第二推動部分484可使從空間S流入和流出的氣流加速,從而使氣流平穩(wěn)。如上所述,盤D和轉子殼體440之間的空間S通過流動路徑部分470與空間S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470,從而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
和溫差。此外,包括第一推動部分482和第二推動部分484的推動部分480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470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
iS差ο因此,可降低在盤D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可降低電機400的功耗。圖7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參照圖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500包括夾持裝置520、轉子殼體M0、盤支撐構件560以及推動部分580。同時,夾持裝置520、轉子殼體MO以及盤支撐構件560的構造方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100的夾持裝置120、轉子殼體140以及盤支撐構件 160的構造方式相同,因此將省略對其的詳細描述。同時,推動部分580可形成在轉子殼體540和盤支撐構件560中的至少一種中,并可在轉子殼體540旋轉時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570的氣流加速。同時,根據(jù)本實施例的推動部分580可以是分別形成在盤支撐構件560的內(nèi)圓周表面上的突起。
推動部分580設置在各個盤支撐構件560的內(nèi)圓周表面的中央部分上,從而推動部分580允許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570從盤D和轉子殼體540之間的空間S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可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M0、盤支撐構件5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如上所述,盤D和轉子殼體540之間的空間S通過流動路徑部分570與空間S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570,從而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
和溫差。此外,推動部分580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570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因此,可降低在盤D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可降低電機500的功耗。圖8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參照圖8,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600包括夾持裝置620、轉子殼體640、盤支撐構件660以及推動部分680。同時,夾持裝置620、轉子殼體640以及盤支撐構件660的構造方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100的夾持裝置120、轉子殼體140以及盤支撐構件 160的構造方式相同,因此將省略對其的詳細描述。同時,推動部分680可形成在轉子殼體640和盤支撐構件660中的至少一種中,并可在轉子殼體640旋轉時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670的氣流加速。同時,根據(jù)本實施例的推動部分680可以是分別形成在盤支撐構件660的內(nèi)圓周表面中的凹部。推動部分680設置在各個盤支撐構件660的內(nèi)圓周表面的中央部分中,從而推動部分680允許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670從盤D和轉子殼體640之間的空間S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可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640、盤支撐構件6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如上所述,盤D和轉子殼體640之間的空間S通過流動路徑部分670與空間S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670,從而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
和溫差。此外,推動部分680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670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因此,可降低在盤D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可降低電機600的功耗。圖9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參照圖9,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700包括夾持裝置720、轉子殼體740、盤支撐構件760以及推動部分780。同時,夾持裝置720、轉子殼體740以及盤支撐構件760的構造方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100的夾持裝置120、轉子殼體140以及盤支撐構件 160的構造方式相同,因此將省略對其的詳細描述。同時,推動部分780可形成在轉子殼體740和盤支撐構件760中的至少一種中,并可在轉子殼體740旋轉時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770的氣流加速。同時,根據(jù)本實施例的推動部分780可以是在轉子殼體740的上表面中沿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在徑向方向上,推動部分780被設置在盤支撐構件760以里,同時推動部分780分別設置在彼此隔開的流動路徑部分770之間。S卩,每個推動部分780均設置在相鄰的流動路徑部分770之間,以朝著流動路徑部分770引導空氣。換句話說,推動部分780允許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770從盤D和轉子殼體740 之間的空間S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因此,可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740、盤支撐構件7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如上所述,盤D和轉子殼體740之間的空間S通過流動路徑部分770與空間S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770,從而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
和溫差。此外,推動部分780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770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因此,可降低在盤D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可降低電機700的功耗。圖1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八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的示意圖。參照圖1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八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800包括夾持裝置820、轉子殼體840、盤支撐構件860以及推動部分880。同時,夾持裝置820、轉子殼體840以及盤支撐構件860的構造方式與如上所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電機100的夾持裝置120、轉子殼體140以及盤支撐構件 160的構造方式相同,因此將省略對其的詳細描述。同時,推動部分880可形成在轉子殼體840和盤支撐構件860中的至少一種中,并可在轉子殼體840旋轉時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870的氣流加速。S卩,推動部分880可包括第一推動部分882,形成在轉子殼體840的上表面中;第二推動部分884,每個第二推動部分均形成在盤支撐構件8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和外圓周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中。同時,根據(jù)本實施例,第一推動部分882可以是在轉子殼體840的上表面中沿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每個第二推動部分884均可包括外凹部88 ,形成在盤支撐構件8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外圓周表面中;內(nèi)凹部884b,形成在盤支撐構件860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中。另外,外凹部88 和內(nèi)凹部884b可交替地設置在盤支撐構件860中。第一推動部分882可設置在盤支撐構件860以里,同時每個第一推動部分均形成在轉子殼體840的上表面中,以與內(nèi)凹部884b相對應?,F(xiàn)在將更加詳細地描述第一推動部分882和第二推動部分884。在徑向方向上,第一推動部分882被設置在盤支撐構件860以里,以與內(nèi)凹部884b 相對應,從而第一推動部分882允許空氣穿過流動路徑部分870從盤D和轉子殼體840之間的空間S平穩(wěn)地流向空間S的外部。
因此,可更加迅速地降低由轉子殼體840、盤支撐構件860以及盤D的底表面形成的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同時,每個第二推動部分884均包括外凹部88 和內(nèi)凹部884b。外凹部88 在相應的盤支撐構件860的外圓周表面中彼此隔開,以使空間S外部的氣流加速。內(nèi)凹部884b 設置在相應的盤支撐構件860的內(nèi)圓周表面的中央部分中,從而與第一推動部分882 —起用于使從空間S流向空間S的外部的氣流加速。因此,外凹部88 可用于使空間S外部的氣流加速,而內(nèi)凹部884b可用于使穿過流動路徑部分870從空間S流向空間S的外部的氣流加速。因此,第二推動部分884可使從空間S流入和流出的氣流加速,從而使氣流平穩(wěn)。如上所述,盤D和轉子殼體840之間的空間S通過流動路徑部分870與空間S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870,從而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
和溫差。此外,包括第一推動部分882和第二推動部分884的推動部分880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870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空間S與空間S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
iS差ο因此,可降低在盤D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可降低電機800的功耗。圖1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盤驅(qū)動裝置的示意性截面圖。參照圖11,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盤驅(qū)動裝置900包括具有上述全部技術特征的電機910。根據(jù)本實施例的盤驅(qū)動裝置900包括外殼902、光學拾取單元904以及驅(qū)動單元 906。外殼902可具有通過其放入或取出盤D的開口 902a,并可具有可在其中安裝電機 910、光學拾取單元904以及驅(qū)動單元906的內(nèi)部空間。同時,包括印刷電路板(PCB)21(見圖1)的底板22(見圖1,其上安裝電機910)可被固定在外殼902中。光學拾取單元904將光照射到借助于電機910而旋轉的盤D上,并接收來自盤D 的反射光。即,光學拾取單元904可安裝在外殼902中,使得光學拾取單元904設置在盤D 之下,以在盤D上執(zhí)行能夠印制(print)字符、圖畫等的光刻功能。此外,連接到光學拾取單元904的驅(qū)動單元906使光學拾取單元904沿著盤D的徑向運動。驅(qū)動單元906將由用于光學拾取單元904的驅(qū)動電機906a產(chǎn)生的動力經(jīng)動力傳輸構件906b傳遞到光學拾取單元904,因此,光學拾取單元904在沿著盤D的徑向運動的同時將光照射到盤D上并接收來自盤D的反射光。在上述實施例中已經(jīng)詳細地描述了電機910,因此將省略對其的詳細描述。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盤與轉子殼體之間的空間通過流動路徑部分與該空間的外部連通,這允許空氣流過流動路徑部分,從而降低所述空間與所述空間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此外,推動部分促使流過流動路徑部分的氣流更加平穩(wěn),從而更加迅速地降低所述空間與所述空間的外部之間的壓差和溫差。
因此,能夠降低在盤旋轉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因此,能夠降低電機的功耗。盡管已經(jīng)結合示例性實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清楚的是,在不脫離由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修改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機,包括轉子殼體,具有被壓配合并結合到所述轉子殼體的夾持裝置,在所述夾持裝置上安裝盤;多個盤支撐構件,安裝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上,以支撐所述盤的底表面,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之間均具有流動路徑部分,以允許在所述盤和所述轉子殼體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流動,其中,在所述轉子殼體和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至少一種中設置推動部分,以在所述轉子殼體旋轉時使流過所述流動路徑部分的氣流加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推動部分包括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沿著所述轉子殼體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推動部分的所述多個凹槽沿著所述圓周方向彼此隔開,并被設置于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之間設置的所述流動路徑部分以里,以與所述流動路徑部分相對應。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其中,在徑向方向上,所述推動部分的所述多個凹槽被設置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以里,同時所述多個凹槽分別設置在彼此隔開的所述流動路徑部分之間。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推動部分包括第一推動部分,設置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第二推動部分,設置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和外圓周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中。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第一推動部分包括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沿著所述轉子殼體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所述第二推動部分包括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外圓周表面中的凹部。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第一推動部分包括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沿著所述轉子殼體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所述第二推動部分包括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外圓周表面中的凹部以及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內(nèi)圓周表面上的突起。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第一推動部分包括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中沿著所述轉子殼體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多個凹槽,所述第二推動部分包括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外圓周表面中的外凹部以及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的內(nèi)圓周表面中的內(nèi)凹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外凹部和所述內(nèi)凹部互相交替。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機,其中,在徑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推動部分被設置在所述相應的盤支撐構件以里,以與所述第二推動部分的所述內(nèi)凹部相對應。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推動部分包括設置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上的突起。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推動部分包括設置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相應的一個的內(nèi)圓周表面中的凹部。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機,其中,所述流動路徑部分相對于徑向傾斜。
14.一種盤驅(qū)動裝置,包括外殼,具有允許通過其放入或取出盤的開口 ; 如權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機,安裝在所述外殼中; 光學拾取單元,將光照射到借助于所述電機而旋轉的所述盤上,并接收來自所述盤的反射光;驅(qū)動單元,使所述光學拾取單元沿著所述盤的徑向運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機和具有該電機的盤驅(qū)動裝置。所述電機包括轉子殼體,具有被壓配合并結合到所述轉子殼體的夾持裝置,盤安裝在所述夾持裝置上;多個盤支撐構件,安裝在所述轉子殼體的上表面上,以支撐所述盤的底表面,在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之間均具有流動路徑部分,以允許在所述盤和所述轉子殼體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流動,其中,在所述轉子殼體和所述多個盤支撐構件中的至少一種中設置推動部分,以在所述轉子殼體旋轉時使流過所述流動路徑部分的氣流加速。
文檔編號H02K1/22GK102339610SQ20111005108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16日
發(fā)明者姜大侖, 李相奎, 維亞特切斯拉夫·斯米爾諾夫 申請人:三星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