柵極的形成方法及mos晶體管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半導(dǎo)體制造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柵極的形成方法及M0S晶體管的制造 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隨著集成電路制造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和性能等方面的要 求變得越來越高。為了提高集成度,元器件的特征尺寸(Critical Dimension,⑶)不斷變 小,元器件之間的間距也越來越小,這對集成電路制造技術(sh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 參考圖1至圖7,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一種柵極形成方法的示意圖。
[0004] 參考圖1,結(jié)合參考圖2,其中圖2是圖1中a-a'線的剖視圖。在襯底10上依次 形成柵介質(zhì)層11和柵極層12,在所述柵極層12表面形成硬掩模層13,在所述硬掩模層13 表面形成圖形化的第一光刻膠14,所述圖形化的第一光刻膠14的寬度山定義出柵極的寬 度。
[0005] 參考圖3,以所述圖形化的第一光刻膠14為掩模,對硬掩模層13進行刻蝕,直至 露出硬掩模層13所覆蓋的柵極層12,之后剝離圖形化的第一光刻膠14,形成第一圖形化層 13a〇
[0006] 參考圖4,形成覆蓋所述第一圖形化層13a和柵極層12的抗反射層15,并在所述 抗反射層15上形成圖形化的第二光刻膠16,所述圖形化的第二光刻膠16與圖形化的第一 光刻膠14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圖形化的第二光刻膠16的寬度為d 2,所述d2定義出待 形成柵極末端(poly end)之間的距離。圖形化的第一光刻膠14和圖形化的第二光刻膠16 共同定義出待形成柵極的圖形。
[0007] 參考圖5,以所述圖形化的第二光刻膠16為掩模對所述抗反射層15、所述第一圖 形化層13a進行刻蝕,直至露出柵極層12,之后剝離圖形化光刻膠,形成第二圖形化層13b, 所述第二圖形化層13b用于定義形成的柵極圖形。
[0008] 參考圖6,結(jié)合參考圖7,其中圖7是圖6中b-b'線的剖視圖。以所述第二圖形化 層13b為掩模對所述柵極層12進行刻蝕,直至露出柵極層12所覆蓋的柵介質(zhì)層11 ( 一般 為氧化物層),之后剝離第二圖形化層13b,形成柵極17。
[0009] 然而,采用現(xiàn)有技術(shù)形成柵極,很難進一步縮小柵極末端之間的距離d2,難以進一 步提_器件集成度。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 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柵極的形成方法及M0S晶體管的制造方法,減小柵 極末端之間的距離,以提高半導(dǎo)體器件的集成度。
[0011]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柵極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2] 提供半導(dǎo)體襯底;
[0013] 在所述半導(dǎo)體襯底上依次形成柵極層和第一掩模層;
[0014] 在所述第一掩模層中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
[0015] 在所述第一開口側(cè)壁以及底部形成犧牲層,所述犧牲層在所述第一開口處圍成第 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的寬度用于定義柵極末端之間的距離;
[0016] 在所述犧牲層上形成第二掩模層,所述第二掩模層填滿所述第二開口并覆蓋所述 犧牲層;
[0017] 在所述第二掩模層上形成光刻膠圖形,所述光刻膠圖形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條狀 圖形,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0018] 以所述光刻膠圖形為掩模對所述第二掩模層、所述犧牲層和所述第一掩模層進行 刻蝕,以形成硬掩模圖形,所述硬掩模圖形為在所述第二開口處斷開的條狀圖形;
[0019] 以所述硬掩模圖形為掩模圖形化所述柵極層,形成柵極。
[0020] 可選的,所述第一開口的形狀為矩形、正方形、橢圓形或者圓形。
[0021] 可選的,所述犧牲層的材料為氧化硅、氮化硅或者氮氧化硅。
[0022] 可選的,所述犧牲層的厚度在20:蓋到3 00A的范圍內(nèi)。
[0023] 可選的,形成所述犧牲層的步驟包括:采用化學(xué)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或原子層 沉積的方式形成所述犧牲層。
[0024] 可選的,所述第一掩模層包括依次形成的氮化物層和氧化物層。
[0025] 可選的,所述氮化物層為氮化硅層,所述氧化物層為氧化硅層。
[0026] 可選的,所述第二掩模層包括依次形成的非晶碳層和抗反射層。
[0027] 可選的,所述在第一掩模層中形成第一開口的步驟包括:在所述第一掩模層表面 形成圖形化光刻膠;以所述圖形化光刻膠為掩模刻蝕所述第一掩模層,在所述第一掩模層 內(nèi)形成第一開口;去除所述圖形化光刻膠。
[0028] 可選的,采用干法刻蝕在所述第一掩模層內(nèi)形成第一開口。
[0029] 可選的,所述形成硬掩模圖形的步驟包括,采用干法刻蝕工藝進行刻蝕,以形成硬 掩模圖形。
[0030] 可選的,形成硬掩模圖形的步驟包括:
[0031] 以所述光刻膠圖形為掩模對所述第二掩模層、所述犧牲層和所述第一掩模層進行 刻蝕,直至露出所述柵極層;
[0032] 之后去除所述光刻膠圖形以及第二掩模層,露出刻蝕后的犧牲層和刻蝕后的第一 掩模層,刻蝕后的犧牲層在所述第二開口位置處形成凹槽;
[0033] 去除凹槽底部的犧牲層,剩余犧牲層與刻蝕后的第一掩模層構(gòu)成所述硬掩模圖 形。
[0034] 可選的,以硬掩模圖形為掩模圖形化所述柵極層的步驟包括:采用干法刻蝕的工 藝圖形化所述柵極層,形成柵極。
[0035]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M0S晶體管的制造方法,包括:
[0036] 形成柵極,形成柵極的方法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柵極的形成方法;
[0037] 在形成柵極之后,在所述柵極兩側(cè)的半導(dǎo)體襯底中形成源區(qū)和漏區(qū)。
[0038]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39] 本發(fā)明在定義柵極末端的刻蝕前,在第一開口內(nèi)形成覆蓋第一開口側(cè)壁的犧牲 層,犧牲層在第一開口處圍成寬度更小的第二開口,以第二開口定義柵極末端距離,有效減 小了柵極末端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器件的集成度,降低了器件制造成本。
[0040] 此外,所述犧牲層在形成柵極的刻蝕過程中,能夠隔離柵極末端,避免了直接通過 縮小光刻尺寸形成柵極末端而導(dǎo)致的橋接危險,降低了器件制造的難度,降低了器件的制 造成本。
【附圖說明】
[0041] 圖1至圖7是現(xiàn)有技術(shù)形成柵極的示意圖;
[0042] 圖8至圖24是本發(fā)明形成M0S晶體管一實施例各個步驟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3] 由【背景技術(shù)】可知,現(xiàn)有技術(shù)形成M0S晶體管柵極的過程中,通過兩次光刻,分別定 義待形成柵極的寬度和待形成柵極末端之間的距離,形成具有柵極圖形的硬掩模。然后以 具有柵極圖形的硬掩模為掩模,采用非晶硅刻蝕對柵極材料層進行刻蝕,形成柵極。
[0044] 隨著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器件的密度越來越大,因此柵極末端的距離也越來越小。 而極小的柵極末端距離,使柵極容易出現(xiàn)橋接的問題。此外現(xiàn)有技術(shù)在形成柵極的時候,為 了獲得更小的柵極末端距離,需要引入更大的刻蝕負(fù)載,利用刻蝕偏差進一步縮小柵極間 的距離。但是大刻蝕負(fù)載的引入會在柵極刻蝕過程中提高控制柵極末端位置的難度,從而 影響所形成器件的性能,降低器件良品率。因此現(xiàn)有技術(shù)難以進一步縮小柵極末端之間的 距離,進而難以進一步提高器件的集成度。
[0045] 為了解決所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柵極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提供 半導(dǎo)體襯底;
[0046] 在所述半導(dǎo)體襯底上依次形成柵極層和第一掩模層;
[0047] 在所述第一掩模層中形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開口;
[0048] 在所述第一開口側(cè)壁以及底部形成犧牲層,所述犧牲層在所述第一開口處圍成第 二開口,所述第二開口的寬度用于定義柵極末端之間的距離;
[0049] 在所述犧牲層上形成第二掩模層,所述第二掩模層填滿所述第二開口并覆蓋所述 犧牲層;
[0050] 在所述第二掩模層上形成光刻膠圖形,所述光刻膠圖形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條狀 圖形,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0051] 以所述光刻膠圖形為掩模對所述第二掩模層、所述犧牲層和所述第一掩模層進行 刻蝕,以形成硬掩模圖形,所述硬掩模圖形為在所述第二開口處斷開的條狀圖形;
[0052] 以所述硬掩模圖形為掩模圖形化所述柵極層,形成柵極。
[0053] 本發(fā)明通過在定義柵極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