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第二感測單元220之間由一第二頸部區(qū)域225而彼此電連接于一第二方向(例如圖示的y軸方向)。第一感測單元210與第二感測單元220之間電氣絕緣。關于感測單元以及頸部區(qū)域的制作工藝與配置,為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中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因此不在本文中詳加說明其細節(jié),以避免混淆本發(fā)明的構想與精神。
[0043]—般而言,頸部區(qū)域形成于感測單元之間的一狹窄區(qū)域。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為避免靜電累積于頸部區(qū)域處而釋放能量導致感測單元的靜電擊傷,本發(fā)明實施例于各方向的感測單元之間(即,連接于圖2的X方向中的第一感測單元210之間、以及連接于圖2的y方向中的第二感測單元220之間)分別另設一第一引流結構218、一第二引流結構228,以分別對可能累積于第一頸部區(qū)域215與第二頸部區(qū)域225處的靜電進行分流。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第一引流結構218、第二引流結構228由阻抗小于感測單元與頸部區(qū)域的一獨立金屬材料層(例如鋁、銅、銀等金屬材料層)經(jīng)圖樣化所形成,并以整片對準方式設置于感測層上。
[0044]需特別注意的是,圖2所示配置僅為例示說明之用。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教示下,該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依實際應用所需而選擇在一單一方向(例如X方向、或y方向)中設置引流結構、或是在兩個不同方向(即X方向與y方向)中都設置引流結構,以對相應的頸部區(qū)域處進行電荷引流。
[0045]請參閱圖3,其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第二具體實施例的單片式(One GlassSolut1n,0GS)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的局部上視圖。如前所述,0GS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30由一透明導電層經(jīng)圖樣化而形成于玻璃基板的一側上的一感測層,感測層經(jīng)圖樣化而形成為包含多個第一感測單元310、多個第二感測單元320與相應的第一頸部區(qū)域315。與前述第一具體實施例不同的是,在圖3所示具體實施例中,在各第一感測單元310之間同樣由感測層經(jīng)圖樣化所形成、較為狹窄的第一頸部區(qū)域315所連接,而使第一感測單元310彼此電連接于一第一方向(例如圖示的X軸方向);然而,在各第二感測單元320之間,是由另設的一橋接結構(Bridge) 325彼此橋接而電連接于一第二方向(例如圖示的y軸方向)。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感測層由例如鍍制于玻璃基板上的氧化銦錫(ΙΤ0)、鋁氧化鋅(ΑΖ0)、氧化鋅鎵(GZ0)、及/或氧化銦鋅(ΙΖ0)等透明導電層所形成;換言之,第一感測單元310、第二感測單元320以及第一頸部區(qū)域315由該透明導電層經(jīng)圖樣化而形成。關于第一感測單元310、第二感測單元320與第一頸部區(qū)域315、以及橋接于第二感測單元320間的橋接結構325的制作工藝與配置,乃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中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因此不在本文中詳加說明其細節(jié),以避免混淆本發(fā)明的構想與精神。
[0046]如前所述,頸部區(qū)域形成為感測單元之間的頸部區(qū)域(如第一頸部區(qū)域315)。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為避免靜電累積于頸部區(qū)域處而釋放能量導致感測單元的靜電擊傷,本發(fā)明實施例于各方向的感測單元(例如連接于圖3的X方向中的第一感測單元310)之間另設一引流結構318,以對可能累積于第一頸部區(qū)域315處的靜電進行分流。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引流結構318由阻抗小于感測單元與頸部區(qū)域的一獨立金屬材料層(例如鋁、銅、銀等金屬材料層)經(jīng)圖樣化所形成。此外,也可由圖樣化一獨立金屬材料層,同時形成引流結構318以及用于連接第二感測單元320的橋接結構325,再利用整片對準方式設置于感測層上,俾利降低制作工藝上的復雜性。
[0047]前述具體實施例僅作為本發(fā)明的0GS觸控面板感測結構的例示說明之用,在實際應用上,該感測結構應不限于僅包含上述特征。舉例而言,感測結構可依需要而進一步包括、但不限于保護層、濾光層(Color Filter)、黑框(Black Matrix, BM)層、或是其他光學層等,且感測結構中的玻璃基板也可經(jīng)強化處理而為一強化玻璃基板、或包含其他光學處理層。
[0048]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引流結構層是由阻抗小于透明導電層的鋁、銅、銀等金屬材料所形成,其可由一獨立圖樣層所形成;或者是,在具有橋接結構的態(tài)樣中,與橋接于感測單元間的橋接結構一起形成,并由整片對準方式設置于感測層上,可在不另外增加制作工藝復雜性的情況下,改善感測結構的抗靜電能力,避免因靜電能量釋放而導致結構損傷,實為一新穎、進步且具有產(chǎn)業(yè)實用性與競爭性的發(fā)明,深具發(fā)展價值。
[0049]需特別注意的是,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所有特征都可能與其他方法或結構結合,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每一個特征都可能選擇性的以相同、相等或相似目的特征所取代,因此,除了特別顯著的特征之外,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所有特征僅是相等或相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
[0050]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
【主權項】
1.一種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感測結構包括: 一基板; 一感測層,其位于該基板的一側,該感測層具有多個第一感測單元與多個第二感測單元,所述第一感測單元之間由一第一頸部區(qū)域而彼此電連接于一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感測單元之間由一第二頸部區(qū)域而彼此電連接于一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感測單元與所述第二感測單元間電氣絕緣,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不同;及 一引流結構層,其包含多個引流結構,各引流結構分別獨立于各第一頸部區(qū)域而耦接于各第一感測單元之間,且具有小于該第一頸部區(qū)域的阻抗。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結構是第一引流結構,且該引流結構層還包括多個第二引流結構,各第二引流結構分別獨立于各第二頸部區(qū)域而耦接于各第二感測單元之間,且具有小于該第二頸部區(qū)域的阻抗。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感測層由一透明導電層經(jīng)圖樣化而形成。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下列至少其一:鋁氧化鋅、氧化銦錫、氧化鋅鎵、及/或氧化銦鋅。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感測層中的所述第一感測單元、所述第二感測單元、所述第一頸部區(qū)域及所述引流結構由一透明導電層經(jīng)圖樣化而形成。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感測層中的所述第一感測單元、所述第二感測單元以及所述第一頸部區(qū)域由一透明導電層經(jīng)圖樣化而形成,且其中該引流結構層是一圖樣化金屬層。7.一種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感測結構包括: 一基板; 一感測層,其位于該基板的一側,該感測層具有多個第一感測單元與多個第二感測單元,其中所述第一感測單元與所述第二感測單元間電氣絕緣,且所述第一感測單元之間由一頸部區(qū)域而彼此電連接于一第一方向; 一橋接結構層,其包含多個橋接結構,各橋接結構分別耦接于各第二感測單元之間,使所述第二感測單元彼此電連接于一第二方向,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不同;及 一引流結構層,其包含多個引流結構,各引流結構分別獨立于各第一頸部區(qū)域而耦接于各第一感測單元之間,且具有小于該第一頸部區(qū)域的阻抗。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感測層由一透明導電層經(jīng)圖樣化而形成。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下列至少其一:鋁氧化鋅、氧化銦錫、氧化鋅鎵、及/或氧化銦鋅。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感測層中的所述第一感測單元、所述第二感測單元以及所述頸部區(qū)域由一透明導電層經(jīng)圖樣化而形成,且其中該橋接結構層是一圖樣化金屬層。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單片式觸控面板的感測結構,該感測結構包括:基板;感測層,位于該基板的一側,該感測層具有多個第一感測單元與多個第二感測單元,所述第一感測單元之間由第一頸部區(qū)域而彼此電連接于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感測單元之間由第二頸部區(qū)域而彼此電連接于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感測單元與所述第二感測單元間電氣絕緣;引流結構層,其包含多個引流結構,各引流結構分別獨立于各第一頸部區(qū)域而耦接于各第一感測單元之間,且具有小于該第一頸部區(qū)域的阻抗。本發(fā)明具有經(jīng)設計的引流結構而能提高感測結構的抗靜電能力,可在不另外增加制作工藝復雜性的情況下,改善感測結構的抗靜電能力,避免因靜電能量釋放而導致結構損傷。
【IPC分類】G06F3/041
【公開號】CN10532034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07970
【發(fā)明人】曹世民, 薛秉中, 鄭德隆
【申請人】達鴻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月8日
【公告號】US20150370394